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语感有效的训练——汉语听说教学之我见
2013-08-15霍静
霍静
(喀什师范学校,新疆 喀什 844000)
自从实行课改后,汉语教学方法有了许多变革。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汉语教学应以培养基本能力为目标,培养汉语运用能力,尤其是口语运用能力,从以往重视语法条目转到强调语言功能。汉语教学的技能分为听、说、读、写四种,在这四种技能中,听和说被看成是接受性技能。它需要听者集中精力,开动脑筋,大胆预测,用学过的词汇量按语法结构的排序组成一句符合逻辑的话。
一、听和说两者相辅相成
对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汉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在一定范围内进行交际的能力。在实际的语言交际活动中,听和说同属于口语方面的活动,所以在听、说、读、写四项基本技能中,听和说的关系最为密切,听是为了更好地说。恩格斯曾经说过:“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语言既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进行思维活动的工具。在抽象的思维活动中人们总是借助语言中的词来进行思维。学生学习语言只有想得清才能说得明,而学生准确的、有条理的语言表达又促进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提高。思维依靠语言,语言促进思维,两者相辅相成。
二、培养语感是提高说话能力的因素
教学中教师要培养民族学生良好的汉语语感,就要求在教学中坚持使用汉语的教学原则,以减少少数民族学生对母语的依赖性和母语对汉语教学的负迁移。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它总是发生在一瞬间,由此必须是基础知识扎实的积累,这样才能达到语言感知能力的最高境界。
(一)听是语感的最基本要素。在口语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朗读显得尤为重要。教师首先自身要融入到课文情景中去,这样学生才能跟随教师的朗读调整情绪进入到课文的描述情景中。只有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才能得到对课文的准确感知。反之,作为教师自身无法调整自己的情绪,示范朗读就无法带有感情,学生听到的只是干巴巴的字词句,听不到任何语感的感染,那就说明教师示范朗读是失败的。
(二)学生自身的朗读是培养语感不可缺少的因素。经过教师声情并茂的示范,在加上学生自身对课文情景的再现有了认知,学生就会产生跃跃欲试的想法。“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对提高学生的感知能力会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三)训练学生用汉语思维的习惯是培养语感重要的因素。教学中遇到有些词句,用汉语很难解释,甚至越解释越糊涂。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通过表情、肢体语言来解释,达到学生理解掌握词句的目的,通过经常训练学生用汉语思维的习惯来培养汉语语感,这也是提高少数民族学生说的能力的一个因素。
三、提高学生说话能力的训练方法
(一)首先从培养少数民族学生说简单的句子开始。教师可利用每天的见闻,指导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注重培养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良好习惯。如:教师针对校园里学生乱扔废纸现象,请一位学生说一句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汉语思维的习惯话。学生说完后,教师鼓励他能大胆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学生也很高兴。训练学生的解说能力也要注意对事物的观察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留心周围事物的特点及静态动态现象,这样才能便于解说得清楚明白。
(二)叙述能力的训练。1.复述课文。汉语课文中有许多写人记事的文章,教师要抓住这些材料,让学生进行复述。复述要比自己组织说一段话简单很多,学生参与面广,这样在每节课的时间里,每个学生都可以得到说话的训练。2.看图说话。汉语课堂中可适当增加一些看图说话的训练,一般采用写人记事的图,这样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把事情的经过来龙去脉说清楚,学生的说话能力从中得到提高,同时想象力也得到发展。3.说亲身经历的事。在学生已具备了一些说话的方式、方法后,可让学生说说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因为有些事情都是学生自己亲身经历的,学生可以做到有话可说。4.辩论。辩论是指对某问题或事物有不同的看法,双方所进行的一种口头争辩。在辩论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处于最紧张最活跃的状态。它既能培养学生敢于直言的勇气,又能培养学生捍卫正义,揭露丑恶的胆量。5.以读促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读背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把大量的语言积累起来,在课堂内应让学生有大量时间朗读,课文熟读成诵了,文中优美的语句就在脑海里了,语言的积累也就实现了。学生有了这方面的语言积累,当下次遇到类似的情景时,他们就会想起这一段,就会依照这样的方法说出看到的情景了。其次,加强课外阅读,以读促说。汉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要完成大量的课外阅读让学生扩大知识面,积累语言,积累文化。学生阶段课外阅读,总量要达到140万字,课外读物中精彩的语言文化底蕴更为深厚,因此对文中的精彩语言必须让学生多读、多背、多摘抄。同时要求学生把这些佳词妙句放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去朗读,熟读背诵,使之烂记于心,课外的语言积累,需要反复读,吟诵,在朗读中品味,把这些语言材料印在喉舌上,烙在自己的心坎里,关键的时候才能发挥作用,说来才能琅琅上口。相信只要经过不断地练习,循序渐进地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定会提高,从而促进学生学习汉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汉语成绩,使学生适应将来的社会生活和工作。
说话能力的训练当然以说话为主,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在课堂上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应该让学生充分地自我表现,但是既然是训练,就不能随心所欲,乱说一气,而应该有训练的章法,从开始有控制地说,到半控制地说再到自由地说。长期坚持、训练下去,口语表达能力自然会提高,这样才能提高少数民族学生的说的能力,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1]杨惠元.论听和说[J].语言教学与研究,北京大学出版,1991.
[2]何以聪.《教学全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