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社团对高校思政教育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为例
2013-08-15杜毅
杜 毅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团委,湖南长沙410205)
在2012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大会议上,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作了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其中明确地指出了“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然而“党的指导思想如何融入到高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一直是许多学者正在探索、研究的课题。本文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为例,结合近年来发展迅速的大学生“红色社团”组织,试从不同方面分析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红色社团的发展现状
“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1]红色社团是大学生社团中以学习、探究和实践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要宗旨的学习型社团,其具有坚定的政治性、鲜明的时代性、广泛的群众性等特点,在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近年来,红色社团发展迅速。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各地的高等院校中,已经建立起了2 000余个学习、宣传、探究与实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大学生红色社团。为进一步调查红色社团的发展现状,本文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为例,以该校的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该校所有班级为样本总体,对其中128个班级分层抽样出了其中的470名学生 (有效样本为450名),通过问卷调查、文献查阅、实地采访等方法调查了该校红色社团的发展状况,其主要发展现状为以下几点:
第一,影响力度较强,学生参与度高。调查结果显示,在450名被访学生中,有378名对于该校的红色社团“知晓详细情况”或“了解部分情况”,占到了总人数的66%,其中有62.22%的学生“加入过红色社团”。这一结果反映了红色社团作为学生团体通过其自身的宣传取得了较强的影响力,吸引了较多学生的参与。
第二,活动开展主要以关注国内外时政为主,社团会员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强。截至目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有红色学坛、学习毛泽东协会、国学会、一师青年协会四个大学生红色社团(注:下文中均简称为“四大社团”),根据每个社团的特点,其会在一定时间内独立开展一次或者数次社团活动。通过调查了解,四大社团在2012-2013学年中,以不同形式共计开展了13次“党的十八大”相关学习活动,以及多次的社会热点讨论活动。这一结果反映了该校的红色社团具有普遍关注国内外时政的特点,其社团管理者与社团成员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
第三,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紧密,开展的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在红色社团的活动开展过程中,该校团委组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的老师进行了全程的跟踪指导,并且面对社团成员专门开设了“形式与政策”等特色课程,社团会员也根据实际情况组织开展了以“高举团旗跟党走,青春践行十八大”为主题的系列教育实践活动、“与信仰对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活动”、“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我与湖南同发展,我为四化两型作贡献”等各类党史、党情知识宣讲报告会活动40余场。这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课外生活,同时又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红色社团活动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
二、红色社团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内涵分析
(一)以红色社团强烈的政治性为基础,开拓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基地
四大社团主要接受校团委的指导,且社团负责人均为具有坚定政治立场的中共党员。四大社团的主要宗旨与党的主流意识形态基本一致,其宗旨可以概括为:弘扬党的理论学说、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四大社团活动的开展充分利用作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策源地、湖湘文化的发祥地和中国现代师范教育摇篮的一师校园背景,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及其相关引申理论,以“热点理论面对面交流、“红色旅游”、“红色歌曲大家唱”等具有时尚、艺术、情感元素的方式对广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四大社团为代表的红色理论性社团已逐渐成为了该校思政教育的新基地。
(二)以红色社团鲜明的时代性为依托,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涵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2]红色社团主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也同样具有了与时俱进的特征。四大社团分别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中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不同的视角着手,通过不同的形式积极主动地组织学生学习和研究最前沿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丰富了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思政教育”枯燥、陈旧的教育现状,同时也坚定了当代大学生的理想信念。
(三)以红色社团独特的群众性为根本,扩大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性
“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和爱好自愿组成的以培养综合素质为宗旨、按照合法手续注册并自主开展活动的大学生群体组织。”[3]红色社团的群众主要为在校青年大学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大学生、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国情和改革发展稳定现实问题、促进大学生提高政治鉴别能力和增强政治敏锐性、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职责。”[4]从 1949年10月华北人民政府高等教育委员会颁布《各大学、专科学校文法学院各系课程暂行规定》起,“马列主义课程”便成为了我国各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的一部分,因此,红色社团的成员作为在校大学生,在自身学好马克思主义相关课程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逐渐实现了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从被动灌输到主动学习的转变,并且因其特殊的群众属性,在整个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榜样和辐射作用。
三、加强红色社团对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对策建议
(一)健全管理机制,从社团自身特点出发,针对社团管理与日常运作,制定适合社团发展要求的相关管理办法和具体考核制度
管仲曾说:“有道之君,行治修制。”任何一个集体想要发展壮大,首先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建立起一定的运行管理机制,并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的健全、完善。目前,四大社团的整个运作均按照校团委于2012年制定的《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生社团管理制度》执行。同时,各自社团针对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分别制定了《考核细则》,大体都包括了两部分内容:一是针对社团成员(包括社团中的学生干部与社团会员)制定了日常考勤制度,包括每次活动的出勤考勤,活动开展时的纪律考勤,部分活动结束后的后期作业考勤等;二是针对社团运作制定了奖惩制度,包括了优秀学生干部、优秀会员的评选标准,社团纪律及违纪情况处理细则等。总之,各个社团在执行制度的同时也不断健全、完善该制度,实现了双向的良性发展,保证各社团能有效正常运行。
(二)配备指导老师,以思政教育专业老师牵头,结合社团自身性质与需求,实行“一对一”模式的社团指导
红色社团虽属学生组织,但其整体发展方向的掌控应当有专业的老师予以指导。2005年,团中央和教育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各地高校要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培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5]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为例,四大社团由校团委领导、学生社团联合会直接负责,四大社团的指导老师都是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的老师担任,实现“一对一”的指导。所有的负责老师均全程参与和指导社团所开展的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基本实现了社团管理的全方位指导,使其在开展有效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同时,也为红色社团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三)建立特色项目,以社团管理部门为主导,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实践项目
建立具有本校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实践项目,是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红色社团日常活动中的重要手段。通过开设长期的相关理论学习课程、开展以“马克思主义”为宗旨的课内外实践活动,有效调动学生群体对于相对深奥、复杂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为例,该校以自身的红色文化背景和师范专业特色为依托,以社团管理部门为主导,实施了一系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实践项目。其中,暑期“三下乡”社会调研活动、“追随伟人足迹”社会实践活动以及“与信仰对话”系列教育活动作为该校的特色项目,已经延续多年,各个红色社团积极组队参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培养核心人物,积极创建“红色社团文化”,并通过“核心人物——社团成员——全体学生” 的模型关系,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辐射
“社团作为校园非营利性学生团体,其文化是指社团内部全体成员对社团、社团成员、竞争者和协作者,对社团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对社团现在和未来的认识、思想及行为的影响的共同价值观和行为方式,是社团形象、品格和社团成员精神状态、态度、信条、原则的综合体现。”[6]在红色社团发展的同时,必须建立起与其对应的包括制度建设、团建知识、特定价值规范等方面内容的社团文化,在其形成一定规模的同时积极培养起思想政治良好的红色社团核心人物,并通过核心人物的模范带头作用,建立“核心人物——社团成员——全体学生”结构网络,利用这一网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辐射,把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鲜活的言传身教中。
(五)发挥社团模式优势,结合当下时政热点等鲜活的内容,建立独特的大学生“参政、议事”平台,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生参与性与实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在很大的程度上受限于其本身特殊的理论体系,常常呈现出深奥、乏味的形态特征。红色社团可以利用社团模式的优势,充分发挥交流方式灵活、接触群体多样、交流言论自由等特点,把深奥、乏味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灵活化、趣味化。以四大社团中的红色学坛为例,自2005年批准成立以来,红色学坛先后组织开展了“时政热点交流会”、“社团管理与社团文化高层论坛”、“红色经典学习节”、“青年马克思主义骨干交流会”等84项大型活动,逐步建立起该校大学生“参政、议事”的新平台,同时也创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把红色学坛建设成为了该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基地。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R].中发 [2004]16号,2004-08-26.
[2]杨显岳.对“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的几点认识 [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03,(3):17-19.
[3]李成超,孙武安.高校红色社团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5):110-113.
[4]刘延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N].中国教育报,2008-07-11.
[5]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 [R].中青联发 [2005]5号,2005-01-13.
[6]夏立治.大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现状及其价值取向研究 [J].法制与社会,2009,(4):203-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