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四大危险”之消极腐败
2013-08-15吕芳
吕 芳
(武汉商学院职业人文素质教育研究所,湖北武汉 430056)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深刻指出,党面临“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加紧迫”。胡锦涛总书记把反腐败提到了“党的生死存亡”的高度,并且把“消极腐败的危险”列为全党面临的“四大危险”之一,为每一名党员敲响了警钟。如何正确认识消极腐败的危害,防止消极腐败行为的发生,是全党全社会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
一、消极腐败的概念及其表现形式
目前,从对“消极腐败”概念的使用来看,学界一般认为,“消极腐败”特指“与贪污、盗窃、行贿、受贿、买卖官职等严重腐败,或腐败犯罪行为相区别,因主体积极或消极作为而导致的权力偏离公共职权轨道,貌似不良作风的权力变异现象。”
早在1945年7月,毛泽东同志在同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谈到共产党如何跳出“历史周期率”时,就提出了依靠民主,防止消极腐败现象的重要思想。虽然早就提出了“消极腐败”的概念,但是对于“消极腐败”并没有明确的界定。
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党章》第一章“党员义务”的第六条“支持好人好事,反对坏人坏事”修订为“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这是“消极腐败”这个词汇首次在党的正式文献里出现。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经验证明,我们党的干部队伍的绝大多数都是健康向上的,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党员干部搞腐败的只是极少数,但影响恶劣,贻害甚广。如同经济学中的“木桶效应”,一只木桶的盛水量并不取决于木桶的高度,而是由最短的木块高度决定的。消极腐败严重削弱党的先进性,侵蚀党的纯洁性,对党肌体的损害是致命的。消极腐败的主要表现形式为:
(一)奢靡主义的表现:用公款大吃大喝、旅游玩乐,大肆修建楼堂馆所、搞政绩工程,任意挥霍公款、铺张浪费等等。抽天价烟、戴名牌表、坐高级轿车、盖豪华办公楼,公款吃喝现象更是屡见不鲜,这些宴请吃的是“引见拜托”的饭,举的是“扶持提携”的杯,喝的是“办事运作”的酒,丢失的是领导干部的形象,分散的是工作的心思和精力,而最终这种奢靡的生活也把这些人送上了腐败的不归之路。
(二)官僚主义的表现:脱离实际、脱离群众,一些领导干部不愿深入基层,不了解实际情况,不关心群众疾苦,饱食终日,习惯于高高在上,迎来送往,享受被人追捧的感觉。即使下基层,也是走马观花,爱听成绩和经验汇报,不愿意听取基层反映的问题和意见,听完汇报就作报告成了一种时髦行为。作报告不实事求是,讲大话,不解决具体问题。基层有呼声无法上达,基层的意见无法反映,只有等到问题弄大,才赶忙“救火”。“救火”过程也是考虑如何缩小负面影响,如何避免责任,而不是去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甚至采取欺上瞒下的做法,打击压制的手段。官本应是来源于民,从属于民,服务于民的,然而官本位却将官置于民的对立面,这势必造成官民关系骤然紧张,群体性事件陡增。
(三)形式主义的表现:一般号召多,具体指导少;会议、文件多,亲自深入实际少;检查评比多,帮扶培养少;提出要求多,解决实际问题少。形式主义在基层党风的表现为满足于保安全、不出事,畏难于谋发展、打基础,习惯于对上级指示照抄照转,缺乏针对本单位实际解决问题的行动;做表面文章,弄虚作假,报喜藏忧。忙碌于各种认证活动和弄虚作假的评选活动中,费时耗财搞庆典活动,兴师动众地“送温暖”。
(四)好人主义的表现:党内切实有效的批评难以开展,对以权谋私、违法乱纪等损害党和人民事业的现象视而不见,充耳不闻,“自我批评谈工作,互相批评提希望”,很少触及个人的缺点、错误,对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在涉及工作安排、职级待遇等方面的不正当要求,过分迁就照顾,对与党的原则相悖的错误言行,非但不站出来给予有力的辩驳,反而随声附和等等。
(五)宗派主义的表现:宗派主义的盛行主要是由于封建主义和资产阶级思想的残余在作怪,表现为一部分干部在人才选拔过程中,无视国家的法律法规,任人唯亲。个别地方和领导干部在选用人才上“任人唯亲”和宗派主义倾向盛行。选用人才时把关系的亲疏放在第一位,以是否与自己“同线”、“同路”、“同圈”为衡量的标准,而不是能力或成绩的大小。一些单位年终评优、评荣誉称号等,却成了检验干部是否“有人缘”的试金石。所谓“举贤不避亲”,成了一些领导干部“任人唯亲”的借口,宗派主义的盛行会引起民众对社会的不满,甚至质疑社会的公信力。
二、产生消极腐败的原因
(一)思想认识上认识不清和重视不够是产生消极腐败的主观原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甚至在有关“什么是腐败”的问题上都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分歧。现实生活中,少数党员干部认为,违法乱纪、贪污受贿才算是腐败,而“吃点、喝点、玩点、用点”根本算不上什么腐败。充其量是有些消极而已,根本与腐败挂不上钩。正是这种错误的认识和自我放任,助长了消极腐败之风的蔓延。
(二)行政管理和决策体制上的弊端是产生消极腐败的直接原因。一些消极腐败的产生与盛行,与现行的行政管理和决策体制直接相关。为滋生各种消极腐败现象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权力过分集中的领导决策体制不仅为个人专断决策打开了方便之门,而且使腐败问题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制约。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体制上的漏洞和薄弱环节,使腐败行为者有机可乘。许多原有的制度被废止了;许多新建立的制度处于试运行的过程中,还不成熟;有些制度刚建立不久,又被更新的尝试所取代;有些制度还没有来得及建立。在这些变动过程中,客观上难免出现制度上的漏洞和薄弱环节,主观上可能因认识片面或认识滞后而在工作中发生失误,这就使腐败行为者获得了不少可乘之机。
(三)市场环境的侵袭是产生消极腐败的重要原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在大力进行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精神文明建设被放松了。利己主义、拜金主义思想以种种公开的或包装过的方式大肆传播,充斥于某些书报刊和影视音像传媒之中。有的传媒宣传“一切向钱看”。按照这种观点,获取金钱成了“一切”行为目的和人生追求,因而手中的权力乃至人的尊严、良心、人格等都可以拿到市场上去出售。在金钱和利益的诱导下扭曲,当这种思想充塞了一些人的头脑并支配他们的行动时,发生权钱交易的腐败行为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四)传统文化的销蚀是产生消极腐败的又一原因。“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和“学而优则仕”道出了读书人以追逐仕途名利为人生最高理想的社会观念。中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对现今社会仍然产生较深的影响。这种源于传统文化中官贵与民贱的不平等思想就是官本位思想的要害所在。如果这种官本位思想在官僚内部不能得到有效遏制,消极腐败产生的后果将不堪设想。
三、防治消极腐败的应对措施
(一)端正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是旗帜、是指针,信念动摇就会迷失方向。和平建设时期,一大批官员贪污腐败、身陷囹圄,从根本上讲也还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成果有机结合起来,把看书学理论与了解历史发展变化进程和对解决当前社会矛盾的思考有机结合起来,使他们切实坚定理想信念,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政治鉴别力,经得住风浪考验。通过学习使广大党员和干部以身作则,认真履行党的规章制度,时刻警惕腐化奢靡思想的入侵,时刻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加强新时期社会道德观教育,坚决遏制和杜绝家长制、裙带风和帮派风的形成和蔓延。
(二)加强法律体制建设,完善监督机制。转型期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对我国的法律体制带来了巨大挑战。消极腐败在近些年逐渐扩大化,关键的一点就是它没有被纳入法律的轨道,还没有一个完备的法律和完善的惩戒机制对其进行专门的规定和约束。一方面要加强法律建设,要建立一部反腐败法,既要把积极腐败囊括其中,更要包含消极腐败,要把各种消极腐败的现象和规章制度上升到法律层面,使之法律化。另一方面要完善监督机制,法律制度都是人定的,无论看起来多么完美的法律制度,都会不可避免地存在漏洞,因此,必须完善监督机制,抓牢反腐败的最后一道防线。
(三)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把反腐倡廉建设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之中,贯穿于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各个领域,体现在党的建设的各个方面,同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一起确定为党的建设的基本任务,逐步健全拒腐防变教育长效机制、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权力运行监控机制。“消极腐败”惩治和预防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要坚决惩治腐败分子,又要加大预防工作力度、不断铲除“消极腐败”滋生的土壤。
(四)强化公共职位的在任者或公共权力的行使者的廉政文化建设,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消极腐败不仅影响到党的形象、群众基础和党的执政地位,而且还影响到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和人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在面对消极腐败日益扩大化的今天,随着反腐斗争的深入,对消极腐败进行积极追究,开始成为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必须要对消极腐败有足够的认识,要从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加强法律体制建设,完善监督机制等相关方面加以规制,以便可以有效地遏制消极腐败的滋生,推进廉洁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
[1]刘浩涌,薛忠义,闵雪.试论消极腐败[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2).
[2]赵晓雷.转型期消极腐败的概念、成因、危害及对策的探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