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对农民工实施知识援助的重要性及实现路径

2013-08-15由彦平马用浩

绥化学院学报 2013年11期
关键词:援助农民工图书馆

由彦平 马用浩

(天津理工大学 天津 300191)

一、知识贫困:农民工群体的知识能力状况

农民工是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一个群体。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权威数据,农民工总数在2011年已经超过2.5亿人。从其受教育程度来看,农民工以初中文化程度为主,青年农民工和外出农民工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其中文盲占1.5%,小学文化程度占14.4%,初中文化程度占61.1%,高中文化程度占13.2%,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占9.8%。外出农民工和年轻农民工中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分别占88.4%和93.8%。从其接受技能培训状况看,没有接受过任何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占多数。接受过农业技术培训的占10.5%,接受过非农业技能培训的占26.2%,既没有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业没有接受非农职业技能培训的占68.8%[1]。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工的文化生活比较单调贫乏,用于文化方面的开支很少,农民工文化生活仍需改善[2]。根据王子舟教授等研究者在北京市进行的调查,从事简单劳动、体力劳动的农民工,信息知识能力在整体上比较低下,获取信息知识的渠道比较传统。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因业余时间少、经济收入低等原因阅读匮乏,但他们求知欲望强烈,渴望走入图书馆。而对图书馆不了解、图书馆收费等因素,成为阻碍农民工利用图书馆的主要原因[3]。值得提及的是,如今已经进入网络时代,网络成为一种最方便的获取信息资源的渠道,但是不少农民工由于经济能力和信息能力的低下,在总体上成为信息的贫困者。不会上网也是农民工面临的难题之一,网上订票难倒了不少农民工,对于“网购”、“网银”这些近年来新推出的生活方式对于许多农民工来说更是陌生事物。[4]我们可以将农民工群体的知识能力状况概括为“知识贫困”或者“类知识贫困”。在这里,知识贫困是指“获取、吸收和交流知识的能力的匮乏或途径的缺乏,换言之,也就是对人们获取、吸收和交流知识的能力和途径的剥夺”,具体说来可以将知识贫困划分为获取知识能力的贫困、吸收知识能力的贫困和交流知识能力的贫困,正如胡鞍钢所指出的,知识贫困是一种比物质贫困更深层的贫困形式,应该成为新世纪需要迫切关注的新的贫困形式。知识贫困对弱势群体的影响是全面而深刻的:对生命健康的影响;对经济利益的影响;对精神生活的影响;对其行使民主权利的影响;知识贫困在某种程度上还具有代际传递性。[5]为了提升农民工的知识素养和知识能力,帮助他们提高收入和改善生存和发展状态,使他们能够分享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需要加强对他们的知识援助和知识服务,即由政府和社会力量免费或以较低的费用为其提供知识产品或服务。

二、为农民工提供知识援助:高校图书馆的重要职责

图书馆的公共性决定了高校图书馆有责任向包括农民工在内的社会公众开放。图书馆提供的服务是一种公共物品,图书馆从其产生伊始就具有公共性,追求的目标是平等与自由。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共图书馆宣言》,指出“公共图书馆应当随时都可让人到馆,它的大门应当向社会上一切成员自由地、平等地开放,而不管他们的种族、肤色、国籍、年龄、性别、宗教、语言、地位或教育程度。”[6]美国图书馆协会1995年发表的《美国图书馆事业发展12条宣言》,强调“图书馆是改变社会不公平现象的基地,图书馆应不论贫富等级,向社会所有的人平等地提供资料。”[7]虽然说高校图书馆有别于公共图书馆,但是,在图书馆精神和价值追求方面应该是一致的,即有义务对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所有社会成员平等、自由的开放。尤其是我国的高校绝大多数都是公立的,都是花纳税人的钱举办和建设的,从这个意义上,为农民工等社会公众提供公共服务也是高校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为农民工等群体提供服务是高校图书馆履行其服务社会职能的具体体现

众所周知,培养人才、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是高校的三大职能。胡锦涛同志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年大会上讲话中指出,高等教育“要自觉参与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适应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时代需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广泛开展科学普及,为社会提供形式多样的教育服务”[8]。国家教育部2002年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修订)》第四章明确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面向社会的文献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可根据材料和劳动的消耗或服务成果的实际效益收取适当费用。”长期以来,高校对于培养人才、科学研究的职能认识是到位的,而对于农民工这样的弱势群体提供社会服务的认识还是不充分的。应该充分认识,从高校所应承担的社会职责的角度看,向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校外人员提供知识服务和知识援助是高校图书馆份内的职责和义务。

(二)高校图书馆具有一定的资源和条件为农民工提供知识援助和服务

1.馆藏资源优势

高校图书馆馆藏丰富,我国1000余所高校拥有藏书6亿多册,公共图书馆仅为4亿册;高校图书馆拥有网络版电子期刊的65%,公共馆仅为28.6%;高校馆拥有联机数据库为30%,而公共馆仅为2.9%。[9]

2.人力资源优势

高校图书馆作为信息服务机构,具有较为充足的人力资源:一批具有较高素养和敬业精神、知识面宽广、熟悉业务、技术、网络和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他们具有图书管理、文献信息收集与处理等方面的丰富经验,又有根据用户需求开发、挖掘各种创新信息的能力。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的还可以联系校内外各行业的专家、学者等专业人才,可以为农民工提供多方面的服务。

3.场馆优势

高校图书馆一般都拥有独立的报告厅、展览厅、视听室等活动场所,可以组织规模较大的培训会、讲座和不同主题的展览等,可以提供重要的活动平台。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校投入的加大,不少高校进行了校区的扩建,图书馆的场馆面积大都有了较大幅度的扩大,无论在硬件还是软件方面都有了较大程度的改善。以天津理工大学图书馆为例,目前全馆总面积达1.58万平米,有借阅席位2128个,其中包括拥有280台计算机的三个电子阅览室和40台计算机的网络信息检索实验室。即将投入使用的主校区新图书馆面积约4.9万平米,可提供借阅席位5000个。图书馆已逐渐形成了多学科、综合性的馆藏特点,目前中外文藏书总量已达148.48万册。此外,图书馆还订购了电子期刊和数据库,目前拥有中国学术期刊(全文)、维普科技期刊(全文),万方学位论文(全文),SPRINGER(全文),IEL(全文),SCI(文摘),EI(文摘),CSA(文摘)等著名中、外文数据库27个,电子图书总量已达110万册,全文型电子期刊2.4万余种,文摘型电子期刊6.3万种。图书馆现有职工近百人,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人员20余人。充分利用高校图书馆在馆藏、人力资源、场馆等方面的条件,可以为农民工提供更多更好的知识援助和服务。

(三)为农民工提供知识援助也有利于高校图书馆自身的发展。对农民工提供知识援助的意义并不是单向的、仅仅有利于农民工,而是双向的,即它不但有利于农民工知识和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高校图书馆自身的发展。具体表现为:为农民工提供知识援助将有利于放大高校图书馆的实用价值,实现其自身社会效益的最大化,从而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好评,从而获得更多的政府支持和社会支持,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高校图书馆为农民工实施知识援助的建议

(一)要更新过时观念

长期以来,高校图书馆大多处于封闭和独立、被动状态,服务对象大多局限于校内师生,多数图书馆工作人员认为高校图书馆的自身职责就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为高校师生员工服务,为农民工服务、为农民工提供知识援助不是图书馆应尽的职责。根据以上论述,该观念是过时的、错误的。因此,图书馆工作者应更新其过时观念,从图书馆精神和宗旨以及高校肩负的社会职责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为农民工提供公共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职责和使命。此外,还有部分图书馆工作人员认为农民工素质低,不讲卫生等,对于向农民工开放图书馆有顾虑。实际上,这种顾虑是不合理的。2005年底,海南省图书馆新馆落成时,图书馆入口右侧墙壁上有一个“海南省图书馆参建民工名单”,上面镌刻着626位参加图书馆建设的农民工名字[10]。从2003年起,杭州图书馆开始对所有读者免费开放,允许乞丐和拾荒者进门阅览,图书馆对他们的唯一要求,就是把手洗干净再阅读。工作人员反映拾荒者和流浪汉的素质一点都不差,他们经常会在看书前主动洗手,甚至有些人读的书报层次比普通读者都高[11]。这些成功做法也表明,只要本着平等和尊重的理念,图书馆向农民工开放不但是可行的,而且能够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二)要实现制度创新

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还没有向社会开放,少数已经向社会开放的高校图书馆对校外读者设立了较高的门槛,如规定校外读者来馆查找资料,须持本单位介绍信和本人有效证件,在本馆查找书刊或检索数据库,须按标准支付服务费用;校外读者所借书刊只限在本馆内阅览和复印,不得携出馆外;校外读者可以办理临时阅览证,可在馆内的部分阅览室进行阅览,按天收取服务费等等。此外,服务模式落后,在办理图书证押金、开馆时间、借书周期等方面仍沿用传统的规定,这些都成为制约农民工利用图书馆的不利因素。有鉴于此,需要在制度方面创新和改进,降低对农民工等校外读者的开放门槛,取消对农民工的各种收费项目,如取消办理借阅证的工本费、验证费、免除馆内上网费等各种费用。只要农民工持有效证件(身份证、暂住证等),都可以免费办理图书馆借阅证。其他一些制度性收费,如逾期罚款、损坏图书赔偿等,可以收,但要降低幅度,使他们基本能够接受。如果农民工读者要在图书馆里复印资料,也要免费或者只收取成本费。

(三)为农民工提供多方面的服务

1.书刊阅览

阅览是文献流通的主要方式之一,可以针对农民工的文化层次、需求类型,开辟面向“农民工的专门阅览室,提供符合他们需求的图书报刊。

2.书刊外借

可以主要在寒暑假为农民工提供书刊外借服务,考虑到图书外借过程中可能发生污损,在向农民工免费发放专用借书证的同时可以收取适量押金。

3.信息素质培训

高校图书馆普遍实施了自动化管理、网络化服务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在信息技术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有着良好的信息教育环境和信息教育基础,有一批具备图书情报学、计算机信息处理和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知识的工作人员,有条件为农民工提供信息技术方面的优质服务,提高他们的信息素质,缩小他们的信息鸿沟。

4.书刊流动服务

在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街道阅览室、文化站或规模较大、外来务工人员较多的企业设立书刊流动站,高校图书馆对流动站的业务活动给予指导和实行规范化管理,为部分无法前来图书馆的农民工提供服务。

5.信息咨询

重点开展就业信息、教育信息、劳动保障信息、创业投资信息等方面的信息咨询服务,为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在激烈的市场就业竞争中掌握生存技能,获得就业先机提供其信息服务,增强生活信心。

6.旧书刊捐赠

把由于馆藏拥挤或者文献资源重复等原因需要剔除的部分文献资源,捐赠给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街道社区图书馆、文化站,继续发挥其传播知识和文明的作用。

7.电子阅览室

为农民工读者提供网络信息和电子文献资源检索以及阅览方面的服务,同时具有学习和娱乐功能。

8.免费讲座

联系校内外的教师和专家学者,以图书馆为平台,为农民工开展各种知识讲座,既可以开阔他们的视野,也可以让他们感受大学的文化氛围。

(四)秉承“量力而行、尽力而为”的原则

农民工渴望走入图书馆与高校图书馆资源有限不能满足其要求是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一方面农民工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渴望走入图书馆。调查显示,经常去图书馆的农民工中,有62.5%的人表示很想去图书馆,偶尔去图书馆的农民工中,有32.69%的表示很想去图书馆,在从没有去过图书馆的农民工中,有26.67%的表示很想去图书馆。[3]这些数据表明农民工希望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另一方面,近年来,随着高校大幅度扩招,在校学生人数大幅度增多,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和人力资源相对紧张。在这种情况下,不能一味要求高校图书馆对农民工无条件开放,提供完全的服务,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这样可能会影响到校内师生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干扰和冲击正常的教学科研工作和秩序。可行的思路是“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比如高校每年有大约3个月的寒暑假,图书馆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对农民工开放,以避开本校师生利用图书馆资源的高峰期,减少对师生利用图书资料的影响。此外,图书馆的开放除了到图书馆看书借书等传统意义上的开放,也可以开放本校的电子数据库,通过数字化、网络的方式对外开放。此外,由于高校图书馆馆藏资源比较专业,对于缺乏专业知识的农民工针对性不强,需要加大资金投入,补充这方面的资源。

(五)将为农民工提供知识援助情况纳入图书馆工作评价体系

由于为农民工提供知识援助对于大多数高校图书馆还是新生事物,现有的高校图书馆评价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为校内师生员工提供图书、信息服务的情况。为了提高为农民工提供知识援助和知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高校图书馆需要努力探索能够体现为农民工等弱势人群知识援助状况的考核测评体系,将为农民工等群体提供知识援助纳入考核图书馆领导干部及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对于在此方面表现突出、效果显著的部门和工作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

阿根廷原国家图书馆馆长、著名作家博尔赫斯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2]为农民工提供知识援助和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的神圣职责,有助于提供农民工的文化素养和工作技能,也是为农民工分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做出的应有贡献。

[1]统计局.农民工数量继续增长去年总量超2.5亿[EB/OL].http://finance.sina.com.cn/nongye/nygd/20120427/164211945526.shtml.

[2]农民工文化生活调查.31.4%的无任何文化开支[EB/OL].http://www.ce.cn/cysc/cysczh/200805/08/t20080508_15399466.shtml.

[3]郜向荣,侯玮辰,王子舟.北京市农民工知识能力及对图书馆需求的调查报告[J].图书馆,2008(4):4-10.

[4]网上订票难倒农民工[EB/OL].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2-01/16/c_122590356.htm.

[5]胡鞍钢,李春波.新世纪的新贫困:知识贫困[J].中国社会科学,2001(3):4-10.

[6]转引自赵艺超.公共图书馆人文关怀的实践与思考[J].图书馆论坛,2005(4):47-49.

[7]转引自张登云.论图书馆功能的实现与读者权利的实现[J].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07(2):7-9,20.

[8]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04-25(22).

[9]千万图书闲置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卡在哪儿[EB/OL].http://www.edu.cn/zong_he_news_465/20070621/t20070621_239008.shtml.

[10]马苏亚.由“海南省图书馆参建民工名录”所想到的[N].南方都市报,2005-12-09(5).

[11]拒绝农民工的大学食堂和向乞丐开放的图书馆[EB/OL].http://www.keai99.com/archiver/tid-109260.html.

[12]黄俊贵.“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真诠[J].图书馆学刊,2010(4):1-4.

猜你喜欢

援助农民工图书馆
爱心援助
2021年就地过年农民工达8 700多万
以农民工欠薪案“两清零”倒逼发案量下降
图书馆
对农民工不想留城不必大惊小怪
一群农民工的除夕夜
去图书馆
住房保障与住房援助
第九届创富会员援助大行动第6批受援助名单
第九届“创富会员援助大行动”第2批受援助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