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集中与分散对果蔬农产品物流模式影响的比较研究
2013-08-15姜顺婕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
■姜顺婕 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
以土地分散经营为核心的家庭联产承包制极大地解放了农业生产力,促使农村经济迅速发展。然而,在家庭联产承包制自身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土地分散土地经营的这种现状无疑有碍土地生产力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最终导致整个农村经济的萎缩。因此,土地的集中将是农村经济进一步的发展趋势。
作者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态度与原则,采用微观分析和宏观分析相结合、理论与举例的方法,以超大现代农业集团为案例,在科学的农产品物流指标体系下,将土地集中下的农产品物流模式与土地分散下的农产品物流模式相比较,总结全国的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基础之上完成此研究,希望对现有的农产品物流提出可行性建议,以期为我国现代农产品物流提供可借鉴与参考的研究成果。
一、土地分散与集中的概念
土地分散与集中,即是指土地集中起来或者分散开来使用经营,这两种土地使用方式同时存在于现今广大农村,从比例上看,土地分散比例远远大于土地集中的比例。
如果单从土地的使用形式来说,中国数千年的历史无非就是不断的土地集中和分散的历史。在传统的依靠人力畜力对土地精耕细作的耕种模式下,把土地分散到生产者手里,生产力释放得更为充分,农业的生产产量更高;把土地集中起来,生产力往往会受到禁锢,农业的生产往往出现不同程度的滑坡,甚至引发饥荒。本文重点就是综合分析两种使用方式对农产品物流模式的影响。
1.土地分散下的农产品物流模式
当前我国以土地分散经营为特征的农产品运作模式主要是:以批发市场为导向的自营物流物流渠道,由于是土地分散,散户会自行将果蔬运送到产地批发市场,或者由商贩在田间进行收购并运往批发市场,大型批发商在仓库对农产品进行二次包装与装车,并运往其他地区,转给销地批发商,菜贩等零售商从销地批发市场批发蔬菜运往消费者可直接购买的传统农贸市场、大现代零售组织、商贩专卖摊点或其他销售市场。
2.土地集中下的农产品物流模式
在土地集中的情况下,农业生产的规模扩大,高科技的种植技术可以得到更好地推广,农业机械化程度增加,产品更具竞争力,因此流通加工和销售途径也出现多样,在此条件下,农产品物流模式更多的转向了以生产大户为主以批发市场为导向的自营物流、以生产大户为主的农超对接、龙头企业模式以及物流园区模式。
二、土地集中与分散下农产品物流模式的比较
本文中土地集中下的农产品物流体系以超大现代农业集团为例,土地分散下的农产品物流体系以南京市的分散农户为例(以下直接简称为南京市),在指标下的比较基础之上,得到两种情况下物流模式的优势和劣势,并基于存在的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1.超大现代农业集团
超大现代农业集团是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该集团以蔬果类生鲜农产品规模化生产为产业核心,从种子、有机肥农业生产资料开发到农产品种植加工,再到连锁专卖、单位配送、市场批发和出口外销“四位一体”的现代农产品营销网络,构建形上下游环节一体化、综合配套集群化的现代农业产业链。集团在中国15个省(市、区)建立起40多个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其中蔬菜种植面积18357公顷,公司年产蔬菜达155.4万吨,综合考虑后认为超大集团的物流运作体系是土地集中下的果蔬农产品物流体系的典型代表。
超大现代农业集团在国内的主要物流模式为以下两种:
(1)绿色蔬菜专卖店、超市专柜、机构配送的自营物流
在南京,超大集团建立了包括龙江小区宝地园社区销售点在内的14家社区专卖点,与包括家乐福、利得隆、华联、华诚等16家知名超市建立了直销关系。超大也向学校、医院、宾馆、政府、部队等上万家单位食堂供应产品。
(2)批发市场直销
超大集团在福州总部建有信息处理中心,通过互联网和公司派驻各地的机构实时掌握着国内主要大中城市批发市场的价格变化、销售信息,在此基础上,配合集团完善物流系统,把超大集团40多个生产基地出产的各种蔬菜作出适度分配。
2.南京市整体物流发展
南京是五种运输方式齐全且拥有较强综合运输优势的特大城市。这里通江达海、多线汇集,是我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南京不但有大量客货流集散,同时还有大量过境和转运交通发生。
3.比较两种经营模式下农产品物流模式
(1)基础设施
超大现代农业集团:
①产品包装采用先进的气调保鲜膜技术与自我创新的多功能保鲜纸,使蔬菜的保质期延期到6-10天。
②超大集团成立自己的运输公司,拥有一批奔驰冷藏车及其他品牌进口车,车辆性能好,运输速度快、安全系数高,目前拥有中国内地最新的制冷机组和全新冷藏运输设施。
③采用全程“冷链”控制、产品栽培、加工和流通及其他重要信息的全过程跟踪、控制和检索。
南京市小型农户:
a小户生产下一般采用普通的产品包装技术,流通环节多、多次的装卸搬运对果蔬的包装要求高,然而落后的包装技术导致蔬果在运输、上架过程中损耗率很高。一般果蔬保质期仅为3天-4天
b据中国2009统计年鉴,果蔬总量中仅仅10%~20%采用了冷链物流导致我国在物流全过程中损耗率约为25%~30%。重要的“冷链”技术得不到全面的应用
(2)物流节点
超大现代农业集团:
生产基地、超大集团的专卖店和超市等零售商、批发市场
南京市:小型散户、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农产品合作社、超市等零售商
(3)物流标准规范
超大现代农业集团:
集团物流设备、数据信息、物流技术等普遍标准化:数据可实现交换、信息科实现共享,方便了与国际接轨;实行标准化的生产模式、严格的质量控制系统。
南京市:
据调查,南京市乃至全国尚未建立物流发展与运作的标准发展规划和标准体系,由于没有公共数据的行业接口与编码标准,造成电子化的物流网络相互无法兼容、无法实现数据的共享与交换
(4)物流教育培训
超大现代农业集团:
集团的基层技术人员,都要进行提高基本素质、掌握各种果蔬的栽培管理技术、上岗准备钱的综合培训三个阶段的培训,选拔合格优秀的人才上岗。
南京市:
农产品从业人员基本素质和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部分农户缺乏市场观念,盲目种植,且育种技术也普遍不高,缺乏系统的物流知识
(5)物流信息
超大现代农业集团:
①超大集团在福州总部建有信息处理中心,通过互联网和公司派驻各地的机构实时掌握着国内主要大中城市批发市场的销售信息,在信息中心的统一管理下,进行对全国批发市场及销售网点的配送调拔。
②以条形码技术和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货物追踪系统、全面的卫星定位导航等信息技术为支撑,实现产品栽培、加工和流通及其他重要信息的全过程跟踪、控制、查询和分享。
南京市:
a一大批农产品批发市场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升级。但仍有一些农产品市场没有配备信息设备。
b农户生产信息的获得不少仍依靠传统的方式,其他方式诸如来自当地市场、政府部门、传播媒体及网络的发布用的很少。
c南京市的物流操作多数还停留在手工作业或半自动阶段,原材料采购、验收、分拣、配送等作业过程尚未实现计算机管理与控制,物流产业信息化水平不高。
(6)装卸搬运
评价农产品物流仓储活动的指标主要有:单位物品的平均装卸搬运次数、平均装卸搬运的损失率、平均装卸搬运成本。
由于小型散户生产方式下的物流渠道流通环节多,而超大现代农业集团将模式的环节删减,而流通环节的减少,单位物品的平均搬运次数会增加;超大集团的装卸搬运设备更加标准专业化,所以装卸搬运机械成本会增加,但是因为主要靠机械搬运,所以人力成本会减少,在此我们无法明确说明单位物品的装卸搬运成本的高低;因为标准化的专业装卸搬运,且“冷链”物流与先进的包装技术,使得超大现代农业集团下的单位产品的损失率相对来说更低。
(7)平均亩产量
超大现代农业集团蔬菜平均产量0.0005644万吨;南京市蔬菜平均产量0.0002018万吨(资料来源:超大现代农业集团学报、南京市统计年鉴)
(8)蔬菜流通成本
①南京市土地分散下的物流体系下蔬菜的流通成本。山东寿光是全国最大的蔬菜基地和蔬菜集散中心。南京大部分的“外来菜”,都来自于此。作者从寿光的蔬菜大棚开始,力图再现一棵菜从田头到餐桌的真实“流通成本”。
土地分散下的蔬果产品的采购流程是从源头采购、中途运输、一级和二级批发商,最后到个体零售商或者超市,通常需要经过4个以上环节,环节间增加的支出主要体现在,源头采购的人工费、中途运输的运费、运输期间的损耗、仓储费用、批发商之间赚取的差价、批发市场的摊位费、管理费等,最后成本至少上升15%~20%,白菜流通过程中的价格变化:源头采摘收购——寿光本地批发商每斤0.2元——南京批发商每斤0.4元 ——批发市场个体销售商每斤0.6或者0.7元——消费者每斤1元或1.2元。
②超大农业集团下的蔬菜成本。超大现代农业集团通过直采模式,以上环节中原本被中间商赚取的利润可直接“转移”到农民,并最终惠及消费者。在南京,超大集团建立了包括龙江小区宝地园社区销售点在内的14家社区专卖点,与包括家乐福、利得隆、华联、华诚等16家知名超市建立了直销关系。据有关试点企业反映,通过这种模式,农民销售农产品价格平均提高约15%,而超市的售价下降15%:源头采摘收购种植的农民获得0.25-0.3元——批发市场个体销售商每斤0.4或者0.5元——消费者每斤0.8元或1元
4.比较结果分析
经上述分析后发现,土地集中下的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比如生产工具、装卸搬运工具等比土地分散下的更加规范化,适用于集中化、规模化的农产品生产,但是对农民来讲初始投资造成的生产成本也高;且土地集中下的农产品物流结点更加多样,引起的农产品流通模式也多样化,不仅带动了农产品也带了与农产品有关的加工行业的快速发展;且土地集中下的农产品物流设备、数据信息、物流技术、质量检测、物品追踪等专业技术普遍标准化与普及化,方便了整个物流体系、相同行业之间、全国甚至全球范围内的数据共享与处理,有利于高效率地实现全球化的物流与经济;此外,土地集中下的农产品物流体系更加注重对农民、相关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的培训,包括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从根本上有利于农产品物流为农产品产业链更好地服务。
5.土地集中下的农产品物流存在问题及建议
本文认为,土地集中经营必将是未来新农村发展的主要趋势,在分析诸多案例后,不难发现目前农产品物流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均可说是当前农产品物流快速发展的主要阻碍。
(1)土地集中下的农产品物流存在的问题
①农产品物流技术水平有待完善。在很多已经实施土地流转政策以土地集中方式经营的区域,比如西昌、昆明以及寿光很多地方,这些城市农村的农产品冷链运输技术基本都处于初级阶段,农产品的运输设备和技术落后。
②物流节点专业化程度不高。在寿光、昆明等一些城市的农产品流通行业的参与者中,大部分还是家庭农场以及分散的农户。这类经营者并没有专业的技术、设备完成农产品物流运作。更是由于物流活动作业分散、专业化程度不高,导致组织管理效率低下,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难以发挥物流节点的作用。
③物流信息滞后,可控力小。就目前状况来说,从农户到消费者,农产品信息收集难度大,物流节点存在的信息滞后、失真现象严重。农产品物流中的信息反馈慢,分散产销地间协调度、控制度低。现有的大型批发市场和物流企业都是独立的市场主体,相互之间联系较少,无法形成物流网络体系以利用规模效应来有效降低物流成本。
(2)针对土地集中下的农产品物流存在问题提出的建议
①不断改进物流技术,加强农产品物流冷链设施建设。生鲜果蔬等农产品流通低温要求使得建设和完善相应的冷链设施设备至关重要。正因为如此,物流体系各节点可以根据产品运输距离的长短搭配不同型号的冷链运输车辆,并配备相应的节能环保设备。
②农产品物流主体多元化,提升物流节点专业化程度。任何地区的农产品物流体系的构建发展,最根本的还需要农产品物流主体根据各自条件,结合本地优势多元化发展。无论是农村合作组织,还是龙头企业、生鲜超市或者第三方物流企业,都可以大力发展,进一步提升农产品的附加价值,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提高农产品物流总效益。
③建设有效的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本文认为,对于各地区来说,构建一个有效的农产品物流信息平台,其至少应努力实现三个功能:第一是农产品的库存管理,通过信息平台共享,实现困存量的调剂,信息的共享反馈以及分析农产品生产和种植的决策可以提供数据支持;第二,通过对某种农产品的标码或者某种链接的查询,能够快速的查询追溯到与之相关的物流信息、安全信息;第三,能够实现农产品的安全监管,如果发生安全问题,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快速的确定问题之所在,明确相关责任方,并可以及时地召回有问题的产品。
[1]蔡媛媛.昆明市农产品物流体系构建发展研究[D].2012
[2]刘孟超.现代农业企业的品牌建设研究——以超大现代农业集团为例[D].上海大学.2008
[3]白璟“农超对接”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及信息化发展[J].物流技术(装备版),2010(5)
[4]赵英霞.中国农产品物流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D].哈尔滨.东北农业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