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县二代日光温室桃栽培密度试验
2013-08-16张银祥王红霞
张银祥,王红霞
(1.甘肃省秦安县果业局果业技术指导站,甘肃 秦安 741600;2.甘肃省秦安县林业局,甘肃 秦安741600)
日光温室果品生产是设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投资少、耗能低、见效快、收益高的特点,在诸多可进行设施栽培的果树中,桃是较为成功的树种之一,因此桃设施栽培作为果树栽培的一种特殊形式仍将继续得到发展。近几年,秦安县日光温室桃发展很快,温室桃面积不断增加,产量迅猛增长,但果农普遍“重产量、轻质量”,导致温室桃价格大幅下滑,经济效益大幅降低。为有效探索日光温室桃合理密植方式,解决温室桃因空间狭小、光照不足而引起的落花落果和果实品质差的问题,秦安县果业局开展了温室桃不同株行距试验,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采用甘肃省二代日光温室结构,座北朝南偏西5°,长65 m,跨度8 m,脊高3.5 m;后墙为土墙,厚1.0~1.2 m,高2.5 m,后屋面长1.4 m,倾角45°。棚架为外径65 mm钢管焊接而成的无立柱拱圆形钢架,每隔2 m架设。棚膜采用聚乙烯无滴膜,设上下风口,保温层为3.5 cm厚的草帘。棚内布设滴灌系统,指示桃品种为春艳、丽春。
1.2 试验方法
试验在秦安县兴国镇柴家山蜜桃科技创新示范基地日光温室中进行。土壤为砂壤土,有机质含量为10.38 g/kg,碱解氮含量67.95 mg/kg,有效磷含量9.86 mg/kg,速效钾含量210.40 mg/kg,pH为8.2。试验设3个处理,处理①为小株距宽行栽培(株行距1.0 m×2.5 m,每行7株,共25行);处理②为大株距小行栽培(株行距1.5 m×2.0 m,每行5株,共31行);处理③常规栽培(株行距1.0 m×2.0 m,每行7株,共31行)为对照。每处理以2行树为1小区,4次重复。2011—2012年每处理随机选10株调查生长量、开花、坐果(坐果率)、成熟期、产量、果品质量等项目,取平均值。
2008年11月,把桃品种春艳、丽春隔行采用丰产坑定植于棚内,南北成行,定干35~40 cm,土壤封冻前浇1次封冻水。2009年3月上旬安装滴灌,树行覆膜并扣棚升温,6月上旬揭膜。其它管理同常规。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日光温室桃生长量的影响
从表1可知,不同处理对桃生长有不同的影响,处理①、处理②的树高、百叶厚、百叶鲜重、新稍长、新梢粗均明显高于对照。干周处理①高于对照,处理②则低于对照。处理①的节间长度比对照缩短0.4 cm,长枝少于对照,中枝明显高于对照;处理②的节间长度比对照增加0.2 cm,长枝多于对照。说明处理②的树体有旺长现象,而处理①的树势更趋于中庸健壮。
2.2 不同处理对日光温室桃开花、坐果、成熟期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2)表明,处理①的花期结束早,花期集中,且座果率高,落果轻,成熟期比对照提前5 d左右。处理②花期长,座果率比对照降低16.1%,落果率为对照的1.23倍。这与栽培株距大造成树体偏旺、枝条徙长有关。
2.3 不同处理对日光温室桃果实品质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处理①的平均单果重、平均株产、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优质果率均比对照提高。处理②的平均单果重、平均株产、果实硬度比对照有所提高,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优质果率分别比对照下降0.7百分点、2.5百分点,这与株距大造成树体生长过盛有关。
2.4 不同处理对日光温室桃产量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4)表明,不同处理的折合产量存在极显著差异,处理①折合产量最高,为31 874.1 kg/hm2,较对照增产3.29%,处理②折合产量为23 332.4 kg/hm2,较对照减产24.38%。经方差分析,区组间F=0.49<F0.05=4.76,说明区组间差异不明显;处理间F=46.11>F0.01=10.92,说明处理间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表1 不同株行距日光温室桃的生长量
表2 不同株行距日光温室桃开花成熟期及座果率
表3 不同株行距日光温室桃果实品质
表4 不同处理桃产量比较
3 小结与讨论
1)采用小株距宽行栽培的日光温室桃树的树高、干周、百叶厚、百叶鲜重、新梢长、新梢粗明显高于常规栽培,开花期明显提前,花期集中,整齐有序,且座果率高,落果轻,成熟期比对照提前5 d左右,且平均单果重、平均株产、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优质果率均高于常规栽培,折合产量为31 874.1 kg/hm2,较常规栽培增产3.29%。
2)小株距宽行栽培有效增加了桃树的行间宽度,可使桃树受光均匀,营养物质的积累和分配更加平衡,枝条更新及时,通过促控栽培,能使树势更趋于中庸健壮,产量和果实品质明显提高,是一项简单实用的温室桃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