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模拟公司”提高国贸专业实践教学效果
2013-08-15刘晓燕苑浩畅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薛 芳 刘晓燕 苑浩畅 中国地质大学长城学院
一、理论概述
1.模拟公司概述
“模拟公司”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德国,是指人为创造的经济活动仿真模拟环境,作为经济类专业的实践教学场所和组织形式。学生身处其中可经历全部业务操作过程,了解和弄清“模拟公司”各环节之间的联系,而又不必承担任何经济活动风险。根据课程的不同定位,学生在此可以进行营销、财务、金融、贸易、储运、税务、海关、保险、证券等业务过程的模拟活动。
2.“行为导向”教学法
到了20世纪80年代,德国又提出了“行为导向”这一适应了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全新教育理念。“行为导向”(Hand lungsorientierung),又称实践导向或行动导向,指以行为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策略。“行为导向”教学法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以职业实践活动为导向,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尊重学生的价值,张扬个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联系实际问题学习,能真正提高劳动者素质。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继“模拟公司”之后,职业教育改革的新成果,为建立“模拟公司”提供了教育哲学和理论基础。
二、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要求
为了满足我国外贸企业对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的需求,目前大多数高等院校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都将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使学生能成为在外贸企业或相关行业从事报关、单证、报检、货代、跟单、外贸业务员等业务工作的高等直接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提高实践教学的效果,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途径就是使学生进入真实的国际贸易工作环境,达到在“干中学”的效果。然而,进出口企业由于自身规模的限制,或出于保护商业机密等考虑一般都不愿大量接受在校学生到公司实习,即便各别同学获得在公司实习的机会,通常也只能做一些日常杂务,无法接触到核心业务。如何突破这一瓶颈,成为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急需合理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因此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构建“模拟公司”,以此为契机,提高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模拟公司”实践教学课程设计
为了更好地实现“模拟公司”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实践教学的作用,实现“知行合一”,我们根据“行为导向”的教学过程:资讯、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制定如下的“模拟公司”实践教学环节:
1.教师确立实习内容
教师参考现实中进出口公司的部门设置以及开展对外贸易活动涉及到的相关机构,设置进出口公司以及外贸相关机构,制定实习任务,确定实习内容。
2.按照角色将学生分组
构建“模拟公司”:将学生分为3组,分别扮演出口商、进口商、工厂三个主要角色,成立模拟进出口公司及工厂,并从学生中任命进出口公司的总经理、工厂的厂长,分别制定进出口公司和工厂的章程。
外贸业务与内贸业务的最大不同就是它涉及更多的相关机构,接受更多的管理和监控。因此在建立外贸企业的同时,还应建立高仿真的外部经济环境。为了平衡3组学生的工作任务,相关机构应由任务最少的工厂兼任,随时跟踪真实贸易环境及相关贸易政策的变化,调整虚拟背景,以达到模拟公司系统与真实状况的吻合,提高学生对现实经济环境的关注能力、适应能力和分析判断能力。
3.学生按角色完成实习任务
建议采用“Simtrade外贸实习平台”软件进行实习。学生按照软件要求开展外贸业务,在此过程中,涉及到相关机构的步骤,由学生打印所需单据,到设置的“相关机构”办理业务。实习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所有学生注册出口商、进口商、工厂、出口地银行、进口地银行五个角色。
第二步:进口商与出口商进行交易磋商、签订进出口合同。
第三步:履行合同。在履行合同时除了按照软件要求的程序完成单据的填写,还应该让学生真正体会如何办理进出口业务,不能只在电脑提交就算办完了。因此,为了真正实现“模拟公司”的“行为导向”教学法,实验室需配备打印机设备,学生做完必要的单据之后,打印出来,直接拿相关单据去有关部门办理业务。
例如,在进口商申请开立信用证这个环节,当进口商填好开证申请书,并且打印出来,交给进口地银行审核,审核无误,进口地银行对外开出信用证,交给出口地银行,出口地银行审核,通知出口商收取信用证。报检环节,出口商填写打印出境货物报检单、随附商业发票、装箱单、合同、信用证,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办理商品检验。出口报关环节,出口商打印出商业发票、装箱单、出口货物报关单、合同、信用证之后,持全套报关单据向“海关”报关。打印出商业发票、原产地证明书、申请书,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办理原产地证明书。办理保险,填写并打印投保单,随附商业发票,到“保险公司”投保,保险公司出具正式的保险单。货物装运出口后,出口商按L/C上规定,备妥相关文件(商业发票、装箱单、海运提单、货物运输保险单、商检证书、产地证、信用证等),并签发以开证行为付款人的汇票,向出口地银行要求押汇。以出口单据作为质押,向银行取得融资。
第四步:一笔业务做完之后,角色互换。
学生按照外贸业务操作环节开展进出口业务,一笔业务完成之后,进行角色互换,以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切身体验国际贸易实践中的不同角色,演绎国际贸易业务流程从磋商谈判到履行合同的全过程。
4.学生撰写实习报告
做完了教师安排的“模拟公司”相关业务之后,学生最后一个环节的任务是撰写实习报告。通过“模拟公司”的仿真操作,让学生对进出口商品价格的核算、各环节外贸业务的办理、单据的填制、业务的盈亏状况等方面进行理性的分析、总结形成一篇专业实习报告,以加深学生对实习内容和实习过程的理解,同时可提高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5.教师整体把关,进行评价
教师在实习的过程中起到整体调度、协调的作用,并针对实习过程中学生集中存在的问题和需要注意的事项进行必要的指导和讲解,对学生完成的全套单据进行检查、评价。
四、模拟公司在实践教学中的实施效果
1.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在仿真的模拟公司实践教学环境中,学生处于综合实习的主体地位,是经营活动直接的参与者和决策者,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模拟公司的外贸业务操作实践,以用促学,从做中学,边用边学。而教师则充当指导者或咨询顾问的作用,从而激发了学生综合实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在模拟公司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采用角色扮演,如让学生扮演海关人员对模拟报关人员提供的报关单据进行审核,使学生换位思考,能够体验到海关工作人员的心理和工作任务,使学生了解到如果作为进出口商向海关报关时,应该采取的态度以及应该注意的问题,已达到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目的。
此外,在模拟公司的经营活动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彼此之间的团队合作意识、增强了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应变能力、提高了工作受阻时的抗压能力,有助于为学生进入真实的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3.融会贯通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
学生通过仿真的“模拟公司”综合实习,对国际贸易运作流程有了全方位的认识,掌握了基本业务操作方法,对综合实习的外延知识(国际贸易实务、外贸单证实务、外贸函电等课程)也有了进一步的融会贯通,充分地发挥了他们的学习潜能,为适应未来的外贸工作的需要夯实了基础。
综上所述,采用“行为导向”教学法,构建“模拟公司”,为学生创造一个开展外贸工作的的实践场所,使学生融入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从干中学,获得课堂教学无法企及的实践经验。
[1]曾德国.我国“商务模拟公司”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经济纵横,2008,(2):89-91.
[2]李欣,张子顺.应用型本科院校“模拟公司”实验平台构建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9):122-124.
[3]许彦斌.运用“模拟公司”提高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效果初探[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9,(4):59-60.
[4]焦丹琳.建立模拟公司是“行为导向”教育理念的成功探索[J].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7):19-22.
[5]郑大国.行为导向教学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实践[J].职业,2012,(23):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