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大环境对学生成才的影响
2013-08-15张月梅
张月梅
(佳木斯大学,黑龙江佳木斯 154007)
一、文化环境良莠不齐
总体上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环境主要存在重物质建设,轻精神建设和重管理约束,轻服务教育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而导致大学生们在行为和精神文化方面优劣掺杂。
在物质环境建设中,大多数高校一方面更关注硬件建设,他们认为只有“看得到的发展”才能换来赞誉,倾向基础设施和其它物质环境方面的改进,楼下大力度翻新或重建校舍,力争使配套设施更加齐全现代。另一方面在软件建设方面的重视程度却远远不够,传统的宣传栏被撤掉了,名言字画被光洁的墙壁取代了,学生群众性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消失了。
大多数高校将学生公寓的管理和服务交付给后勤公司或集团,他们在转换角色的同时,不能端正角色认知,难以实现角色期望,企业的逐利性与学生利益之间不可避免的矛盾导致大多数高校学生公寓都是以物为中心来进行管理的,他们没有考虑学生公寓育人的特点,在学生公寓硬件设施建设中主要注重吃、住等赢利性生活设施建设,而不重视学生学习、科技、生态等文化方面的设施建设,他们管理和服务水平不足,服务不到位,学生公寓维修不及时,解决问题简单粗暴,出现了管理、服务和教育“两层皮”现象。
影响:正是这些问题导致了大学生公寓中很多消极现象的出现,比如在行为上很多学生表现出“盲目攀比、懒惰散漫、痴迷游戏、遇事冲动、嗜好赌博”等现象,在精神层面表现出“集体意识淡漠、公德意识不强、以自我为中心”等问题,这些非理性的行为和思想不可避免的会影响到高校学生公寓和谐人际关系的构建,严重地危害着高校的稳定与发展。
二、网络环境虚实交错,好坏兼容
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手机3G时代的到来,大学生生活的每一天都离不开网络。网络的发展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思维模式、行为特点、个性心理等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就像一把“双刃剑”,在丰富和扩展大学生视野的同时,也给大学生带来了负面影响。
(一)意识形态侵蚀加剧
网络的产生源于美国,所使用的语言技术同样来自于美国,根据有关方面的统计,在当前的国际互联网信息中,80%以上的网上信息是由美国提供的,互联网90%的信息是英文,使得英语成为网络上的强势文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借助影视剧、图片等文化产品不断的对上网的大学生们传播资本主义的思想观念、价值标注、意识形态和社会文化,同时在网上还不断的排斥、低毁我国的民族文化,对我国大学生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面对这些冲击,缺少实践经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成熟,并且由于改革开放造成思想价值观念正处于激烈的动荡阶段的大学生们,很容易被这些表面现象所迷惑,出现思想上的混乱和动荡,不同程度的动摇他们既有的生活方式、行为准则、价值观念。
(二)淫秽色情信息泛滥
如今,网络黄毒已经是人尽皆知的现象。因为网络具有跨地域性、难监管性等特点,决定了互联网从诞生之日起就成了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的“温床”。受巨大经济利益的驱使,一些不法分子为了以各种形式传播内容粗俗,甚至是淫秽色情信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手机把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从互联网转到移动网络;一些音视频网站、交友网站开辟了隐蔽性更强的色情视频聊天室;一些境外淫秽色情网站不断变化手法大肆向境内传播淫秽色情信息;一些网络运营商、接入服务商、域名注册服务商无视社会责任,为淫秽色情和低俗网站提供便利条件,这些都导致淫秽色情信息在互联网上仍然十分猖撅。研究人员调查结果显示,在1995年1月-1996年6月的18个月中,在国际互联网上共发现了约90万幅色情图片、小说和影视片,它们已经扩散到包括中国在内的4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些年更有向手机网络转移的趋势,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成长构成了巨大的腐蚀和威胁。
据2005年华东师大的《大学生网络道德状况调查》报告显示46%的大学生曾经浏览过色情网站,21%的大学生认为网络对自己的心理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一些同学深受淫秽色情信息侵害,通宵或者逃课浏览淫秽色情网站。个别同学长期沉溺其中,荒废学业和青春,迷失人生方向,甚至走上歧途。
(三)沉迷网游问题凸显
河北农业大学法学硕士焦翠丽在对大学生调查“是否接触过网络游戏”时,有73.2%的大学生回答是,26.8%的大学生回答否。由此可以看出,网络游戏对于大学生来说已经成为了主要的闲娱乐方式,他们把参与网络游戏称为“网游”。“网游”中到处都是暴力、凶杀情节,到处充斥着血腥、色情的场面,这些都极大的吸引了大学生的好奇心,他们将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混同,大部分时间都在“网游”,一些自控能力比较差的学生换上了“网瘾”,整日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甚至一些大学生为了能够去“网吧”编造各种谎言骗父母的钱,极个别不惜盗窃、抢劫,走上了犯罪道路。个别大学生受暴力网络游戏的毒害,为了“炼胆”,甚至模仿其中的杀人乎段。
因迷恋网络暴力游戏,导致成绩下滑,产生厌学、自卑心理,加之自认为很难与外界沟通,遂产生了蓄意杀人的想法。
(四)网络不文明现象增多
网络的隐匿性膨胀了人的自然本性,它成了个人发泄情绪的新场所,各种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在日常生活中看起来彬彬有礼的人,他们可能到了网络上就完全换了一副嘴脸,日常的道德法律在虚拟的世界被弱化了,日常的理智在这里也失去了作用。任意浏览某个论坛,人们就能够发现只要是有争议的帖子,就少不了各种谩骂,各种污言秽语。很多语音聊天室更是乌烟瘴气,各种难堪的辱骂,无聊的咒骂不时充斥于耳。网络语言暴力成为新时期文明社会的最丑恶的一面。
三、大学公寓组织环境精疏有别,高下同在
大学公寓内的组织环境虽然也建立了一些公寓管理机构和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组织,但是他们在具体的工作仍然存在着很大差别。
(一)公寓管理机构不专业
高校宿舍管理社会化后,大学生在公寓内的管理和教育职责划归给了后勤公司,学生公寓内的管理机构由后勤公司组建。由于宿管人员基本上由原来的宿舍管理员和服务人员组成,加之后勤公司的轻视,使得很多公寓管理机构人员无学历、无职称、无学生工作经验,甚至很多高校公寓管理人员仅仅是从社会招聘的临时工,他们服务意识不到位,缺乏管理经验,更没有做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经验,往往在工作中以“罚”代“管”、以“管”代“教”,根本谈不上育人,做不到服务、管理和育人相结合,难以满足大学生在公寓内教育的需要。
(二)学生组织不务实
为了加强学生在公寓内的教育和管理,各高校积极开展了各种实践,有的开展了辅导员进学生公寓活动,有的在学生公寓建立了基层党团组织等等。一方面在学生公寓建学生工作干部队伍和教学单位的学生工作干部队伍重复建设、浪费资源,另一方面造成了学生干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局面,甚至会出现“两头管,两头松”的不良现象。并且很多大学生公寓内的学生干部碍于同学之间的情面,不能真正的开展教育活动,至于大学生社团是出于学生本人的兴趣爱好而结合的团体,职责更加不清,这些团体在具体的自我教育活动中出现相互扯皮的现象,致使学生公寓的思想教育弱化甚至出现“空白”。
(三)群体环境损益并存,好恶参差
大学生在公寓内彼此接触条件便利,又由于他们处在相对自我的空间,更容易表露“真实”自我,所以,大学生公寓内同辈群体相对班级等环境更容易产生,并且他们中积极和消极群体并存,其中,消极群体与其他环境比较而言所占比例较大,他们所承载的文化并不代表社会期望的主流文化,他们以绝对自我为中心,缺乏鲜明的是非观念,他们常常结伴抽烟、酗酒、蹦迪、打架、泡吧玩游戏,有的还出现偷窃、抢劫、吸毒、损坏公物等现象,甚至会出现反社会的行为。
这样的组织环境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组织只是保证管好学生,并不能起到教育的作用。
四、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大环境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加强实践学习,让学生在融入周围大环境的同时开展动手能力。长期以来,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多重视理论学习而不够重视实践学习。不可否认,理论是实践的先导,理论的学习,特别是经典著作和经典理论的学习,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非常好的途径。比如,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学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还有学习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理论等等,都可以使学生获得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知识。但是,理论学习不是唯一的途径,更不是捷径。过多地依靠理论学习而轻视实践学习是不利于人才培养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理论来源于实践,理论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变化甚至被推翻。刻舟求剑的故事从反面教育了人们要从变化的实际出发,不能墨守成规,否则不但一事无成,还会贻笑大方。当代中国处于改革、发展与和谐的大时代,处于世界合作与竞争、缓和与斗争的复杂变化的世界格局当中,没有敏锐的时代感是不能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也不能培养好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因此,在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人才的时候,一定要从当代中国和世界变化的实际出发,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从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的实际出发,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学习中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人才。
这种实践育人和实践教学其实就是实践学习。通过加强实践学习,加上原本就重视的理论学习,就可以实现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的并驾齐驱,达到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的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并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