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当武术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

2013-08-15杨丽娜乔蓓芸

关键词:武当山武当武术

杨丽娜,乔蓓芸

(郑州大学 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1 研究目的

武当武术,是中国武术一大名宗,是辉映华夏武坛、最具魅力的传统流派之一,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素负“南尊武当”之盛名.武当武术摄养生修炼之精华,集攻防技击之大成,拳种门派独特,理论体系完整,玄机秘传纷呈,哲理奥妙深邃,是一部宝贵的文化遗产.研究武当武术发展现状及对策问题,对于发扬光大武当武术,促进武当武术特有健身价值的挖掘、整理、推广,弘扬中国道教传统文化之精华都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资料法

阅读了社会学、体育学、管理学、文化学、民俗与宗教学、民族传统体育学等相关书籍10余本,搜集了大量有关武当武术方面的文献资料及相关文件40余篇(件),掌握了该研究的某些理论观点和素材.

2.2 专家访谈法

调查访问了社会学、文化学、营销学、咨询策划公司的诸多专家及体育理论、管理部门工作者、武术专家、教练员、民间拳师、道教有关人员等.

2.3 综合分析法

从全局出发,结合武当武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运用科学的发展观审视武当武术的发展前景,从客观上对武当武术的未来发展进行论述和设计.

3 结果与分析

3.1 武当武术发展概况

明末清初,武当武术的内家拳盛行浙东一带,历时约两百年,其间高手迭出.清末民初,太极拳、形意拳、八卦拳,在北京一带流传甚盛.民初以降,经过开办拳社、著书立说,推广到一些城市和高等学府.1928年南京成立中央国术馆初期,曾开设武当拳、少林拳两门课程[1].

新中国成立以后,武当武术得到了广泛推广,尤其是1978年以后,更有长足进展.1982年举行全国武术工作座谈会后,散在各地的武当派各门拳种拳法被逐步挖掘出来.湖北省率先挖掘出拳种8门,后来搜集到各地挖掘整理的武当派拳种功法30多门.有关部门还成立了武当山武当拳法研究会,出版了《武当》杂志.1987年6月,武当山举行擂台赛,来自九省20多个武术代表队的160名武林好手登台献技,观众达15万人次.1991年11月,中国湖北武当文化节在武当山举行,在群众中产生了强身爱国的良好影响.武当武术一些拳种还流传到邻近各国及欧美和非洲许多国家,武当山地区还把武当武术列为中小学必修课,培养后继人才.

3.2 武当武术存在的主要问题

毋庸置疑,武当武术发展到今天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发展势头良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我们也必须看到武当武术还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3.2.1 组织机构不完善,思想守旧

武当山地区已经成立了不少有关武当武术的组织机构,有管理的、有开发的、有科研的等,机构众多但不健全,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虽然各县、市成立有武术协会,由于体制因素,武协职能工作的正常发挥迫切需要相应的政府职能部门指导和协助.而作为武当武术发源地的武当山,当地政府却没有分管武术工作的专门部门,武术的管理工作归入社会发展局.管理上受道教协会、文物局、镇政府等多方面的影响,有很多不协调的地方,没有发挥各方面的合力作用.

武当武术门派众多,封闭保守,发展相对迟缓.武当武术在产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门派,门派之间互不往来,封闭保守,缺乏开放意识,使武当武术的传播受到很大的局限性.五花八门的门派、拳种使得武当武术在走向社会、走出国门时弊端尽显[2].

3.2.2 理论科研薄弱,人才短缺

20世纪80年代的武术挖整和90年代武当武术第一个武当旅游经济特区委管课题的研究,给武当武术的新生带来了机遇,然而,嗣后的十几年,却没有任何扩展性挖整成果.随着时间的延续,很多武当武术老拳师相继谢世,不少武当国粹精华相继失传,抢救武当武术遗产的工作显得十分紧迫[3].理论研究流于形式,规模不大,格局不高,很多技术实质性问题的研究没有突破性成果,造成时至今日理论、技术的贫乏现象.

在人才培养方面,至今没有一个研究实体,没有一批专业、业余的理论研究队伍,就连当今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委组织的功夫团,也只是为应付旅游和国际交流需要而组成的表演队伍,其演练的基本内容多是竞技武术的翻版,传统武当武术所见不多.

3.2.3 举办活动格调不高,没有成效

近20年来,十堰市有关部门举办了一届武当文化武术节,六届武当国际旅游节,四届国际武当拳联谊大会,还有近十次不同形式的武当武术比赛.这些活动的开展,宣传了十堰市和武当武术,促进了旅游业和鄂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但是,就举办的这些活动而言,问题却不少:首先,组织部门目的不明确,仅仅是为活动而活动,活动过后工作就画上了句号;其次,只重经济效益,不重实际内容和效果,使参与人员到会后有被骗的感觉,实际看到的并没有听说的或者想象中的好.因此,参与的人数一届不如一届,有些最后只能停办.

3.2.4 武术馆校混乱,群众活动质量不高

武术馆校作为一个传承武当武术的主要场所,为武当武术的发展和传播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这些武术馆校也存在很多问题:在办学方面,一些学校办学动机不纯,教学缺乏武当武术内容;在招生方面,虚假广告盛行,馆校之间相互拉抢生源,甚至出现打架斗殴等违法乱纪现象,严重破坏了武当山的形象;在教学方面,武术课教师大部分采用“师傅带徒弟,徒弟带学生”的教学模式,文化课教师大都向社会招聘,师资水平参差不齐;在内部管理上,规章制度不健全,大部分采用“家族式”的管理.长此以往,武术馆校不但难以教出武当功夫弟子,反而会耽误一批青少年武当武术爱好者.误人子弟的结果,自然会陷入生源困境,传播途径会越来越窄,影响会越来越坏,大有整顿规范的必要.

群众武术活动骨干培训不多,推广计划性不强,加之经费投入等问题,制约了武当武术的广泛普及和推广.武当山地区的一些学校,虽开设有武当武术的教学内容,但任课教师的水平普遍不高,教给学生的动作不规范,也影响了武当武术普及活动的持续发展.

3.2.5 宣传力度不够

目前介绍武当武术的《武当》杂志虽向国内外公开发行,但发行数量有限,影响面窄;国家、省级媒体对武当山的报道不多,尤其是大众传媒刊有武当武术的文章甚少,地方办的《武当武术文化报》也因诸多原因,仅出版了6期,现在已经停办;相关的网站虽然不少,然内容都较凌乱,没有形成武当武术完整的体系,缺少权威性;武当武术影视的公映,并没有带来如同20世纪80年代《少林寺》般的轰动效应;宣传的手段和力度还有待改善和加强.

3.2.6 产业经济尚未形成气候

武当山是武当武术的发祥地,又是道教文化的圣地,武术资源、文化资源、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开发前景是非常可观的.然而时至今日,武当山地区的武当武术产业经济并没有形成气候[4].武当武术光碟的发行,大部分是个人行为;武术器械中除了武术剑比较畅销外,其他器械几乎处于滞销状态;武当武术服饰也没有得到广泛的流传;其他相关产业也未真正兴起.

3.3 武当武术未来发展的主要对策

针对以上问题,武当武术为了今后更好地发展,必须制定一套完整的策略,笔者就以上问题,拟订一套方案,仅供参考.

3.3.1 解放思想,强化职能,在政策上给予指导

解放思想,增强创新意识.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其最重要一点就是挖掘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武当山要抓住这个大好机遇,大力挖掘武当武术和道教文化,把武当武术作为振兴十堰旅游业的品牌推销出去,加强武当武术的宣传,凭借武当武术,扩大武当山在西部地区的影响,吸引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汇入武当山,带动武当山旅游业的发展.

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管理制度,提高管理水平.建议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政府成立武术管理职能单位,各县市尤其是丹江口市、武当山镇要完善武协内部管理制度,加强武协管理的组织建设.文物、道教、旅游、外事办、文化、教育等部门相互协调,共同管理,形成合力.政府重视,加强领导,宏观布局.各级政府要重视武当武术的整理和发展工作,要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切实推进武当武术的推广和普及.

3.3.2 加强理论科学研究,重视人才培养

理论是行动的向导,没有先进的理论就不可能指导武当武术运动的开展.武当武术是在几千年文化根基的华夏民族的生活实践中孕育而成的,在其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又不断与道教发生联系,具有极深的文化内涵.深入研究武当武术的理论根基,挖掘其深刻的内涵,用现代化科学理论去全面、细致地解释古老的拳论,并给予总结、提炼、创新,使之系统化、科学化.进一步加强武当武术的挖掘整理工作.把科研院所、高校的有关专家组织起来,深入到民间武术门派中,同民间传人紧密结合,深入挖整各门派文字、图片、音像资料,系统整理出武当武术的功理功法和技术套路,构建完善的武当武术理论和技术体系.

培养高素质的武当武术专业人才队伍,是武当武术发展的根本保证.目前,加强三支队伍的建设是当务之急.其一,是一个武当武术研究机构的人才;其二,是一个武当武术演艺表演团的人才;其三,是武当武术市场推广营销人才.应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加快人才的培养,同设有相关专业的院校联合培养出武当武术方面的复合型人才.有关部门之间要紧密协调,开办各种短训班、学习班,有计划地培养一大批干部和武当武术事业的骨干.

3.3.3 举办多种形式的竞赛和活动,为武当武术的交流创造一个平台

举办以武当文化武术节为龙头的高质量、高规格、高水平、适度规模的武当系列活动.武当文化武术节把“武术”与“文化”放到同等的位置,对武当武术的发展会有更大更新的促进作用,使单纯的体育活动走上与文化、经贸相结合的道路,融文化、武术为一体推动经贸活动的开展.

以武会友,武术搭台,经贸唱戏,多举办区域性、国际性的武术赛事活动.定期举办不同等级的武当武术比赛,给武当武术爱好者提供一个技艺交流的平台.其次,通过竞赛、交流可以及时地发现存在的问题,以保证武当武术正确的发展方向.建议由湖北省体委牵头,与河南省联合举办武当、少林武术擂台赛,并形成制度,每年举办一次,两省轮流举办.举办市内武术赛事要以武当武术为主题,不拘形式,突出特色,创意求新,在创新、效益上下工夫,如武当摆擂论拳、武当论剑等.除活动与竞赛外,挑选一批素质较高、武艺较强、身怀绝技的精兵强将组建武当功夫团,巡回表演,外出访问,加强对外交流,把武当武术推向世界.

3.3.4 整治武术馆校市场

民间武术馆校的兴起,促进了武术的发展,要对现有馆校正确引导,有效管理.一是规范武术办学指导方针,明确办学目的,全面提高文化素质和武术技能.二是实行定点招生,跟踪监督,规范武术招生市场.三是把各武术馆校教师纳入全区中小学教师统一管理,统一培训,持证上岗,以规范全区武术馆校教学.四是督促各武术馆校加快教学配套设施建设,增强各馆校自身发展后劲.五是根据《湖北省武术活动管理暂行规定》,制定《地区武术市场管理办法》,建立健全武术馆校内部规章制度,按制度规范办学,促进发展.

3.3.5 加大武当武术普及推广力度

普及武当武术可采取三条途径:一是通过社会上松散的自然师承和培训班普及;二是通过以健身为目的的老年群体进行;三是规范的武当武术走进学校.采取“两手抓”,一手抓群众武术的普及,一手抓学校武术的提高.切实促进武当武术进社区、进机关、进厂矿、进农村、进学校.

让世界了解武当,让武当走向世界,必须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宣传措施.在武当武术的宣传上,要集中财力,舍得在权威媒体上投入,滚动宣传,扩大武当武术的覆盖面.不拘形式,重手出击,从报纸、书刊、画册、网站到影视、光碟,形成一个庞大而实效的宣传体系.通过全方位、立体化的宣传造势,使武当武术的影响不断扩大.

3.3.6 推广武当武术的产业化发展道路

市场经济条件下,体育产业化是大势所趋.现代武术事业的发展,既要讲社会效益,又要讲经济效益.只有经济效益,没有社会效益,不符合社会主义原则;只有社会效益而无经济效益,完全依赖政府,适应不了经济的需要.对于武当武术的发展,要制定中长期战略规划,进一步拓宽发展渠道,培育市场机制,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把武当武术放在全区旅游产业开发的重要位置,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总体规划,制定《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武术发展战略》.在武术产业开发上,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办好武术馆校;二是兴办一批武术器材、武术医疗保健、工艺品、武术服装等生产企业;三是多方筹资,兴建集康复疗养、旅游度假、武术表演、培训为一体的“武当武术康复疗养中心”,此中心既康复疗养治病,又接待中外游客旅游观光,既是武当武术表演培训基地,又是国家武术队集训基地.

4 结束语

随着武当武术的养生健身价值、人们追求健康的意识不断增强,以及武当武术现有条件与现实状况为依据,确立武当武术发展总目标为:促使武当武术发展成为21世纪全民健身运动的主流项目之一,促使武当文化发展成为全球化文化的组成部分之一.

时代赋予了武术新的使命——强身健体,而从道教文化中衍生的武当武术在历史的磨炼中,以强大的生命力顺应着历史发展的脚步,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世界的东方.

[1]杨群力.武当拳功养生技击原理与特点[J].武当,2003(1):26-28.

[2]刘世君.内家拳习练概要[J].武当,2003(8):39.

[3]江百龙.武当拳之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2:166.

[4]甘毅臻.从“武当”的由来看武当武术的起源[J].体育文化导刊,2002(4):43-44.

猜你喜欢

武当山武当武术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武当佳境
武当山武术馆发展现状研究
武当还馍录
武当山特区欢欢喜喜过大年
武当山·紫霄大殿
武术
登上武当山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