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理毕业大学生情绪 加强离校教育探讨
2013-08-15荣立和
荣立和
(成都医学院,四川 成都 610500)
一、高校毕业生离校前的复杂心态
每年5月和6月,都是高校毕业生将要离校的时间。此时,各高校大多数毕业生就业单位的联系已经完成,研究生入学考试已近尾声,毕业生除了按照学校安排进行实习、学习或论文答辩、毕业考试以外,其余时间大部分用来联系感情。这时候,部分学生会频繁接触校外的各种场所,将青春用他们自己的方式留作纪念,这些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应该说,适当的联系感情,回忆过去,畅想未来,对毕业生来说是必要而且重要的,这些感情基础可以给他们未来的工作、生活带来一定的社会资源;从另一方面来说,这或许是他们人生的第一桶金。原因是:一方面社会渐渐向学生们敞开大门,他们在初入社会后能更加理解学校、老师、家长们为他们的付出,这也是学生成长、进入社会的一个里程碑;另一方面,因为就业、考研,甚至恋爱问题,各种矛盾冲突在短短的时间里密集出现,使个别学生无法及时处理,进而出现对学校、社会消极的、负面的心理和行为。
(一)怀念。这种情绪在大多数毕业生身上反映出的是对学校、老师、家长的感恩,对同学的关爱、对过去种种生活的感激。在这部分毕业生眼里,过去的生活和经历都是美好且珍贵,他们因为怀念而更加热情的参加到各种校园生活中去,愉快的学习、复习、迎接论文答辩或者毕业考试。这些怀念在大多数人身上表现在学校里留影、找同学和老师为其书写毕业留言等。
(二)感恩。这是继怀念之后升起的更高一层的情感反映,它是对家庭、学校、社会、自己有影响的人和事的衷心感谢铭记在心的情绪。对学校、老师、社会的感恩的情绪往往发生在成绩、表现都并不是最优秀的学生身上。这些学生记得老师对他们进步的肯定,在某些时候,他们会以特殊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感恩,比如写一封信、说一句话、为母校植一棵树,为学弟学妹们留下自己的课本等等。
(三)向往。这种情绪几乎存在于所有毕业生的情绪里,他们这个时候已经系统学习了专业理论知识,并通过短时间的实习掌握了部分的技能,渴望被认可的心理使他们对未来生活充满各种向往,希望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能够充分展示自己。此时的他们非常喜欢设想或者幻想未来,而且绝大多数的向往都是正面而积极的。
(四)伤感。这是怀念的另一种情绪表达方式,它让毕业生们涌起对过去生活的恋恋不舍和害怕失去的情感,从另一方面说,它含有消极的躲避心理,希望以不变的环境来回避改变后的环境所带来的挑战。这种情绪多数出现在女学生和感情丰富而敏感的男学生身上。迎风洒泪、高歌悲泣是这种情绪的大多数表达方式。
(五)悔恨。这是部分学生会有的情绪,这些学生大多对以前自己的行为有所不满,这种情绪会带来两种结果:一种是积极的心态,迎接未来的生活时不再重复过去的不适的言行;另外一种是消极的心态,沉湎于过去,反复责怪自己,甚至因为悔恨而无法正常生活。
(六)灰心。这是悔恨后的极端消极心理。表现在部分毕业生无法走出阴影而放弃生活中种种机会,用各种不良的行为来麻痹自己。例如,因未在规定时间里完成课程而无法获得学位的学生,这部分学生容易破罐子破摔,以“反正也拿不到学位证”为由,拒绝生活学习,甚至毕业考试和毕业论文答辩。
(七)忐忑。大部分学生有过不愉快的回忆,但他们并不灰心和悔恨,他们大多数是忐忑情绪,等待着学校和社会的结果,等待着生活对他们的判决。
二、毕业生离校教育的导向作用
(一)激励作用。在基于怀念的情感基础上,我们的离校教育立足于激励,将毕业生的前景大致描述出来以此鼓励他们,使毕业生对前途能有具体的认识,对人生有大致的规划,这将使感恩、向往、伤感、悔恨、灰心、忐忑等情绪都化为能够理智的认识自己、认识社会,以便更好的适应社会的情绪。
(二)疏导作用。在部分拥有消极心态的学生面前,我们需要利用离校教育的疏导作用来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和社会,向悔恨、灰心的学生指出,过去已成为历史,现实无法改变也无需改变,对于将来他们仍然具有主动权。这些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缓解毕业生的压力,给予他们面对社会的信心。事实上,即将进入社会的学生们仍然具有学生的特质,他们仍然脆弱和单纯,更容易转牛角尖,所以,这样的疏导作用非常有用。
(三)榜样作用。在离校教育成功的大学里,毕业生的形象正成为学校里的一道风景线,正确引导着低年级的学生,使文明离校、安全离校、快乐离校成为校风,让低年级的学生对自己的将来充满信心。
(四)纪律维持作用。在各高校,离校教育的纪律维持作用相当明显。我们提倡的文明离校,制止了很多毕业生在校内乱涂乱画、酗酒闹事、焚烧纸张等违纪行为。学校开展的各种文艺汇演,占据了毕业生的课余时间,使毕业生业余时间用于自己的汇报演出,同时包括我们要求毕业生到学校各部门去办理各种离校手续,也使毕业生再次熟悉校园里各个为他们服务的机构,潜移默化中也在对他们进行离校教育。所以对毕业生的行为规范、纪律约束仍然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五)社会投射作用。毕业生离校后,因为离校教育使他们学会感恩、学会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离校教育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到了最后一步。这样的大学生,工作中不知不觉的会对母校充满感激之情,对生活中每一个对自己有过帮助的人充满感激之情,对待生活中的挫折不轻言放弃,对待不公平的事情能够坦然、理智的面对和处理。这样的毕业生进入到社会后,将为培养他的学校树立良好的口碑,社会将从这些毕业生的行为投射到大学的教育质量,形成正反馈效应。
这些作用,为毕业生与学校造成双赢的局面,为广大毕业生提供一个交流和总结的平台,一个抒发和展示的舞台,让即将离开校园,首次走向社会舞台的学生们在活动组织过程中体会合作的精神,为今后走上社会作准备。
三、毕业生文明离校教育措施
(一)广泛宣传,营造温馨和谐的离校氛围
目前,各高校都已认识到离校教育的重要性,纷纷利用别致新颖的活动来对毕业生进行离校教育,比如北京某大学学生自己设计、编导、制作毕业纪念光盘、毕业纪念册、毕业专刊,拍摄毕业纪实影片,举行“我最敬爱的老师”评选、颁奖活动等。某学院的毕业学生到图书馆进行义务擦洗图书馆书架活动,这项活动是该校人文学院毕业生系列活动“追忆”篇的组成部分,该系列活动共分为感恩、追忆、留念、共勉和活力五大篇章进行离校教育。四川某学院进行毕业汇报演出,将大学五年的精彩生活片段放大到舞台上展示给同学们。更多高校通过“致毕业生的一封信”以及欢送毕业生的宣传横幅、海报、校园网络、视频等媒体、媒介等,广泛宣传大学生就业政策法规,母校和师生对毕业生的鼓励、关心,渲染情感教育的氛围、同时,通过举办师生友谊球赛、毕业晚会、舞会等文体活动,加深师生之间的情谊,努力营造一个温馨和谐的文明离校氛围。
(二)组织优秀校友座谈
众多高校通过优秀毕业生的“我的大学之路”、“考研导向”、“就业技巧”、“人际交往”等专题报告会、交流会等形式现身说法,向学弟学妹们讲述自己的大学经历以及怎样应付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对在校生的成长起到了导航的作用。还有众多高校通过优秀校友座谈,丰富社会人生经验,提高就业、创业自信心。通过对母校发展的关注、谢师会等,表达感恩母校之情;通过班主任、辅导员到宿舍谈心、毕业生个人谈话等,让毕业生感受母校、师长的关爱期盼,教育毕业生以母校为荣,珍惜在校的每一时刻,珍惜集体荣誉和个人荣誉,文明和谐离校。
(三)关爱帮扶,亲情离校
文明离校工作是综合系统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学校要成立由党办校办、组织部、宣传部、学生处(部)、教务处、保卫处等部门组成的毕业生文明离校工作小组。各院系要相应成立文明离校工作领导小组,同时构建党团组织、学生协会、班级组织、学生党员干部、毕业生多位一体的毕业生离校信息覆盖结构,全面掌握毕业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毕业前夕,毕业生还要疲于应对工作、未来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为了能让他们顺利离校,要尽量以方便、快捷、周到为原则,为毕业生办理毕业离校的手续设立“一站式”服务,避免毕业生奔走在学校各个部门、甚至是各个校区办理图书、固定资产、党团关系转移等,让他们能够轻松愉快的办理手续。同时,还可以通过团学组织,发动低年级的同学为毕业生做好毕业行李搬运服务,让他们感受浓厚的学友情谊。另外,还要以人为本,关心毕业生在离校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学校应从帮扶的角度,想方设法让毕业生不因这些困难而影响就业。
毕业离校是大学生人生发展的转折阶段,对多数同学来讲,意味着从是毕业生完成“社会人”角色转变的重要指引,在即将离别之际,通过离校教育,让广大毕业生带着对母校的依依不舍和对母校的美好祝愿,奔赴祖国各地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各行各业,去更好更快的融入现实生活,更加自信从容地应对未来激烈的社会竞争。
[1]罗洪铁,董娅.《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杨晓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