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网络专业“课证融合”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2013-08-16郑宝昆

职业教育研究 2013年10期
关键词:课证融合课证双师

李 益 郑宝昆 张 博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 北京 100024)

“课证融合”的内涵

“课”,即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包括学校所教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的具体教学内容。

“证”,即证书,是指国家的职业资格证书或社会的技能证书,它表明就业者掌握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职业胜任能力。这一类证书的显著特点是与职业岗位的具体要求结合密切,能更直接、更准确地反映特定职业的技能标准和操作规范。

“课证融合”是指以市场所需的职业资格证书为导向,以实现学生充分就业和有效就业为目标,将考证项目、职业岗位与课程体系相结合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要求课程设计与职业考证相对应,课程教材和教学内容与考证内容相一致,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可以直接参加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

“课证融合”的背景

随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愈来愈多的用人单位由过去单纯看重应聘人员的学历层次转而看重其实际技能水平,而应聘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无疑是评测其技能水平最快捷的方法。这一转变对高职教育是契机,也是挑战。

1996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第八条规定:“各职业院校都要实行学历证书、培训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2004年,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力推行‘双证书’制度,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高等职业院校大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2011年,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提出:要推进建立和完善“双证书”制度,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以上法规及政策为“双证制度”的推行提供了相关的法律依据。

“课证融合”将职业资格标准要求引入常规的教学体系,为学生免去了社会认证培训的高额费用,在减轻学生经济负担的同时可切实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所以,一经推出便广受好评。因此,在高职院校推行“课证融合”已逐渐成为实施“双证”制度的主要方式。

“课证融合”的现状

以网络技术专业为例。许多高职院校都在推行该专业“课证融合”的教学改革,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呈现出诸多乱相,主要表现为:(1)认证繁多,鱼龙混杂。计算机网络技术方面的国家级证书包括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计算机高新技术认证、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等多种证书。企业认证更是种类繁杂,各种证书的水平良莠不齐,有的甚至质量低下。学生在应聘时展示此类证书,用人单位根本不予认可。(2)教材陈旧,多以理论为主。目前,许多高职网络技术专业教材仍然以理论知识为主,属压缩型的本科教材,涉及的许多技术也早已被市场淘汰。虽然某些教材增加了实训内容,但理论与实践脱节,可操作性差。(3)师资滞后,教师实践经验匮乏。“课证融合”的教学团队多以校内教师为主,因教学任务重、下企业难、挂职锻炼的相关待遇无法落实等客观原因,使得专业教师下企业锻炼的机会和时间较少,无法胜任培养职业人才的重任。校方外聘的兼职教师虽是技术专家,但往往只是做一两个讲座或上一两次课,流于表面,很难深入地对其教学质量予以监控。(4)实训环节薄弱,资金支持不够。网络技术专业的实操性很强,但许多高职院校对实训设施的投入明显不足,在经济欠发达地区这种情形尤为严重。教师只得采用免费的仿真软件进行教学,但这些仿真软件往往质量不高,漏洞频出,难以为学生提供形象真实的工作环境体验。

“课证融合”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索

我院网络技术专业本着 “以就业岗位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资格认证为载体”的原则,自2008年起推行了针对计算机网络组建及安全维护方向的“课证融合”教学改革。经过反复总结与实践,笔者提出了“岗位逆推认证品牌,三元共促课证融合”的教改模式,其具体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课证融合”教改模式图

岗位逆推认证品牌 网络技术的认证名目繁多,选择何种证书是“课证融合”教学改革首先需处理的问题,也是决定“课证融合”成败的首要问题。“岗位逆推法”具体如下:首先根据本专业对应的就职岗位(如网络管理员),由劳动力市场圈定此类岗位对应的有公信力的认证品牌及合适的认证级别,如此逆推并遴选出来的认证可直指就业,学生及社会认可度较高。另外,在上述圈定出的相关证书中,还应考虑到认证费用的因素,如思科认证虽然在网络行业内被普遍认可,但因其价格较高,成为该项认证在高职院校推广“课证融合”的“瓶颈”。经反复权衡,我们选择了H3C系列认证。一则H3C公司作为网络设备的著名品牌,其产品在国内占据了可观的市场份额,其广泛的销售及合作伙伴要求其从业人员具有相关资格证书。且H3C认证是通过国际认证机构向全球核发认证,运作严谨规范,具有较强的公信力。学生若能通过此认证,将可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就业平台。二则按照H3C公司的相关规定,设立H3C网络学院的院校,其学生可以以优惠的价格申请认证,此举大受学生欢迎。三则H3C网络学院体系完善,配套教材及师资培训机制也较为健全,可为“课证融合”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综上所述,在确定职业资格认证时,应选择行业普遍认同的、主流的认证,尽量选择知名企业,利用企业的品牌效应,提高证书的含金量。另外要兼顾学生的实际接受水平,因地制宜,最终选择出性价比较高的认证品牌。

三元素共促课证融合 从平面化的资格认证到过程化的课程建设,需要“双师队伍、双证教材、实训基地”三元素共同促进,方能搭建起“课程”与“证书”间的互连桥梁(如上页图1所示),最终实现“课”与“证”二者的无缝对接。

1.“双师”队伍。要落实“课证融合”,应首先培养一支“双师”队伍。此处的“双师”有双重涵义:(1)从教学管理角度看,应调整“双师”结构比例。可大量聘请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逐步形成实践技能课程主要由具有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讲授的机制。(2)从教师个人角度看,应注意锻造教师个人的“双师”素质。学校的大部分在职教师是具有扎实专业理论的学术型教师,但企业实践经验较少,需要鼓励其到企业参加顶岗实践,直接参与实际工程项目的实施和技术开发工作,丰富其工程经验;而对于实践能力强的兼职教师而言,则应建议其尽快熟练掌握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洞悉教育心理及规律,提高教学艺术水平。需要指出的是,有些高职院校一味地增加兼职教师数量而忽视专职教师“双师”素质建设的做法是不足取的。根据我国现有体制,兼职教师主要供职于所在企业,平时项目多,任务重,很难抽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学校的课程建设中。所以,“课证融合”教学团队的主力军仍是专职教师。专职教师提高自身“双师”素质的具体途径有:(1)校内取经。利用辅助所在学校兼职教师进行教学的机会,向兼职教师虚心求教,学习取经。(2)职业认证。通过考取行业高级从业资格认证,熟悉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及职业资格任职标准。(3)项目参与。利用寒暑假或在争取到学校政策支持后,赴相关行业的公司进行为期半年以上的挂职锻炼,或到校企合作单位参加实际项目,获得第一手的项目案例资料,全面了解行业动态及工作流程。

2.双证教材。“双证”教材不同于社会认证教材,也不同于传统的高职教材,应是能同时满足高职学历教育和职业资格认证双重需求的教材。其特征应以职业性内容为主,以学术性内容为辅,以任务引领为出发点,强调职业能力的培养,还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知识与应用结合、学时数、学生接受能力等。笔者结合我院网络专业的实际情况,以H3C网络学院教材为蓝本,采用任务驱动模式自行编写了对应的校本教材和讲义,以典型项目案例为任务切入点,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介绍知识,将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法、教案融为一体,成为“四位一体”的教材。这样的教材简明实用,可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贴近我校学生实际。当然,“双证”教材的编撰工作还应实时跟踪企业,吸取行业专家的建议,不断改善校本教材,与时俱进,以适合行业发展需要。

3.实训基地。实训基地是“课证融合”实训教学的重要保障,实训基地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践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根据网络技术类岗位要求,应建设“学做合一、工作与实训合一、教学与服务合一”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和紧密型校外实习基地。校方应主动联系知名企业,本着“工学结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的原则,争取与之合建共享式实训教学基地。在校内实训基地运行过程中,要探索教师与工程人员的融通、教学实训与项目过程的结合,使实训基地产生自我造血功能,进而深化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促进“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另外,校方应拓宽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渠道,开发校外实训基地的多功能和多用途,建立多类型实训基地,实现校内外实训基地的紧密衔接。比如,通过不定期召开由校企双方主要负责人参加的校外顶岗实训基地工作协调会,完善校外基地实训过程管理的制度化建设,改变校外实训“放羊式”的状况。通过丰富的实训实习环节,使学生在项目实践中产生丰富的感性认知,促进对相关应用操作类认证考题的深入理解和熟练掌握。

实践证明,上述“课证融合”模式的教学改革工作已初见成效,学生就业竞争力明显增强,但高职网络专业“课证融合”的教学改革仍属初级阶段,笔者提出的某些方式和方法仍需进一步深入论证和完善。

[1]章安平.基于职业导向的“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2]高林,许远,张方.职业院校“双证书”教学工作的研究——关于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5).

[3]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课证融合课证双师
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原画设计“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证融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基于课证融通的《电工技能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财经类高职院校“课证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探析
财经类高职院校基于职业导向的“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