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和谐管理看交谈的礼仪规范与话语不礼貌

2013-08-15周静涵

红河学院学报 2013年5期
关键词:面子礼貌礼仪

周静涵

(1.福建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福州 350007;2.武夷学院外语系,福建武夷山 354300)

一 引言

语言在传递信息的同时还具有着调节人际关系的功能。人们在交际中遵循着一定的礼仪规范,可避免因言谈无礼产生冲突。在各种礼仪规范中,交谈的礼仪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参看交谈的礼仪规范中,区分出礼貌的言语行为和不礼貌的言语行为并不难。但在实际交流中,不依照规范判断话语是否礼貌或不礼貌的情形时常出现。在不礼貌研究中,规范和话语不礼貌的关联是许多研究人员关注的课题。交谈的礼仪规范作为调节人际关系的手段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人们是如何理解和应用交谈的礼仪规范的,这两个问题需要通过研究进行说明。

二 不礼貌与规范

(一)不礼貌

近年,不礼貌摆脱了被忽视冷落的“灰姑娘”境遇,成为语言学研究的热点议题[16]。人们对不礼貌的认识突破了之前面子威胁行为的局限,Culpeper提出,面子不是所有交际中不礼貌问题的核心,通常核心是话语与社会规范相悖[5]。但是不适宜参照“礼貌规范说”认为礼貌是社会规范、不礼貌是违反社会规范的言行[18]。虽然对不礼貌的定义难有统一见解,但在(不)礼貌是什么这一点上学界已形成了一些共识。而是将其视为评价的问题。谢朝群写道:“礼貌从本质上说是……个人以体验认知和惯习为基础,结合语言形式、语境、意图、情感等诸多复杂因素做出评价的结果。”[18]Culpeper有类似的表述:不礼貌很大程度上在于你是怎么看、怎么想的;不礼貌取决于你对某一言行及其与当时语境的相适程度是如何看待的[5]。他新近为不礼貌所下定义中的第一句话便是:不礼貌是人们对具体的语境中的言行的负面看法[5]。同样,在Bousfield和Terkourafi的不礼貌定义也把说话人和(或)听话人的理解作为要素[1],[2],[13]。Locher & Watts,Graham等人皆持同样的观点[6],[9]。对不礼貌实质是主观评价的揭示为不礼貌研究提供了新的视界,人们对于同一话语的评价因语言实践的变化而改变的情况随之成为研究重点。至于不礼貌与规范,判断话语是否不礼貌的确需要参照社会规范,但话语礼貌不礼貌经常不依社会规范的规定,社会规范是评价话语是否不礼貌的一个依据[9],[18]。

(二)规范

社会规范通常被看作是得到大多数人接受和认同,具有一定普遍性和稳定性的规则。这种表述使我们误以为社会规范固定不变、不受个人因素影响。其实规范本身处于变化之中[9]。规范的变化不仅表现在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值得注意的是,规范会因个人的认知体验差异而有不同呈现。谢朝群根据Gibbs的身体的经历为认知提供资源,认知扎根于体验的研究成果,借用法国社会哲学家Pierre Bourdieu的惯习(habitus)观对社会规范的认知体验性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并指出个人依靠惯习将客观化的社会存在如社会规范内化为个人的理解,并在社会活动中加以外化利用;个人参与社会实践不是一个被动的、机械的过程,“个人在互动实践过程中会发现有些社会规范并非完全正确、合理,于是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对自己的惯习加以修正、充实或删改,使之能够顺应不断变化的互动情景”[18]。 Locher & Watts对规范持有类似的观点,他们认为,个人从自己过往的体验或他人的经历中获得、构设出规范[9]。规范是个人人生体验的认知概念,个人根据自己经历过的社会时间形成恰当言行和不恰当言行的认知概念框架,以此作为判断话语是否不礼貌的依据。并强调了规范是逐渐被获得掌握,且不断改变的。相似的还有Culpeper将规范分为社会规范和体验规范,前者是行为的官方标准,后者是行为习惯,但二者之间没有泾渭分明的界限,有时也没有必要进行区分[5]。

三 和谐管理用于(不)礼貌研究的优势

礼貌和不礼貌可以(或应该)放在一起讨论[8],也就是说一套理论应该既可以用于研究礼貌,又可以用于研究不礼貌。我们将首先回顾(不)礼貌研究中的主要理论,借此说明本文选择Spencer-Oatey的和谐管理模式做为理论依据的缘由。

自Lakoff在四十年前根据会话准则提出礼貌规则开始,为诠释语言交际中的礼貌现象学界相继出现各种礼貌理论。主要的礼貌理论有:把礼貌视为一种社会规范(social norm)的社会规范说;以Leech(1983)的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为代表的会话准则(conversational maxim);Brown & Levinson以理性为基础、面子为核心提出的礼貌策略;以及Fraser(1990)将礼貌与权利和义务的履行相联系建立的会话契约(conversational contract)[7]。但随着礼貌研究的深入,学者们逐渐发现了这些理论的缺陷,这些缺陷已成为制约我们全面深入理解礼貌现象的障碍。把礼貌等同于规范与社会现实脱节[18],Leech的礼貌原则不能说明礼貌语言使用中的一些常见现象[17],Brown & Levinson 的礼貌模式忽视了人非理性的一面,并且只关注表达者[18],Fraser的模式难以操作[15]等。虽然以上四种理论的观点难免过于片面,但它们在一定程度上是互补的[10]。鉴于此,融各理论之长可能是一种考察礼貌的更合理的方案。

在这种背景下,Spencer-Oatey提出了和谐管理模式(rapport management)。这套理论体系包括了不礼貌实质是一种评价、规范具有认知体验性、规范是评价话语是否不礼貌的标准之一等内容。Spencer-Oatey[11]明确表示,(不)礼貌是人们对语言和非语言行为在社交中的恰当性做出的主观评价。并详细地对规范进行了说明,她认为,人们对某一情境中什么行为频繁出现、什么行为具有典型性逐渐产生概念与期待,继而形成怎样的行为是应该的、怎样的行为是不应该的观念,于是行为被赋予了规范或不规范的属性。而且行为规范的形成不是随意的,规范可能反映了应对实际需求的有效策略,也可能体现了深层次的价值观[12]。Spencer-Oatey把这些价值观念称为“社交语用交际原则”,平等权和社交权是其中两项基本原则。

和谐管理模式目前在(不)礼貌研究中是一种较受青睐的理论[8],并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较高评价。Culpeper使用该模式考察了不礼貌、人际关系和权力之间的关联,继而用该框架对不礼貌中的面子问题进行了细致的探讨[4]。Cashman用它讨论了双语环境中的语码转换和(不)礼貌[3]。Graham利用此模式研究了网络社区中类似贴吧制度的FAQ(常见问题)是否对帖子中话语(不)礼貌具有指导作用[6]。Culpeper(2011)指出,和谐管理模式覆盖面广,体现了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不仅已经被顺利地运用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实证研究中,而且也被成功地应用于不礼貌研究。冉永平认为,和谐管理模式既可以解释窄式的语言形式的合作,也可以解释宽式的人际之间的合作,是一种更宏观的、“具有普遍解说力的人际语用模式”[16]。

正是基于以上对(不)礼貌研究的现状和(不)礼貌理论优缺点的综合考虑,本文选择和谐管理模式探讨话语的不礼貌问题。下文第四部分将详细介绍该理论的具体内容。在此之前,有必要对不礼貌的概念以及与之相关的规范问题进行说明和梳理。

四 和谐管理模式

语言交际具有传递信息和管理人际关系双重功能[12]。Spencer-Oatey将使用语言管理人际关系称为和谐管理,提出了管理人际和谐—不和谐的和谐管理模式[12]。和谐管理模式和面子论等同样针对语言交际的人际方面的(不)礼貌理论主要的区别有:(1)以关系管理为出发点,而不以语言使用为出发点;(2)既关注人际关系,又考虑到信息传递在互动过程中与之相互伴随、制约;(3)兼顾自我和他人。和谐管理由面子管理、社交权利和义务管理、交际目标管理三个相互联系的部分构成。

(一)面子管理

面子是交际中个人自认为他人应该认可的自身具备的正面的社会价值。面子管理是对面子敏感因素如尊严、荣誉、声望、能力等的管理。得到他人的正面评价是人的一种基本需求,所以人们总是希望别人能够承认自己具有一些正面的品质,否认自己具有一些负面的品质,面子就和这些令人敏感的品质相关,具体哪些品质是面子敏感因素因人、因境而异。

面子与人们对个人身份、集体身份以及关系身份的认识密切相联,分为素质面子、社交身份面子和关系面子。素质面子指我们在能力、技能、外表等方面希望得到正面评价的个人素质,关乎个人自尊[10]。社交身份面子指我们希望得到认同的社会身份或角色,如领导、尊客、密友等,关乎个人的社会价值。关系面子指我们希望被因某种关系而令我们看重的人(们)所肯定的方面,比如某位老师被认为很受学生欢迎涉及关系面子。

(二)社交权

社交权全称为社交权力和义务管理。社交权是对社交期待的管理,是个人和他人交往时认为自己应该享有的基本社交权利,反映了人们对公平、行为得体性等的考虑。基于合同或法律协议,角色和地位的认识,行为规范、风格、礼仪等因素,人们与他人交际时认为自己拥有一系列的权力和义务,对交际中的行为产生期待,如果期待不能被满足,人际和谐会受到影响。人们的社交权力和义务意识大多源自对合乎规范的行为的认识。人们注意到特定语境中什么行为经常出现,开始期待这种行为的出现,形成什么行为合乎规范、什么行为不合规范的概念,并在交际中产生对合乎规范的行为的期待。行为规范不是随意产生的,是价值观念的体现。Spencer-Oatey将这类价值观念称为社交语用原则,其中的两大基本原则是平等权和交往权。

平等权指我们享有公平的权益和平等的对待,不被不公地强迫、驱使或利用。平等权包括两个次则。1)受损—得益:我们接受的被利用、被损害的程度,以及基于互惠原则损害和收益应该大抵相当的观念。2)自主—被迫:他人可以控制或驱使我们的限度。交往权指我们享有与人交往、保持某种关系的权利。交往权和互动交际参与程度的深浅和感情投入的多少有关。

(三)交际目标

和他人打交道时人们通常(虽然不是总是)有具体的目标。有的目标是关系性的,有的是事务性的。不能实现目标会让人感到挫败和烦恼,所以目标需求于人们对和谐的理解有重大影响。

五 交谈礼仪规范的和谐管理理据

交谈的礼仪是人们交谈时为顺利开展对话需要遵循的一系列规范。符合礼仪规范的言语行为通常是礼貌的,违背规范的言语行为通常是不礼貌的。那么作为一种规范交谈的礼仪是如何发挥规避不礼貌话语、促进交际双方良性互动的作用的?这部分以一些交谈的礼仪为例,借助和谐管理模式分析规范的作用机制。

交谈礼仪常包括以下内容:(1)交谈的态度:要有平等的心态;(2)交谈时的四不准原则:不打断、不补充、不纠正、不质疑对方[14]。根据和谐管理模式,人们对与话语(不)礼貌的理解建立在人际和谐三大基石—面子、交往权、交际目标的基础上。谈话时态度要平等鲜明体现并维护了社交权中的平等权,强调了人们有得到公平待遇、维护正当权益不被侵害的权利。四不准原则的第一条不打断对方是因为“你有说话的权利,对方也有说话的权利,别轻易打断别人”[14],所以不打断别人是对他人社交权中交往权的维护,使之享有参与交际的权利。与此相类似的有第二条不补充对方:“……真正容人的人给人家说话的机会,给人家表达自己意愿的权利,不要去补充他,补充他说明你懂得比他多”[14]以及第三条不纠正对方: “大是大非该当别论,小是小非得过且过”[14]。除了对社交权的维护,在补充对方的讲解中还涉及到显得比别人懂得多,会侵害别人素质面子的问题。不质疑对方说的是“别随便对别人谈的内容表示怀疑,……当众说出来有时候挺尴尬的。......当你说话时向人家尊严去挑衅那就比较麻烦了”[14]。明显是出于对对方面子的关照。总体看不补充、不纠正、不质疑表现出充分考虑对方的面子和社交权。用补充、纠正、质疑的方式指出别人话语不完善、有错漏说明不认可对方的能力、诚信或身份等,既有可能伤害对方的素质面子,也有可能损害他的社交身份面子,还有可能影响了别人表达的权利。即使仅仅经过以上脱离语境的简单分析,礼仪规范中维护人际关系和谐的理论根据依然清晰可见。因此交谈的礼仪具有和谐管理的理据。

当然在实际中违背这些礼仪规范的不礼貌话语对面子、社交权、交际目标的影响是复杂的,影响很可能同时作用于多个方面,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分析。所以下文将用和谐管理模式对实例中“不打断别人”的礼仪规范与不礼貌评价进行分析。

六 规范不合和谐管理实际的原因

虽然交谈的礼仪规范规定了什么言语行为是不礼貌的,但实际上人们对话语是否不礼貌的评价既有与规范相符的,也有与之相左的。例如:

李克强副总理参加湖南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讲话过程中提到城镇化时,基层代表肖安江插话,一口气提了五条建议,现场工作人员拦都拦不住。克强同志笑着说,“不要干扰他发言,这是法律赋予人民代表的应有权力”。

按照交谈的礼仪,例子中基层代表副总理的言行肯定是不礼貌的,但被打断的副总理本人却边笑边说代表有权这么做,由此可见他并不认为基层代表打断自己是不礼貌的,而且网络上评论此事的文章和网友看法不仅对副总理的做法赞许有加,而且几乎无一提及基层代表打断别人的言行是不礼貌的 。追求和谐是人类理性之一(冉永平),但为维护和谐而设的规范却被你摒弃,通常我们用规范只是评价话语是否不礼貌的标准之一、评价具有主观性、或人们对规范的认知体验不同解释这种现象,这里将尝试从和谐管理的角度对交谈规范不适用于真实话语交际的缘由进行说明。

(一)三大因子的权重和概念差异

面子、社交权、交际目标是和谐管理的三个构成因子。由于语境变换、个人因素、文化差异,三大因子在人们心目中的权重或概念可能存在重大差异。有些交际目的性更强,有的人可能对某些事比别人更加面子敏感。

从语境上看,上例是人民代表共商国是的会议,使代表畅所欲言、实现会议议程,即侧重维护代表们代表人民行使社交权、达到交际目标比顾及优先顾及代表个人面子更为合理。个人方面,工作人的拦阻出于维护副总理作为领导的身份面子以及社交权中的交往权,说明他对面子和社交权更为看重。副总理言称代表有权发言,既表明基层代表有平等发言的权利,也维护了基层代表的交往权,说明他更重视社交权;同时维护代表的权利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交际目标。民众的评论也突显出对社交权和交际目标的关注。由此可见,在这个例子中,和谐管理三大构成因子在交际中到场人心目中的权重不同,因此对话语是否不礼貌做出不同的评价。在有些情况下可能涉及三大因子的概念差异问题。

(二)交际双方的平衡

平衡兼顾交际双方是Spencer-Oatey提出和谐管理因子的主要原因之一[12]。为了矫正Brown &Levinson以面子为核心的模式过分重视个人(说话人)的自由、自主(autonomy),忽视交际行为的人际与社交维度的不当之处[12],Spencer-Oatey补充了社交权这一要素以保障不偏废交际中的任何一方,全面考虑真实话语交际涉及的社交维度。

以不打断对方为例反观交谈的礼仪,礼仪规范却不是从交际双方的角度出发的。不打断对方要求听话人不打断说话人、听话人尊重说话人的社交权,固然维护了说话人的权力,却没有顾及听话人的社交权。具体到例子中,按照社交权中的平等权,说话人和听话人享有平等的地位和待遇,在人民代表参政议政的会议上,副总理和肖安江都是人民代表,享有平等的权利。从平等权的受损—得益次则来看,代表们积极发言参与讨论比沉默不语对与会人员和所代表的民众益处更大。从自主—被迫次则来看,基层代表自觉自愿地畅所欲言不受官位的约束符合会议的主旨。而交谈的礼仪规范无法兼顾这种具体语境中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的社交权,所以不适用。

七 结语

和谐管理模式以话语不礼貌是人们做出的主观评价为基本观点,从人际和谐的角度为理解话语交际中的不礼貌现象提供了一个更为全面的途径。对于常规性的规范与不礼貌的关系问题,和谐管理模式不仅能够从规范的认知体验性的角度对其进行解释,而且可以为交谈的礼仪规范与真实交际中的不礼貌情形不符的具体情况做出细致的理论解释。虽然交谈的礼仪规范具有出于面子、社交权、交际目标三大和谐因子的制定依据,但考虑到实际交际时三大因子的权重差异,以及交际中双方的平衡,交谈的礼仪规范不能适应交际中这些变化的因素,所以会被舍弃。总之,和谐管理模式为真实话语交际中交谈的礼仪规范在话语不礼貌评价中的作用原理提供了一种新的、可操作性更强的理论诠释。

[1]Bousfield,Dereck.Impoliteness in Interaction[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8:33-65.

[2]Bousfield,Dereck.Impoliteness in the struggle for power[A].In Bousfield,Dereck & Locher,Miriam A.(eds.).Impoliteness in Language[C].Mouton de Gruyter,2008:127-154.

[3]Cashman,Holly R.“You’re screwed either way”:An exploration of code-switching,impoliteness and power[A].Bousfield, Dereck.& Locher,Miriam A.(eds.)Impoliteness in Language[C].Mouton de Gruyter,2008.255-280.

[4]Culpeper,Jonathan.Reflections on impoliteness,relational work and power[A].Bousfield,Dereck.& Locher,Miriam A.(eds.) Impoliteness in Language[C].Mouton de Gruyter,2008:17-44.

[5]Culpeper,Jonathan.Impoliteness:Using Language to Cause Offence[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1.

[6]Graham,Sage Lambert.A manual for (im)politeness?:The impact of the FAQ in an electronic community of practice[A].Bousfield,Dereck & Locher,Miriam A.(eds.).Impoliteness in Language[C].Mouton de Gruyter,2008.281-304.

[7]Huang,Yan.Pragmatics[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9:116.

[8]Locher,Miriam A.& Bousfield,Dereck.Introduction:Impoliteness and Power in Language[A].Bousfield,Dereck & Locher,Miriam A.(eds.).Impoliteness in Language[C].Mouton de Gruyter,2008.1-16.

[9]Locher,Miriam A.& Watts,Richard J.Relational word and impoliteness:Negotiating norms of linguistic behaviour[A].In Bousfield,Dereck& Locher,Miriam A.(eds.).Impoliteness in Language[C].Mouton de Gruyter,2008:77-100.

[10]Spencer-Oatey,Helen.Managing Interpersonal Rapport:Using Rapport Sensitive Incidents to Explore the Motivational Concerns Underlying the Management of Relations.[J].Jornal of Pragmatics,2002(34):529-545.

[11]Spencer-Oatey,Helen.(Im)Politeness,face and perceptions of rapport:Unpackaging their bases and interrelationships[J].Jornal of Pragmatics,2005(1):95-119.

[12]Spencer-Oatey,H.Face,(Im)Politeness,and rapport[A].In Spencer-Oatey,H.(ed.).Culturally Speaking:Culture,Communication and Politeness Theory [C].London:Contimuum,2008:11-47.

[13]Terkourafi,Marina.Toward a unified theory of politeness,impoliteness and rudeness[A].In Bousfield,Dereck & Locher,Miriam A.(eds.).Impoliteness in Language[C].Mouton de Gruyter,2008:45-74.

[14]金正昆.金正昆讲礼仪[EB/OL].http://blog.renren.com/share/235584040/427617719.2013-3-26.

[15]冉永平.礼貌的语用研究[J].现代外语,2005,25(4):387-395.

[16]冉永平.人际交往中的和谐管理模式及其违反[J].外语教学,2012,33(4):1-5.

[17]徐盛桓.礼貌原则新拟[J].外语学刊(黑龙江大学学报),1992,2(61):1-7.

[18]谢朝群.礼貌与模因:语用哲学思考[M].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84-287.

猜你喜欢

面子礼貌礼仪
“Face Culture” in China and America
某贪官的面子
当诚实遇上礼貌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小猴买礼貌
礼仪篇(下)
孝——礼仪第一礼
面子
知礼仪,做谦谦君子
暗恋是一种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