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严复翻译的“三原则”,析柳宗元的《江雪》英译本

2013-08-15李庆华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孤舟蓑笠江雪

李庆华

(广东白云学院外国语学院大学英语教学部,广东广州510450)

柳宗元的《江雪》是一首中国人耳熟能详、家喻户晓的五言绝句,原诗如下: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今湖南永州市)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遭受迫害被贬时的孤独郁闷的心情。

诗的大意是:四周连绵起伏的山上没有了飞鸟的踪影,所有穿梭在山内外的小路上没有了人的行踪,只有在那宽广平静的江上,一个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老翁,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独自垂钓。

开头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描写雪景,“千山”、“万径”都是夸张语,是虚指。山中本应有鸟,路上本应有人,但却“鸟飞绝”、“人踪灭”。诗人用飞鸟远遁、行人绝迹的景象渲染出一个荒寒寂寞的境界,虽未直接用“雪”字,但读者似乎已经见到了铺天盖地的大雪,已感觉到了凛冽逼人的寒气。第三、四两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刻画了一个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在漫天大雪,几乎没有任何生命在四处活动的地方,有一条孤单的小船,船上有位渔翁,身披蓑衣,独自在大雪纷飞的江面上垂钓。

这首诗的翻译有好几个版本,有来自普通人之手的,也有来自知名翻译家的,下面选取其中三个译本做分析、比较。

译本1(许渊冲)Fishing in Snow

From hill to hill no bird in flight,

From path to path no man in sight.

A lonely fisherman afloat,

Is fishing snow in lonely boat.

译本2(赵甄陶)Stream and Snow

Over any hills no birds are seen,

In any paths no footprints show.

On a boat old man in cloak and hat,

Angles alone in stream and snow.

译本3(瑞典著名汉学家,pro.Malmaqvist)

Thousand mountain,bird fly ever,

Ten thousand path,man footprint extinguish.

Solitary boat,rain-cape,bamboo-hat old man,

Alone fish,cold river snow.

严复在其译著《天演论》的序言中写道,“译事三难:信、达、雅。”严复的“信、达、雅”成为中国古代翻译理论探索的浓缩,对我国翻译有着重大深远的影响。有人称之为原则,有人称之为理论,也有人称之为标准。

“信”主要是指忠实于原作的内容。译者必须把原作的内容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出来,不得有任何篡改、歪曲、遗漏或任意增、删的现象。本质上讲,“信”要求译者首先要完全读懂原文,悟透原文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态度。

“达”主要是指语言通顺易懂、符合规范。译文必须是明白流畅的现代语言,没有逐词对译、硬译的现象、没有语言晦涩、拗口的现象;没有文理不通、结构混乱、逻辑不清的现象。

所谓“雅”,主要是指语言要有文采。译文的好坏取决于译者对于原文的理解程度以及目的语的修养水平。

理解是表达的基础,表达是理解的结果,但是理解正确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有正确的表达。“信”、“达”、“雅”三个标准,从易到难,而“雅”就是翻译的最高要求和最高境界。

“信”、“达”、“雅”三事中,笔者认为最重要的是“信”,译文必须忠实于作者的写作意图、写作的态度和写作内容,“信”是“达”和“雅”的前提,如果做不到“信”,那么“达”和“雅”都失去了意义。毕竟,翻译的目的是要让读者读出作者原作中的写作意图和内容。

就《江雪》而言,柳宗元意图借寒江独钓的渔翁形象的描绘,抒发自己遭受迫害被贬时的孤独郁闷的心情。重在“独钓”而非“江上雪景”,因此,标题译为“Fishing in Snow”比“Stream and Snow”更到位。

另外,诗中的“千山”、“万径”都是虚指,并且是从整体上来说的,并非确指哪座山和哪条路,而是指诗中江周围所有的山和所有的道路,所以瑞典著名汉学家pro.Malmaqvist的翻译显然是字面对译的,属于死译、硬译;而许渊冲的翻译“千山”“From hill to hill”和“万径”“From path to path”,破坏了原文情景描写的整体感和全局感,缺乏大气,意境不开阔;而赵甄陶的译本“Over any hills”和“In any paths”相对来说就更能表达原文情景描写的整体感和全局感,特别是over一词用得比较恰当。

“鸟飞绝”指江面四周的山岭上的鸟由于天气过于寒冷都躲起来了,人们看不见飞鸟的踪影,并非指诗中的江周围的群山上鸟儿都飞走了,也不是强调鸟飞的动作。因此,赵甄陶的译本“鸟飞绝”“no birds are seen”比许渊冲的“鸟飞绝”译本“no bird in flight”要更符合原文的本意。同样,本诗中的“人踪灭”侧重于指天气寒冷,人都很少出来活动,四周道路上看不见行人的踪影,而非偏重于指众多小路上行人留下的踪迹都被大雪覆盖了、消失了,因此,许渊冲的“人踪灭”译本“no man in sight”比赵甄陶的“人踪灭”译本“man footprint show”和瑞典著名汉学家 Prof.Malmaqvist“人踪灭”译本“man footprint extinguish”都要准确。

对于“孤舟蓑笠翁”这句诗,这三种译本都没有把“蓑笠”的本意翻译得很到位,因为“蓑笠”是指蓑衣与斗笠;“蓑”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蓑”一般是用草或棕毛做成的,“笠”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子,有很宽的边沿,一般是用竹篾夹油纸或竹叶等编织而成,这与现代的雨衣是很不一样的,因此要翻译准确。所以“孤舟蓑笠翁”译文应为“on a lonely boat,an old man with a bamboo hat and a palm-back rain cape”,可能更好些。

“独钓寒江雪”,这里的“钓”的宾语并非“寒江雪”,“寒江雪”是指钓鱼的地点和当时的天气;因此,许渊冲的译本“Is fishing snow in lonely boat”不准确。综合以上这3种译本,“独钓寒江雪”译为“Alone fish in the cold snowy river”或许更好。

综合以上分析,就笔者个人意见,将各个译本的优点结合起来形成如下译本:

Over hills no birds are visible,

nor any man in paths noticeable.

on a lonely boat,an old man with a bamboo hat

and a palm-back rain cape,

Alone fish in the cold snowy river.

诗歌作为文学中的精华,翻译时除了遵循上述的三原则,更要注意语言的精炼和诗歌追求的意境,充分考虑诗人的写作背景,充分领悟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态度,把握字里行间的含义,这样才可以将诗歌翻译得更完美。

猜你喜欢

孤舟蓑笠江雪
月夜独坐
月夜独坐
江雪
江雪
江雪
诗词填字
江雪
Appreciation and comments on Professor Xu Yuanchong’s translation
摄影作品
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