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幼儿园本土生物类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013-08-15王立志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小班生物幼儿园

王立志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生物科学与技术系,陕西西安710100)

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我国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内容根据不同学科门类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五个主要领域”[1]。“领域”的含义是确立幼儿不断发展自我经验或教育内容不同范畴或教学模块的一种课程理念,五个主要领域在一定程度上既考虑到对不同学科的整合,又从本质上体现了不同学科的特点,如在自然科学领域中融入动物生物学、植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等生物类课程[2]。

目前,生物类教学内容和活动为广大幼教工作者所重视和关注,它是幼儿迫切的心理和生理需要,能有效促使幼儿语言、认知、社交、行为等能力的综合发展和提高,更是发展幼儿个性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从广义的角度上讲,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是指幼儿园管理者(各级幼儿教育行政管理者和幼儿园园长等)和幼儿教师对现有幼儿课程资源的整合、决策和运用。从狭义的角度上讲,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主要指的是在幼儿教育专家、学者的指导下,大力提高幼儿教师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由幼儿教育各方面力量(社会、幼儿园和家长)共同努力,根据不同地区实际幼儿教学资源,对幼儿课程资源进行不断开发和合理利用的整个过程[3]。农村幼儿园应充分挖掘、整理和利用本土生物教学资源,建立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的本土化生物教学资源在园本课程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找到本土化生物课程类教育活动与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相结合的最佳途径,遴选出许多适合农村幼儿园开展的本土化生物课程类教育内容和教学活动,将其与农村幼儿园教育教学的不同领域结合起来,实现教师、幼儿与生物类课程的共同成长和共同提高。

一、农村幼儿园本土生物类课程资源开发的理念

生物类课程强调从农村幼儿自身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出发点,尊重幼儿对生命活动的兴趣和需要,将幼儿置身于真实、丰富、自然的生物情境之中,师生共同围绕具有农村本土生物特色的教学主题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通过集体活动、小组活动、自主游戏和区域活动等不同活动形式,诱发幼儿对生物现象进行观察、探索、访问、调查、表达等具体活动,使幼儿在认知、情感、技能等方面同时得到充分的发展和提高。

1.幼儿的成长是身心全面、整体和谐发展的过程。生物类课程的各构成要素应强调和谐统一,发挥其整体育幼功能,促进幼儿在情感、审美、认知、行为等方面的协调发展。

2.幼儿的生活需要和已有经验是生物类课程内容选择的基础性依据。幼儿对生物现象和规律的认识兴趣是引发其进行自主探究的重要动机因素。

3.真实、自然、丰富、开放的农村教育环境和生物类课程资源是幼儿开展自主探究活动的重要保障,家庭、村庄、幼儿园中各种各样的生物体、图片、视频等都是生物类课程重要的教育资源。

4.自主探究活动是幼儿进行生物类课程学习的有效途径之一,与自然生物环境多层次多维度的互动,能使幼儿对自然生物环境信息进行主动的获取和简单的加工,为幼儿的健康成长获得有益的生物学经验。

二、农村幼儿园本土生物类课程资源开发的特征

1.“生活化、游戏化”是农村幼儿园本土生物类课程开发的基本特征。

生活化的主要内涵之一是指围绕每一个主题活动,将幼儿可能接触的自然环境、家庭生活及幼儿园生活等作为生物类课程的主要内容,充分利用幼儿周围现有的生活资源开展多姿多彩的教育教学活动;生活化的另一主要内涵指的是把幼儿在幼儿园的每一天活动作为生物类课程开展的主要手段,即将幼儿的上课、休息、游戏、区域活动等各种活动结合在一起开展教育教学。区域活动是幼儿在一定的游戏环境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自由选择、自主展开、自由交流的积极主动的活动过程。注重区域游戏活动与主题活动的有机融合,建立优质的游戏环境和自然环境,诱导幼儿将教学活动中获得的经验运用到平常的游戏活动中来,丰富和发展游戏的内容和类型。区域活动是幼儿感兴趣的活动形式,他们乐于动手操作,乐于想象,在反复玩中学,在反复学中玩。因此,在日常的游戏活动中让幼儿积极自主的投入,自由快乐地进行学习和体验[4]。

“生活化、游戏化”的农村幼儿园生物类课程应以幼儿的“生活经验、游戏本性”为根本切入点。此外,还应该具备游戏性、自主性、自然性、兼容性、综合性的教育特征。幼儿是学习的主体,幼儿的能动性和主体作用是幼儿教育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幼儿教师应创设生活化、游戏化的活动条件,为幼儿主动学习提供时间与机会,让幼儿与自然环境、与同伴、与老师等之间进行多维互动,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幼儿。生物类课程教学活动生活化、游戏化的理念体现在幼儿教学设计上的不同特点:一种是整个教学活动就是一个完整的具有生物特征的游戏过程,游戏在规定的教学时段里可以重复进行,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体验生物学的相关常识;另一种是游戏只在整个教学中的某个特定时间段出现,成为生物类课程教学活动的一个有机环节,以巩固和提高相关的生物学知识或技能。

2.民主性和多样性是农村幼儿园本土生物类课程开发的本质特征。

从参与农村幼儿园本土生物类课程开发的人员来看,园长、教师、幼儿课程专家、幼儿和家长,都可以提出自己关于生物类课程方面的意见和建议。由此可以看出,本土生物类课程开发的过程完全呈现出教育教学的民主性和多样性[5]。由于幼儿年龄相对较小,不可能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准确和科学的决策,因此,家长的建议应该成为农村幼儿园本土生物类课程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在办园体制和风格方面,农村幼儿园有类型丰富、灵活多样的特点。由于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农村幼儿园的管理模式和城镇幼儿园的有所不同,农村幼儿园的办学自主性相对较大,采用多种体制办园,课程和教学内容也必然呈现出多种风格。本土的幼儿教育理念结合现代幼儿教育理念,打破了传统幼儿园课程体制的局限性,形成了本土生物类课程和教育教学的多样性。

三、农村幼儿园本土生物类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

1.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幼儿园生物类课程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形成可利用的农村幼儿园本土生物类课程资源库。

在充分领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精神,理解生物类课程资源的前提下,对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幼儿园本土生物资源进行认真地实地调查与分析探讨,将可利用的本土生物课程资源进行规划与分类。(1)生态农业类:各种蔬果种植基地,如樱桃、草莓、苹果、葡萄、杏等水果种植,大棚蔬菜种植,菌类、菇类培养等;(2)经济养殖类:如大鲵等珍稀动物养殖,鱼、虾等水产养殖,猪、羊、鸡、鸭等家畜、家禽养殖;(3)社会资源类,其中包括乡镇资源、村庄资源和家庭资源,具体有生态农业观光园、蔬菜和水果农场等。本土生物资源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一是亲历性和具体化,本土生物资源是幼儿每天生活于其中的周围现实世界,一提起来就如身临其境,能说能画,具有真实性和形象性;二是实践性、可操作性强,幼儿可观察、可触摸、可临摹描绘、感受体味,操作起来简便易行。因此若用来优化生物类教学内容和过程,幼儿就有丰富的内容可说,有利于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主动精神。

2.合理运用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生物资源,创设农村幼儿园丰富的生物教育环境,使农村幼儿园充满一种本土生物气息。

幼儿的生活和学习时间大部分都是在幼儿园内度过,为了使幼儿园生物类课程进一步贴近社会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大自然,作为课程的一部分,如何创设丰富的活动情景将是生物类课程进行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问题。要在有限的空间范围内营造出带有本土生物气息的校园环境,主要从生物角(种植与养殖活动)、主题活动环境的布置、幼儿、家长、教师单方或多方合作的成果展览(比如蔬果造型展示、树叶造型制作展示)等方面进行班内活动环境的创设。校园内的整体环境建设,主要是开辟种植角和多种生态系统的基础建设,通过种植大蒜、辣椒、蕃茄等作物,观察不同生态系统(草地、池塘)中的生物组成,使幼儿在受到情感陶冶的同时增进对自然的感知与了解。

3.探索农村本土生物类课程资源在不同年龄段、不同领域教育中的渗透,及教师在生物类课程实施中如何利用农村本土生物资源活化活动设计的策略。

在生物类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所教幼儿的不同年龄段,将围绕同一教学内容,探索一些利用乡土生物资源活化活动设计的策略,并为主题活动的生成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围绕“樱桃”这一教学内容,根据小中大班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在科学活动中,可以将科学探索与生物或艺术领域相整合,设计小班的《认识樱桃》,使小班幼儿初步认识樱桃的外形特征,并与樱桃生长发育的特点相结合,可根据颜色、大小等进行认识不同生长发育时期樱桃大小和颜色的识别练习;到了中班,同样可将这些领域的知识进行整合,设计《家乡的樱桃》这一教学活动,让幼儿了解樱桃的生长过程和生存环境,并绘制出樱桃的图画;而到大班,可引导幼儿进行“樱桃到哪去了”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鼓励幼儿对樱桃根、茎、叶、果实进行实地观察探索的科学活动等。要让当地的具有本土特色的生物资源成为幼儿园本土生物科学类课程构建的重要教育内容和材料,使生物类的课程内容更具有个性化,并使其成为课程的主要特色。

4.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生物类园本课程活动方案,并在小、中、大班形成若干主题活动方案。

选择适合的生物类主题活动,并在实际研究过程中注意编制一些具有本土化特点的主题内容,采用借鉴和生成积累相结合,在关注幼儿兴趣的同时重视生成活动的研究,充分利用特有的本土特色生物资源,实施生物类园本课程的构建。

小、中、大班幼儿的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发展任务不同,在教学实践中采用的主题活动方式应有所区别。小班幼儿刚离开父母,对幼儿园的自然和人文环境都比较陌生,对亲人极为依恋,因此使小班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环境的过程就是在情感上重新寻找依恋对象的过程,他们一般愿意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小班幼儿容易将想像和现实混淆,进入游戏情境较快,因此教师用游戏角色扮演的方式组织生物类活动是小班生物类课程教学的主要活动方式[6]。传统的角色游戏活动情节往往由于小班幼儿知识经验的不足而无法延伸,小班幼儿游戏兴趣无法保持而游离于游戏之外,这种方式限制了游戏情节的深入,阻碍小班幼儿交往的范围。因此,有必要把角色游戏的内容与生物类主题活动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小班幼儿在生物类主题活动中获得的知识经验可以在角色游戏中进行灵活地运用、迁移,游戏情节不断地得到延伸,小班幼儿的游戏水平逐步由低水平向高水平迈进。

中班幼儿思维能力、认知能力有所增强,动手操作能力有所提高,他们的操作活动已带有明显的探究性质。随着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不断增强,具有初步的人际交往能力,自发的组成探究小组的能力,具有讨论和操作相结合的能力,因此目标化的探究活动应是中班阶段生物类课程教学的主要活动方式[6]。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中班幼儿教学应以中班幼儿学习目标为载体,挖掘与学习主题相融合的中班集体教学活动内容,建立适合中班幼儿教学活动的目标,探索适合中班幼儿的教学方式与策略,并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从而构建适合中班幼儿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中班幼儿可以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学习经验,并根据已有的经验对教师提供的材料、环境的创设进行改变,实现自己的想法。

大班幼儿身体发育比较成熟,特别是大脑发育接近完善,学习行为方式更具有目标性和有意性,自控能力有所增强,交往、表达能力和共同生活的水平显著提高。幼儿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他们学习自我约束和倾听别人的话。因此,活动化的小组共同学习是大班生物类课程教学的主要活动方式[6]。与小班、中班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进行盲目思考这一特点相比,大班幼儿已具备了在学习之前对学习内容进行合理思考的能力,他们学习的盲目性有所减小,目的性和计划性有所增强。对于相对较难的学习内容,他们有能力,也愿意和其他幼儿通过一起讨论的方式进行共同学习。

农村幼儿园本土生物类课程的开发利用对于推动园本课程资源建设,促进幼儿园可持续发展,培养幼儿独立学习能力,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成长、适应幼儿课程改革的需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农村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本土生物类课程的建设更是一个崭新的课题,目前它还不成熟、不完善。因此,农村幼儿园要根据具体的师幼特点、教育资源和幼儿园环境以及教育者的办园理念来确立幼儿园独特的发展方向,从而确保农村幼儿园本土生物类课程开发的有效性。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1-289.

[2]丁海东.前我国幼儿园课程建设的核心概念与基本理念[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12(8):9-13.

[3]罗竞.幼儿园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综述[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0,9(2):64-65.

[4]孙艳华.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教育科研论坛,2007,6(3):17-18.

[5]陈时见,严仲连.论幼儿园的园本课程开发[J].学前教育研究,2001,15(2):28-30.

[6]李桂云.浅析幼儿园课程改革[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27(1):18-20.

猜你喜欢

小班生物幼儿园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我爱幼儿园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欢乐的幼儿园
第12话 完美生物
爱“上”幼儿园
小班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