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探讨

2013-08-15张晓彤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年16期
关键词:成本费用原则单位

□文/张晓彤

(德州学院 山东·德州)

一、内部控制定义及要素

(一)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共同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分公司建立内部控制体系,不是管理层或一个部门的工作,是全体员工的共同的责任,而且随着各种环境变化,分公司应持续改进,才能真正发挥内部控制的作用。

(二)公司内部控制包括五要素

1、内部环境是基础。通过制定内部控制管理办法,对基础的内部控制环境进行梳理,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议事规则,明确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在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

2、风险评估是依据。公司首先要对风险进行识别,不仅要识别内部风险,还要识别与控制目标相关的各类外部风险。

3、控制活动是手段。控制活动是指企业根据风险应对策略,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方式。企业应当根据内部控制目标,结合风险应对策略,综合运用控制措施,对各种业务和事项实施有效控制。

4、信息沟通是载体。信息与沟通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条件。

5、内部监督是保证。内部监督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对于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及时加以改进,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

二、内部控制建立的必要性

(一)国际环境。2001年安然事件后,以《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公布为标志,全球掀起了企业内部控制和上市公司监管的浪潮,世界进入企业内部控制时代。

(二)国内环境。在国内资本市场中,由于一些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出现了一些企业内部控制失效甚至舞弊的案件,在市场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此外,由于企业内部控制不规范而使银行产生大量不良贷款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环境的变化,单纯依赖会计控制已难以应对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会计控制必须向风险控制发展。

三、建立内部控制应坚持的原则

(一)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覆盖企业及其所属单位的各种业务和事项,实现全过程、全员性控制,不存在内部控制空白点。

(二)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兼顾全面的基础上,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并采取更为严格的控制措施,确保不存在重大缺陷。

(三)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顾运营效率。

(四)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企业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加以调整。

(五)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四、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从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情况来看,总体上内部控制是比较完善的,但也存在诸多问题。

(一)部分企业对内部控制认识片面。目前,不少企业的管理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存在一些误区,认为内部控制就是企业内部成本、内部资金安全控制、内部资金控制即内部会计控制。因此,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停留在内部会计的控制上,参与内部控制管理的也仅仅是财务人员。

(二)部分企业内部控制目标不明确。部分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为了应付国家财政部门的检查,并没有意识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企业的价值。有的企业是看别的企业有内部控制而模仿,没有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情况。

(三)部分企业设置内部控制时违反原则。有的企业将内部控制落实到公司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想杜绝一切错误舞弊的可能,这样会导致控制成本过高,违反了成本效益原则;还有的企业内部经理以上人员不受内部控制的约束,越过了控制,容易产生贪污舞弊,违反全面性原则等。

(四)部分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时的方法不得当。如企业在建立采购与付款业务的内部控制时,没有将采购与付款的不相容岗位分离;在授权批准控制时范围和权限不清晰,无法保证公司利益;没有利用完善、规范的会计核算来堵住错误舞弊发生的可能。

(五)部分企业建立内部控制时内容不全面。很多企业的货币资金支付制度为个别高管留有特权,使得这些人能够绕过内部控制,容易用虚假发票进行报销,贪污公司资金。有些企业在不相容的岗位之间没有分开设立,使监督名存实亡。

五、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的措施

(一)强化企业内部控制意识。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对企业的经营效率的影响应有明确的认识,应走出误区,更新观念。内部控制的成败,取决于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和行为。企业内部控制应充分发挥人的作用,树立以人为本的新观念,通过依靠提高人的综合素质、道德水准和法规意识,充分发挥控制者和被控制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达到内部控制的最佳效果。

(二)综合考虑设置内部控制目标。一是建立战略目标,促进实现企业的发展战略;二是建立经营目标,以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率;三是建立报告目标,以保证单位经营管理信息和财务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四是建立资产管理目标,以保护单位各项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资产的流失;五是建立合规性目标,来保证国家法律、法规在本单位的贯彻执行。

(三)企业设置内部控制应遵循各项原则。首先是全面性原则,内部控制应贯穿决策、执行和监督的全过程(纵向),覆盖单位及其所属机构的各种业务和事项(横向)。其次是重要性原则,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应关注重要业务事项和高风险领域。再次是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单位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相适应,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第四是制衡性原则,内部控制在形式上表现为一整套相互监督、制约、联系的控制方法,同时兼顾运营效率。最后是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控制应当权衡实施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当的成本实现有效控制。

(四)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时方法要得当

1、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核心是“内部牵制”,主要不相容职务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业务经办与稽核检查、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等职务。

2、授权批准控制。应根据经济活动的重要性和金额的大小确定不同的授权审批层次,从而保证各管理层有权有责。

3、会计系统控制。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制定适合本单位的会计制度,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保管和会计工作交接办法,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

4、预算控制。预算应以现金流为主线,以成本费用控制为重点。以资金预算这个中心,采取有效的管理和控制措施,加快资金流转速度,充分发挥现金流的作用,在生产过程中降低成本。

5、财产保护控制。限制未经授权的人员对财产的直接接触,采取定期盘点、财产记录、账实核对、财产保险等措施,确保各种财产的安全完整。

6、风险控制。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预警、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析、风险报告等措施,定期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进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并提出改进意见和应对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有效控制。

7、内部报告控制。建立内部报告制度,全面反映经济活动情况,及时提供业务活动的重要信息,增强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五)建立内部控制时内容一定要全面

1、货币资金控制。单位应对货币资金的收支和保管业务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程序,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必须分离,相关机构和人员应当相互制约,加强款项收付的稽核,确保货币资金的安全。

2、采购与付款业务。单位应当合理规划采购与付款业务的机构和岗位,建立和完善采购与付款的控制程序,强化对请购、审批、采购、验收、付款等环节的控制,做到比质比价采购、采购决策透明,堵塞采购环节的漏洞。

3、实物资产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实物资产管理岗位责任制度,对实物资产的验收入库、领用发出、保管及处置等关键环节进行控制,防止各种实物资产的被盗、偷拿、毁损和流失。

4、成本费用。单位应当建立成本费用控制系统,做好成本费用管理的各项基础工作,制定成本费用标准,分解成本费用指标,控制成本费用差异,考核成本费用指标的完成情况,落实奖罚措施,降低成本费用,提高经济效益。

5、销售与收款业务。单位应当制定恰当的销售政策,明确定价原则、信用标准和条件、收款方式及涉及销售业务的机构和人员的职责权限等相关内容,强化对商品发出和账款回收的管理,避免或减少坏账损失。

6、工程项目。单位应当建立科学的工程项目决策程序,明确相关机构和人员的职责权限,建立工程项目投资决策责任制度,加强工程项目的预算、决算、招标、投标、评标、工程质量监督等环节的管理,防范工程发包、承包、施工、验收等过程中的舞弊行为。

7、对外投资。单位应当建立科学的对外投资决策程序,实行重大投资决策的责任制度,加强投资项目立项、评估、决策、实施、投资处置等环节的管理,严格控制投资风险。

8、担保行为。单位应当严格控制担保行为,建立担保决策程序和责任制度,明确担保原则、担保标准和条件、担保责任等相关内容,加强对担保合同订立的管理,及时了解和掌握被担保人的经营和财务状况,防范潜在风险,避免和减少可能发生的损失。

[1] 陈汉文.内部控制强制性披露与审计势在必行[J].会计之友,2005.3.

[2] 池建刚,李冰.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J].商场现代化,2006.24.

[3] 古淑萍.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2006.6.

猜你喜欢

成本费用原则单位
企业成本费用管理六大问题如何化解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基于合同管理下的成本费用精益化管控
填单位 要推敲
制酒业企业成本费用内部控制
看错单位
协办单位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成本费用与定额控制在高速公路运营期间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