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产品设计过程中找寻新的思维方式

2013-08-15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商场现代化 2013年28期
关键词:设计者产品设计使用者

■李 晓 韩 君 天津理工大学艺术学院

一、产品设计的过程

好的设计总是一个问题的清晰的解决,但在产品的实际设计过程中,却存在大量简单的重复设计,有时,仅限于局部的改良和表面化的设计,而不是创造性的设计,似是而非的设计又算是什么呢?在产品设计的环节中究竟出现什么问题?下面从设计角色的交流入手,展开探索的主题,即产品设计中矛盾的源头——角色的定位。

1.设计中角色定位

所谓角色定位是根据产品的特性、市场需求来定位所要使用的人群以及具体的使用范围,它是选题的重要环节。在选题分析过程中思路清晰地重新认知各个角色,这与设计者对自身的认知度有很大的关系。设计者只有充分了解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充分了解自己的设计能力,以及对设计各个要素的把控实力,才能更好的作出自我角色定位,进而深刻了解使用者的需求,两者结合才能做出适应当下的产品。

角色的内容

① 设计者

② 生产厂家

③ 物流、商家

④ 产品使用者

①设计者:设计者思考的要素是定位、方向、角色转换、消费群、趋向、喜好、档次、价值等。设计者有很多的分类,不同类的设计者的硬素质和软实力层次不同,而对于设计者的处境在当今社会也是个值得关注的焦点,多方位的群体对设计的评判,使得设计者自身能保留下来的个性创造力显得尤为重要。

②生产厂家:定位、产品、属性、生产能力、质量、容量

③物流、商家:仓储、容量、效率、分类管理、销售、传播

④产品使用者:需求、功能、生理、价格、心理、品味、另类

2.设计者的工作

设计者作为设计环节中重要的一部分,对设计的“干扰”是很大的,那么设计者应该怎样去恰当的把控设计的过程呢?

(1)市场调研——眼力

市场调研在各类设计中是连接现实与虚构的纽带。调研的方式有很多,最关键的是能发现问题并能建立问题联系,分析出最本质的因果。对待问题不要简单地急下结论,什么东西都是有两面性的,所以要纵观全局横向分析并体会出问题的本源,做到心中有尺度和明晰的方向。不要简单以为调研就是走马观花,在观察体会的过程中要锻炼眼力,而眼力是设计者用专业的视角发现问题的能力。

(2)设计前期——怀疑与联想

设计的最基本方法是什么呢?最基本的概念恰恰就是最本质的东西,因为它是设计者们最高智慧的生产实践的现实总结,是各种思维方式最后的一个大集合,设计的本质简单来说就是发现并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无论哪种设计都不是简单的臆造和胡思乱想的结果。

要发现问题就要有一种批判的思想,有一种怀疑的态度。例如:设计一张桌子,首先你没必要很快把它定位到具体的某个样式而忽略了其他的重要功能,不要开始就把思维锁到一个具体的框框里。有人会有疑惑,甲方给的任务书已是很具体的要求,很棘手的就是先入为主的问题,被约束的思维不可能不受影响,怎么才能让思维最大限度地扩展和活跃起来,同时还要保持最单纯的联想状态呢?抛开外界的影响,最本质的就是设计者本身要有一种正确的设计方法。回到桌子的案例,首先,大胆地想象,使你设计的桌子退回到最原始的状态,就是功能。桌子的功能和用途比椅子要宽泛,如大用途、小用途、坐着用、趴伏用、折叠或打开用、提着用、女人用、男的用等等。不要马上评判天马行空的想象是否太夸张或者不靠谱,只要是头脑中瞬间的灵感都要用草图记录下来。下一步是非常重要的,就是怎样筛选构思的闪光点,并使之变成现实。但很多人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却在继续深入的时候没有了秩序,所以设计者所面临的最大的瓶颈是缺乏执行力的盲目设计!怎样更进一步去确认和分析设计目标?需要创建一种“构想树”,它包括两部分内容,用户定位分析以及问题分析解答,即整体规划。还以桌子的设计为例:为谁而设计?桌子为何都是四条腿,两个支撑点行不行?可以选择非常规材质么?桌子普遍采用的主打颜色可以改变么?红色就一定会让人感觉到烦躁?在实用的基础上又可供观赏不可以么?设计需要深刻,但更需要的是习惯于提出问题。

(3)设计中期——连贯性的思维过程

设计中期就是对构想不断的斟酌深入的过程,要使作品经得起推敲。现在我们很多人的设计都面临一个比较难堪的境地,就是所说的“点状”设计,即有灵感就直接出成果,这会带来两种比较极端的结果,要么一次成功,要么就很失败。这种冒险的思维方式让我们更加认识设计的不足。这说明“点状”设计的特点是设计思维过程中间的空白期,作为设计者的我们不能一味地依赖所谓的灵感而忽略了转弯和冷静的分析。我们无意中闪现的执著不一定就是正确的,任何成功的所谓“灵感"设计必然是受到了某种启示所感悟到的,不可能是毫无原由的点子。所以要想做好中期的设计得学会用心去体会并认真细致的分析每个设计元素的起因以及所达到的一种预期。设计本来就是一个不断调整完善的连贯性思维过程,怎样实现这个过程,还是要从天马行空的想象中时常回到选题的最初。

(4)设计后期——细节与附加值

产品的细节是附加值的载体,没有细节与特色就没有附加值,捉摸出精彩的细节其实很难,它来源于成熟的设计能力和对待设计的态度。在这方面,我国许多的日用品设计存在一些问题,仿制、抄袭、从众、粗糙等速食化设计现象屡见不鲜。以手提袋设计为例,一些国外设计师设计态度的严谨值得我们借鉴,他们在设计的后期同样非常重视市场调研,通过在公共场合“蹲点”观察及问卷调查的方式,认真揣摩各类使用者的使用心态和喜好。一些设计师会观察使用者握住手提袋把手时的习惯动作,以便设计出不同弧度把手的形状,这就是细节。正是这种近乎“痴迷”的坚守,他们更能发现使用者表现出的更加细微的使用需求,以获得最真实准确的市场信息,这样,完成一件优秀的作品需要的时间周期较长。有人会质疑其产品的开发设计周期会不会被耽误了抢占市场的良机呢?想想看,一个产品设计周期的支撑点是什么?是产品的使用寿命和附加值。有了细节的产品才会更有价值,设计的优劣与产品的价值和生命力成正比。只有良性循环的设计开发,才能使设计更加从容地引领潮流。反观我们的设计,千篇一律、急功近利、东拼西凑又怎么能设计出好的产品呢,深层次的挖掘需求和保留个性是我们中国的设计市场应该反思的。

二、产品设计与创新思维的源头

产品设计的创新过程及思维进展与品牌学、传播学、广告学、心理学、人机工程学、材料学息息相关。首先,对于产品自身所归属的范畴来说,品牌的影响力是巨大的,它不经意间会引导人们的消费方向,品牌意识对设计思维的形成和扩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品牌的内在结构是综合性的,可划分为品牌哲学、品牌艺术、品牌原理、品牌方法、品牌工程与品牌实践6个层次,这个组合就像是我们多重的思维最终要聚合为一点。设计者不仅要研究品牌及品牌所对应市场,还要研究设计对象自身所对应的目标,以及对象在品牌化进程中的规律、系统化、科学化的品牌经营理论和操作方法。一个产品往往带有其品牌系统的符号特征,虽然创新设计的发散思维在各种需求理念之间不断游走,却总是要回到品牌识别这个原点。

产品设计的方法有很多,最大化、最小化、加减法、逆向思维等,但有关于设计的生理和心理两大因素往往平衡着设计的尺度。产品设计的成败与使用者的认知度有密切关联,要完成产品外在的创新首先要对现代材料学、人机工程学有深入的了解,我经常在想,设计师们的构思过程难道仅仅是一张纸上平面图和效果图的较量么?材料是否合理,应用是否可行,具体的反复实验和执行力又在哪里呢?不同材料的使用体现在产品设计中就会有不同的处理工艺,我们看到的材料只是一个表面的物化的具体的形式,但是在产品内部材料的特性和处理工艺中却真正约束着产品的表面形态。真正了解一种处理工艺就会掌握一种新的设计手段,而且设计的共性就会在其中所显现,即:新的工艺又会促使设计师在设计中不断的产生新的观点,进而促使设计师对自己的设计加以改进,得到一种意识形态上更理性、更具体的设计方案。提出问题并加以改进的过程体现在产品设计中就是创新,新的时代元素需要有新的设计方法,因为新材料、新工艺的变化而衍生的新点子就是其中之一。

另一方面讲,产品内在的创新不能忽略人性化的体现,即情感因素在产品中的思维表现,如心理学中关于某一段美好的记忆等等,这是人之常情。可当我们进入到设计师的角色时,因为种种原因很可能这个问题便会被忽略掉了。正如世界顶级创意公司IDEO总裁蒂姆·布朗所说:“我意识到,那些启发我的人,不一定是专业设计人员,而是像布鲁内尔、托马斯·爱迪生和裴迪南·保时捷这样的工程师,他们似乎都有着以人为本,而非以技术为本的世界观。”“他们将观赏者带入某种体验,让观赏者成为艺术品的一部分;像史蒂夫·乔布斯和和田昭夫这样的企业领袖,他们创造了独特而意义深远的产品。在“天才”和“梦想家”这类人所共知的华丽词藻背后,是对设计思维原则的信守与坚持。”通过他的话我们可以体会到,在产品设计中设计思维的立足点必须是和使用者融为一体的,设计者作为使用者也应该认真审视自己使用产品时的问题。用心体会生活才是设计思维方式不断改进的根本。

三、结语

现代社会科技技术迅速发展直接导致机器大生产式的生产周期快速的缩短,不推陈出新在产品设计市场中是站不住脚跟的,所以产品设计必须时时刻刻要有新的灵感,必须要有前瞻性的设计理念。既然产品需要创新开发,那么它需要多长的时间周期才有必要创新,能不能随时随地没有时间限制呢?从产品的行销市场规律来讲,一种新产品的上市是需要一定周期的,这个周期就是老产品在市场中投放、运行、衰减、停滞的时间过程。因此,产品设计也是系统性、综合性很强的过程,不仅仅要依靠一时涌现的灵感和点子,还需要设计师从产品设计过程中找寻新的思维方式。

[1]蒂姆·布朗,设计改变一切.北京联合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2011

[2]毛德宝.《广告设计》.东南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设计者产品设计使用者
智能产品设计
《冷·暖》
《教堂之夜》
2020德国iF设计奖
2019德国IF设计大奖
新型拼插休闲椅,让人与人的距离更近
抓拍神器
LESS IS MORE:极简主义的产品设计
杨敬:深水区医改设计者
深水区医改设计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