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切实培养坚定创业创新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渭南师范学院院长丁德科教授专访

2013-08-15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者渭南马克思主义

本刊记者 徐 公

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学联2007年5月启动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各高校结合各自实际,以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为主要平台,以理论培训、社会实践、参观考察、校际交流等为主要形式,对一大批优秀的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马克思主义教育,高校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取得了重要成效。一些高校在认真、全面落实团中央有关精神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大胆创新,找到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新方法,形成了不少各具特色的新模式,为各高校进一步深入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积累了有益的经验。在这些高校中,渭南师范学院由于举办“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术研讨会,被《光明日报》等众多媒体广泛报道,因为被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和陕西省社会科学联合会批准建立陕西省马克思主义教育大众化普及基地,从而进入关注“青马”工程的人们的视野。为了深入了解渭南师范学院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做法和成功经验,本刊记者专程采访了渭南师范学院院长丁德科教授。

记者:丁院长,您如何看待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问题?

丁德科:关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问题,大多数人认为这是一个严肃、重大的问题,但很少有人认为这更应是一个平常、具体的问题;大多数人认为将大学生培养成马克思主义者是一个要不断讨论、探究的问题,但很少有人认为这是可为、可及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者是具备一定的品质、意志、理想、信念和能力的人。在不同的时代,马克思主义者有其普遍的共性,也有源于具体时代特征的特殊性。我国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成功地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篇章,依靠的就是一大批战斗在各个岗位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引领。这些马克思主义者不是也不可能是天生的,不是也不可能是自发形成的。他们是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接受教育与自我教育,培养与自我培养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的。自马克思主义传到中国以来,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特别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主要是在各级各类学校中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设计在中国还仅仅是一些概念,且很多人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无知轻看。充满了怀疑与敌意的那个时代,尚且有无数的青年学子投入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怀抱,成为了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的马克思主义者,那么,在我国各族人民群众普遍享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果并普遍认可、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将大学生培养成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更可能、更有必要的。

记者:您认为怎样的大学生可以成长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丁德科:我认为,大学生都有可能,也必然会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一个大学生,系统地学习了政治理论,系统地学习了专业课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能够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够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服务社会,积极进取,勤奋努力,乐观向上,精神愉快,那么,在大学毕业时,他就应该成长为一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了。

记者:但是很少有人认为大学生就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丁德科:现在,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及其培养问题上有误区!那就是,很多理论工作者都在探讨、设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方案,在为“青马”工程的实施辛勤地工作着,大学生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基本都学业合格,有些甚至很优秀,但却很少有人想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很少有人认为自己能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很少有人认为自己是马克思主义者。正是这种认识误区的存在,使得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更多是一个在讨论、在探究的问题,而没有成为实际上可为、可及的事情。我坚持认为,完成学业的大学生就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记者:您认为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青年马克思主主义者?

丁德科:对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应具备的素养论述较多。在团中央关于实施青年马克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文件中有这样的阐述:“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就是要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青年,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不断提高大学生骨干、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等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段话,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句话,可以说是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最基本、最精炼的定义。

记者:您能具体阐述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素养内涵吗?

丁德科:作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应该是具有科学宗旨、科学方法、科学能力和科学精神的科学人才。

科学宗旨,是基于理性信仰的为民宗旨。理性信仰,指先进、开放和切实的信仰,而不是落后、封闭和虚幻的信仰。共产主义信仰是当今世界最为先进、最为开放和最为切实的信仰。基于共产主义信仰,我们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古代社会尊崇“仁”的宗旨,如今提升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两者一脉相承,后者是中华民族宗旨的伟大、崭新、革命性发展。

科学方法,是基于先进文化的思想方法。从历史的中华人文精神到今天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成果,是人类最为先进的文化。基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方法,是最为科学的思想方法。我们要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科学能力,是基于良好知识结构的专业能力。一个合格的建设者,要经过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应用能力培养,既要具有作为一个普通的有知识的人应有的基本知识,更应具有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必须具有的至少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并且具有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合格的高等教育经历和能力水平是具有科学能力的标志。

科学精神,是基于进取奋斗的乐观精神。一个心系百姓的人、为百姓幸福而进取且奋斗的人,无论遇到成功还是失败,都要始终保持意气风发、意志坚韧、甘于奉献、充满快乐、乐观奋斗的状态。

记者:丁院长,您认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核心素养或者说本质是什么?

丁德科: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核心素养、本质,应是坚定地创业创新。这是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具体特征中提炼、推演出来的逻辑观点,更是全面考察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特别是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变成现实而坚定、顽强奋斗的历史得出的结论,也是我这几年考察、研究渭南师范学院校史和渭华照金精神得出的结论。这里作个解释: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说到底就是坚定的创业创新。之所以说“坚定”,是因为共产主义的崇高信仰坚定。党经历革命与建设,根本的表现是创业,创中国革命成功大业、创社会主义建设大业,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梦,以及在创业基础上的创新。渭南师范学院的前身是1923年由接受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王尚德创办的赤水职业学校,这所学校曾培养了一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渭华照金精神是指在这所学校、渭华起义、照金革命根据地和西北革命根据地创建、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精神风貌、工作作风,其核心理念也是坚定地创业创新,基本内涵是忠党为民、教育引领、务实求真、快乐奋斗。前段时间我们发表的文章中,对渭华照金精神基本内涵第一点的表述是“忠党爱民”,我觉得改为“忠党为民”比较确切。

记者:丁院长,您的观点使人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概念、群体一下子清楚了,让人眼前一亮,受益匪浅。至少,您的思考为大家的思考提供了一个新角度,一个方法,一个可以信服的观点。请您谈谈渭南师范学院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具体做法。

丁德科:在团中央2007年下发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纲要》和2009年的《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实施细则》中,对在大学生中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有基本的要求。“纲要”中提出了理论学习、实践锻炼、志愿服务、对外交流和课题研究五种方法,“细则”则在总结各高校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理论学习、社会实践、社会观察、红色教育、能力训练和交流研讨等六种更具体、更复杂、更细化的方法和要求。按照团中央的要求,针对大学生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主要通过组建中央、省级和高校的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来进行。我校的大学生骨干培养学校2011年年初成立,取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院”。所有的大学生都应该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都应该、也需要接受相应的培养教育。我们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一是拓宽培养对象,以大学生骨干为主,辐射全校学生;二是拓宽培养方法,以团中央的要求为基础,开发新资源、创造新条件、探索新路径。渭南师范学院的“青马”工程主要抓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记者:那么,请您稍加详细地介绍一下。

丁德科:一是挖掘、整理、创造思想文化资源,突出精神教育。精神教育是指促进人的精神世界发展、提升人的精神生活质量的教育活动。精神教育是一种心理教育和情感教育,也是一种道德教育和生活教育。2011年以来,我们建成渭南师范学院展览馆、刘志丹习仲勋关中东部革命活动纪念馆和渭南师范学院科学馆,师生可以就近、直观、随时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还与渭南市辖区的主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这样,我们的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就有了丰富的资源保障。与此同时,我们确定了代表中国思想文化核心内容的“经世致用、和而不同”的校训,并将渭南籍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同志的名言“天天奋斗、天天快乐”作为学校精神,以此铸造、引领全校师生的精神追求,使之成为师生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精神状态。随后,我们还设计确定了既反映学校上世纪90年历史又包含校训和学校精神的新校徽和校旗。

可以说,这三个教育场馆、校训、学校精神和校徽为师生提供了不可小觑的精神力量,也是师生遵循的精神准则。在建设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进程中,正引导、激励、规范着全校教职员工为社会培养和造就素质高、能力强、创新型的管理人才和专家人才。

去年以来,我们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在渭南的早期革命活动过程中,提出渭华照金精神这一命题,并对渭华照金精神的内涵作了阐述概括,这在前面已经提到。渭华照金精神是渭南师范学院思想文化的根源,是我们履行文化继承与创新职能的起点,更是动力和源泉。它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中起着重要的教育、感染作用。

刚才我还提到,我院的前身是赤水职业学校,后来改名为赤水农业职业学校。这所学校曾经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马克思主义者,是我党早期重要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摇篮。这一历史贡献对学生有极大的鼓舞作用,更增强了他们成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二是以政治理论课为主,抓好科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科学思想培养完全统一。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思想。如果大学生系统地学习政治理论课程,就具备了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应有的科学思想。我们把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和加强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紧密结合。这种结合,一方面是组织上的结合,学工部、团委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都是实施“青马”工程的平等主体。另一方面是内容上的结合,学工部和团委提出理论教育要求,思政课部调整优化思政课,将“青马”工程要求融入课堂。

三是重视方法的深层次研究,理论与实践有机互动。我院重视围绕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开展科学研究。我们申请承担了国家和省上有关课题,成立陕西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基地,出版马克思主义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论文、专著、编著、教材,对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起到了重要作用。

我们的研究队伍中有很多青年教师。研究工作对他们来说,是研究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是为培养他人工作的过程,也是培养自己的过程。在高校,青年知识分子,也就是青年教师既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中坚力量,也是重要的培养对象。

“青马”工程的理论研究和“青马”工程的工作实践,是相互依赖和相互推动的。在实施“青马”工程期间,教师们进行了大量的调查和分析,作了不少大胆的尝试,获得了大量的科学材料,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分析材料,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最终形成的科学结论、科学方法有力地推动了“青马”工程的深入发展。

四是鼓励师生开展内容上的学术研究,在研究中教育或接受教育。这个方面的研究有两种:一个是教师专门针对“青马”工程实施开展研究。围绕如何深入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校的一些教师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共党史、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等,从特定的角度、范围更为细致的研究。为此,学院还成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活动研究中心两个科研机构。《渭南师范学院学报》、《中国教育报》等刊物发表了我校专家《坚定不移地创业创新——论渭华照金精神》、《弘扬渭华照金精神,培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和《我党早期重要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摇篮——渭南师范学院前身“赤职”“赤农”办学历史考察》等文章。这是挖掘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思想资源和研究党的精神宝库的生动之举。

另一个是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校设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创新研究计划项目”专项资金,鼓励、资助在校大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研究。三年来,已有400多名学生受到或正在接受共计约20万元的资助,批准了40多个马克思主义创新项目,发表了70多篇马克思主义研究论文。这种研究,对培养大学生初步的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效果非常显著。

五是开展理论研讨,营造学术争鸣氛围。近年来,一大批大学生先后前往包括国外的多所高校,互访交流,开阔视野,提高境界,增强修养。在校内,教师特别是参与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教师,也利用这一平台经常性地讨论、交流。校内从事马克思主义教学和研究的教师,坚持为学生、教师和管理干部举办马克思主义学术讲座。今年四五月间,我们举办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学术研讨会。在将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先后有来自省内外多所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多位专家,就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培养这一主题,作了总时长达20多个小时的报告。研讨会取得重要成果,《光明日报》和《中国教育报》、《中国社会科学网》、《人民网》等23家主流媒体进行了报道。

六是开展实施“百项大学生创业创新计划”,培养大学生科研水平,使之成为能够运用科学观点、科学理论和科学方法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人才。

记者:渭南师范学院开展实施“百项大学生创业创新计划”,对于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有哪些作用?

丁德科:我院自2011年决定并实施“百项大学生创业创新计划”,每年立项100项,其中20项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项目。每项主持人1名,参与者15名。四年后,将保持每年级1500人、共计6000人参与;同时,设立“大学生创业创新校长奖”,每年奖励100个人(组)。由于我院在全省以至全国较早、大规模、切实开展本科生科研工作,2012年国家开展这项工作时将我院列为首批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实施单位,当年已有28项国家项目,省级项目每年30项左右。大学生申请承担或参与创业创新项目,作用很多、很大。大学生科研,能够逐渐树立科研意识,培养科研能力,凝练科学思想,锻炼科学精神。一些项目实施转化,被企业单位和政府部门采纳,对学生有明显的鼓舞激励作用。大学生创业创新项目,得到家长的重视支持,不少家长出力、出人、出智,形成共鸣态势。大学生完成创业创新项目和获奖,得到就业单位和研究生录取院校重视和肯定,一定程度地提高了就业率、考研录取率。再者,大学生在科研中,会碰到好多困难和挑战,克服一切障碍,坚持完成,成果既出,喜出望外,奉献、坚赴西部、奔赴基层从教、从业,在平凡的岗位上演绎着不平凡的人生。在全国、全省各类活动竞赛中,学校和大学生个人先后荣获国家级奖项800余项,省级奖项1900余项,获奖的质量和数量呈现连年增长趋势。学校的综合实力逐年提高。应届毕业生考研上线人数连年大幅增长,每年都会传出诸如整个宿舍成员全部考上“985”、“211”院校研究生等喜讯;毕业生就业率连年增长,在同类院校中居于前列。可以说,我们的桃李满天下,毕业生遍布祖国各地,各行各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贡献着智慧和力量。韧、乐观的科学精神就在大学生心田生根开花了。其实最重要的是,大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会自觉地心系百姓、研究解决好问题,促进实际工作,干出好成绩。这就是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成长的路径和轨迹,也是未来的马克主义者的良好开端。

记者:学院实施“青马”工程的成效如何?

丁德科:近年来,学院培养和涌现出一大批积极进取、奋发努力的优秀大学生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有入选“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的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的邓健,坚持志愿服务的“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传媒工程学院的马生福,“中国大学生新东方自强奖学金”获得者、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李智飞,陕西省“十大感动我的人”、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的胡翔,“陕西省大学生身边的青春榜样暨青年突击手标兵”、音乐舞蹈学院的吴垠,“敢于用生命铸造爱心”的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的韦远志,“果敢正义、见义勇为”的经济与管理学院的李刚,“义务抚养90岁孤寡老人”的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的张坡坡,“发奋苦读,而立之年圆大学梦”的外国语学院的李晓莉等20余名在陕西乃至全国有影响力的先进青年代表;学校3000余名毕业生在“振兴计划”、“特岗教师”、“从医从教”、“西部计划”、“预征入伍”、“乡村教师援助计划”等志愿服务岗位上挥洒着青春和汗水;30000余名毕业生奔

记者: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祝您工作愉快!

采访结束后,记者谢绝了丁院长和校方的陪同,在校园随便走了走。

漫步在美丽的渭南师范学院校园,和散发着青春与活力的青年学子交谈,所见、所闻更为亲切,更受鼓舞。一个地处陕西东部的地方师范高校也如此厚重,如此深邃,如此富有创业创新的活力,让我们倍感欣慰。

渭南师院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特色鲜明,积极认真,扎实有效。学校管理层、广大教师、学生都以不同方式、不同角色、不同表现投身于马克思主义研究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者渭南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陕西渭南:开展农资打假“百日行动”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习近平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及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启示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机制建设研究》
三国渭南之战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中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的“破旧”与“立新”
东北抗联精神与高校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