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黑龙江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扶贫发展规划思路探析

2013-08-15彭冬梅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3年3期
关键词:连片全省交通

彭冬梅

(黑龙江省公路勘察设计院)

黑龙江省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南麓的风沙干旱区和盐碱贫水区。其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频繁、产业结构单一、基础设施薄弱、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尽管历经10年的新阶段扶贫开发,取得显著成绩,但由于历史、自然、经济和社会等种种原因,贫困发生率仍是全省最高的区域,群众生活依然困难,收入和发展水平与其他地区的差距持续拉大,经济社会发展严重滞后,区域性、群体性贫困问题突出,始终是全省扶贫开发的重点和难点地区,扶贫攻坚任务繁重艰巨。此次国家启动了“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扶贫开发攻坚工程,把连片特困地区作为扶贫攻坚的主战场,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步伐”的战略,现围绕特困地区扶贫开发进行思路和规划的研究,为规划好黑龙江省片区的扶贫攻坚工程,打好新一轮扶贫攻坚战提供参考和依据。

1 连片特困地区基本情况

1.1 连片特困地区范围

黑龙江省连片特困地区位于省域西部松嫩平原,包括齐齐哈尔市辖区的龙江县、泰来县、甘南县、富裕县、克东县、拜泉县和绥化市辖区的明水县、青冈县、望奎县、兰西县及大庆市辖区的林甸县,共11个县,其中包括5个国家级贫困县和6个省级贫困县。区域国土面积3.795 5万km2,占全省总国土面积的8.36%,总人口467.7万人,占全省的12.2%;其中,城镇人口102.4万人,占全省总城镇人口数的4.8%,农村人口365.3万人,占全省农村人口数的21.5%。

1.2 区域自然条件

区域主要集中在大兴安岭南麓、黑龙江省的西北部地区,东西长348 km,南北宽252 km。该区域地势平坦宽阔,平均海拔在200~500 m之间。该区域属于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特点十分明显: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暂短霜早,冬季干冷漫长。该区域土地资源丰富,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高,加之日照时间长,雨量比较充沛,适于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长,主要粮食作物有大豆、玉米、小麦、水稻、高粱、谷糜等;同时由于该区域中东部地处松嫩平原腹地,草原资源极为丰富,草地连片,草质优良,适于加工牲畜饲料和制作各种纺织品。

区域地下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有着广阔的开发前景。已发现的矿产有石油、天然气、铁矿、煤炭、大理石、石灰石、大理石、火山石、沸石等,在林甸县还有我国特大型中低温地热田。

区域处大小兴安岭向松嫩平原腹地过度地带,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野生动物有丹顶鹤、白鹳、梅花鹿、飞龙等珍贵禽兽数十种,盛产木耳、猴头、蕨菜、松茸、榛子等多种山产品,以及车前子、党参、百合、桔梗等名贵中草药。

区域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特殊的地理环境构成了独特的旅游资源。冬季有滑雪、冰灯等旅游项目;夏季凉爽是避暑的好去处;除此之外,还有林甸县的“温泉之乡”、甘南的音河水库、兴十四村生态旅游、泰来的塔子城辽金古城遗址等特色旅游。

1.3 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和贫困状况

1.3.1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2010年该区域11个县GDP为406.3亿元,占全省GDP的3.92%;其中第一产业为 172.40亿元,第二产业为130.29亿元,第三产业为103.62亿元。一、二、三产产业结构比例为42.4∶32.1∶25.5。区域内人均 GDP 为8 767 元;区域内11县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仅21.12亿元。

区域所属的11个县均为黑龙江省的农业大县,现有耕地面积202万公顷,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4%,其中龙江、泰来、兰西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以种植业为主;望奎、富裕和林甸是半农半牧业县,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一半以上。2010年区域11县的粮食总产量为1 178万t,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23.5%,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336.4亿元,占全省的13.3%。

区域内的工业主要是依托现有的资源优势,发展起来的粮食、农产品、畜产品、乳制品等深加工为主的产业,多以企业带动产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不断推进,共扶持了67万农村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建立起了水稻、玉米、大豆、亚麻和畜牧养殖、乳业等一大批农业产业化生产基地,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值为299.7亿元。

1.3.2 贫困状况及特点

(1)经济发展水平低,财政实力不强。

2010年片区内11个县的国内生产总值合计为406.3亿元,仅占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3.92%,(总人口为全省的12.2%),片区内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8 767元,不到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7 076元)的1/3,2010年,区域内11县的地方财政收入为仅21.12亿元,仅占全省的1.73%。11个县的财政支出为141.94亿元,财政收入只占财政支出的14.8%。

(2)产业单一,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

2010 年区域内三产业结构比例为 42.4∶32.1∶25.5,与全省12.6∶50.2∶37.2 相比,第一产业明显偏高,二产不强,三产较小。区域内11个县均为典型的农业县份,因此经济发展更多依赖于种植业和畜牧养殖业,但由于种植结构单一,农业现代化水平低,发展步伐不快,农业增收困难较大。畜牧养殖业的发展还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有待于拉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化集群。区域各县缺乏具有特色的支柱产业或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甚至没有产业,部分具有资源优势的特色产业投资渠道不畅、招商引资难度大,使得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不强。

(3)贫困面广、程度深。

区域内现有农村人口365.3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 819元,仅相当于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3/5,按照国家2 300元的新贫困标准计算,片区内的农村贫困人口为120.3万人,占全省总农村人口的32.9%。

(4)基础设施薄弱、生态环境脆弱。

该区域西部泰来、龙江、甘南三县,经常受到西部干旱、风沙、雪灾等自然灾害影响,水土流失较为严重,加上地理位置的原因,春旱、秋涝、风灾、冰雹、早霜、病虫害等灾害频发,是黑龙江省荒漠化最严重地区和生态最脆弱地区。由于该区域一直是黑龙江省的贫困地区,农业投入严重不足,使得农业基础设施比较落后,抵抗自然灾害能力弱。

2 区域交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交通发展现状

经过公路建设“三年决战”的加快发展,黑龙江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初步缓解了多年来交通运输对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截至2011年底,片区公路网总里程20 516 km,路网密度54.1 km/100 km2。区域二级以上公路里程1 341 km,其中,高速公路338 km、一级公路43 km、二级公路960 km,林甸、甘南、富裕、泰来等4个县通高速公路,其余7个县通二级公路。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9 017 km,乡镇、建制村通畅率分别达到100%和98.8%。片区11个县均建有1座等级客运站,98个乡镇建有客运站,占全部乡镇数量的64%。

2.2 交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主通道服务水平偏低,对外交通联系不畅。

虽然“三年决战”期间建成的大庆至甘南、嫩江至泰来两条高速公路通道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片区对外交通不畅的状况,但兰西、青冈、明水、拜泉、克东、望奎、龙江等7个贫困县县城对外交通仍以二级公路为主,且除龙江县外,其余均不通铁路,对外交通完全依赖于公路,造成对外交通联系不畅,直接制约着各县产业经济的发展。

(2)干线公路技术等级偏低,道路状况较差。

干线公路网整体技术水平仍然较低。片区内现状普通国省道890 km,路网调整后,国省干线总规模扩大至2 200 km,其中,普通国道991 km,普通省道1 209 km。由于大量新调整的国、省道原为县乡公路或高速公路辅道,技术等级和铺装率低,梗阻路段多,二级以上公路比重仅达40%,加之安全设施和服务设施严重欠缺,服务能力和水平难以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扶贫开发的需要,亟需加快建设。

(3)农村公路发展水平不高,防灾抗灾能力薄弱。

农村公路建设标准低、危桥数量多、配套设施不完善,抗灾能力与安全水平低下。部分县乡公路道路状况差,与干线路网和县城衔接不畅片区内,仍有37个行政村节点未实现通畅,部分早期修建的通乡油路也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不能满足为贫困地区群众提供均等化交通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

(4)道路运输站场设施落后,运输服务水平低。

片区内道路运输客货运站场设施不足、标准低。虽然目前11座县城均建有客运站,但富裕、龙江、泰来、克东、甘南等5个客运站建成于20世纪90年代初,服役超过20年,其余客运站也不同程度地存在设施陈旧、停车场小等问题,多数县城已经自发形成多个露天候车站点,仅有64%的乡镇建有客运站,行政村均未设置公共汽车停靠点,农村物流基本处于自发和无序状态,由于运输装备总体水平落后、运输线路供给结构不合理,使得区域道路运输服务水平低、物流成本高、效率低等弊端,亟待改善。

3 区域交通扶贫开发的发展思路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支撑条件,改善交通落后面貌更是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任务,对于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扶贫开发和缩小同其他地区的发展差距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对交通扶贫开发提出以下几个发展思路。

3.1 打好区域扶贫攻坚战,加快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

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运输发展基础薄弱,是全省交通运输发展的短板,其发展事关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必须把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作为交通扶贫攻坚的主战场,集中各方力量,加大支持力度,在制定政策、分配资金、安排项目上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倾斜,打好区域交通扶贫攻坚战。

3.2 增强片区自我发展能力,提高交通运输保障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既是片区经济建设和扶贫攻坚的重要内容,也是引导和改善区域空间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城镇化进程的先导条件。坚持交通优先发展的原则,把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构建内连外畅、覆盖城乡的现代化交通运输网络,有利于促进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强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为片区破解发展困局、释放发展潜力奠定基础。

3.3 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均等化水平

在新一轮扶贫攻坚开发中,要把交通运输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领域,必须把推进交通运输服务均等化的重点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倾斜,着力改善连片特困地区的基本出行条件,将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向贫困地区延伸、向贫困人口覆盖,提高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增强区域协调发展能力,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4 区域交通扶贫开发目标

利用5~10年的时间,按照循序推进、把握重点的原则,以对外主通道、区域内干线路网、农村公路、运输站场建设为重点,集中力量建设区域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使得交通运输供给能力显著增强,制约经济发展的交通瓶颈基本消除。区域干线公路网络结构得到优化,技术等级明显提高,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显著提升,形成与周边地区、中心城市相互贯通的交通运输主通道;农村公路通畅性、安全性得到加强,实现硬化路面村村通、屯屯通,贫困居民出行条件明显改善;道路运输场站设施建设取得突破,客、货运输服务质量和效率显著提升,农村物流网络初步形成,形成便捷、高效、通达、安全的公路水路运输网络,推动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

猜你喜欢

连片全省交通
直播带货 全省第一
繁忙的交通
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反贫困综合绩效模糊评价
大别山连片特困地区反贫困综合绩效模糊评价
2018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表
小小交通劝导员
应用匹配追踪傅里叶插值技术实现OVT域连片处理
全省齐心协力共打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
湖北省乡镇连片开发工程调查
滨江:全省首推工位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