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分配模式与短缺分析问题的初步思考

2013-08-15大连大学建工学院

商场现代化 2013年28期
关键词:分配模式供给经济

■周 旭 孙 蛟 大连大学建工学院

关于分配模式与短缺分析问题的初步思考

■周 旭 孙 蛟 大连大学建工学院

经济模式问题是经济主体运行的本质性问题。由于宏观环境结构的不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模式不会有所重复。如何探索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市场经营模式,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对我国经济运行中的分配模式与短缺分析问题进行初步探讨,有利于我国特色经济模式的构建和完善。

我国 分配模式 短缺分析 经济模式

我国经济尚处于飞速发展阶段,目前国内理论界对分配模式与短缺分析问题的思考还不够深入。历经了1929年全球最大的一次经融危机以来,在某种程度上,我国重建经济生活中的分配模式可以避免结构性的通货膨胀,并且股份制形式能够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利状况。本文在研读和总结了北京大学的孙祁祥教授以往文献的基础上,对我国的经济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一、供给与需求:不可偏废的两者

1.经济学中的供给与需求。供给是社会化大生产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决定着一个社会的发展程度。经济学中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并且能够提供的一定数量的商品或劳务。经济商品的价值量在于其消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具体则表现为其使用价值。虽然供给量与生产量存在贮备商品的功能性重合,但是两者还存在区别:从运输方式的层面看,生产量是对于出口而言的,供给量则与进口密不可分。

市场商品总量包含现存的商品流量和潜在的商品存量。商品的需求规律大致可表述为:商品需求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减少,反之则增加,所以图形表示的需求曲线一般向右下倾斜。在经济学中,需求是指一定时期的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商品数量。需求主要与某一时期的市场价格有关。在既定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购买的某一货物的总数量称为需求量,而需求曲线上表现的就是价格与需求量的函数变动关系。在营销学中,需求包含具有先天属性的购买欲望和客观存在的购买力的概念。营销是在发现需求的基础上,并在满足需求的同时使得价值最大化的过程。

2.两者的关系及其应用。经济学家用供求关系来分析竞争市场。供求大致的关系如下:从现代微观经济学角度分析,买者决定需求,卖者决定供应,两者的相互作用形成了该市场的均衡,而这则构成了现代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内容。从供给与需求曲线角度分析,供给变动与需求变动会在市场均衡时交汇,进而在供给与需求曲线中可以得出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当未达到均衡点时,市场的微观主体会进行自主调节。比如当市场供给过剩或超额供给时,供给者会采用低价促销策略。当市场需求短缺或超额需求时,供给者会采取高价营销策略。然而,市场价格是供给和需求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两种策略的最终目的都是使市场向趋于稳定的均衡点移动。在市场经济中,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价格不仅指导计划经济的资源配置,而且还决定了市场的需求量。

二、关键性的分配模式建设及意义

孙祁祥教授在研究中指出:短缺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种重要经济问题,怎样消除短缺是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理论工作者需要解决的一项重要任务。基于我国经济运行的国有市场机制,以“放权让利”为基本思路的分配模式转换的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重大难题。而“放权让利”正是解决带有一定的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和高度集权的属性的我国传统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举措。提出我国的传统分配模式的五点表现:(1)分配主体地位的重新确立;(2)分配客体的复杂化;(3)分配原则的灵活多样性;(4)分配形式的多样化;(5)分配政策的调整。分配模式转换的意义集中表现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已由财政转向有偿的信贷,具有信贷资金的银行作用在日益加强。而居民储蓄成为投资的重要来源。由此可见,“放权让利”的措施是对我国传统经济模式而言。在当今市场主导经济的年代,政府在非必要的条件下也只是间接的干预市场经济运营。所以,现在的“放权”则主要体现为政府实施的优惠政策,而不是过去的直接强力管制。

三、短缺成因及反短缺的机制改革问题

短缺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种经济现象或固有属性,而这是由于社会主义国家生产关系的先进性大大超前于生产力的实际水平的特点造成的。各国的短缺情况虽然依据不同情况而定,但相同的原因有以下四点:(1)卖者的预测误差;(2)买者的信息不完全;(3)买者的动摇不定;(4)卖者调节的延滞和刚性。反短缺改革中的承包制、租赁制,由于作为承包、租赁制固有特征的短期行为动机使企业以拼设备、拼资源,终究都是治标而不是治本的。相比而言,基于合同层面的股份制形式,股票价格的起伏决定股东是否抛售股票,并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盈利状况。由此可见,以责任与利益的高度统一的股份制企业为基础的我国经济机制具有极强的稳定性。它既避免了资金的不必要的缺失,也避免了经济资源的严重浪费。在动态的市场竞争中回收和利用空闲资金的同时,股份制形式也可以充分调动企业经营者和持股者的积极性,建立起宏观市场与微观主体的积极互动,进一步促进了我国经济市场的良性发展。

四、启示与展望

综上所述,供给和需求是构成经济学的理论基石,几乎任何经济问题都会涉及。本文在对供给和需求的概念、关系及应用进行初步探讨,认为供给能力与社会的总体生产力有关,而需求是基于消费者而言的。并阐述了市场商品总量的组成和商品价值量的具体表现,得出供给量与生产量存在功能性的重合。进而将需求放在经济学和营销两个层面进行总结,认为市场需求的变动会直接影响到供给方的营销策略,最终结果是使不稳定的竞争市场趋于均衡。市场机制体系的建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有把握其本质才能更好的进行完善。我国一国两制的宏观经济政策比较特殊,探索出具有我国特色的经济机制就显得十分迫切。

[1]孙祁祥,王明奎.第二亚欧大陆桥贯通后我国铁路运输形势对策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1992,03:41-46.

[2]孙祁祥.短缺分析的新视角及其反短缺的改革思路[J].兰州大学学报,1991,02:1-10.

[3]孙祁祥.分配模式的转换影响及其意义[J].新疆社会经济, 1992,01:38-45.

周旭(1991-),男,新疆博乐人,本科在读,大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2010级学生,研究方向:公益旅游、土木工程、水利工程、工商管理、建筑物理、历史考察、物流贸易;孙蛟(1989-),男,辽宁营口人,本科在读,大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2010级学生,研究方向:土木工程

猜你喜欢

分配模式供给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中科院华南植物园:揭示豆科主导森林的大气沉降氮分配模式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黔产铁皮石斛不同部位多糖、氨基酸及必需元素含量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