本期策划:春季猪场常见病防控
2013-08-16林亦孝
林亦孝
(勃林格殷格翰动物保健,北京 100004)
春季气温乍暖还寒,昼夜温差大,猪群易发呼吸道病和消化道疾病、流行性腹泻、圆环病、蓝耳病、寄生虫病等病毒性疾病。 根据以往春季规模化猪场养猪生产的管理经验,结合现今猪病的流行特点,总结以下要点,供养猪同行参考。
规模化养猪春季生产管理要点
春季气温乍暖还寒,昼夜温差大,猪群易发呼吸道病和消化道疾病,流行性腹泻等病毒性疾病。根据以往春季规模化猪场养猪生产的管理经验,结合现今猪病的流行特点,总结出以下生产管理要点,供养猪同行参考。
1 饲养管理要点
1.1 硬件设施配套
主要是与保温有关的工作与设备,如猪舍墙壁门窗的修补,用于防潮与消毒的生石灰的准备,保温灯、保温板的添置等工作。
1.2 控制好母猪膘情
调控母猪膘情主要根据母猪的品种、胎龄以及饲养的不同阶段,控制好喂料量。断奶母猪、哺乳母猪自由采食,短期优饲后备母猪;公猪及配种8天后的妊娠母猪,投料量整体比夏秋季提高0.1~0.2千克/天;妊娠母猪单独饲养时的热平衡温度19℃,群居饲养时的热平衡温度14℃,温度每降低1℃,增加的日粮量如表1。
1.3 处理好保温与通风的关系
表1 当温度低于热平衡区时(怀孕母猪)的日粮增加
做好产房的“大环境通风与小环境保温”工作。根据仔猪的行为和测量的温度来决定是否需要保温,根据气味与自身感受决定是否需要通风。 保温关键阶段即产后7天内,断奶后3天内,转保育舍头5天内。 仔猪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分别为:0~3日龄为29℃~35℃,3~7日龄为25℃~29℃,8~14日龄为24℃~28℃,15~21日龄为22℃~26℃,22~28日龄为21℃~25℃,29~35日龄为20℃~22℃。 保温的措施是单独为仔猪创造温暖的小气候环境,如在产房设置保温箱,较多的猪场为保育猪和育肥前期猪设置屋中屋。
1.4 控制湿度,减少不必要的冲水
事实证明,采用清干粪的方式,是猪场控制湿度减少排污的最有效的方式。采用水泡粪方式的猪场在相对缺水的猪场加上保温的需求易导致猪舍氨气过浓引起猪群的发病。喷枪或喷雾消毒易导致湿度大增,所以产房仔猪10天内带体消毒由每周2次下调到1次(特殊情况除外)或采用干粉消毒法。仔猪腹泻的粪便先用浸泡过消毒药的拖把拖干净后再用干燥的拖把拖干栏面。必要时可在主要过道与猪舍内铺撒生石灰以除湿。
1.5 人力资源管理
加强员工尤其是夜班人员关于保温与通风操作的培训;加大夜班监管、检查力度。人力资源可比正常编制多配备5%~10%,以应对突发事件及节假日员工的替班。
2 生物安全管理要点
2.1 执行封场
封场期间,员工只宜场内休假,特殊情况需外出的生产线员工进场时须沐浴更衣并在生活区隔离48 小时后方可进入生产区。 原则上猪场不接受任何客人来访,特殊情况需接待外来人员时,只准在办公区进行,并且由非生产线人员负责接待;生产区管理人员、员工不得与购猪者接触,购猪车辆必须在猪场指定地方彻底消毒后方可靠近出猪台,出猪台销售工作由非生产线人员专人负责;外来车辆(含购粪车辆与人员)严禁驶入生产区。场内司机运猪到出猪台时不准下车,车辆出入生产区大门必须严格消毒,在已投产场从事基建的人员必须食宿在猪场,严禁从场外购入猪肉等偶蹄类肉制品。 封场期间猪场成立临时防疫小组,负责组织全体员工学习《猪场卫生防疫制度》、《猪场消毒制度》等有关疫病防治制度,同时定期检查相关措施实施情况。
2.2 强化卫生消毒
硬件设施配套:消毒机、消毒池、消毒盆、洗手盆应配备齐全,消毒水真正做到定期更换,消毒药物确保有效浓度。 消毒药品种齐全,并做好定期轮换计划。 春季消毒应突出季节特点,空栏时尤其是分娩舍、保育舍注重熏蒸消毒,带猪消毒多做细滴喷雾消毒。
消毒的范围与时间:办公室、食堂、宿舍、饲料仓库及其周围环境每周清扫消毒1次,疫点威胁场每天消毒1次;更衣室每周末消毒1次,疫点威胁场每天消毒2次,工作服随换随消毒清洗;售猪周转区(周转猪舍、出猪台、赶猪通道、磅称及周围环境)每售一批猪或每转一批猪后大消毒1次;生产区正门消毒池,每周至少更换药水2次,保持有效浓度;生产区道路两侧5米内范围、猪舍间空地每周消毒1次;消毒池、盆每周更换药水至少2次,保持有效浓度;猪舍拉料车与拉粪车每周至少消毒2次,发生疫情时每次进与出各消毒1次;配种怀孕舍每周消毒1次;分娩保育舍每周至少消毒1次;生长舍每周至少消毒1次。
消毒方法:环境的消毒(猪场和猪舍周边的消毒),先清除环境中的杂物,再用20%~30%石灰乳喷洒消毒,被污染处加洒2%~3%烧碱;猪场门口设消毒池,用2%~3%烧碱溶液,3天更换,深度为轮胎的半径,长度为车轮的2 周半,运猪和料车用1%过氧乙酸等消毒药喷雾消毒;猪场道路可用2%~3%烧碱溶液喷洒或20%~30%石灰乳喷洒消毒;场地的消毒可选用1%过氧乙酸溶液或20%~30%石灰乳喷洒。 工作人员进出猪舍须脚踩消毒池,手洗消毒液,再用清水将手清洗干净。 设备用具随时使用随时清洗消毒,非生产性用具不准流入生产区。猪舍空栏消毒程序:打扫卫生→清水冲洗→2%~3%烧碱消毒→晾干后进行第二次常规消毒药 (可以根据转栏前猪群的发病等情况来选择) 消毒→干燥,3~5天后进猪(产房可用火焰消毒作为终末的消毒)。此外,母猪、公猪、保育猪和生长育肥猪用碘、氯制剂、酚类、过氧乙酸等消毒药按周轮流交叉使用;对传染因素引起的哺乳仔猪稀粪,可用石灰粉铺洒后,尽快扫净。
2.3 强化防疫
严禁任何个人从场外购买猪、牛、羊肉及其加工制品入场,场内职工及其家属不得在场内饲养禽畜(如猫、狗)或其他宠物。 从外地购入种猪,必须经过检疫,并在猪场隔离舍饲养观察40天以上,经免疫注射口蹄疫、蓝耳病、猪瘟、伪狂犬病疫苗后,确认无传染病的健康猪,经过清洗并彻底消毒后方可进入生产区。 出售猪只时,须经猪场技术人员临床检查,无病方可出场。 出售猪只只能单向流动,如质量不合格退回时,要作淘汰处理,不得返回生产区。
监督猪场严格执行免疫程序 (春季免疫程序),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严禁打飞针。 春季尤其需要做好猪瘟、口蹄疫、病毒性腹泻等疫苗的免疫注射。
做好疾病的检测与预警工作,定期采血送检,尤其是流行过重大疾病如病毒性腹泻的猪场,务必对免疫状况进行监测,以便及时进行补注或强化免疫。 及时剖检发病猪只,对疾病的发生做到心中有数。 将解剖资料与实验室检测结果收集起来,逐渐形成疾病资料库,便于疾病的预警分析,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
3 春季主要猪病的防制措施
春季猪场主要易发呼吸道疾病、肠道疾病、口蹄疫等。 引起呼吸道病的主要原发病原有猪蓝耳病、支原体肺炎、圆环病毒病、流感以及继发或混合感染副猪嗜血杆菌、萎鼻、链球菌等细菌性疾病;肠道疾病主要是病毒性腹泻、寄生虫性以及消化不良性拉稀、受风寒导致细菌性下痢等。
3.1 呼吸道病的防制
注重猪群疾病的整体控制,做好猪蓝耳病、圆环病毒病、伪狂犬、猪瘟、肺炎支原体等疫病疫苗的免疫工作。 春季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各猪群的阶段性保健,主要防制副猪嗜血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萎鼻、突然倒地的病原(猪肺疫、链球菌、APP 等)、血痢等。 加强消毒,尤其是产房、保育舍的空栏熏蒸消毒,消毒后尽量延长空栏时间。 带猪消毒选用刺激小而有效的消毒药,如1%过氧乙酸等,采用喷雾消毒的方式以减少空气的湿度;产房带猪消毒在作用足够时间后可以考虑用拖把拖干产床,或采用干粉消毒剂喷雾消毒的方式以保持消毒时猪舍的干燥。
做好保温的同时落实好通风工作,尤其是夜班的适时通风。 减少猪舍的粉尘度,及时清理猪舍内粪便,减少刺激气体的产生。 必须严格控制好猪群的密度、舍内的温度、湿度及猪舍内的空气质量(主要是有害气体:氨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硫化氢等的含量)。
3.2 肠道疾病的防控
做好猪群的保温工作,尤其是初生5~7天、断奶后头3天、转栏后头7天的猪群,尽量减少温差与环境变化。 产房仔猪转保育舍后适当控料,匀速上料,转料时有5~7天的过渡期。 针对有寄生虫病的猪场,可在转料时对保育猪进行驱虫。 全群拉稀比例较高时进行饮水补液 (腹泻脱水不严重的可在饲料中加补液物质),个别拉稀较严重的可采用口服补液。 加药难以控制或反复发作的猪场及时采集粪便样品,进行寄生虫检查。 可供选择的预防用药:产房初生仔猪口服庆大、卡那、新霉素;哺乳仔猪15日龄以前采用个别灌服,或采用铸铁圆盘或塑料圆盘料槽自由饮水补液。 15日龄以后采用饮水器饮水给药。 可供选择的主要药物有:庆大、丁胺卡那、环丙沙星、氟哌酸、新霉素、肠菌净、磺胺药,口服补液盐配方投水;保育猪可用丁胺卡那、环丙沙星、氟哌酸、新霉素,有小袋虫的猪场结合使用二甲硝咪唑,有线虫的猪场可使用伊维菌素类药物。
春季猪场的主要肠道疾病以病毒性腹泻为主,包括流行性腹泻、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感染。病毒性腹泻的主要临床症状:水样拉稀,严重呈喷射状,颜色多样,会有呕吐现象,使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或无效。 为了有效防控该病,必须做好如下工作:(1)做好后备猪及怀孕母猪的传染性胃炎-流行性腹泻疫苗的免疫以及免疫抑制性猪病如猪蓝耳、圆环病毒病的疫苗免疫工作。 (2)当猪群发生病毒性疾病时,必须有针对性添加一些抗生素如阿莫西林、沙星类等药物,防止细菌的继发感染,防止病情的恶化。 (3)发生病毒性腹泻时,必须做好口服补液工作,防止脱水死亡。 最好使用人工盐,也可选用补液盐。腹腔补液容易引起感染,需注意防范。 (4)符合相关条件时,如猪场的蓝耳病、伪狂犬病、猪瘟等疾病得到较好的控制,可以选用无蓝耳病、伪狂犬病、猪瘟野毒感染的猪只的病料进行返饲,让疾病集中感染,一过性康复。 (5)做好定岗、隔离、消毒等常规工作。
3.3 口蹄疫的防制
主要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1) 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疫苗的免疫注射,严禁打飞针。 (2)严格执行猪场的卫生防疫管理制度。 (3)做好口蹄疫抗体的定期监测工作,为科学免疫提供有力依据。(4)出现疫情,严格按“早、快、严、小”的原则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