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模式发展趋势
2013-08-15李洁琼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
■李洁琼 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
一、引言
商业银行作为现代经济运行的枢纽,在国民经济中处于重要地位。而采取正确的经营模式,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对维护我国商业银行稳健发展、争取在国际金融竞争中的有利地位至关重要。
1933年美国通过的《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中规定:银行分为投资银行和商业银行,属于投资银行经营的证券投资业务,商业银行不能涉足。这种经营模式我们称之为分业经营。
李建国、马历博(济南,2008)指出:混业经营是金融机构同时经营证券、银行、保险、信托、金融租赁等金融业务。混业经营包括业务范围上的混业和经营机制上的混业。
二、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模式比较
分业经营模式具有抑制银行垄断、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风险的优势。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的主流,分业经营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首先,分业经营约束了银行业务的创新,无法满足客户全方位、多层次的需要,限制了收入的来源渠道,严重束缚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其次,由于只能经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种类单一,限制了资产的灵活有效组合,增加了经营风险。再加上全能型外资银行的入侵,使我国商业银行陷入了艰难的处境。
而混业经营模式在促进银行自身发展方面显示出了分业经营制无可比拟的优势。一方面,混业经营使银行能同时从事存贷款、保险、证券投资等业务,为顾客提供咨询类、结算类、基金托管类等中间业务,形成一个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体系。不仅有利于金融业务的创新,也拓宽了银行的收入渠道,更好地实现了银行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另一方面,多样化的业务组合有效的分散了银行的经营风险,保证了银行收益的稳定性。不过,我们也不可避免地看到混业经营模式存在的一些弊端,如增加内部成本、增强经营风险以及监管困难等问题。
三、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的选择及策略
在1992年之前,我国商业银行采用的是初级阶段的混业经营模式。但由于当时我国的金融市场滞后、监管力度不足、市场风险很大等因素的制约,从1993年起,我国实行严格的分业经营模式。然而随着金融国际化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分业经营已经不适应经济发展潮流。
与此同时,我国商业银行由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转变的趋势已初现端倪。从2000年开始,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金融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银行、证券、保险之间的合作明显加强,三业之间适当交叉、相互渗透,呈现出多样化及不断创新趋势。
而且随着国内金融投资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分业经营的政策有松动的迹象,混业经营的约束条件正在改变。我国已经具备了实行商业银行混业经营模式的一定条件。先后颁布的《商业银行法》、《担保法》、《保险法》、《证券法》等提供了法律保障;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为主体的金融监管体系的成立则奠定了基础。而且消费者多样化的服务需求要求我国商业银行选择混业经营模式。但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1.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有关立法部门应根据混业经营发展的要求、趋势以及国外银行的经验教训,取消已经不适应当今行业发展的法律,修改、补充和完善原有的法律,及时制定规范混业经营的新法律。最终在法律上明确混业经营的业务范围及相关约束条件,为混业经营的实现提供良好的法律环境
2.健全内部监控体系和外部监管体系
在经营模式转变的过程中,金融风险是很严重的问题。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该树立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健全内部控制机制和自我约束机制,建立完善的会计制度,提高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应该有效运用社会监督的作用,充分发挥外部监管体系的作用。
3.分阶段巩固创新我国商业银行业务
首先,稳步发展传统业务,改善传统业务,同时加大对中间业务的发展。积极实施业务创新战略,加大创新力度,适度发展金融控股公司。此外,应加大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并购重组力度,有步骤的建立我国的超级大银行。按照规模效益原则,对银行的现有分支机构进行重组,剔除冗杂无效的银行机构;在完善国内银行经营网络的基础上,开拓国际金融业务,并适时通过扩充资本实力.积极参与外国银行、金融公司参股、控股或兼并、收购,努力把我国的“金融航母”培育成国际化超级银行。
4.积极培养适应混业经营模式的管理人才
随着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实现,金融业务将呈现出多样化、新型化、电子化和服务手段高科技化等特征,这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商业银行首先应引进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使员工树立新的管理观念。其次,银行应有重点、有目的的培养证券业务、保险业务、投资业务等新型业务方面的人才。最后,强化员工的电脑网络技能,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
5.充分利用高新技术,为混业经营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在由分业经营--混业经营的过程中,要重视高新技术的运用,努力提高我国金融业的电子化、信息化水平,这将使金融机构的业务创新成为可能。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不断建立和创新中国金融监管体系,形成规范的监管手段、监管工具和监管规则,为银行混业经营保驾护航。
[1]赵夏爽.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现状和展望[J].赤峰学院学报,2011,(9).
[2]张艳.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发展途径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5.
[3]方丹.对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的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9,(6).
[4]云凤生.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发展及其SWOT分析[J].北方经济,2008,(9).
[5]李建国,马历博.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发展分析[J].山东行政学院山东省经济管理干部学校学报,2008,(10).
[6]陈月,腾云.我国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可行性分析[J].经济研究,2008,(10).
[7]马莉,谭丞.分业经营体制下我国金融企业混业经营发展浅析[J].东方企业文化,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