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银行支付结算政策的决策优化研究
2013-08-15王晓毅
王晓毅
(中国人民银行张掖市中心支行,甘肃 张掖 734000)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国际金融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支付结算作为现代金融体系中的重要基础内容,对于确保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性,保持金融市场的良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作为承担支付清算系统运行的重要机构,主要从四个方面来开展工作:一是负责规则的制定;二是负责支付市场的准入;三是负责结算的管理;四是向各金融机构提供公共支付服务。为此,本文将结合我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方面的决策模式,从而提出符合当前金融经济发展需求的支付结算政策,以实现对支付结算科学性和规范性的目标。
一、支付结算概述
(一)支付与支付结算
从金融体系来看,支付的定义为资金在收付双方的转移或过程,既包括现金的支付,又包括票据或电子转账等方式。从我国人民银行制定的《支付结算办法》中的规定来看,支付结算主要是单位或个人在经济活动中使用相关的现金、票据等结算方式来实现资金的给付与清算行为。从内容来看,支付的范围更广,而支付结算则依赖于银行等中介机构来实现资金等货币来完成给付行为。
(二)支付结算工具与支付系统
支付结算工具主要是指支付结算的载体,如现金、票据、电子支付工具,银行卡等。从支付结算工具来看,非现金支付工具拥有更多的优点,如交易成本低,交易活动安全便捷等,特别是金额太大时,人民银行对企业之间的现金结算做出了专门的限额规定,超过此限额必须通过非现金方式来结算。
支付系统在今天主要包括中国人民银行现代化支付系统,各金融机构如银行内部支付系统,票据支付系统,以及银行卡支付系统等。人民银行的现代化支付系统在整个支付系统中处于绝对的核心地位。从2001年十国集团达成的金融支付结算体系中规定了中央银行的职责。一是必须明确支付系统的目标,并确保自身的工作任务与政策;二是确保中央银行支付系统的核心原则;三是对于非亲操作的支付业务必须进行监督,以履行其监管职能;四是从支付系统的安全性和效率上来确保中央银行与其他银行及国外银行之间的合作。
(三)支付系统的内涵
从支付结算体系来看,其主要包括支付工具、支付系统,以及支付清算组织和相关法律规定等。支付工具主要承载着收付款人的支付指令,并能够实现债权债务和货币的转移功能,而支付系统则是从提出支付申请开始,提供资金清算和资金最终转移的通道,支付组织是以提供支付清算、结算服务的金融机构,如中央银行,专门的支付清算组织等。安全高效的支付体系对于一个国家的金融市场的稳定来说意义重大,支付体系的稳健,不仅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还能提高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同时,在畅通的货币政策传导下,支付体系能够密切各金融机构之间的合作,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属市场的安全与稳定。
(四)人民银行与支付体系的关系
从我国《支付结算办法》的规定来看,我国支付结算体制是建立在人民银行的基础上的,作为集中统一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模式,对于发挥地方金融机构的积极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其表现主要有:一是人民银行作为总行,统一制定支付结算制度,来全面协调、组织和监管全国的支付结算中心,以及调解和处理各银行间的支付纠纷;二是从人民银行下辖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行,结合自身的支付结算实际,提交相应的支付结算办法,并报人民银行总行批复后执行;三是对于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人民银行总行通过统一的支付结算制度来实现本行及银行组织间的协调与管理,以完成各商业银行、政策性银行间的支付结算工作;四是对人民银行总行的支付结算政策,各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必须严格贯彻执行,不得擅自修改或变更。
二、当前我国人民银行的支付结算政策特点
(一)支付结算政策要素
支付结算政策主要包括政策的主体和客体,政策的目标,以及政策工具和政策效应四个要素,政策主体与客体,按照2003年修订的《中国人民银行法》中的规定,政策主体是人民银行,政策客体是政策的接受者,即各类银行和金融机构,以及人民公众。人民银行支付结算政策的根本目标是确保社会资金的高效有序流转,从而确保人民群众和社会经济的稳定,进一步细化则体现在支付系统的效率和支付体系的安全两个分目标上。从政策工具所包含的内容主要有一是支付结算规则,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以及《支付结算办法》等;二是支付结算市场准入与监管;三是负责对支付结算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四是结合支付结算工作的需要制定相应的规范与行业标准。政策效应则主要体现在各项政策执行后的实际效果,从政策主体到政策目标需要一个传导过程,而传导作为政策效应关注的焦点,以推动政策达到管理预期。
(二)支付结算体系中的政策传导
政策传导是结合政策工具来实现政策目标的过程,人民银行所制定的政策必须依靠经济主体来实现,而政策效用的发挥则取决于政策的传导过程。以货币政策为例,凯恩斯学派认为利息率是货币供给政策的关键因素,并对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产生影响,而费里德曼学派则更强调货币供应量对整个传导机制的影响效果,由此可知,对货币传导过程的不同理解,其影响指标也不相同。而支付结算政策作为多目标决策体系,经济学家已经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模型和指标体系,从而可以实现对各项指标的量化和监测,从而指导人们来推断货币政策的走向和趋势。
支付结算政策同货币政策一样,支付工具的不同,其影响政策目标的方式也不同,其传导过程如下。一是从支付结算规则的制定上来确保支付结算的安全性和高效率;二是从支付结算组织的市场准入制度上来控制各中小企业给结算市场带来的混乱,从而实现对结算市场的重新洗牌;三是完善支付结算体系,提高支付结算效率;四是分布规范性文件,制定行业发展标准,降低支付结算成本;四是确保利益的分配,无论是对于公众还是支付清算组织,从支付结算服务所提供的便捷性中获得的利润,因此,笔者认为对利益分配问题的决策是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工作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关系到总支付体系的结算效率。
三、对人民银行支付结算政策的决策优化考虑
构建支付结算政策,必须结合人民银行的实际情况,从科学、全面、合理的角度来避免决策失误,提高决策质量。为此,笔者认为需要从决策环境、组织体制,以及决策程序等三方面进行优化。
(一)构筑良好的支付结算决策环境
决策环境的构建需要人民银行从国家行政体制中的职责定位来着手,优化人民银行与国家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之间的关系,同时,从人民银行与各商业银行及金融机构之间的协调沟通中,来完善现有的管理手段,树立人民银行的权威,从而确保各项监督管理权力得到有序的开展。
(二)健全与现代管理相适应的组织体制
合理的组织结构是确保决策机制科学运转的前提,人民银行必须从其职责的定位上来优化组织体制,如对分支机构的扁平化,对员工层次的高素质化,对干部及薪酬体制的人性化等。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的组织管理模式,精简机构,增强专业研究人员的数量和待遇,促进人才的流动,提升组织的决策能力。
(三)建立科学的决策程序
决策程序的设定是建立在决策环境和组织体制的完善的基础上,对决策程序来说,一方面是决策主体和决策理论方法的选择,另一方面是决策流程和实施步骤的确定。为此,必须从决策主体的决策活动避免主观性和随意性,切实发挥决策主体的积极性,同时,对于决策程序中的价值取向和基本,要进行全面而严格的分析和探讨,做好情报的收集整理,做好决策程序的衔接和决策理论的改进,从而为支付结算政策的决策优化奠定基础。
[1]陈波.人民银行支付结算政策的决策优化研究[D].重庆大学,2008.
[2]罗艳.央行主导下的支付清算系统模式及相关风险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
[3]刘兴翠.财务重述公告的市场反应与行业传递效应研究[D].重庆大学, 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