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引进企业文化与高职学生高质量就业途径研究*

2013-08-16李桂锋张伟强王志学

职业教育研究 2013年4期
关键词:在校学生素质职业

李桂锋 张伟强 王志学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 广州 510300)

高职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高端技术人才是其办学宗旨和目标。高职院校毕业生以其懂理论、会操作、能管理、职业意识强等特点逐步得到社会的认可。然而,近几年来,高职学生就业率虽然呈上升趋势,但其就业质量却不尽如人意。高职毕业生薪资偏低,跳槽频繁,可持续发展空间小等问题突显。引进企业文化,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是解决以上问题的重要途径。

高质量就业,就是相同或相近学历或知识结构的劳动者,获得专业对口、相对收入较高、稳定性良好、发展空间大的就业。笔者将从引进企业文化入手,探讨促进高职学生高质量就业的方法。

高职学生就业现状

(一)就业质量简况

以广东高校为研究对象,以收入、专业对口率、职业吻合度、离职率等作为指标,结合就业率对高职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考核。经笔者调查发现,虽然高职学生就业率较高且有上升趋势,但就业质量却并不理想。近几年来,高职学生的就业率甚至超过本科学生,但学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入职后的收入、职业吻合度却不如本科学生,而离职率却明显高于本科生(见表 1)。

表1 近三年大学生毕业一年后就业指标一览表

(二)学生就业单位流向

高职学生是以技能见长的高等职业人才,虽然懂理论、能管理,但科研能力较弱,多服务于非国有单位。据调查,目前高职学生多数服务于民营和私营企业,部分学生就职于三资企业,只有小部分学生任职于国有单位,极少数学生服务于其他单位(见表2)。

表2 近三年高职学生就业单位流向情况表

高职学生就业质量不高的原因

高职学生就业质量不高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用人单位的人才使用规律。用人单位特别是企业单位使用人才时,非常看重受聘者的职业素质和稳定性,即受聘者能不能给单位带来效益和相对稳定性。只有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包括专业技能、综合素质、忠诚度和职业道德,用人单位才会提供较高的收入水平和较大的发展空间,并长期使用。高职学生要获得高质量的就业,必须符合用人单位的用人需求。另一方面,是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心态。笔者通过走访和委托第三方调查发现,多数未能获得对口专业工作岗位的学生是因为专业技能不能满足岗位要求而被拒绝或辞退,最后只能在对专业知识、技能要求不高的岗位上就职。深究其因,这类学生多数是因为在校期间不熟悉用人单位对专业技能、知识的要求而丧失了学习方向,最终因不具备用人单位所需的专业知识而导致难以获得专业对口的工作岗位。调查同时发现,学生离职类型绝大多数属于主动离职,离职的主要原因是职业发展与个人职业规划不符、发展空间小以及对企业管理制度不适应。由于初入职场的学生不了解真实的职场环境,没有一个合适的就业心态,踏入职场后往往存在眼高手低的情况,很难适应职场要求,难以融入企业文化中,因而很难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难以获得较高的收入和较大的发展空间。半数以上主动离职的学生认为“自己很不受重视”,继而发展成为工作不符合个人的职业规划,最终离职。综合两方面的原因,可见引起高职学生就业质量不高的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目的不明确,职业能力偏低,职业方向模糊,职业规划盲目,职业意识缺乏等。简而言之,就是高职学生缺乏企业文化的熏陶,入职后难以融入企业文化中。

高质量就业的主要途径及措施

目前,从高职学生就业质量不高的原因分析中,可见引进企业文化是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素质、增强高职学生就业能力及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促进高职学生高质量就业不可或缺的途径。此外,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人才。这种人才“职业化”的特点也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引进企业文化,将学生素质培养与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和职业人文素质等相结合。可见,引进企业文化不仅是解决高职学生就业质量不高问题的一个有效途径,同时,也符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引进企业文化的具体方法和措施有:

(一)引进来

“引进来”即通过各种途径将企业文化引进校园,让在校高职学生接触、感受企业文化,提前认同行业企业,为其稳定就业创造条件。从高职学生的就业流向(见表2)可知,高职学生基本的就业流向为企业单位,并以民企、私企为多,三资企业次之,故引进企业文化需将此三种企业的文化作为引进重点。另外,不同专业学生的就业流向不同,如IT相关专业的学生多到民企、私企就业,而外语类专业则多到三资企业就业。因此,引进企业文化时,还需针对不同专业,重点引进对应的企业文化。具体做法有以下五点。

制作高职院校合作企业的 “合作名录” 通过制作合作企业的“合作名录”,将高职院校合作企业的行业情况、企业简况、企业核心价值观、组织管理文化等展示给在校学生,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甚至让刚入学的新生就开始了解、感受相关专业的企业文化。例如,某高职院校制作的“合作企业名录”,把相关专业的合作企业的企业概况、组织管理制度和毕业生的发展情况及企业对毕业生的评价展示给在校生。不仅在校学生能了解并感受相关企业的文化,能看到自己将来的发展轨迹,同时,还能促进自己的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

利用校园文化平台,开办企业文化展 高职院校可利用“科技文化艺术节”等平台,开展“企业文化进校园”展示活动。将学校相关专业、具有代表性的企业文化以画报、录像、见面会等方式展示给在校学生。以生动、形象、贴近学生生活的形式将企业文化渗透到校园文化中,使在校学生了解行业企业文化,认同行业企业文化。

邀请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到学校开展高职学生就业创业指导活动 邀请企业高层或人事管理人员参与学校就业指导课讲授或就业创业辅导系列活动,通过讲授、展示、交流或问答等方式,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员工晋升制度、员工素质要求等灌输给在校学生,让学生在毕业前感受企业核心文化,认可企业文化,选择适合自己的企业。

通过兼职教师课堂教学渗透企业文化 高职院校常按一定比例招聘来自各行业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或能工巧匠担任学校的兼职教师,此类兼职教师来自管理、生产第一线,具备丰富的经验,课堂教学常受到学生的青睐。利用课堂教学机会,兼职教师通过讲述所在企业、行业的文化,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同时,兼职教师还能将行业所需人才的素质要求及晋升特点告知学生,让学生更有目的地锻造专业素质,为获得良好发展空间创造条件。

通过校友经验交流活动渗透企业文化 有代表性的校友经历经常是在校学生的崇拜对象。邀请有代表性的校友回校与在校学生进行经验交流,把校友的经历及所在企业的情况介绍给在校学生,让在校学生在了解行业现状的同时,看到自己以后在职场上可能发生的事情,明确就业方向,为稳定就业创造条件。

(二)走出去

“走出去”即利用各种机会,让在校高职学生到企业亲身体会企业文化,了解行业特点。通过“走出去”,在校高职学生能切实体会到企业的各种管理制度、晋升制度、组织文化等。经过接触、了解、认同、向往乃至追求,学生融入了行业企业的文化体系中,也为其稳定就业和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走出去”需以学生的就业流向为导向,针对不同专业,让学生走进对应的企业,吸收对应的企业文化。具体措施有如下三点。

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开展高职学生社会调查活动,让学生到专业相关企业进行企业文化和用人情况调查。通过社会调查,学生能主动接触行业企业的文化,了解其特点。同时,在调查过程中,指导教师加以引导,学生能较清楚地看到自身素质与企业需求的员工素质之间的差距,为其综合素质自我构建指明方向。

开展社会实践和就业见习活动 积极开展高职学生社会实践和就业见习活动,将在校学生推到实际的企业文化中,使其能亲临企业环境,体验企业文化。高职院校通过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社会实践和就业见习活动的机会,让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企业文化;或者学生自己通过亲友等途径,获得社会实践和就业见习活动的机会,积极到企业感受其文化特征。亲临企业,学生更能看清自身的不足,更能明确以后努力的方向。

开展“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活动 认真开展“工学结合”和“顶岗实习”活动,把高职学生送到企业的各个实操岗位,给学生全方位体验企业运作和文化建设的环境。在实际生产或服务中,学生能真实体会企业的组织文化和管理制度,不断提高企业所需的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同时,通过实际体验,学生能明确企业对员工的技术技能和人文素质要求,还能了解企业对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较清晰地做好职业规划。

案例

笔者以所在高职院校智能电子和通信监理专业学生为例进行比较,以检验引进企业文化的有效性。智能电子专业学生按常规培养方案进行,而通信监理专业新生入学后,学校邀请了广东达安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民营监理公司)的高管对新生进行企业文化和专业发展介绍。课程学习开始后,学校聘请该公司技术骨干担任该专业《通信监理实务》等课程的教学。期间,学校还联系公司为该专业学生提供社会实践机会;同时,学校利用“科技节”等平台邀请公司高管到该专业举行学术讲座。学生进入大三阶段,学校邀请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为该专业学生召开“初入职场”与“职业规划”等讲座。毕业前夕,学校还联系广东省内多家监理公司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机会。在三年学习中,学校全方位地将监理行业的企业文化渗透到学生培养的各个环节中。通过对两专业2007届和2008届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从结果可以看出,引进企业文化后,学生就业的专业对口率、职业吻合度、收入及稳定性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见表3),就业质量得到了提高。

表3 2007届、2008届“智能电子”、“通信监理”专业学生就业质量一览表

结语

高职学生就业不仅要不断提高其就业率,更要提高其就业质量。目前,高职学生就业质量不高的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目的不明确,职业能力偏低,职业方向模糊,职业规划盲目,职业意识缺乏等。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引进企业文化,不仅能有效地解决高职学生就业质量不高的问题,同时,也符合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

[1]刘丽芳.企业文化与就业指导工作的融合创新[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8,11(3):62-64.

[2]谢军,颜晶晶.加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促进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5):109-111.

[3]雷久相.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联系和区别初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27(1):79-80.

猜你喜欢

在校学生素质职业
绘画作品选
绘画作品选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华东交通大学在校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陶革新、徐玉东、李家和作品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