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3年中国工业经济发展形势展望

2013-08-16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装备工业形势分析课题组

电器工业 2013年3期
关键词:出口工业经济

文/工业和信息化部赛迪研究院 装备工业形势分析课题组/

今年以来,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叠加影响,工业经济增长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在“稳增长”的总基调下,扩内需政策陆续展开,工业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带动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整体回升。工业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呈现缓中企稳的发展态势,预计全年将实现略高于10%的增长。展望2013年,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危机后的调整尚未结束,国内经济进入到增长阶段转换和寻求新平衡的新时期,工业增长的压力与困难明显加大。应贯彻“稳增长、调结构、促融合、保效益、防风险”的思路方针,切实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促进工业平稳较快发展。

一、对2013年形势的基本判断

2013年,全球经济仍处危机后的调整期,国际环境充满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国内工业的增长动力有所减弱、传统比较优势逐步流失、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实体经济吸引力不足,工业经济运行将进入到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一)世界经济仍处危机后的调整期,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出现新动向

一是金融危机影响呈现长期化趋势,世界经济仍将处在艰难的调整期。从发达经济体来看,美欧日的经济走势分化明显:美国方面,房地产市场持续回暖、消费者信心回升、失业率下降等预示美国经济将保持温和低速增长;欧洲方面,将维持轻度衰退现状,高失业率与高通胀率并存,经济发展活力不足的问题仍将比较突出,但金融市场的逐步稳定将有利于经济好转,预计明年底欧盟经济有望实现正增长;日本方面,灾后重建的拉动作用明显减弱,经济增长日益乏力,短期内将持续低迷。从新兴经济体来看,受新一轮货币宽松的影响,未来大宗商品价格仍有可能维持在相对高位,这对资源出口国的经济增长将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考虑到创新能力较弱以及对外部市场依赖性较强,新兴经济体持续回升的动力难言强劲。

二是以制造数字化、能源互联网技术及其产业化为方向的新工业革命正在兴起,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出现新动向。当前,一些重要科技领域显现出发生革命性突破的先兆,新工业革命初现端倪。信息网络、新能源、生物科技、新材料等领域的群体创新突破及融合发展,将在新一轮全球经济变革中发挥关键的作用。未来制造业将向全球制造、柔性制造、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和服务性制造转变,生产方式出现相应的革命性变化。新工业革命将对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产生重大的影响,将重塑国家间比较优势,对后发国家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构成严峻的挑战。上述趋势和动向在2013年将继续得到深化。

(二)我国经济增长的需求动力有所减弱,工业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2013年,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大需求走势分化,将呈现投资趋稳、消费趋软、出口趋缓的态势。

从投资来看,扩张动力不足。首先,房地产投资缺乏回升动力。在房地产调控政策延续的大格局下,市场化的房地产投资难以大幅增长,在保障房建设方面,明年无论是施工套数、施工面积还是新开工面筋都有有所下降,投资增速将明显减缓。其次,制造业投资可能回落。我国制造业投资与出口增长密切相关,明年出口增长相对低迷,出口拉动的投资动力不足。加之当前企业盈利水平普遍下降,众多企业出现亏损,自有资金不足,投资扩张动力减弱。再次,根据“十二五”规划部署,公路、铁路、地铁、水利等基建投资明年仍有一定增长潜力。但地方负债率较高,税收增收困难而民生类支出压力较大,局部地区风险约束明显增加,基建投资扩张能力受到限制。

展望2013年,虽然大规模投资的基础不复存在,但考虑到国家“稳增长”政策效果的显现,基础设施投资、保障房建设等稳步推进,工业投资增速趋稳的可能性较大,预计全年工业投资增速保持在21%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保持在18.5%左右。

从消费来看,内生性趋强但增速趋缓。受到汽车购置税优惠政策取消、房地产限购、汽车限号摇号等政策调控因素影响,今年以来我国居民实际消费增速维持在低位震荡。虽然物价持续低速增长、个人所得税政策逐步调整以及社会保障面持续扩大等因素都将导致消费的内生性趋向增强,但收入分配改革的推进尚需时日,依靠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短期内难以确立。展望2013年,消费需求增长总体将保持小幅增长、略微趋软的态势,预计消费增速将保持在14.5%左右。

从出口来看,增速将保持在低位。从外部来看,美国经济延续缓慢复苏将支撑我国对美国的出口保持温和增长,而欧洲经济的持续低迷和新兴经济体的增速放缓将影响我国出口的整体表现;从内部来看,我国人口结构变化、要素价格改革和环境保护加强等将进一步推高生产成本,对产业竞争力和外贸出口产生明显的负面效应。除上述因素外,考虑到人民币升值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外需在较长时期内仍将处于疲软状态,未来已难以作为支撑工业增长的稳定力量。展望2013年,我国工业品出口增速将低位增长,表现出明显趋缓态势,但进一步大幅下滑的可能性较小,预计全年工业出口交货值增速保持在6.5%左右。

综合来看,2013年我国工业经济增长仍将面临较大下行压力。考虑到宏观经济政策的刺激效应、2012年的基数效应等因素,结合我们的预测模型,预计2013年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将在10.5%左右,比今年略有回升。

(三)工业结构调整步伐趋向加快,企业经营困难局面仍将延续

一是轻重工业结构失衡问题虽有所缓解,但淘汰落后产能任务依然艰巨。受投资拉动影响,我国工业结构中轻重工业比例失衡、重工业比重过大的问题较为突出。2000~2011年,轻工业产值比重由39.8%下降到28.2%,重工业则由60.2%上升到71.8%。今年以来,重工业累计同比增速持续下降,轻重工业增速出现倒挂现象。2012年2~10月,规模以上轻重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增速差分别为-1.8、-2.2、-1.8、-1.2、-1、-0.9、-0.7、-0.7、-0.6,重工业增长的下滑速度明显快于轻工业。预计2013年,轻重工业增加值增速倒挂现象仍会持续,轻重工业结构失衡的问题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图1 2011年-2012年10月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累计增速

表1 部分权威机构对2013年全球经济增速的预测

近年来,淘汰落后产能和抑制产能过剩一直是我国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但由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落后产能退出的政策措施不完善,激励和约束作用不明显,部分地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存在认识偏差、责任落实不够等问题,当前我国一些行业落后产能比重仍然较大。预计2013年,国内外需求增长依然乏力,产能过剩问题有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淘汰落后产能、抑制过剩产能的任务依然艰巨。

二是成本上升和产能过剩仍将延续,企业经营压力加大。今年以来,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加大。主要表现在能源原材料价格高位震荡,电价上调、油价上涨推动企业成本连锁上升,劳动力成本刚性上升。同时,在市场环境趋紧和产能普遍过剩的状况下,工业品价格下行的市场预期增加,进一步加剧了企业的经营困难。当前企业的经营状况明显下滑,主要表现是:企业产销、订货下滑,库存压力加大,产品价格下跌,盈利有所减少。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近期发布的第二十次“企业经营者年度跟踪调查”结果表明,仅有24.3%的企业经营者在调查中表示目前企业的综合经营状况“良好”,而认为“不佳”的占23.4%;在调查中选择“停产”或“半停产”的企业经营者占23.1%,比2011年上升了5.5个百分点,为近3年来的最高值;认为目前企业的产成品库存“高于正常”的占25.3%,达到了近4年的最高值。

图2 2011年-2012年10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累计增速和CPI当月同比增速

图3 2011年-2012年10月出口交货值和出口额累计增速

预计2013年随着工业经济整体形势的温和好转,企业生产、订货趋于回暖,工业品价格跌势趋缓,出口增长将温和回升,用工和投资计划也将保持一定增长。总体来看,企业经营形势将稍好于今年,但有效需求不足、要素成本上升、产能过剩等问题仍很突出,企业效益难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的局面仍将延续。

(四)工业各行业经济运行仍将延续分化态势,重化工业的困难仍将持续

从行业看,出口导向型行业受外部市场需求下滑、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以及人民币升值等因素影响程度较高,企业发展和行业增长的可持续性将受到严峻挑战。受资源能源环境约束、投资效益下滑、创新能力不足、发展活力较弱等因素影响,钢铁、船舶为代表的重化工业的困难仍将持续。

装备工业。今年以来,受国际需求持续萎缩和国内行业投资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装备工业增速较去年明显回落,并首次低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长水平,出口增速也大幅回落。2013年,船舶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仍较为突出,汽车消费依旧受到一些制约,结构性产能过剩还将延续,预计装备工业增速将缓中趋稳,增加值全年增速有望保持在10%左右。

原材料工业。2012年原材料工业总体呈缓中趋稳态势,全年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率有望维持在10%左右。预计2013年,原材料工业整体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行业发展分化势头减弱,钢铁行业继续处于微利状态,石化、建材等行业平稳运行,有色行业继续低速增长,新材料行业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消费品工业。2012年消费品工业生产增速明显回落,出口增速大幅下滑。展望2013年,随着国际经济缓慢复苏和国内经济企稳回升,内需增速结构性回升,出口困难将有所缓解,我国消费品工业的生产增速将会出现小幅回升。

电子信息产业。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和投资的“双低”增长态势,将会持续到2012年底,全年增速均为5%左右。展望2013年,信息网络领域的社会投资形势不容乐观,启动电子信息产品内需市场的有效政策手段不足,产业转移出现新的趋势和动向,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压力加大,受上述多个因素的影响,预计全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和投资的增速均不会超过10%。

(五)东部地区工业生产增速将继续趋缓,中西部地区将延续快速增长态势

东部地区。由于市场化程度高、对外依存度大,因此对出口和消费的变化更加敏感。同时,由于东部地区的工业基础实力较强、配套设施较为完善,已经处于工业化后期,因此基础设施投资动力呈趋弱态势。综合考虑国内外多种因素,预计2013年东部地区工业生产增势将继续趋缓,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左右。

中部和西部地区。受益于产业转移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加速,中西部地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动力较强。今年前三季度,中部六省投资增速均高于全国。由于中西部地区正处于工业化中前期阶段,投资驱动的特征仍十分明显,具有较大的增长潜力。预计2013年中西部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将分别同比增长11.5%和13%左右。

二、需要关注的几个问题

(一)宏观经济指标与微观主体感受的背离

近期,重工业生产、发电量、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等多项反映未来趋势的先行指数出现回升,工业经济增长企稳回升的格局进一步明确。然而,从微观环境看,企业产销率下降、产成品库存的状况没有明显改善,增收不增利的局面没有明显改善,工业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部分行业企业债务增加,资金链趋紧,经营风险加大,贷款的不良率和逾期率双双上升。信用风险开始从船舶、钢铁等困难行业向化工建材、有色金属、光伏、风电、工程机械等多个行业扩散,并呈加速扩散的势头。

在原材料成本上升、人工成本上升及人民币升值趋势难以逆转的大环境下,我国大中型工业企业“速度效益型”的盈利模式在2013年仍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同时,当前中小企业的收缩状态成为经济企稳回升的短板。尽管国家出台的多项扶持中小企业措施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压力,但总体上,我国中小型工业企业经营困难的局面还将在一段时期内持续存在。因此必须采取措施解决宏观指标缓中趋稳与微观主体仍然困难的背离问题,防止工业企业陷入无利润增长的困境。

(二)投资效率下降和产能过剩问题

产能过剩仍将是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工业经济面临的主要矛盾。根据IMF的测算,我国制造业平均有近28%的产能闲置,35.5%的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在75%或以下。可以预见,未来几年,我国实体经济很可能会经历艰难的去产能过程。由于工业企业盈利能力持续下降,同时负债率持续上升,一些重化行业的大型企业高负债高投资累积的债务风险不容忽视,很有可能陷入资产负债表危机,进而将影响到工业经济增长的稳定性。

图4 2011年10月-2012年10月东中西部及全国工业增加值当月同比增速

产能过剩问题所反映出的深层矛盾,实际上是我国经济在投资率迅速增长的同时投资效率却在不断下降的问题。从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效果系数来看,增量资本产出率(ICOR)已经由1997年2~3倍下降到了2010年、2011年的5~6倍。2011年我国每1亿元的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增加值仅提高了0.216亿元。因此,当前我国工业发展应高度重视投资质量和效益,在保持合理的投资增速基础上追求较高的投资效率。

(三)工业出口增速下滑与工业出口竞争力下降

全球经济增长前景充满了不确定性。欧债危机的“震源”仍没有得到解决,美国“财政悬崖”危机存在爆发可能,对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的出口增速仍将维持低位缓升的趋势。与此同时,由于我国要素成本的快速上升,“中国制造”的出口价格优势被削弱,我国工业出口的竞争力出现下降趋势。有关统计显示,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的份额已经持续小幅下降。近两年我国对欧盟出口贸易额下滑,不仅仅是因为欧盟需求下降,更是我国出口产品竞争力相对下降的结果。因此,出口产品竞争力的下降比工业出口增速下滑更值得关注和警惕。

(四)工业增长阶段转换与结构调整的机会窗口

近十年来,我国工业增速一直居高不下,“十一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达11.7%。工业的长期高速增长固然带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但同时也造成了企业缺乏动力进行调整转型。从长期来看,由于要素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工业潜在增长率将逐步下行。根据生产函数模型对我国工业的潜在增长率进行分析,如果我们不能在技术进步和资源配置制度改革方面取得较大的突破,估计2012年-2015年工业潜在增长率将处于7%-8%的增长区间,2016年-2020年将进一步下降至6%-7%的增长区间。

工业增长向中速阶段转换,意味着未来工业发展的重点必须更多的关注质量和效率。辩证来看,未来一段时间我国工业增速的平稳回落,既为我们保证就业和企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一个缓冲空间,同时也恰恰是利用倒逼机制促使我国工业化压力为动力积极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质量效益提升、加快体制机制改革的机会窗口。我国工业的高速增长无法再继续依靠资本和劳动力两个要素的高投入来维持,工业增长必须从依赖要素投入转到依靠技术进步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三、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针对当前工业以及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面对要素投入增长放缓、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要素成本持续攀升、工业企业盈利能力下降等诸多不利因素,明年工业发展可循“稳增长有支撑、转方式有动力、调结构有进展、促融合有手段、控风险有准备”思路,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工业转型升级。

(一)推进和落实国民收入倍增战略,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切实落实好已出台的各项政策措施。推进国民收入倍增战略,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保持居民收入与GDP增长同步。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优化以补贴带动国内市场消费的政策,积极引导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形成以内需为主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二)深化技术产品应用,提升新兴产业国际竞争力

继续抓好工业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的转型升级。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继续严格控制“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扩张,利用倒逼机制加快淘汰落后产能,继续支持大型骨干企业跨区域、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和竞争力。加快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引导、扶持和管理,促进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技术研发和终端应用,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制定和推进新一轮技术创新战略,促进两化深度融合

为积极迎接新一轮技术创新和工业革命的机遇和挑战,为防止我国工业国际竞争力持续下降,应加快制定和推进新一轮技术创新战略。加快新一代信息网络为代表的信息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快推进“宽带中国”计划,加快信息技术在企业全产品链中的应用,促进信息技术和工业技术的高度融合发展;加快应用电子产品的开发和产业化,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

(四)切实提升投资效率,增强工业企业盈利能力

坚持稳增长、调结构与保效益相结合,贯彻落实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为经济可持续和健康发展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进一步打破行业壁垒和垄断,营造一个更加有利于企业健康成长的公平竞争的营商环境。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加大结构性减税力度,重点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同时实施一系列减轻小微企业税费负担的政策措施,健全政策支持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工业投资管理体制,切实提升工业的投资效率,增强工业企业盈利能力,着力把我国工业发展调整到质量效益型的轨道上来。

(五)防控工业企业的财务风险,做好预警和风险管控工作

在全球经济仍处于世界金融危机的深度影响当中、世界经济仍然面临下行风险的情况下,要高度警惕外需萎缩、内需收缩双碰头环境下工业企业所面临的经营风险。切实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为工业企业寻求新的市场需求和利润空间。多管齐下加强现代商业体系信用建设,着力促进企业风险防范体系建设,高度重视工业企业潜在的财务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并做好管控工作,提高工业企业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猜你喜欢

出口工业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上半年我国农产品出口3031亿元,同比增长21.7%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工业人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一只鹰,卡在春天的出口
掌握4大工业元素,一秒变工业风!
米弯弯的梦里有什么
经济
某官自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