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马克思早期对象化思想的解读

2013-08-15

世纪桥 2013年9期
关键词:对象性对象化黑格尔

钱 娟

(镇江船艇学院基础部政治教研室,江苏 镇江 21200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和社会主义学三个主要组成部分的初次融合,在马克思主义形成史上具有十分独特的地位。在这部手稿中,马克思阐述了对象化思想。梳理马克思的对象化思想的理论渊源,揭示其主要内容,对于理解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精神具有重大的意义。

一、对象化思想的理论渊源

异化劳动是理解手稿的主线,所以人们对此研究很多,相对而言对于对象化思想较少涉及。实际上,马克思的对象化思想是马克思洞穿黑格尔唯心主义辩证法的关键,在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的创立过程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是对费尔巴哈的继承和超越。马克思虽然给予费尔巴哈人道的唯物主义很高的评价,但并不满意于费尔巴哈哲学的自然主义、非历史性。马克思为《莱茵报》撰稿期间,接触社会政治问题和现实物质利益问题。随后在克罗纳茨赫期间,他潜心研究了法国大革命,撰写《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否定了黑格尔的国家哲学和思辩唯心主义体系。这种对社会政治的持续关注使他不完全认同于当时的任何哲学。在1843年,他曾经指出,“费尔巴哈的警句只有一点不能使我满意,这就是:他过多地强调自然而过少地强调政治。”[1](P.442)费尔巴哈认为,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天国的根源在于人间。他“证明了哲学不过是变成思想并且通过思维加以阐明的宗教,不过是人的本质的异化的另一种形式和存在方式;因此哲学同样应当受到谴责”[2](P.96),用一般唯物主义的基本原则批判了黑格尔哲学唯心主义的宗教性质。马克思进一步指出,异化不仅仅发生在意识领域、宗教、哲学中,而且发生在现实的社会经济运动中;应当把异化用于分析经济事实。“宗教、家庭、国家、法、道德、科学、艺术等等,都不过是生产的一些特殊的方式,并且受生产的普遍规律的支配。”[2](P.82)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结果。马克思运用国民经济学的概念,从当前的异化了的经济事实、私有财产的运动过程出发,论证了共产主义是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扬弃,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为共产主义的革命运动既找到经验的基础,也找到理论的基础。

二是对黑格尔异化理论的批判。由于建构哲学体系的需要,黑格尔用异化作为自己哲学的建构原则。他的哲学体系是无所不包的,它以逻辑学开始,以绝对知识结束。逻辑学是抽象思维,是从自然界和现实的人抽象出来的思维。逻辑学的抽象思维异化和外化到自然界和人,最后回复到抽象思维。所以黑格尔的整个体系实质上是唯心主义的,是抽象思维的运动史、发展史。“全部外化历史和外化的全部消除,不过是抽象的、绝对的思维的生产史,即逻辑的思辩的思维的生产史。”[2](P.99)思维的异化或对象化造成的对立,实质上是思维本身范围内的对立,也就是说,抽象的思维同感性的现实或现实的感性的对立是形式上的,实质上是同一的,都是思维。马克思对黑格尔的观念辩证法非常不满,运用费尔巴哈的自然唯物主义批判了黑格尔的思辩唯心主义,指出了黑格尔异化和对象性的虚假性。通过区分对象化和异化,马克思继承了其积极的成分,即肯定对象化,反对异化。

二、对象化思想的基本内容

马克思认为,撇开人的劳动,对人的对象化的本质力量以感性的、异己的、有用的对象形式的呈现——通常的物质工业视而不见,就不可能成为真正的科学。

第一,对象化的主体是自然的、感性的人而非自我意识。这表明了马克思的对象化理论的唯物主义性质。在黑格尔的理论中,由于人等同于自我意识,人的外化、人的对象化设定了物性,所以人的对象性的本质——物性仍然是自我意识,不是现实的物,“物性因此对自我意识来说决不是什么独立的、实质性的东西,而只是纯粹的创造物,是自我意识所设定的东西。”[2](P.104)由于自我意识设定的结果本质上仍然是自我意识,没有独立性,所以这种对象化是虚假的。马克思指出,人是现实的、肉体的,本身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本质上是对象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进行对象性活动,它所以只创造或设定对象,因为它是被对象设定的,因为它本来就是自然界。人通过自己的外化把自己现实的、对象性的本质力量设定为异己的对象时,设定并不是主体;它是对象性的本质力量的主体性,因此这些本质力量的活动也必须是对象性的活动。

第二,对象化的劳动形成人的本质。人与其他动物一样,要与自然界不断地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换,靠自然界才能维持肉体的存在。然而,人与其他动物不同,人是二重性的存在,不但有肉体生命,还有精神生命。动物和自己的生命活动是直接同一的。人则使自己的生命活动本身变成自己意志和意识的对象。“一个种的整体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2](P.57)人是劳动的存在物,在生产劳动中人把自身对象化,这种对象化的劳动形成人的本质,使人区别于动物。人与其他动植物一样,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然而劳动的对象化使人超出自然,体现人的超越性和主动性。通过实践改造对象世界,把自身的内在尺度运用于对象,人确证了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劳动表明人是能动与受动的统一,本质上是追求自由和超越的存在物。

第三,对象化活动塑造人的感觉和思维。对于一个人来说,“对象如何对他来说成为他的对象,这取决于对象的性质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本质力量的性质;因为正是这种关系的规定性形成一种特殊的、现实的肯定方式。”[2](P.86)马克思举例说,眼睛的对象不同于耳朵的对象,这种对象的不同正反映了人的对象化的方式不同、人的本质力量的不同。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毫无意义,不是对象,因为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一种本质力量的确证。人不仅通过思维,而且以全部感觉在对象世界中肯定自己。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自由自觉的对象化的劳动。由于人本质上是对象性的存在物,人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地使自然人化,就是主体客体化,同时也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地使对象进入人,就是客体主体化,从而不断地创造人的感性,丰富人的精神。正是在这种改造世界的对象化劳动实践中,人与世界发生着互动,人的感觉才产生,由于人化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所以,马克思说,五官感觉的形成是迄今为止全部世界历史的产物。人的感觉、思维、情感、意志等精神世界都是在人的对象化的劳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第四,人类发展史是一部对象化的劳动发展史。马克思指出,现代工业实践具有重大的社会历史意义,展示了人类劳动的力量,“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生成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2](P.88)以往的科学忽视人类劳动,没有看到全部人的活动都是人的对象化的劳动,所以都抽象地研究自然界。实际上,“被抽象地理解的,自为的,被确定为于人分隔开来的自然界,对人来说也是无。”[2](P.116)人类历史即人类劳动实践中的自然界,才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劳动形成了人的本质,劳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是自然界对人来说的生成过程,所以关于他通过自身而诞生、关于他的形成过程,他有直观的、无可辩驳的证明。”[2](P.92)人的产生是自我对象化的产物,人的发展也是对象化劳动的产物,人类历史就是在人改造自然、人化自然丰富着人的感性、人与世界互动的过程中前进的,呈现出一个辩证发展的过程。同时,人类历史是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相统一的历史,人们进行着生产劳动,同时不断地进行精神创造。“历史的全部运动,既是它的现实的产生活动——它的经验存在的诞生活动,同时,对它的思维着的意识来说,又是它的被理解和被认识到的生成运动。”[2](P.81)

三、结语

在手稿中,马克思既研究了异化劳动,也研究了对象化劳动。总体上,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观占据核心地位。马克思创立了完整的异化劳动理论,运用这一理论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实践,指出了资本主义生产的非人性,论证了共产主义作为私有财产即人的自我异化的积极的扬弃,是现实经济运动的必然结果。虽然这一理论设定了理想的人的本质,概括的历史发展公式即人的本质——异化劳动(私有财产)——共产主义根本上还是人本主义异化历史观,与成熟时期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相比还是非科学的,但是马克思从现实社会中的人出发而不是从抽象的人出发,把异化和扬弃异化都放置到现实社会经济运动的过程之中,最终实现的共产主义则是完全的自觉地而且保存了以往发展的全部财富的,显示出历史唯物主义正在形成之中。

对象化与异化是特定历史阶段中劳动的两个方面。马克思越是关注现实生产劳动,就越是肯定对象化劳动,否定异化劳动,就越是远离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越是接近历史唯物主义。黑格尔用实体即主体、否定性的辩证法建立了在绝对精神基础上的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对象化理论则用自然的感性的人取代了绝对精神,大大推进了费尔巴哈对思辩唯心主义的批判,同时批判继承了黑格尔的劳动辩证法。“黑格尔的《现象学》及其最后成果——辩证法,作为推动原则和创造原则的否定性的伟大之处首先在于,黑格尔把人的自我产生看作一个过程,把对象化看作非对象化,看作外化和这种外化的扬弃;可见,他抓住了劳动的本质,把对象性的人、现实的因而时真正的人理解为他自己的劳动的结果。”[2](P.101)人是对象化劳动的产物,是社会生产实践的结果。这种对现实经济运动的关注和黑格尔否定性的辩证法的批判使得马克思认为,“彻底的自然主义或人道主义,既不同于唯心主义,也不同于唯物主义,同时又是把这两者结合起来的真理。”[2](P.105)终于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马克思批判了唯心主义和旧唯物主义,以主客体相统一的生产实践为原则和核心创立了新的世界观。总之,由于《手稿》时期的马克思还没有对现实历史的经济生产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实证分析,对于作为人类主体性的确证的劳动——人的自由自觉地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还持一种理想化的观点,我们对马克思的对象化理论不宜过高评价,然而应该看到其在马克思哲学理路的进展中的重要地位。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七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猜你喜欢

对象性对象化黑格尔
绝对者何以作为实存者?——从后期谢林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来看
对象化的思想:人类生活中的信息
论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的三大层次
“非对象化”及其人本价值
论马克思的对象性意识
回到给予性与现象本身——论马里翁对对象性和成已的回应与批评
论对象化及人之存在
“对象性存在”的三重规定性及其意义*
对京剧表演对象化思维的反思
简述黑格尔的哲学史观与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