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计划”下冶金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2013-08-15张朝晖杨双平
折 媛 杨 军 张朝晖 杨双平
前言
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为了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教育部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启动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冶金工程专业作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办学时间最长、综合实力领先的学科之一,亦为国家在西北地区设置最早、实力最强的冶金类专业,首批获准列入了教育部“卓越计划”的学科专业名单。双语教学作为一种可以有效提高学生英语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专业水平及跨文化素养的途径,也作为培养与世界接轨的国际化创新型复合人才的重要举措,具体在西建大冶金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中,一直在进行着实践与改革。
在我校冶金工程2010级本科“卓越”班同学陆续进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之时,就双语教学方面,有一些问题亟待思考与解决,如:在冶金“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课程设置中对双语教学如何定位?普通冶金工程专业本科双语教学模式是否适用“卓越工程师”的培养?若不适用,应如何进行双语教学思路的调整与改革?基于冶金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培养目标,双语教学应该如何开展?本文对此进行了一定的思考与讨论。
“卓越计划”下冶金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定位与思路调整
1.“卓越计划”下冶金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定位
“卓越计划”下冶金工程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健全人格、个性突出、具有综合冶金背景、冶金工程特色、满足冶金工程领域需要、基础宽厚、视野开阔、发展潜力大、创新意识强、工程素养突出、综合素质优秀、掌握冶金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和生产工艺知识与关键技术、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具备冶金科技与管理发展潜质和国际竞争力的卓越工程人才。
在冶金工程专业“卓越计划”培养目标中,通过设置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三个层次的双语系列课程,借鉴并引入国外优质教学资源,及时在教学中选择和引进国内外学科的最新进展,提高课程国际通用程度,实现课程的精品化、国际化与网络化等措施,使学生在学习掌握冶金专业领域的基本理论与工艺的同时,提高个人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在更大视野范围内了解、思考冶金行业的现状与创新。
2.“卓越计划”下冶金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思路调整
为了努力实现“卓越计划”提出的“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奠定坚实的人力资源优势,增强我国的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目标,也为了在我校本科2010级冶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顺利开展双语教学、获得有效的教学效果,须对传统双语教学的课程选择、教学环境等方面进行一定的改革和创新。
课程选择方面,针对我国工程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之“要更加重视工程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和“卓越计划”培养呈现的特点“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同步实现在“冶金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特色专业建设研究”教改项目中提出的“新增一门以上的专业课程实施双语教学,并保证其质量”的目标,我们在继续进行《现代连铸》双语教学的同时,计划在大四上学期《直接还原与熔融还原》课程的讲授中部分内容采用双语教学形式。
教学环境方面,包括课堂教学环境和课外教学环境。课堂教学环境主要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调控,课外教学环境则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企业环境和校园环境,社会、企业和学校能够为双语教学的进一步推进提供便利条件。因此,在即将进行的2010级本科冶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双语教学实践中,首先要使双语教学课堂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有机联系,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如教师运用合适的专业教学方法,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创造良好的双语课堂环境;同时,学校以及实践企业也可相应地创设一定的双语环境。
“卓越计划”下冶金工程专业双语教学的开展
1.保持并提高原有《现代连铸》双语课程的教学质量
要成功实施一门双语教学课程,最重要的是得到学科组与学生内心的认可与接受。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现代连铸》双语教学团队认为实施双语教学没有降低课程质量标准,而是始终保持或提高原有汉语课程的授课要求,让学生相信双语课程相对于汉语课程可以达到一个更高的标准。因此,在《现代连铸》双语课程的下阶段开展中,其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的设置都应达到或超越汉语课程标准,坚持并提高该双语课程的学科要求。
2.探索《直接还原与熔融还原》课程实施双语教学的教学模式
现存的双语教学模式很多,有适当穿插英语的“渗透性双语教学模式”;大部分时间用中文教学,少许时间用纯英语进行点缀的“点缀型双语教学模式”;授课时交替使用中英文,或以中文为主,在理解中文的基础上适当用英语补充,或以英文为主,在用英语教学的同时适当辅以汉语说明和解释的“穿插性双语教学模式”;教学初始使用母语教学,然后逐渐使用英语进行部分课程内容的教学,循序渐进的“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根据教学对象英语水平的差异和接受程度的不同,不排除先用英语和母语对部分学生进行单独辅导,待水平和所学课程理论基础有所加强后,逐步开展双语教学的“差异型双语教学模式”等。
英汉双语教学受资金、教材,师资和学生固有英语水平的限制,各类学校、学科差异很大。如果一旦开展双语教育就全部用英语进行全过程教学,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即便是在同一学校、同一专业下实施不同课程的双语教育也应该允许有不同的教学模式存在。在冶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增设《直接还原与熔融还原》的双语教学中,我们计划尝试“点缀型双语教育——差异型双语教育”以及“保持型双语教育——差异型双语教育”的教学模式组合。现在多数双语教学采用的是单一模式,我们希望通过此种教学模式组合的试验、实践,探寻一条适合《直接还原与熔融还原》课程进行双语教学的有效途径。
3.加强双语教学课程的教材建设
高质量的双语教材建设是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保证。《现代连铸》目前使用的教材为国际钢铁学会编制的《A Study of The Continuous Casting of Steel》,属典型的“引进教材”。在基本能够满足教学要求的同时,亦存在一些尚需改进的地方,如相对于国内教材,原版教材篇幅长、章节多,按章节讲授在国内的课时安排中很难完成,但如果删节讲授又容易破坏原版教材教学思想的连贯性。故自编适合中国冶金专业学生的《现代连铸》双语教材显得尤为重要,双语教学团队根据我校冶金工程专业学生的情况,结合现用的原版教材,在完善已有讲稿的基础上,注意吸取原版教材的有益处,谨慎删减和添加内容,编写出适合中国冶金专业学生的《现代连铸》双语教材。
原版教材给予我们的是新的理念和新的教学方式,但它与我们一些课程的教学要求有一定距离,我们不能因双语教学而牺牲学科教学应有的水准。针对《直接还原与熔融还原》课程拟采用的“点缀型双语教育——差异型双语教育”以及“保持型双语教育——差异型双语教育”教学模式,特别在冶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过程中,对于使用英语教学的章节内容,教学团队将通过最新英文文献选读讲解完成,并最终形成与《直接还原与熔融还原》双语教学课程配套的英文文献参考目录。此外,对于专业兴趣浓厚、英语水平较好的学生,还会建议特定阅读英文书籍目录。故对于《直接还原与熔融还原》双语课程,教学团队初期会以我校自编的中文《直接还原与熔融还原》一书为主要教材,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对该书进行深入系统地改进修订,适当添加部分工艺的英文实例。
4.循序构建完整的冶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双语教学效果评价体系
教学效果评价是检验教师业务水平、工作态度、教学方式方法及学生学习与知识掌握情况的必要手段,是检验教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措施和方法。由于双语教学自身的特殊性,对双语课程进行科学评价,形成有效的评价体系及激励机制是推动双语教学并提高其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冶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双语教学评价体系努力涵盖两个方面,即课堂教学成果评价与双语教师评价。
课堂教学成果评价侧重评学,通过《现代连铸》或《直接还原与熔融还原》双语课程的学习,检验学生获得的学习成就及学习发展程度,如: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及实际交流中的应用英语能力是否有所提高,是否掌握了一定量冶金英文专业术语,能否读懂冶金学科的英语教学资料,可否用英语就冶金学科相关问题进行口头和书面交流等。
双语教师评价侧重评教,这可使教师获取双语教学的反馈信息,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整,以促进双语教学质量的提高。具体评价因素可包括从事双语教学实践的愿望,课堂英语口头表达的正确、规范、流畅,英文表达在内容上科学规范,无语言错误,冶金学科知识基础扎实、深厚,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等。
5.提升建设冶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双语教学师资队伍
开设双语教学课程,前提是要培养出一批英语水平高、学科知识强、能够适应双语教学的复合型教师,为适应冶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下,《现代连铸》与《直接还原与熔融还原》双语教学课程的需要,应有步骤地重点培养冶金专业能力和英语语言能力较强的教师参与到双语课程的教学与辅导。根据现有师资专业特长、教学能力和英语水平,专项讨论和研究双语师资培训计划、双语教材建设、教学与实验基地建设等,制订总体发展目标、发展规划和阶段性工作安排,定期进行双语教学专题研讨,不断改善和提高教学师资专业和英语教学水平,逐步形成《现代连铸》与《直接还原与熔融还原》双语教学优秀师资梯队发展模式。
[1]冶金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实验班”培养方案[Z].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2]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0.
[3]汪泓.打造卓越工程师摇篮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J].中国大学教学,2010,(8):9-10.
[4]韩建侠等.我国高校进行双语教学学生需具备的英语水平[J].现代外语,2007,(2):65-72.
[5]吕良环.双语教学探析[J].全球教育展望,2001,(4):66-67.
[6]陈志国等.理工科大学双语教学的探讨[J].现代大学教育,2005,(2):10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