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及培养方法

2013-08-15汪志君张鲁冀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3年3期
关键词:学习策略学习效果学习动机

汪志君,张鲁冀

(1.东北农业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2.东北农业大学 水利与建筑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0)

人类社会进入信息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大学生作为知识的传承对象及创新知识的主体,必须改变传统的学习思维,变被动的自上而下的灌输式学习为主动的上下互动的自主学习。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当代社会对人才的客观要求,是终身学习社会的必要条件,是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锻造首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务,这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明确自主学习的内涵,了解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探索适合的、科学的方法与途径解放大学生的思想,培育其自主学习的意识,提升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一、大学生自主学习内涵的科学界定

自主学习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学习方式,与自我教育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密切相关,通过学习者自我选择,自我内化,有目的、有计划地提高各方面素质的一种自律、自主的活动。同时也是自我认识、评价、约束、激励和完善的教育活动。自主学习重视个体差异,鼓励学习者在教育工作者的指导下,充分发挥个人主观能动性,使学习者处于积极的学习状态,自我选择,自我提高。

大学生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正确引导下的自觉主动学习[1],学生根据自己的基础和学习特点,自觉确定学习目标,制订学习计划,选择适合自身发展要求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场所以及所需学习材料等,调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效果,以实现自觉主动学习的学习理论和学习模式,突出了学生的自立性、自为性和自律性三个基本特征。

自主学习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营造大学优良学风氛围的重要条件,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自主学习能力决定大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而决定了大学生是否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是否能满足个人发展需求。大学生正处于“以现代科技知识为基础、以信息产业为核心”的快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新理论、新技术不断出现,知识不断更新,特别是以信息高速公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的兴起,使知识老化速度加快。当代大学生要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则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二、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影响因素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自我选择、自我规划、自我努力完成学习任务。因而,学习效果上受多重因素影响。

1.个人理想的影响

大学生自主学习与掌握目标和成绩接近目标存在显著正相关。[2]实现理想是学生坚持自主学习的终极目标,学生对帮助理想实现的一切知识保持强烈的兴趣并自我选择,充分发挥个人潜能克服学习障碍,不断接近并实现个人理想。理想从时间跨度上可分为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长期目标可以持久地指导学生不断进步;短期目标在阶段内会对学习活动起到指导作用,但是,在既定短期目标实现,没有新的目标产生时,学生便会迷失自我,学习盲从。一些学生在中学时期往往以考入大学为理想,不断努力,以优异成绩考入理想大学,但进入大学后,缺乏人生理想、学习目标的指引,不知道为什么学、学什么,大学就是简单的混毕业证,学习动力缺乏,学业每况愈下,甚至不能完成学业。近年来学习无用论、60 分万岁、拼爹等论调在学生群体中甚至成为部分学生的共识,这种混学位证、毕业证的群体在学生中占据一定的比例,由于这类特殊群体的存在,不仅导致这部分学生虽然经过了四年大学生活的培养,但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却没有显著提高,同时,还会给整体学习风气的建设带来冲击。

2.自我效能的影响

自我效能(self-efficacy)是指人们对自己实现特定领域行为目标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简单来说就是个体对自己能够取得成功的信念,即“我能行”。自我效能感强的学生充满自信心,具有更积极的学业成就定向,这直接激发了学生的内部学习动机,使得他们能够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去学习新知识。[3]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会主动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主动向学习障碍发起挑战。而且,随着每次成功,自我效能感会愈加强烈,从而形成在自主学习过程中不断克服困难,不断取得新成绩、新突破的良性循环;自我效能感弱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往往存在逃避心理,不敢面对现实,学习依赖性强,而且每次学习失败更会降低其自我效能感,学生的自信心达到了一触即溃的边缘,这就形成了自我效能感弱—自主学习信心不足—学习效果不佳—自我效能感降低—自主学习信心再次下降—学习效果严重不良这样一个恶性循环,这种恶性循环导致部分学生一次又一次降级甚至放弃学业。

3.学习动机的影响

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称“学习的动力”。学习动机分为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来源于学习者自我实现的需要,外部动机是由外界诱因引起的。无论是内部动机还是外部动机,都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相对于外部动机而言,内部动机更能保持学生学习信念的坚定,学习活动的持久性;外部动机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较大,不利于保持学习活动的持久性。当学生从思想上以追求真知、成长成才为学习动机时,便能长期保持对学习的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富有创造性地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不断提高自身学业水平,努力拓宽自身知识面;而对于那部分仅以通过考试为学习动机的学生而言,则明显表现出缺乏对知识的钻研精神,存在侥幸心理,学习动力逐渐减弱甚至消失,出现补考、重修甚至考试作弊现象;当然,在学生群体中还存在学习动机严重缺失的现象,这部分学生往往认为自己是为父母或外界环境所逼迫才学习,这必然会导致学生对待自主学习产生无所谓甚至抵触的态度。

4.学习策略的影响

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完成特定学习任务时选择、使用和调控学习程序、规则、方法、技巧、资源等的思维模式,这种模式是影响学习进程的各种因素间相对稳定的联系,其与学习者的特质、学习任务的性质以及学习发生的时空均密切相关,是一个有特定指向的认知场函数。[4]它既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学习策略运用正确的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能够准确认知自我并分析学习任务特点,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合理安排学习计划以及学习方式、方法等并进行适时调控,提高学习效率,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不能正确运用学习策略的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则可能会出现对学习任务认识的模糊,对学习进程、学习计划、学习方法的安排缺乏科学性、合理性,这种情况不仅会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顾此失彼,学习效果不尽人意,同时会带来其他一系列不良影响,如由于学习效果不佳导致学生学习兴趣的下降,学生对自我学习能力认识的偏颇,学生自主学习信心的不足,这种情况如不能得到及时的调整,甚至会使学生长期陷入无序的学习状态,严重影响学生在学业方面的成长。

5.教学方式的影响

课堂学习环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环节和组成部分,而传统教学、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是我国大多数高校现行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基本以课堂教学为主,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尽管引入了多媒体教学,但一些教师并未真正就如何实现多媒体的综合应用来提高学生课堂参与热情进行有效设计。传统的教学中过分注重知识传承,难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主体地位得不到充分认可,部分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表现出消极甚至抵触情绪,影响了高校整体学风建设;由此,大学生课堂自主学习环节受到了来自教学方式的较大掣肘,这种掣肘主要体现在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与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之间的矛盾。在传统教学方式依然大行其道的今天,许多教师对如何真正体现大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如何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的理解存在偏颇,以至于主体变成了被动接受者,主导变成了强制灌输者,主体的创造性、主动性思维并未被真正激发,主导的引导和激励功效严重缺失。在这种传统教学方式的课堂中,学生学习兴趣受到严重影响,同时会使学生养成较强的依赖心理,学生的探索精神、创造精神被扼杀。

6.资源、环境的影响

自主学习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占主体地位,学习环境、学习资源对学生自主学习效果存在较大影响。学生在“学”的过程中,必要的学习资源,譬如图书馆、网络工具等是学生的必备工具;学习空间和学习氛围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必要环境。优良的学习资源、浓郁的学习风气能够起到为学生提供和谐、上进的成长环境,能够使努力求知、追求进步内化为学生思想中的自觉,能够使学生在身心愉悦中去追求,去成长。反之,学习资源的匮乏与滞后,学习环境、学习风气的淡薄,将从思想认识上影响学生对学习、成长的理解,甚至会导致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之外的事情上,养成不思进取的思想和无心向学的行为习惯。因此,学习资源是否配置合理,学习氛围是否浓郁,对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将产生极大的影响,这也是当前许多高校注重加强图书馆、自习室等学习资源建设,并致力于优良学风建设的原因所在。

7.心理因素的影响

自主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性(我要学)、独立性(我能学)、自控性(我会学),学生的求知欲望、自立能力、自控能力对学习效果影响较大。自我意识的形成,能够使人们主动地、自觉地调节、控制自己的行为,以更好地去实现某一目的。[5]另外,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也对自我学习效果存在影响。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困难与挫折,而在困难与挫折面前,具有不同心理调节能力的学生往往会有不同的表现。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冷静分析、正确认识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问题,能够积极面对各种困难,及时自我调整学习状态;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弱的学生,则会出现对挫折与困难的茫然无措,对问题产生的根源缺乏深刻、理性的分析,对如何进一步克服困难缺乏足够的信心,对克服困难并积极推进下一步自主学习无法在短时间内自主进行相应的调整与部署,从而陷入茫然、逃避甚至屈从于困难的境地,久而久之,必将影响学习效果。

三、大学生自主学习的培养方法与途径

自主学习无疑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态度。在教师积极引导下,充分调动学生主观能动作用,必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为营造高校良好学习氛围创建有效途径。在我国现有教育体制下,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思想引导,端正学生学习动机

远大的理想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终极目标,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坚定的信念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催化剂。

进入大学学习前,学生基本处于“应试教育”体制之下,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活动完全服务于高考需要;学生缺乏理想、信念教育,学生学习动机仅仅为了考取理想大学。因而,进入大学后,学生学习目标突然消逝,失去了学习的原动力;信念缺失更使学生遇到困难便产生逃避心理,学习状态每况愈下。虽然,高校也在进行思想教育,鼓励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坚定理想、信念;此外,简单的课堂说教,并没有打动学生,学生仅仅将相关课程看作是赚学分的工具,并未真正将课程内容内化为思想积极进步,部分学生对理想信念的认识仍处于混沌状态。因而,高校应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并探索有效途径,使思想教育方式贴近学生生活,教育内容入心、入脑,促使学生以远大理想为指引,坚定信念、端正学习动机,为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提供基础条件。

2.更新为师观念,转换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以及统一的教学计划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限制了学生个性发展,造成部分学生厌倦学习、逃避学习;自主学习倡导学生自我选择、自我计划、自我发展,但即使等同于自学,也不意味着教师作为旁观者参与教学活动。在课堂模式下自主学习过程中,教育方式由原来“满堂灌”转变为启发式、主体参与教学法、双主动教学法等,[6]指导学生学会思考、正确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途径转变为学生通过自身努力实现。教师由“施教者”转变为“策划、引导者”、“监控、评估者”、“促进、帮助者”、“反思、研究者”。自主学习课堂学习过程中,教师作为策划引导者,应根据课程大纲要求以及学生特点,合理设计、策划突出学习内容特点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目标,指导学生合理选择辅助学习材料;作为监控、评估者,教师要随时监控、评估学生自主学习状况,适时开展相应的测试活动,并对阶段性学习效果进行评估;作为促进、帮助者,教师应及时对于学习效果好的学生给予肯定并激励其更加进步,对于学习效果差的学生要及时帮助其分析原因、找出不足,完善学习策略,帮助其解决学习困难,并鼓励他们充满信心地学习;作为反思、研究者,教师应经常性地对教学任务设计、学习目标设定、教学活动设计、评估结果等内容进行反思,对于不同知识结构、不同学习目标等群体,研究制定相应的教学活动方案、教学步骤,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开展策略训练,提升自主学习能力

学习策略教学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必要条件,是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促进个体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学习策略与一般的学习方法不同,学习方法仅仅是学习策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有些学生往往掌握了有效的学习方法,但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是没有很好地运用学习策略。学习策略的运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运用的过程中,学生要根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效果评价随时调整原有的学习方法,使学习策略与学习目标相互融合,取得最大效果。学校应积极培养学生策略意识,通过科学教授学习策略,结合学科的学习策略教学、交叉式学习策略教学,提供足够的练习机会等方式提高学生运用学习策略,促进学生树立学习策略意识。

4.营造良好环境,提供学习必要条件

物质环境、人文环境、学习氛围构成了学习环境的基本要素,对自主学习活动具有不同的教育功能。学习空间、设施设备等作为影响学习活动的物质环境;人际关系、指导形式、学习形式等作为影响学习活动的人文环境;学校的校风、班风、寝风、学风等作为影响学习活动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学习将产生不同的影响。高校应注重加强基础设施、图书馆、网络系统、实验室等硬件设施建设,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足够空间以及必要的工具;加强校风、班风、寝风、学风建设,为自主学习营造良好氛围;学生应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保持健康的心理环境,为自主学习提供基础。

5.构建有效载体,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组建高校学生学习型社团,为新学习观的实施提供科学的平台,有利于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学校鼓励其发展,并委派专门的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帮助。“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无论什么方法离开了学生的热爱和学习主动性,教学都不会取得理想的成绩。”学生因为兴趣参与社团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学生能够根据兴趣爱好主动探索、学习相关专业知识;社团成员之间的彼此差异,为合作学习、团体学习提供了自然条件,社团成员间相互促进、相互帮助,促进了共同进步;指导教师以社团成员的角色参与社团活动,指导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帮”而不是“教”,因为工作方法在于“引导”,而不在于“说教”,因而更贴近学生生活,更为学生所接受。教师在指导学生专业素质发展的同时,也能及时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为开展自主学习提供基础条件;学生积极参与社团活动过程中,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提升知识占有量,不断超越自我,自我效能感会得到及时提升;学生的新思想、新思路在社团活动中得以不断实践,为创新能力培养提供了新基地。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的目的在于“不教”,大学生成长、成熟的标志在于学会了学习、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基本技能的同时,还应注重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即使走出大学校门,也能勇敢接受新知识、新领域带来的的挑战,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刘永康.“自主学习”的是与非[J].中国教育学刊,2011(9):53.

[2]周炎根,桑青松,葛明贵.大学生自主学习、成就目标定向与学业成就关系的研究[J].心理科学,2010(1):196.

[3]王静琼,张卫,朱祖德.大学生自主学习影响因素的中介效应模型[J].心理学报,2010(2):266.

[4]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92-193.

[5]周天梅.论学生自主学习发生的内部机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0):145.

[6]陈树文,孙宏超.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应把握“四个结合”[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5):24.

猜你喜欢

学习策略学习效果学习动机
疫情期间线上学习效果评价分析
“百词斩”对于大学英语四级词汇学习效果的实证研究
应用型本科层次大学生网络在线学习策略及实践
基于学习性评价原则提高研究性学习效果的研究
大学生学习动机功利性倾向调查
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如何激发初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
莲心宝宝有话说
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成绩的相关研究
基于微博的移动学习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