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思考
2013-08-15江苏省如东中专财经部
■华 唯 江苏省如东中专财经部
■季华君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经管学院
一、会计电算化教学的主要特征
电算化是我国经济领域中,以电子计算机处理事务的通俗称谓。同样,会计电算化是对电子计算机处理会计业务的通俗称谓。与其他学科相比,会计电算化教学具有以下突出特点:
1.学科交叉融合性强。会计电算化教学已经发展成为一门融电子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信息科学和会计科学为一体的边缘学科和交叉型课程。学生在学习会计电算化课程之前,必须先行开设会计学、财务学、计算机应用等课程作为基础课程,同时又要紧密结合企事业单位财务工作实际,学习有关现代管理信息系统、ERP等课程内容。只有具备了扎实的会计基础理论和计算机应用知识,才能驾驭会计电算化的实践运用。
2.业务内容更新快。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会计电算化的软件开发和硬件配备都以非常快的速度进行更新换代,对财会人员的索质要求越来越高。另外,由于国家财经法规和税收政策以及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也在不断修改完善和创新,客观上也推动了高职院校财会专业教学必须把新内容、新规定及时补充到电算化教学之中去。虽然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课程开设较晚,但学生学习的起点已经大大提升。
3.实践操作应用性强。会计电算化是一门专业性、技术性、方法性、操作性都很强的课程。课程教学的目的在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新型会计专业应用人才。这种新型应用人才应是具有较强实践操作经验的技能型、实用型人才,学生们不仅要了解会计软件的开发过程和安装方法,掌握会计电算化的基本知识,具备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力和维护能力,还要熟练运用会计电算化软件,掌握信息技术安全保密等法规制度。尤其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高职财会专业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必须强化实验、实训环节的应用教学内容,使学生加深对会计信息系统管理理论、规范、准则的掌握与变通。这种较强的实践应用性,在教学课程安排上,也要求理论教学与上机实践紧密结合。目的就是要把高职财会专业的学生培养成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熟练运用计算机从事会计和财务管理工作的复合型财会人才。
二、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来,各高职财会专业都把电算化教学视作一项重点教学内容来抓,取得了比较好的成效。但由于各种主客观条件制约,致使高职财会专业电算化教学还存在一些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1.课程安排不够合理。高职院校财会专业主要是为企业培养财会人才,而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素质和水平的财会人才,对此,高职院校并没有掌握真实的情况,虽然有一些调研数据,但可信度不足。在这种情况下,高职财会专业设置相关课程的时候就难免闭门造车,或只是参照财经大学相关专业来确立课题教学内容,即使是通过实际调研按需设置的课程教学内容,由于缺乏动态调整机制,往往一定好几年都不变,这就难免脱离企业的实际需求,造成供需脱节现象。有些院校由于教学实施不足,在教学安排上只注重课堂理论说教,而一上机操作实习时间严重不足。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只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达不到电算化教学的根本目标。在这种学时结构安排下,学生只能重点学会账务处理操作系统,而对报表处理、工资处理、应收应付系统、固定资产系统、原材料处理系统等内容,有时只能由代课老师根据需要来选学或简单了解一下,根本达不到掌握操作要领的目的。
2.教学内容更新不及时。当前,在国务院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统一指导下,以金桥、金卡、金网为核心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日新月异的发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成熟,宽带网络的日趋成熟,政府采购、信息安全等制度的先后建立和完善,政企建设与运营、物资采购与投送、资金结算与支付等,主要依托网络系统,以信息流为主要载体,采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货币等方式,为实现企事业单位财务建设信息化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然而,高职财会专业电算化教学内容却不能及时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趋势,导致学生毕业后的第一任职能力不足,直接影响了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率。
中煤产品主要包括中煤脱介筛筛上物、中煤磁选尾矿、矸石磁选尾矿和扫选磁选尾矿。根据中煤产品的组成,发现介质流失环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受原煤煤质影响,中煤产品产量大,中煤脱介筛筛上物料厚度达到150 mm,脱介筛喷水喷不透,导致筛上物带介高。经多次检测,筛上物带介量平均达2.50 kg/t,最高时达到8 kg/t。中煤磁选机只设置1台,处理量小,影响介质回收。
3.考核方式不够科学合理。对于基础理论学科而言,以书面为主的考试方式能够反映学生学习的基本情况,但对于应用学科来说,特别是对于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程,就不宜采取书面考试方式。然而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这门课的考核方式还在以出卷的书面考试为主,这显然违背了这门课程教学特点。即便从上机考试方式来看,由于各种原因,也存在一些需要改进的问题。比如,上机考试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系统运行故障的问题,造成考试数据的丢失;教师只能查看数据结果,而对于查看操作过程却不方便,导致对学生学习知识点的分析缺乏精确性判断。
三、改革完善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体系的思考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在当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高职财会专业会计电算化教学改革应着重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1.优化课程设置。为了培养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实务操作技能,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应遵循专业教育与职业资格教育、行业需求相结合的原则,满足企业信息化管理需要的原则,会计技能与实际会计工作零对接的原则,以就业为导向、以应用为主线的原则。针对会计电算化人才市场对会计人才所需的知识、能力及结构的判断与界定,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应该开设如下课程:
(1)基础技能课程:计算机应用基础与会计实务。将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电算化教学的先修课程,结合基础会计和会计实务,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环境下的记账、编制报表等相关知识,具备与岗位相适应的会计电算化基本技能。
(2)核心技能课程:财务软件应用技术与财务成本管理。财务软件应用技术是会计电算化教学的核心课程,在设置上可以选取相对成熟的软件公司研发的财务管理平台,与会计学和成本管理的相关知识有机结合,使学生在熟练掌握和运用财务软件进行账务处理的同时提高财务分析的能力。
(3)延展技能课程:财政、税收、审计学和计算机系统维护等。延展课程是在核心课程基础上增加的一些辅助性课程,属于选修范畴,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适当的选择,更好的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理论体系。
2.完善教材建设。目前各高职院校所使用的会计电算化教材版本不一,其内容和难易程度不尽相同,直接导致学生在学习成果、技能水平等方面存在差异,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会计电算化教材应涵盖的基本内容有:
(1)理论知识:主要论述会计电算化产生的历史条件和发展的整个过程,介绍会计电算化的涵义、目标、任务和意义。
(2)实践操作:这是教材的重点和核心,可以以某一研发成熟的财务软件为例(如用友或金蝶),主要介绍财务软件的安装、会计信息的初始化设置、功能模块的分类、各模块的运行程序及系统管理等。此外,在实践操作的基础上,相应的介绍电算化环境下如何实施和完成会计的分析、监督、管理和协调职能。
(3)系统维护:重点介绍会计电算化系统维护的内涵、分类以及软件系统数据的备份和恢复技术。
(4)国内外对比:从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方向、教学方法、理论体系等方面介绍国外的先进经验,通过与我国会计电算化现状进行对比和研究,结合我国国情,探讨会计改革如何适应电算化发展,引导学生进行会计电算化创新。
(5)提升空间:包括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研发和操作,根据系统研发的原理、方法和步骤,运用所学参与实际案例的设计与编程,使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3.加强师资队伍。师资建设是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软件因素,它的强与弱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因此应该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升教学水平的主要途径,其方式多种多样:
(1)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一方面,可以接受财务软件公司推出的师资培训,经过正规的专业培训,提高实践技能,更新知识结构;另一方面,接受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的培训,熟练掌握多媒体技术及应用技能,保证会计电算化的教学质量。
(2)制定激励政策,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会计师、高级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等资格考试,一旦获得证书,将与其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相挂钩。这种激励方式不但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更重要的是为培养双师型教师奠定良好的基础。
(3)让教师走出去,到兄弟院校、企业或会计师事务所考察学习,取其所长,补己之短,将考察成果融入实际工作,如果经济条件允许,高职院校还可以为教师提供机会,走出国门,开阔眼界,学习国外在会计电算化教学中的先进理念和经验,提高自身的理论与实践水平,使高职会计电算化教学更具国际化特色,真正做到与国际接轨。
(4)扩大师资力量,将企业中掌握专业知识和有实践经验的管理人员请进来,聘为技能课兼职教师,定期为学生开展讲座,通过对企业真实案例的分析,增强学生对财务软件的认识,提高对财务软件的运用能力,这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弥补高职院校本身师资力量的不足。
4.深化实践教学。改革高职会计电算化实践教学模式是整个教学改革的关键,这种改革的目标就是要能够有效的解决会计专业教学与企业实际财务工作相脱节的现状,进一步提升学生进入职业岗位的任职能力。
(1)实务技能教学。大体分为验证教学、摸索教学和开放教学。根据理论教学和上机操作,使学生掌握模块功能,验证教材中给定的会计电算化处理步骤,获得感性认识,这就是验证教学;将课程内容和企业实际业务相结合,自行摸索设计账务处理方案,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即探索教学;学生不受教学内容的约束,自选研发项目,独立完成并运行设计方案,发挥创造力和创新力,即开放教学。
(2)校内实训。根据实务技能教学的要求,实现实务技能教学的目标,建立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实训室势在必行。综合实训是训练学生独立完成整个财务软件的账务处理、财务管理及分析,通过实践将会计知识融会贯通,体会会计电算化在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现实意义。
(3)校外实训。采取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方式,让学生用至少半年时间在企业顶岗实习,在真实的会计环境下感受财务工作流程和操作技能,比较校内、校外实训的异同。学生可以针对校内实训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杂症,请教专业会计人员,从根本上消除知识盲区,在巩固课堂所学内容的同时,熟练职业技能,培养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为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四、结论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的会计电算化课程,需要紧跟社会信息化发展进程,不断进行改革完善和教学创新,尽快缩短院校教学与企业实际工作的差距,进一步有效提高会计电算化专业的整体教学质量,不断推动会计电算化专业学科的健康发展,为企业输出更多的高素质综合型会计人才。
[1]查吉德,王晓敏.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评价初探[J].职教论坛,2004,(17)
[2]倪同一.加强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关键[J].职业时空,2005,(18)
[3]卜锡滨.高职实践教学的困境及对策[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02)
[4]李丹.试论美术高职院校艺术实践教学及其改革[J].教育导刊,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