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盟“2020战略”对我国教育发展的启示

2013-08-15蔡玲凌夏宏钟

关键词:战略经济发展

蔡玲凌,夏宏钟

(四川理工学院 外语学院,四川 自贡643000)

一、欧盟“2020 战略”的出台背景

随着1997年《阿姆斯特丹条约》的正式签署,加上1999年1月欧元的正式启动,欧洲一体化进程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欧盟于2000年公布的《里斯本条约》明确提出,在2010年将欧盟建成“世界上最具竞争力和活力的知识经济”。《里斯本条约》包括28 个主目标和120 个次目标,其中就业率和科研投入成为条约中最重要的指标:“研发投入占GDP 的3%,就业率达到70%”[1],并且希望在知识创新和科研水平上超过美国和日本。由于受到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特别是受2008年经济危机的影响,欧盟的经济大幅度衰退甚至退回到上世纪90年代的水平;结果《里斯本条约》并没有像最初设想的那样得到顺利的推行,反而暴露出欧盟本身体制上的缺陷,也透露出各成员国对《里斯本条约》支持不力的信息。再加上条约本身涉及范围过广,又缺乏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加之配套设施不全,导致了《里斯本条约》 在就业、科研发展等方面并没有什么进展,还成为了“不成功目标和失败承诺的同义词”。[2]面对外部日益严重的国际经济形势,内部又存在人口老龄化问题及长期结构性失业等系列问题,欧盟目前处于一个重大的转型期。维持经济的继续发展,保证社会的稳定成了欧盟目前的工作重心。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个实际的且具有操作性的新战略就显得十分必要。于是2010年的6月17日,欧盟通过了未来十年经济发展战略的指导性文件,即欧盟“2020 战略”。这个战略吸取《里斯本条约》的教训,不但帮助欧盟解决目前的危机,而且对于未来欧盟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制定了相对细化的措施,在成员国之间对目标进行了充分协调,尽可能的统一行动。正如,欧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说,“新战略标志着欧盟的新的开始,带来未来的繁荣”[3]。

二、欧盟“2020 战略”的基本内容

欧盟“2020 战略”中包括三类增长、五个量化目标和七大旗舰活动。其中核心部分是三类相辅相成的增长,即:智能型增长、可持续增长和包容性增长。智能型增长是基于知识创新上的经济增长,可以通过增加研发投入等手段来实现,比如量化目标中提到将欧盟3%的GDP 用于研发;可持续增长是建立高效节能的环保经济,强调地是资源效率利用更绿色、更具竞争性,比如量化目标中提到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能效提高20%;包容性增长是经济和社会聚合的高就业模式经济,关注的是提高就业率和消除贫困,比如量化目标中提到将20%-64%的就业率提高到75%[4]。欧盟“2020 战略”正是通过五个量化目标和七大旗舰活动的辅助来实现这三类增长,并且通过解读五大量化目标和七大旗舰活动可以发现,五大目标中一半和教育培训相关,七大旗舰计划中有两项属于教育领域(青年在行动和新技能和新工作),三项涉及教育和培训(创新联盟、数字化欧盟和反贫困)。与前面的里斯本条约相比,欧盟“2020 战略”和教育更加紧密相关,并且把教育及教育的相关内容提到一个崭新的高度。战略的最终实现离不开各阶段教育的支持,教育成为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持和原动力。人们通过教育获得知识,提高技能,最终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同时就业的增长又反过来带动经济发展,使经济重新获得活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在这样的发展思路指引下,根据“2020 战略”,欧盟未来将继续全面地、大力地发展教育,把教育的发展和提高经济竞争力,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紧密联系起来,教育将为欧盟“2020 战略”的实现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欧盟“2020 战略”核心作用解读

教育在一个以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目标的战略中起到怎样的作用,这就需要从欧盟的实际状况出发,目前的欧盟可称得上是内忧外患,从欧盟内部来看,目前的欧盟正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而经济危机使得欧盟经济结构性缺陷更为突出,经济发展缓慢,失业率不断上升,而所存在的结构性失业问题最大的原因是因为劳动力通常只具有基本或低级技能水平导致的。从欧盟外部来看,国际竞争日益增强,尤其在经济和科研发展方面,欧盟不仅受到来自美日的挑战,也受到来自新兴国家的挑战,整体实力相对下降。那么欧盟要想突破当前的困境,就只能依靠教育来改变。

首先,教育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能够起到基础性作用。因为教育一方面通过直接转化为技术再变为生产力,促进经济的增长;另一方面能够培养出所需人才,改变传统技术人才的知识结构,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稳定经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这也就是为什么欧盟在“2020 战略”出台以后,明确表示应该加大对各级教育的投资,包括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初等教育。尤其是现在与美国和日本相比,欧盟第三级教育经费与小学生均经费的比例较低,日本是欧盟的2.2 倍,美国是欧盟的2.9 倍[5]。欧盟要想保持其强大的角色,就必须加大投资,改善办学环境,为公民提供更多的就读机会,全面改善整体劳动力的素质,充分发挥知识对经济的作用。欧盟“2020 战略”通过教育来改变整体劳动力的素质,提高社会整体的文化水平,形成知识型的社会。此外,欧盟还通过教育来提升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大大地提高了欧洲的国际形象。

其次,教育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能够起到推动作用。因为教育能够协助欧盟形成“2020 战略”中所提出的以知识经济和绿色经济为基本特征的新经济增长模式。目前欧盟现有劳动力中四分之一的学生没有足够的阅读能力,七个年轻人里就有一人提前辍学。大约有50%左右的人能够达到中级技术工人水平,这一比例根本无法满足新经济增长模式对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只有教育才能够培养出具有知识的新型人才,改变传统技术人才的知识结构,培养出符合以知识经济和绿色经济为特征的新型人才。到2020年,欧盟范围内将有1600 万个需要高技能的就业岗位,而低技能需求的就业岗位则下降到1200 万个[6]。面对这样严峻的情况,欧盟更需要改革现有的教育,发挥其推动作用。一是全面推行创新教育,培养面向劳动力市场的创新型人才。为此欧盟将进一步强化R&A 和创新政策,因为只有技术的创新,产品的更新才能保证欧洲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教育要牢记以帮助公民提高工作技能为己任,要既注重理论知识的培养,又要重视实践经验,加快人们获得新技能的水平的速度和知识技术的升级换代,以适应社会发展。二是要提高教育质量,尤其是提高高等教育课程的现代化质量水平,改善劳动力的素质来适应经济增长的需求。改革现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积极地把知识转化为劳动生产力,符合经济的发展趋势。同时注重培养劳动力全球竞争意识,满足全球化下对劳动力的挑战。在当下欧债危机蔓延、国际经济尚不明朗的情况下,教育作为对外高层战略对话的重要合作议题之一,在很多重要的场合将为彼此找到谈判的共同点和突破口。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教育将继续发挥其重要性。

最后,教育对于社会经济发展能够起到福利作用。欧盟“2020 战略”中提出,要建立一个消除贫困、人人共享的社会,这更离不开突出教育的福利作用。教育的发展本身就能够拉动经济的各方面发展,还可以使更多的人享受到教育的权利,彰显教育的公平性,缩小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建立平等社会。通过教育帮助人们提高技术能力来适应职业需求,人们的就业能力得到提升,就能够降低失业率,增加人们的收入,最终为达到减少贫困建成一个和谐的包容性社会打下基础。欧盟在战略中谈到要针对残疾人和对处于社会边缘的青年开展教育,尤其注意边远地区及农村的教育发展。整个教育当中需要开发多样化的培训形式以满足战略的新要求,充分体现以教育促增长,以增长促就业,以就业促融合的发展思路。总之,教育在“欧盟2020 战略”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欧盟“2020 战略”对中国教育的启示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我国也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转型阶段,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各方面建设正在全面推进,这一切都离不开教育的发展。正如欧盟主席巴罗佐指出,没有优质教育作后盾,欧盟未来的竞争力无从谈起[3]。同样,我国未来的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欧盟“2020 战略”把教育放到一个战略性的高度,其所制定的教育措施和指标对我国的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体现。

第一,加大教育投资、改善教学环境、完善教育体系、实现教育公平性是中国未来教育发展的基础。欧盟为建立新经济增长模式,打造数字经济和绿色经济,不断增加教育投入,希望通过教育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以满足经济转型的需要。在新战略中,欧盟进一步强调建立一套完善的教育体系,确保对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各级教育与培训体系的有效投资,以保障劳动力水平的稳定发展。与欧盟相比,我国人口众多,普及大众教育的压力更大。尽管目前我国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增长速度在10%以上,但是仍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4.5%以上的水平[7],尤其是在高等教育和科研投入上远低于欧盟的平均水平,结果国家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已逐渐成为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因素; 除此之外,不同性别之间﹑年龄段之间和城乡人口之间受教育水平差别较大,这就造成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无法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要想在激烈的世界经济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更有必要像欧盟学习:首先应加大教育投资,改善教学环境。除了把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外,还应完善投入资金机制﹑拓宽投资渠道,尤其要加大对边远地区的教育投入和农村的教育投入,支持农村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的发展,使教育从整体上得到均衡发展。在此基础之上,学校不仅要改善办学环境的硬件设施投入,更要在“软”件上下功夫留住高水平的专家和人才。其次,欧盟重视教育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这也正是目前我国教育环节中所缺失的。无论是学前教育,还是义务教育乃至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都是相辅相成的,因而每一部分的改革必须有其他部分的改革作为辅助配套,使之成为各地及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柱。尤其我国教育的整体发展还存在偏颇,更有必要对各类教育做出协调,促进各类教育的健康发展,力求各类教育形成良好的整体结构。最后,欧盟在战略中规定把辍学率降低到10%,保证公民的教育权利,提高受教育的普及率,这为未来十年欧盟经济和社会发展奠定基础。那么在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状态下,我国教育尤其是未来十年的发展面对同样的问题,应该重视教育的公平性,提倡教育机会的均等,让更多的人享受教育福利,只有更多的人接受教育,经济发展才有保障,总之,教育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

第二,提高教学质量、改变教学模式、建立创新性教学思想和培养创新型人才是中国未来教育发展的保障。在新战略中欧盟提到,只有通过培养高素质人才,才能保证经济顺利转型,因而必须提高教育质量和现代化水平,加强教育合作和教学人员流动,加深欧盟成员国大学之间的学术联系,提高整体教育质量,以确保公民的知识水平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欧盟尤其注重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建立现代性的高等教育课程及管理体制。尽管我国经济同样处于转型期,同样需要高水平的人才,但是现有的教育质量受到社会风气和办学条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已很难培养出素质过硬及适应社会的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无法满足现有经济的发展,甚至还处于滞后的状态,因此,提高教育质量同样是中国教育迫在眉睫的大事。在战略中,欧盟鼓励教育实践和教材创新,增加研究能力,促进创新和知识转化。目前我国的自主创新教育能力还不高,尤其是高校自主研发积极性不高,欠缺活力的状态下,不仅阻碍高校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进行教学和科研改革,而且使得研究成果无法及时运用,教学与研究层面上也缺乏创新精神。欧盟在战略中特别强调加强大学、科研和商业的跨界合作,改革国家的研发和创新体系与制度,确保成员国培养出有足够科学精神的数学和工科毕业生。欧盟的具体做法之一就是改变学校课程设置,更多地专注于创造,创新和创业精神的培养,这一做法恰好是中国目前教育改革中最薄弱的环节。中国的未来教育应该以创新性教育为发展思想,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能力。“营造创新型校园文化,完善创新教育体系建设,加强创新型师资和学生团队”,这是我国教育实现创新教育的根本途径[8]。我国的创新教育应该从基础教育抓起,打破传统的“填鸭式”教育;在高等教育的层面上,参照欧盟高等教育发展模式,使高等教育结构更合理,特色更鲜明。同时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教育要采纳创新教育的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使得教育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及社会服务水平上都得到全面的提升。

第三,提高全民素质、满足经济发展、提升国家综合力、实现社会和谐发展是中国未来教育的目标。欧盟“2020 战略”中,强调终身学习原则以确保公民获得进一步学习的能力及劳动力市场所需的智力和能力培训,因为终身学习除了可以满足不断更新的劳动力市场需要外,对于人本身素质的提高也是大有益处的。终身学习原则可以帮助人们获得工作来改善生活,活跃人们的公民意识,提倡性别平等,鼓励人们为社会做出贡献。欧盟启动青年就业框架,通过推广学徒制或认可其它工作经验,促进年轻人从学校向劳动力市场过渡,这就缩减了社会对劳动力消化的时间。在成员国层面,建立国家资格框架以增加公民的就业机会和社会适应能力[9]。通过提高劳动力参与度、减少结构性失业以及提高企业社会责任,建立现代职业教育、培训政策和社会保障体系。欧洲以教育为基础,在教育和工作之间,开发一种通用语言和可操作工具,即“欧洲技能、能力和职业框架”。通过实施国家资格框架,推动欧洲框架执行。再配以“达芬奇计划”突出教育的作用,促进教育和职业融合,改进职业技术教育培训质量,培养出大量符合经济需求的人才,对经济起到稳定和推动的作用。而我国在教育与职业关系方面的掌握是相对比较落后的,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职业性质的教育观念存在一定的误区,分割教育和职业联系。实际上,发展职业性质的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的有效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是为社会提供劳动力资源的最直接的教育形式,可以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我国教育的方向朝着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发展时还需要注重多元主体的相互合作,特别是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学习欧盟职业教育的“干中学”的实践教育[10],弥补高等教育“象牙塔”思维的传统教育下出来的青年学生,有助于降低失业率,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欧盟全力打造欧洲高等教育机构,提升欧洲大学的知名度和国际吸引力,扩大对非欧盟国家的影响力。教育作为欧盟软实力的表现,将欧洲的价值观及教育理念和做法推向全世界,使外界认同欧洲,进一步提高欧洲的软实力[11]。同样中国教育也应该走向国际化,不断地与国际教程接轨,形成一批有自我特色,享有一定国际知名度的学校,把中国的文化传播出去,让外面世界了解中国,提高国家的综合能力。教育推动欧盟成员国之间的交流,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欧盟内部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那么待我国教育总体水平得到改善后,特别是公平性得到体现后,同样可以促进国家凝聚力的形成,鼓励容忍精神,尊重他人和不同文化,使多元文化之间的对话长久下去,创造一个和谐融合的社会。

五、结 语

欧盟在后里斯本时代推出的欧盟“2020 战略”,不仅是作为其未来十年经济和社会的指南,更是解决其目前的危机“良药”。最值得世人关注的是在这个以经济和社会发展为目标的新战略中,这些战略都直接或间接的与教育相关,欧盟明确地把教育提到战略的高度,大力发挥教育的本质作用,改善整个欧盟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欧盟未来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融合是离不开教育的,新战略中对于教育不但有宏观的目标,还有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充分保障“2020 战略”的总体目标的实施。处于转型期的中国,在2011年同时颁布的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与欧盟“2020 战略”在多重维度上呈现趋同性,那么中国教育更应该加大向欧盟学习的力度,尤其是欧盟在改进教育机制等方面所作出的努力。中国教育的今天就是中国经济的明天,树立全球性的战略视野,以科学的教育政策,整合各种资源,发展中国特色的教育,才是中国教育发展的出路。同时创造平等﹑开放﹑包容﹑民主的教育环境,提升全体公民的素养和科学意识,才能为未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好充分准备。

[1] 戴炳然.解读《里斯本条约》[J].欧洲研究,2008,(8):53-65.

[2] 江洋.教育:欧盟后危机时代的战略选择[EB/OL].(2010-07-16)[2012-9-15].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0-07/16/c_12340877.htm.

[3] Barroso,J.M.Europe 2020-Presentation of J.M.Barroso,President of the European Commission,to the Informal European Council of 11 February 2010[EB/OL].(2010-01-02)[2012 -9 -15].http://ec.europa.eu/commission_2010 -2014/president/news/statements/ pdf/20102010_2_en.pdf.

[4] European CommissionCommission staff working docu1ment:Lisbon strategy evaluation document [EB/OL].(2010-02-02)[2012-9-15].http://ec.europa.eu/archives/growthandjobs_2009/pdf/lisbon_strategy_evaluation_en.pdf.

[5] OECD.Strong Performers and Successful Reformers in Education:Lessons from PISA for the United States[R].Paris.OECD.2011.

[6] K.Ebermann 欧盟2020:战略与预测[J].战略纵横,2011,(4):3-5.

[7] 李建忠,曾天山.中国和欧盟未来十年教育发展指标体系比较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9):20-25.

[8] 唐根丽,王艳波.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路径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76-79.

[9] European Commission.Commission Staff Working Paper on theDevelopment of Benchmarks on Education and Training for Employability and on Learning Mobility[R].2011.

[10] 王小海,刘凤结.教育与创新在“欧盟2020 战略”中的核心地位解读[J].战略决策研究,2011,(5):34-39.

[11] 王天天,朱坦.“欧盟2020 战略”对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启示[J].中国发展,2012,(2):1-4.

猜你喜欢

战略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战略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战略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