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类招生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

2013-08-15□文/陈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3年23期
关键词:学风辅导员管理工作

□文/陈 芳 张 婷

(安徽大学经济学院 安徽·合肥)

一、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改革,“大类招生”已经成为很多高校的主要招生录取方式。所谓的“大类招生”,即高校本科招生按照学科门类或者文理科大类,不划分具体专业进行招生,学生在低年级接受通识教育,高年级按照学生意愿选择具体专业接受分流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是适应国际教育发展形势的需要,也是市场经济对人才选择的必然结果。经过高校几年的实践探索,“大类招生”人才培养模式彰显了其巨大的优势,“大类招生”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规避人才培养的盲目性,平衡“冷热专业”按市场需求培养;有利于整合并优化高校内部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有利于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满足学生的专业需求的同时,保证了最大限度的公平性。然而,“大类招生”也带来了很多新的挑战,尤其是对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如何发挥“大类招生”在学生管理工作上的正面效应,规避其负面效应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本文的研究内容。

二、“大类招生”对学生管理工作的影响

“大类招生”对高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即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而从目前国内的研究来看,“大类招生”带给学生管理工作的负面影响研究较多,而正面影响鲜有提及。

(一)正面影响。首先“大类招生”给学生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内容。“大类招生”下学生管理工作面临了新课题,很多问题是传统学生管理工作所没有遇到过的,需要学校、院系、辅导员等各级机构去探索解决方案。“大类招生”完善并充实了学生管理工作的内涵;其次,“大类招生”提升了学风建设。“大类招生”的初衷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人才质量,这与学风建设相辅相成。“大类招生”实施后很多高校管理工作者都发现班级学风明显改善,班级学习氛围较浓,学习成绩显著提高。

(二)负面影响。国内学者对负面影响研究比较成熟,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

1、班级管理难度加大。主要体现在分流后班级的凝聚力下降;优质生源趋于优势学科,使得班级两极分化;班级工作连续性较差,增大班级融合的难度;班级间评级体系的差距,例如好的班级竞争力大,奖学金、评优、入党名额以及保研名额紧张且标准高,致使班级间标准体系差距大。

2、辅导员工作任务和难度加大。学生工作各阶段重点凸显,例如大一主要是通识教育,主抓学风建设,大二分流后加强专业教育,主抓班风建设,这就增加了辅导员工作的难度;班级分流后很多后续工作增加辅导员的工作任务,例如对原有班级材料的整理归档,对新班级的熟悉和掌握等等;专业分流时学生对专业认知的需求会向辅导员寻求帮助,这就要求辅导员要额外加强自己对各个专业的了解。

三、“大类招生”对学生管理工作影响路径分析

“大类招生”主要是通过日常教育、班级及党员建设、学风建设、学生资助、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六个方面来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的。

(一)日常教育。“大类招生”下的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本道德规范教育作为通识教育的重要部分主要是在低年级进行,由于专业尚未划分,无法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日常教育,这就要求辅导员以新的形式进行,创新交流沟通方法,利用校园网、QQ、飞信等网络手段等;考虑到学生面临的“专业分流”的竞争压力,辅导员在启航工程实施中,强调专业认知度,引导学生将重心放在基础知识的学习上。

(二)班级及党员建设。大类招生下班级建设、学生骨干培养、班风的重塑等等方面会面临一个断层。专业分流以后要重新组成新的班级,培养新的班干,重新划分学生宿舍等不仅加重了辅导员的工作量,还会导致优秀的学生趋于优势专业,使得班委组建难度大,竞争激烈;而部分劣势专业却组建不起优秀的班委会;宿舍的重新划分最大可能带来“小集体”现象,原有专业的学生积聚一起,而对其他同学接纳度较低。党员建设也会出现两极分化,优势专业学生质量整体较高,成熟的入党积极分子较多,竞争激烈,但由于名额限制会影响很多学生的积极性。

(三)学风建设。“大类招生”对学生影响最大,很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的成绩,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安徽大学经济学院为例,“大类招生”以后大一学生平均学分绩点大幅度提升,“退学警告”学生比例大幅度下降。

(四)学生资助。“大类招生”下,学生资助工作量会增加,一方面要重新了解学生家庭情况做好困难补助工作;另一方面要继续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统一学生资助体系标准。

(五)心理健康教育。“大类招生”给学生心理带来了影响,既是一次历练也是一次冲击。出现最多的心理问题是缺少集体荣誉感、劣势专业下的自卑感、班级重组下融入性弱、学习上的挫败感、被迫选择专业的反感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大类招生”所带来的新问题,如果处理不当对学生影响很大。

(六)就业指导。大类招生低年级学生没有专业归属感,对专业的认知时间向后推迟,这就使得这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延迟,给就业指导带来不利影响。另外,对专业的盲目选择,也使得就业成为问题。这就要求对“大类招生”下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要进行改革,要将大一自我探索的内容进行扩充,主要是加入专业的认知。

四、“大类招生”学生管理工作探索

面对“大类招生”下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很多学者都给出了自己的见解,笔者认为要重点抓住两个关键:

(一)网络。信息化时代给学生工作带来的便利处处可见,而“大类招生”下网络作用更为突出。第一,利用网络建立学生信息数据系统,规避班级重组后辅导员对班级熟悉程度降低。主要包括基本信息、家庭信息、奖助学金信息、日常表现以及其他特殊情况,形成一个学生的“动态档案”;第二,组建“网络班级”。可以设置班级主页、班级论坛、班级QQ 群等等,增加一个既符合“90 后”学生兴趣又满足他们需求的虚拟空间。不仅可以增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也可以构建班级文化,引导学生成长,增进班级凝聚力;第三,尝试学生日常办公电子化。如政务系统一样开设学生工作系统平台,处理一些常规的学生工作,每个学生都可以通过身份认证来进行日常请假销假、申请报告等,大大提高辅导员办公效率。如果考虑到成本,可以讲学生管理系统嵌入校的教务系统来完成。

(二)兼职的专业教师辅导员。很多学者提出辅导员+专业教师模式,这体现了“大类招生”要求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很好结合。对学生专业引导教育要求老师要了解该学科建设和最新发展情况,专业教师在此方面有很大优势。如何将辅导员和专业教师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而又不相互效能抵消,是我们要继续探讨的问题,但目前来看兼职的专业教师辅导员队伍建设是满足“大类招生”对辅导员新的需求。

[1]陈士夫,王瑛.关于地方高校大类招生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8.1.

[2]朱学道,陈士夫.地方性大学按大类招生模式的理论与实践[J].文教资料,2009.8.

[3]冯开甫.高校按大类招生的冷静思考[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11.3.

猜你喜欢

学风辅导员管理工作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
大学学风建设探究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