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结构分析

2013-08-15张春皇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年22期
关键词:文化娱乐消费结构城镇居民

□文/张春皇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福州)

文化消费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精神文化生活而采取不同的方式来消费精神文化产品和精神文化服务的行为,是对精神文化类产品及精神文化性劳务的占有、欣赏、享受和使用。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福建城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改善,人们对满足身心愉悦,实现自我发展与完善的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急剧增加,城镇居民的文化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巨大转变。

一、福建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现状

文化消费涉及面十分广泛,除教育培训、书籍报刊、文艺作品等传统领域外,还涉及娱乐健身、电影电视、旅游观光、网络文化等多个领域;既包括对文化产品本身的消费,也包括对文化消费工具和手段的消费。根据《福建统计年鉴》对福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的分类方法,本文将文化消费划分为文化娱乐消费和教育消费两大类(其中文化娱乐消费由文娱用品消费和文娱服务消费两部分组成),通过对比两类指标的变动情况,分析福建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新特点。

(一)文化消费总量显著增长。文化消费是一种生活方式,对于追求多样化消费方式的福建城镇居民而言,尤其是追求时尚前沿的居民,文化消费已成为一种趋势。近年来,福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支出增长迅速,由2000年的585元增至2011年的1,879元,后者是前者的3.2倍,年均增速11.2%;而同期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由5,639元增至16,661元,后者是前者的2.95倍,年均增速10.3%。说明随着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性支出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其中用于教育文化娱乐服务方面的支出增长更为显著,福建城镇居民越来越重视文化产品的消费,而文化消费作为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增长起着较强的推动作用。

(二)文化消费支出在消费结构中比例偏低。虽然福建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在数量上呈现绝对上升的趋势,但在文化消费增长的同时,居民的整体消费也在增长,因此当考虑相对数量时,居民的文化消费水平可能会有所变化。2000~2006年文化消费占总消费的比例呈上升趋势,由10.37%上升到了13.47%,但从2007年开始,这个比例逐年下降,到2011年降到11.28%。整个期间文化消费在城镇居民人均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始终徘徊在10%~14%之间,比重偏低,没有实质性的突破。

(三)文化消费结构逐渐由发展型向享受型转变。文化消费按照消费的目的和性质不同可以分为发展型和享受型两大类。其中,发展型以教育消费为主,而享受型以文化娱乐消费为主(包含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两方面的消费)。

1、教育消费依旧是文化消费的主体,但其所占比重已呈现明显下降趋势。由于每个人的偏好不同,选择的消费项目也不相同。在文化消费的支出中,教育消费所占的比重较大,2004年以前,教育消费所占的比重超过50%,但之后有所下滑,逐年递减,到了2011年,这一比重只有33.47%。但是,教育消费仍然是文化消费的重头戏,占有很大的份额,这不利于文化消费结构的合理化发展。这也说明了福建城镇居民十分关心下一代的教育问题,所以在教育消费方面支出较多,从而挤占了其他文化产品的消费。

2、文化娱乐消费比重曲折上升,其中以文化娱乐服务消费上升最为显著。福建城镇居民文化娱乐消费在文化消费中所占比重明显上升,已由2000年的44%上升至2011年的66.5%,超过了教育支出。其中,文化娱乐服务消费的持续快速增长起到了关键的带动作用。这表明:随着福建省城镇居民家庭对教育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日益重视,与教育相配套的各类文化娱乐消费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另一方面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快速发展使文化产品的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转变,手机、电脑、相机等新型文化消费工具和手段大范围普及,激发了居民对文化消费的兴趣,极大刺激了消费者对新型文化娱乐用品及服务的需求。

(四)文化消费结构单一。虽然城镇的文化设施比较齐全,居民可以比较容易地进行消费,但是文化消费结构还是比较单一。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活动主要集中在看电视、报纸、听广播、上网,还有就是逛公园、体育健身、旅游等等,都是一些比较传统的项目,消费层次比较低。而像文艺演出、明星演唱会、展览展示等层次比较高的消费不是很普遍。

总之,目前福建省文化消费市场正处于起步阶段,市场化程度比较低,市场环境中也存在许多不利于文化消费的因素,要想使文化消费得到全面推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二、影响福建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结构转变的主要因素

影响居民文化消费结构转变的因素有很多,本文结合福建社会经济发展实际,重点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文化产品供给和价格、消费者思想观念等角度对影响福建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结构的因素进行分析。

(一)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的提升。文化消费的影响因素很多,可支配收入的高低就是其中一种。近年来,福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由2000年的5,639元增至2011年的16,661元,增长了2.95倍,年均增速10.3%。收入的快速增长无疑会使城镇居民的消费能力大幅提高。一般而言,居民可支配收入越高,就有更多的资金闲置,在基本需求满足之后,越有可能倾向文化消费。居民生活水平越高,越容易追求享乐生活消费。

(二)文娱产品供给日益丰富,文娱产品服务价格越来越被消费者接受。文化产品的供给情况及其价格制约是影响文化消费的另一大关键因素。文化产品的供给充足,能够给消费者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偏好,同时也能促进文化产品服务市场更好地发展。在收入一定的前提下,文化产品服务价格的高低,影响着消费者对其的购买力。因此,更易让消费者接受的文化产品服务价格更可以吸引消费者进行消费,从而推动文化娱乐消费的快速增长。

(三)消费者思想观念。消费者的消费风格和偏好是在长时间逐渐形成的,在较短的时间内很难改变。文化消费作为一种新型消费,受到消费者传统思想的影响,会与消费者原来的消费观念产生矛盾,从而使其难以被消费者接受。因此,具有传统消费习惯的消费者,主张“以满足生产需求为特征的节约型消费”,认为具有娱乐性质的文化消费是一种奢侈浪费。这些传统的消费习惯使消费者形成了一种“重物质,轻文化”的落后消费思想,严重阻碍了文化消费的发展。

(四)工作时间。文化消费需要占用消费者不少时间,而有无空闲时间是消费者能否进行文化消费必须考虑的一个前提条件。人们一天的时间包括工作时间和闲暇时间,二者是成反比的,工作时间越长,闲暇时间就越少,工作时间越短,闲暇时间就越长。如果工作时间太长,人们就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去愉悦和放松自我,进行文化消费。只有将工作时间缩短,闲暇时间才会增多,人们才有精力去满足精神方面的追求。有关学者曾指出,自由支配的时间影响消费结构的层次。如果自由支配时间较少的话,知识型消费的比重就相对较大,而娱乐型消费和闲暇型消费的比重则会小一些;反之,如果自由支配时间较多,那么娱乐型消费和闲暇型消费在文化消费结构中的比重就会增多。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整天忙忙碌碌,而是腾出更多的闲暇时间,享受生活。这对更好地发展文化消费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提升福建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水平的政策建议

福建城镇居民文化消费水平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形成全民集体消费是我们所期望的,要达到这个目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丰富文化产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加强政府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形成良好的文化产业竞争机制,为消费者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产品。

第二,转变消费者文化消费观念。从消费者角度出发,确定大众消费的层次,培育不同的文化群体,不断培养他们成熟的文化习惯,形成不同层次、多元化的文化消费结构。通过各种媒体网络,教育、引导人们形成文化消费观念,使他们在日常消费过程中逐渐养成文化消费的习惯,从零消费到单一消费再到多元消费。与此同时,由于城镇居民之间存在一定的贫富差距,针对不同层次和需求的消费者要推出不同的文化产品与服务。

第三,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改善文化消费市场环境。在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进一步改革体制,使其符合现代化制度要求。政府加大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使人们能享受更多的文化服务。同时规范文化市场,建立健全文化法律法规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使人们能在一个健康有秩序的市场环境中进行健康消费。

第四,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从生活水平来说,城镇居民本身就生活在一个物价水平高、工作节奏快的高压环境下,收入水平的限制使得很多原本有的消费欲望也被扼杀了。因此,切实提升居民收入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缓解这个困境。

第五,规范化、合理化制定文化产品价格。

可通过引入宏观调控手段,利用财政税收政策合理调节,引导文化产品的生产及价格;还可以采取差别定价,票价补贴等方式,降低城镇居民文化消费的成本,促进文化产品的消费。

[1]许淳厚.关于文化消费的几个问题[J].北京商学院学报,1997.4.

[2]米银俊.浅析《资本论》中的文化消费.地质技术经济管理,2002.3.

[3]曹俊文.精神文化消费统计指标体系的探讨[J].上海统计,2002.4.

猜你喜欢

文化娱乐消费结构城镇居民
城镇居民住房分布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
基于ELES模型的河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天津城镇居民增收再上新台阶
农村老年人文化娱乐生活状况调查——以河南省S村为例
我国消费结构与产业结构互动机制的理论探讨
杭州市首次开展旅游消费结构调查
文化娱乐新闻要向“文化垃圾”宣战
浅论新型媒介对文化娱乐新闻报道的几点影响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中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渐进式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