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货币资金管理中的错弊行为

2013-08-15彭文翠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年18期
关键词:日记账白条银行存款

□文/彭文翠

(德州学院 山东·德州)

一、货币资金错弊行为的界定

货币资金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必备资源,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前提,也是最易出现问题的资源。对于企业来讲,货币资金的风险管理不仅体现在如何杜绝资源的流失、短缺、盗窃及挪用方面,而且还要考虑如何优化配置以发挥资源优势。

(一)货币资金的概念。货币资金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处于货币形态的那部分资金,按其形态和用途不同可分为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它是企业中最活跃的资金,流动性强,是企业的重要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因而是流动资产的审查重点。

(二)错弊行为的判定。货币资金错弊行为主要体现在会计舞弊,就是指故意的、有目的的、有预谋的、有针对性的财务造假和欺诈行为。

二、错弊行为的表现

(一)现金管理中的错弊行为

1、贪污现金

(1)少列现金收入总额或多列现金收支总额。财务人员故意将现金日记账收入或收支的总额加错,少列收入或多列支出,从而导致企业现金日记账账面余额减少,从而将多余的库存现金占为己有。

(2)涂改凭证金额。会计人员利用各种方法,涂改凭证上的金额,一般将收入减少,支出增加,将多余的现金放进自己的腰包。例如,将营业外收入¥1,000,改写成¥400,那么减少的¥600 就变成了操作人员的财产了。

(3)使用空白发票或收据向顾客开票。当顾客把现金交给出纳的时候,出纳员收到现金后,用自己通过各种方式得到的空白发票,开给顾客发票,那么,收到的这笔金额就不必入账。这部分现金会计人员就据为己有。或者涂改发票,将不应由本单位报销的个人或集体在本单位报销。

(4)头尾不一致。经办人员在复写纸的下面放置复写纸,这样就可以造假,使得现金的存根与实际支出或者收入金额不一致,从而贪污差额款。

(5)虚列凭证,虚构内容,贪污现金。会计人员通过串通其他人,虚设发票。比如,在购物时,多列金额,报销的时候,多余的金额就可以据为己有。

2、挪用现金。行为人明知自己在挪用或借贷本单位资金,并且利用了职务上的便利,而仍故意为之。

(1)利用现金日记账挪用现金。一般地讲,当库存现金与现金日记账余额和现金总账余额相符时,现金不会出现问题。但是,因为总账登记往往是一个星期或一日登记一次,当登完总账,并进行账账和账实核对后,就可利用尚未到下一次登记总账之机,采用少加现金收入日记账合计数或多加现金支出日记账合计数的手段,来达到挪用现金的目的。

(2)利用借款挪用现金。职工借款后并未利用借款实现借条上的业务,而是将其挪作私人之用。企业在日常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常常会发生一些零星的现金支付,比如职工预借差旅费、采购员预借采购款等。在这些业务中,如果企业确实发生了相关的业务,会计处理上不会有什么相关的错弊发生。但是,在有的情况下,企业的主管人员却可以各种借款的借口,来达到挪用现金的目的。

(3)利用延迟入账挪用现金。会计或者出纳人员收到现金后,暂时不登记现金日记账和凭证,把收到的现金占为己有,等到合适的时机再做登记入账处理。

(4)利用白条抵库挪用现金。根据现金管理的有关规定,企业不允许用不符合财务制度的白条顶替库存现金。但部分企业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开出白条抵充现金,利用白条借出的现金为自己或他人牟取私利。支出现金时没有像发票和收据这一类比较正规的付款凭证,只是用白纸写了一个收条或者是欠条来作为企业的现金库存,这种行为被称为白条抵库。用白条抵挡企业库存,实际库存的现金就会减少,同时就会导致日常开支所需要的现金不足,伴随而来的就是一些浪费资金,挪用公款的犯罪问题,因此以白条抵库难以进行财务管理。

(二)银行存款管理中的错弊行为

1、利用未达账项掩饰其舞弊行为。由于调节表只反映未达账项的金额,不反映其未达原因,所以会计人员就有机可乘,利用未达账项,挪用银行存款。

2、存款漏账。会计人员利用业务上的漏洞和可乘之机,故意漏记银行存款收入账,从而把银行存款漏记金额转入个人账户下。这种手法大多发生在银行代为收款的业务中,银行收款后通知企业,会计人员不记日记账,以后再开具现金支票提出存款。

3、转移贷款。会计人员联合其他人将企业取得的贷款转移至个人账户,以长期占用甚至私吞资金的行为,公款私用。

4、制造余额差错。会计人员故意算错银行存款日记账的余额,来掩饰自己的舞弊行为,也有的在月底银行存款日记账试算不平时,乘机制造余额差错,为今后贪污做准备。

5、擅自提现。擅自提现手法,是指会计人员或出纳人员利用工作上的便利条件,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私自开具现金支票,提取现金,并且销毁支票存根或者未记录提现现金,从而将现金占为己有。

6、公款私存。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等利用职务便利不将现金收入送存银行,而是存入私人账户,赚取银行存款的利息或者长期占用资金,损害单位利益。例如,“益阳第一贪”刘迪动用公款200 多万元的事情暴露受到处罚。刘迪的行为影响了整个企业的运作,破坏了会计质量。

7、涂改票据,隐匿或者销毁票据,侵吞企业财物。会计人员利用管理漏洞或是职务便利,修改支票或者银行进账单,将以前年度的支票或银行进账单的日期涂改为当前日期,再次入账以套取单位财物。将依法应当保存的票据故意隐匿或者故意销毁,把差额占为己有。

8、从银行提现不记现金账。在现金支票提出现金时,会计人员利用工作上的便利条件,只登记银行存款日记账,不登记现金日记账,从而将提出的现金占为己有。实际工作中,由于企业的现金日记账和银行存款日记账是分两个账本,如果不对照检查,这种手法极难被发现。

(三)其他货币资金的错弊行为。其他货币资金是指企业除现金和银行存款以外的其他各种货币资金。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存出投资款和信用证保证金等。主要舞弊行为有:非法设立外埠存款账户;超范围使用银行汇票;套取现;收到在途货币资金不转账等现象。

三、防止错弊行为的对策

(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从主观方面减少职务犯罪的机会。通过反面案例教育,让会计及相关人员知道后果的严重性,产生威慑作用,从而进行自我约束;从正面进行引导,提高会计人员及会计相关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完善知识结构,提高胜任能力。

(二)完善法律体系,加大惩处力度。不仅追究其民事责任,还要追究其刑事责任。从客观上减少犯罪,产生威慑作用。

(三)完善内部控制,加强监督,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强化各项会计及相关岗位的控制,各会计人员权责分明,严格划分权限。出纳与会计的职务分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钱账分管。出纳人员主要是负责货币资金的收支业务、单据的编制以及日记账的记录,会计人员主要负责货币资金业务的处理以及有关凭证、总账、报表的编制等。此外,出纳人员和会计人员的工作还具有内在稽核关系,出纳人员不得兼任会计人员的工作,会计人员也不得兼任出纳人员的工作。实施定期轮岗制度,即对涉及货币资金管理和控制的业务人员实行定期轮换岗位。通过轮换岗位,减少货币资金管理和控制中产生舞弊的可能性,并及时发现有关人员的舞弊行为。

(四)及时核对银行日记账、现金日记账。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总之,货币资金是企业流动性最强的资产,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大多数贪污、挪用公款等舞弊行为都与货币资金有关,因此必须加强对企业货币资金的管理和控制,建立健全关于货币资金的法律体系,做到面面俱到,确保经营管理活动合法而有效。

[1]侯立新.会计违规与财务差错规律.企业管理出版社,2006.

[2]温海军.货币资金管理中常见的错弊行为及防范措施.甘肃水电水利技术,2005.12.

[3]乔占斌.浅析货币资金管理中的错弊行为.财税与会计,2002.7.

猜你喜欢

日记账白条银行存款
浅析西方会计实务中日记账过账技巧
白 露
从丢钱事件看酒鬼公司银行存款信息披露问题
银行存款与其他货币资金管理与核算
基于逻辑回归模型的银行存款营销业务研究
普通日记账演变逻辑及其进化路径——评利特尔顿《普通日记账的演变》
没钱一样能买东西谈谈京东白条的好坏
会计专业英语中的中外差异与专业术语互译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