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浅析
2013-08-15胡子京廖潇颖上海大学管理学院
■胡子京 廖潇颖 上海大学管理学院
一、引言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迅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贡献率超过三分之一,已然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然而,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其内部控制问题随着环境变化以及企业自身发展,显得越来越突出。我国中小企业一般并不专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抑或是照搬国内外大型公司的模式,以致未能真正实现内部控制的目标。因此,内部控制已经成为严重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瓶颈。
二、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及原因
1.缺乏良好的内控环境
控制环境是对企业内部控制建立、实施有重大影响要素的统称,所有企业的控制都依附于特定的控制环境之中。控制环境体现了企业管理层对于控制重要性的态度。很多中小企业管理者对内控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因此不愿意建立并执行内部控制制度。此外,他们对内部责任分配不尽合理,没有明确规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等的职责、权限,所以导致了对权力监督的疏漏,各个岗位无法形成有效牵制,从而无法形成均衡的内部控制环境。
2.内控主体的综合素质不高,对内控认识不深,制度不健全
对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而言,要想领导企业走向成功,不仅需要知识技能和业务操作能力,更需要拥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健全的法律意识。但有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作为内部控制工作的主要负责人,他们没有充分学习财政部制定的各项法律法规,这就给内部控制的建设以及实施造成了一定的困难。管理者对于内控制度的认识也过于片面,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仅仅停留在内部会计控制上,而参与内控管理也局限在财务人员。许多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全面,没有覆盖到企业各个业务领域和操作环节,从而导致了企业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进一步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并且愈发严重。
3.缺乏合理有效的监督机制
为了进一步加强监管,我国已经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然而这样的体系对于中小企业的监管效果却不尽如人意。虽然有的企业设有内部审计机构,但成为了企业的一个摆设,无法真正发挥其作用。甚至有些中小企业出于规模以及人力成本等方面的考虑,并未建立持续的监督机构,但是这其中可能带来的损失对于中小企业来说是致命的。如何建立完善内部监督机制,充分发挥其职能,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十分重要。
4.风险意识薄弱,内部控制执行力不强
目前,我国中小企业风险意识和评估意识普遍较弱,同时也缺乏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风险评估机制和预警机制,这样的现状会给企业内部控制实行带来诸多困难。在目前市场经济的环境下,中小企业面临着多种风险,包括不合适的经营手段导致的经营风险;不恰当的行动纲领和发展所导致的战略风险;不真实信息报告导致的信息风险;不合理的债务导致的财务风险;环境周边和政策不明导致的环境与法律风险等等。中小企业应该尽早识别并采取相应措施,这对于提高自身抗风险的能力,增强生存、竞争的能力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三、完善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对策
1.优化内部控制环境,提高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
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控制主体是企业所有者,而控制客体是员工和整个企业的业务流程。所以,此类企业在内部控制环境中,应当注重对管理者和员工的控制作用。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主要是有企业的所有者建立制定,因此,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领导是否重视内部控制问题。领导者的个人素质决定了企业的企业文化和管理特点,因此企业管理层需要充分认识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自觉接受其他人员的监督,成为制度顺利实施、执行的第一拥护人。在优化控制环境方面要努力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科学合理地建立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规范企业文化,为企业发展提供优良条件。
2.完成内部控制制度的编制,作为内部控制的重要支柱
在推行内部控制时,应当有一份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支撑。这份制度所包含的内容不仅仅是框架上的大方向,还应包含具体的内容,比如实际的内部审批制度、实物的管理制度、资金的管理制度、相关人员的培训制度、考评制度等等。这样的一份内控制度在编制时就应根据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写,比如内部审批制度是建立在目前的组织框架下的;实物管理制度和行业、业务范围相关等等。因此,中小企业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时,不能完全照搬一些大企业的制度,同时,内控制度编制完成后应由中小企业的所有者或最高决策者批准后才能予以实施。只有完成内部控制制度的编制,才能使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开始被执行于企业中去。
3.提升所有者内控意识,加强员工内控知识培训
中小企业的所有者一般是企业的核心,只有使其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才能帮助中小企业建立相关制度。要让一部分还不了解内部控制的中小企业所有者意识到及时引入内控制度的重要性是当务之急。
另外,员工在内部控制的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员工是内控制度的实际执行者。通过系统的员工培训,将引入内控制度的新的工作流程灌输到员工的工作中,引导员工遵守会计准则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仅能提高内控制度的实际执行状况,也能使中小企业规避风险。培训机制应不断根据外部变化进行调整,比如对税收政策的调整、内控制度的调整等。培训是应急性的,也可以是定期的,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员工了解中小企业的内控制度。
4.明确控制重点,实现职责明确的内部审批制度
中小企业的内部审批制度一般都不明晰,对同项业务的责任人也往往受到不完善的审批制度的制约。在内部审批制度建立时,应明确一项业务的知情权和多级审批权,操作业务的过程绝对不能只由单一的员工和部门操作,权限上也应根据职务有差异分配。从财务部门的角度来讲,比如一笔付款,应由经办人提出申请并获得部门负责人审批,再提交财务部进行审核,复核通过后再由财务经理、财务总监先后授权支付。一般这样的内部审批制度应在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中详细说明,相互监督和制约的模式能让中小企业的内部控制更加可靠。
5.加强企业内控审计控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
内部控制需要相应内部审计作为支撑。中小企业的规模一般较小,但也可以设立内审部门或内审人员,在内部控制制度实行过程中为所有者提供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信息。内部审计人员在监督时,应根据中小企业实际情况以及自身的内控制度,提出改善建议,每一阶段的内控审计应设定目标和有关指标,定性和定量两方面汇总出企业的内部控制实施情况。同时,内部审计人员应由中小企业的最高决策者或所有者直接领导,使整个审计工作具有独立性和可靠性。此外,也可以通过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审计监督工作。
6.提高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水平,完善考核和奖惩机制
员工如同一家企业的马达,高效地运转才能帮助企业有更高的产出和更多的回报。中小企业应将员工的产出和他们的工资、奖金相联系,构建一个由基本工资和绩效奖励两者结合的薪金模式,当员工在企业设立的考评机制中有良好的表现时,给予其奖励;反之,则降低绩效部分的奖励。对一些能够在创业版、新三板上市的中小企业,期权的奖励机制也能帮助中小企业的所有者避免员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建立内部控制检查考核和评价机制,促使内部控制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收到成效。
7.加强监管部门、中介机构的外部监督
中小企业在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推进常常会遇到各类阻碍。此时,中介机构的提供的相关咨询服务能尽快地使中小企业步入内控正轨,这也比中小企业独立建立内控部门来得更专业、可靠。随着中小企业内控制度的推行和完善,税务等相关的监管部门也应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监管部门适当对中小企业的内控流程做出指导,给出税收等相关专业意见。监管部门和中介机构的外部监督是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实施的重要指引。
四、结束语
在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研究上,西方发达国家起步比我国早,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要更加深刻和透彻。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这也是一个机遇,如何更好地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使其为中小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保驾护航。
[1]毛金妹,黄旭.风险管理视角下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构建的思考[J].商业会计,2011,(15):74-76.
[2]和丽芬.对中小企业内部控制框架构建的思考[J].会计之友,2008,(13):54-55.
[3]王习文.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存在问题及对策[J].价值工程,2011,30(30):104-105.
[4]王芳.加强中小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0,29(29):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