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E时代网络反腐的几点思考

2013-08-15白嘉菀

世纪桥 2013年9期
关键词:舆情民众监督

白嘉菀

(中共平凉市委党校,甘肃平凉 744000)

随着E时代的发展,微博、网络社区、BBS论坛等网络公共空间的影响日益扩大,网络已成为民众思想、多元文化碰撞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到5.64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2.1%,其中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为74.5%。也正是有了网络这样一种私密性较强,监管相对不足的虚拟空间,“话语权”越来越多的回归到普通民众中。网络反腐成为新时期反腐倡廉建设的一个新亮点,这种新兴的反腐方式反应快捷、参与面广、影响范围广泛,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十八大精神、保证公共权力的有效运行、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以及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等方面发挥了前所未有的作用。也正是如此,如何在E时代的背景下,正确的面对网络上层出不穷的渉腐信息成为当前一个时期我国反腐工作的重点与难点。

一、E时代网络信息传播特点

首先,由于信息在虚拟的数字网络中传播,故而决定了它的传播主体具有多样性的特点,既有政府部门的权威声音,也有草根阶层的所见所闻;其次,由于网络的普及与广泛性,所以它具有传播方式交互性的特点,人人都可以即时参与信息的交互,人人也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接收信息相对传统媒体变得主动;再次,网络很容易成为受众各种情绪酝酿和蔓延的阵地。随着网民日渐高涨的舆论参与热度,无论是正能量还是非理性的负面情绪,都能轻而易举的在新媒体中俘获民心;最后,在网络的舆情传播中,内容不够严谨也是它的一大特征:在互联网的虚拟空间,其隐匿性削弱了虚假信息散布者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各种网络流言层出不穷,道听途说、随意捏造的信息被传播,被放大,混淆民众试听的同时也使得民众对政府公信力产生了怀疑。

二、网络反腐的基本特征

关于网络反腐,目前尚无明确定义。有学者认为,网络反腐本质上是种舆论监督,是社会公众在一个现实社会之外的平台上行使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民主权利,通过网络,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中的权力组织和决策人物的言行予以审视、评价和督促,同时也包括对官员腐败问题的批评指责;也有学者认为网络反腐败是用网络媒体为平台,开发网络媒体的反腐败的宣传以及举报等作用,从而开展反腐倡廉的行动。能够看出,网络反腐就是通过网络这个平台实施反腐倡廉等一系列现实中能够并且一直在执行的党建工作。

(一)监督主体的广泛性和隐匿性

伴随着中国网民的快速增加,互联网对我国反复进程的影响日渐深远。据《人民日报》报道,87.9%的网民非常关注网络监督,当遇到社会不良现象时,93.3%的网民会选择网络曝光。相比传统媒体,网络由于其自身特点,很少受到技术手段及运作机制的限制,这就决定了它的监督主体具有广泛性和隐匿性的特点——媒体不再是“专家”的自留地,普通民众也可以畅所欲言,而其言论、动向也会广泛传播,每个人都可以对官员而进行全天候的监督,一有风吹草动,便能第一时间发文上网从而公布于众。主体的匿名性很大程度上推进了监督主体的广泛性,没有了现实的羁绊,没有了对权威的畏惧,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意见领袖,每个人都能公开揭发举报而不用担心遭到打击报复,也要看出,这种匿名性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比如说部分民众不加考证的言论甚至虚假言论的发布,这对监管部门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二)涉腐内容的海量化和随心化

从“表哥”到“房姐”,从“雷政富不雅视频”到“情妇翻脸”,从“郭美美炫富”到“南京九五至尊天价烟”,晒艳照、亮房产、秀名表,炫豪车……网络涉腐舆情内容五花八门。巨大的网民群体和便捷的“见光”方式相比传统媒体容量、实名举报以及受众面小的特点,显示出巨大的优势。正是在这种宽松的环境下,各种事件都能够进入公众的视野,能够进入民众监督的范围,更容易成为舆情发酵的中心。但也看到,海量信息扑面而来的同时还夹杂着很多所谓的“伪反腐”事件,如被网友披露的广州城建系统退休人员“房婶”案件,经证实,当事人并没有违法违纪问题。海量的涉腐信息鱼龙混杂、真假难辨,而普通民众由于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社会实践等原因,对于信息准确性的判断难免失误,在中伤当事人的同时也使得鉴别和获取真实信息成为涉腐舆情监管中的一大难题。

(三)举报方式的低成本与案件办理的高效化

网络与传统媒体相比,在涉腐案件的举报过程中,具有更低成本的投入,最为明显的是微博反腐。十八大后,微博反腐方兴未艾,差不多每天都有大大小小的官员“中枪”,纪检部门介入后,多有查实。在这个人人皆可发微博的时代,140个字却能反映出很多事情往往能够起到“窥一斑而知全豹”的效果,相比传统的上访,或找新闻媒体披露,这种方式更加便捷也更加低成本,在内容被披露的同时,很有可能会有其他民众提供与此相关的新证据来鼎力支持,同时大量网民围观,碎片化的信息逐渐拼凑出事件的大致面貌,倒逼反腐进程,这也促进了涉腐案件处理的高效化。雷政富不雅视频曝光到被免职和立案调查,前后仅用63小时;山东省农业厅原副厅长单增德因“离婚承诺书”,在12小时后被立案调查。这些赢得网民的呼声“秒杀贪官”背后,是相关部门对网络举报线索的高度重视和快速反应。但也要看到,低成本的举报方式容易导致信息的杂乱化,使得纪检部门监管难度加大。这边要求在网络之外的现实生活,完善健全举报监督机制,大力拓展线下举报和监督渠道,切实保护举报者权益,同时高效阳光的处理案情,才能赢得公信力。

三、E背景下网络反腐的监管与应对

全民参与的网络反腐实现了真正意义上全方位的、全天候的社会监督,这也是目前为止最便捷、最有效且剔透高产的反腐监督之一。但是,虽然网络反腐在落实“八项规定”,营造“三清”政治环境以及推进我国廉政建设进程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网络反腐也衍生出很多负面现象,人肉引擎、网络暴民、道德审判等层出不穷,混淆公众试听的同时也影响着政府及纪检部门公信力的建设。如何加强数字环境下网络反腐的监管与应对成为当前反腐形势下对我们提出的新要求。

(一)建立健全制度化的涉腐舆情预警、引导、处理机制

未雨绸缪,防患未然,是降低损失的最佳措施。各级政府部门首先要建立涉腐舆情预警监测部门,有专人负责对网络舆情进行监测和预警,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置,发现相关信息,要迅速呈报,及时查处,并在官方网站上作出回应,防止网络炒作升级。政府部门即使面对铺天盖地的公众舆论时,也能做到从容不迫,有条不紊。

(二)转变思维,积极应对网络舆论发展态势

2012年4月5日,题为《河南漯河市一房管局副局长持枪殴打记者》的视频在各大论坛点击率居高不下,视频内容引发网友热议。事件初期,作为当事人的漯河市政府没有在第一时间面对媒体,使得公众质疑不断发酵,政府陷于被动。随着事态的发展,漯河市政府积极公布事件处理进程,有效化解网友的猜疑,扭转了局势。网络舆情是社情民意的体现,反腐舆情更是如此。作为监管部门。要转变思维,正面回应,掌握舆论主动权的同时积极应对舆情发展态势。在网络上,舆情的发酵很大程度上缘于眼球效应和口水效应,作为监管部门,要正视事实,迎难而上,第一时间客观真实的进行报道,公开透明的面对公众,增强和网友们的互动,加强正面的舆论引导,从而控制反腐舆情的发展趋势。

(三)政府部门加强诚信建设,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

在任何一次已形成的网络反腐中,主流媒体要及时反应,在经过专业权威“求证”后引导舆论。但要求民众在事件的发展进程中始终认同主流媒体的方向,政府部门与民众之间必须建立相互信赖的感情,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机制。这就要求通过建立公共政策的公众参与机制,健全政府信用评估制度,加强政府信用的社会监督,健全信息公开制度等方面来加强政府部门的诚信建设,提高执行力和公信力,从而提升政府形象

(四)领导干部自身严于律己,强化官德修养

打铁还要自身硬,作为领导干部要严于律己,能经得住网友的反复问政,经得起网络和群众的监督。首先要从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自身“免疫力”入手。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人生观,强化品德修养。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头反腐倡廉,带头转变作风。不断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无论是在什么社会背景下,腐败治理仅仅依靠民众监督是行不通的,但在现阶段反腐工作中,网络的作用也不能低估,政府部门可以通过网络来了解民情、汇聚民智,能理智看待民众的网络举报并且广泛地接受它。作为政府部门要制定完善相关网络反腐制度,作为媒体要引导网络反腐朝着积极的走向发展,公众也要擦亮眼睛,明辨是非,要正确的看待网络反腐,让网络舆论监督发挥传统舆论监督所不能发挥的作用,从而最大程度的发挥网络反腐对反腐倡廉建设的积极促进作用。

[1]CNNIC.《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301/t20130115_38508.htm.

[2]MBA智库百科.新媒体[EB/OL].http://wiki.mbalib.com/wiki/%E6%96%B0%E5%AA%92%E4%BD%93.

[3]程少华,傅丁根.网络监督:蓬勃中呼唤规范[N].人民日报,2009-02-03.

[4]李显峰.39个网络反腐典型案例:性丑闻和出位言行惹“人肉”[N].京华时报,2012-12-12.

[5]田享华.议网络反腐:制度最靠谱[N].第一财经日报,2012-21-25.

[6]于红.网络舆论监督:数字化背景下反腐倡廉新锐器[J].中国出版,2010,(5).

[7]毛蔚兰.论网络舆论监督对反腐倡廉建设的双重效应[J].领导科学,2010,(3).

[8]教淼,赵金元.网络反腐败的研究综述[J].商品与质量,2010,(8).

猜你喜欢

舆情民众监督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突出“四个注重” 预算监督显实效
监督见成效 旧貌换新颜
夯实监督之基
舆情
舆情
舆情
十八届三中全会民众怎么看?
监督宜“补”不宜“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