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以钱养事”机制,实现农村体育公共产品最优需求
2013-08-15高嵩秦小平
高嵩,秦小平
(1.黄冈师范学院 体育学院,湖北 黄冈 443000;2.三峡大学 体育学院,湖北 宜昌 443002)
农村体育阻碍着我国体育事业的整体和谐发展,政府和学界也一直未停下探索农村体育发展路径的步伐,虽然通过一些体育扶贫工程、雪炭工程的建设有所改善,但农村体育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观.笔者认为,实践已证明计划经济时代的供给模式在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上不能发挥效能,要解决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必须依赖供给机制的创新.“以钱养事”新机制可以有效的规避以往机制的不足,实现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最优需求[1].所谓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就是以加强和改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为目的,大胆创新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以市场为供给主体,以农村居民的实际体育需求为导向实行政府采购,花钱为农村居民购买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与服务.这是乡镇财政体制改革以解决农村居民对体育公共产品需求满足问题的重大举措[2].
1 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以钱养事”机制的内涵
农村体育公共产品需求是指在农村地区以所有农村居民作为消费主体,对与他们身心健康与娱乐密切相关的农村体育公共产品通过共同消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活动[3].按西方经济学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理论,要实现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首先需要考虑农村居民的真实体育需求,离开了对他们实际体育需求的考察,就不能够达到体育公共产品供求均衡点,因此也就难以实现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最优供给.在对农村体育公共产品需求进行界定时,要先把握的是体育公共产品需求主体,即谁在接受农村体育公共产品并完成体育公共产品的消费过程,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消费主体毫无疑问是农村地区内的居民;第二是需求客体,也就是提供给消费主体(农村居民)用来消费的对象,即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人们对公共产品消费的需求,一般具有相对的统一性和公共性,对体育公共产品的消费需求亦是如此.由于“搭便车”现象不可能消失,市场力量的局限性使得必须借助于政府力量完成农村公共产品的配置[4].可以说,政府是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最后依靠.而农村体育情况的特殊性,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面临着诸多问题,故而需要在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制度上一方面要依靠公共财政,同时还需要大胆地进行制度创新,充分、高效发挥公共财政的作用.
“以钱养事”新机制规避了以前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缺陷与不足.其具体来说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政府为主体、以满足农民实际体育需求为目的的运行机制[5].其内涵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即市场订单、农民签单、部门审单及政府买单.市场订单指的在公共体育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以农村居民实际需求的体育公共服务(如农村体育公共场地设施、体育活动站点、体育健身指导与咨询、体育活动组织与服务、体育信息服务)为重点进行优先供给的内容.农民签单是指农村居民对政府提供的体育公共服务,在满意的前提下给予签单,如果感到不满意则可以拒签.其意义在于在无形之中要求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提供主体要不断的提高其服务质量.部门审单是指政府部门按照相关规定,根据合同使相关资金真正用于农村体育公共服务项目之中,使资金跟着项目走,财政资金取之于民应该用之于民,政府部门通过审核保证农村体育公共服务资金不被挪用和占用.政府买单是指改变过去财政资金“养人”为“养事”(“事”即公共服务),由单位、组织、企业甚至个人为农村居民提供的体育公共服务,在农村居民满意并签单的前提下,由政府专项资金进行买单.
2 “以钱养事”机制能够化解影响农村体育公共产品需求因素
影响农村体育公共产品需求的因素是农村居民所面临的各种不同的决策环境[6].这种决策环境构成比较复杂,包括经济、社会、传统直至气候环境等多种因素,农村居民对体育公共产品成本的分摊情况也影响着他们对体育公共产品的需求.
2.1 农村经济落后是影响农村体育公共产品需求的基本因素
从实证的视角加以分析,一般来说,一个国家进入工业化带来的结果是农业会从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出现下滑,农业的低产出(相对工业),使“经纪人”纷纷退出农业生产领域[7].人们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层次依赖于他们的经济水平,经济水平越低,人们就只会选择与他们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产品.经济水平越高,人们才会偏向选择与自身发展或者精神需求相关的公共产品.农村经济的落后状态决定了农村居民对公共产品的需求层次,对体育公共产品的需求层次基本上一直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他们对体育公共产品还停留在“可有可无”、“无所谓”的认识上.经济落后导致的农村居民这种“体育”无意识,严重影响了他们对体育公共产品的需求.“以钱养事”机制的实施,地方政府财政(尤其是县一级财政)作为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主体,可以化解各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所造成的城乡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差异,消解影响农村体育公共产品需求的经济因素.经济决定财政,有财才有政.经济越发展,当地财政收入就会越多,政府用作公共支出的费用才能够增加,才能够有充足的实力为居民提供更多的体育公共产品.
2.2 农村社会文明程度不高是制约农村体育公共产品需求的根本因素
农村社会文明发展的程度对农村体育公共产品需求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随着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会不断增加他们对农村体育公共产品需求的总量以及改善体育需求的结构.根据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在人们满足基本生存需求以后,便会逐步追求自我发展与享受的需求.
很多的研究表明,体育虽然源自于生存需要,但时至今日,其已不是一种生存需求,更多的是一种发展和享受需求[8].高层次的需求往往都是公共产品的重要内容.由于农村居民对体育公共产品的需求富有弹性——可有可无,当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后,农民对原来需求不多的体育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可能会增加,这种可能性是建立在农村社会整体的社会文明发展程度上.城市居民对体育文明的接受也经历的一个从观看——接收——参与的过程,如城市广场舞从少数人参与,多数人观看到现在的广泛参与、随处可见都是城市文明发展的体现.农村社会文明整体发展的程度缓慢也直接影响了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需求.农村居民对体育的认识、体育参与意识等等都还需要随着农村社会整体文明的提高而逐步培育.
2.3 农村居民对体育公共产品的成本预算是制约农村体育公共产品成本负担的重要因素
农村居民作为一个主要的社会利益群体,他们的行为规则同样遵循着市场经济的利益最大化原则,农村居民作为一个理性的经纪人群体,也在自觉不自觉的做着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利益的各种选择.他们的这种行为规则与以最少的付出获得最大利益的商品经济规律是一致的.对于农村体育公共产品,农村居民同样希望以相对较少的成本,来获取并享受到更多质优价廉的体育公共产品.农村居民对体育公共产品的成本负担方面,他们一般都会有一个限度,超越了农村居民在体育公共产品方面的承受能力,便会引起他们的不满或者拒绝接受此类公共产品.在体育公共产品的使用上,农村居民们一般都不愿意花费较高的成本去消费体育产品,在体育“可有可无”意识的支配下,最好是免费使用这些体育公共产品[9].由此看来,“以钱养事”新机制在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供求机制上采取财政供给机制,而由农村居民对自己需要的体育公共服务在满意的情况下进行签单,较好地解决了农村体育公共产品成本负担问题.
3 “以钱养事”机制的建立关键在于对公共财政体制改革的深化
党的十七大的政治报告指出要紧紧“围绕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建设,完善公共财政体系”,“加大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加强改革、增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各省市也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如湖北省下发了《关于巩固完善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的若干意见》,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强化奖惩措施.笔者认为,有些措施还需要进一步具体化,使其可操作性更强.
第一,要在体制机制上高度重视,加强日常化工作管理、跟踪督办,切实加强对各地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工作的指导与检查.一是要推进农村体育公共服务岗位核定工作,按照一定比例配备数量适宜的体育服务人员,这是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正常开展的人力基础.按照体育服务人员人事相宜、比例科学、效能最大化的原则,把体育服务岗位核定到各个乡镇,并核定到各种农村体育公共服务项目之中;二是要完善农村文化体育工作年度考评制度,运用体育服务考评成果,充分发挥其激励作用.要加强日常性的督导工作,对群众通过各种渠道反映出来的问题以及不满意的体育公共服务项目和服务人员,有针对性地进行整改;三是要严格实行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竞争上岗制度,严格实行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经费与项目挂钩,逐步打破公共服务“吃大锅饭”的现状.
第二,要提高农村体育公共服务资金财政保障水平,加大农村体育资金投入力度.农村体育公共服务资金应有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承担.严格按照农村居民人均体育公共服务经费补贴进行划拨,确保实行以钱养事机制以后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经费不会减少,并且对经费的使用范围进行明确,即必须用于农村体育公共场地设施的完善、健身指导与咨询、体育组织等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以钱养事机制要求农村体育公共服务资金财政直达,按照农村体育公共服务项目合同管理办法,先提出体育服务项目,然后根据项目确定金额,实行招标制度,一年一定.财政补助资金根据各地区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项目的需要来进行供给,改变过去按照一定比例像划蛋糕一样分配给各部门和乡镇,采取国库直接支付的办法直达给农村体育公共服务承担主体,从而保证农村体育公共服务资金得到专款专用,不被挪用或占用.
第三、要进一步完善市场竞争机制,培育和壮大农村体育基本公共服务主体.可以采取相关保护措施,调动体育公共服务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所有具备承担农村体育公共服务资格和能力的组织、企事业单位、个人都应该成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主体,积极吸引他们参与到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过程之中[10].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长期政府主导下的公共产品供给模式下,从事体育公共服务的主体数量有限,而从事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更是为数不多,这与市场的趋利性、农村体育还未得到开发不无关系.文体服务中心(或文化站)是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唯一站点.少数地方尝试走市场化道路进行招标,但招标结果往往毫无悬念,流于形式的招标为地方官员留下寻租空间.所以,要完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竞争机制,培育更多更强的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主体,并有计划地开展新技术培训,不断更新体育专业知识,提高体育服务水平.放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资格准入报名条件,允许农村返乡体育人才、村组干部参加农村体育公共服务资格认定考试,扩大农村体育服务招标竞岗范围,逐步在更大范围内实行农村体育服务招标竞岗,并制定相关优惠政策,吸引高校体育专业毕业生积极参与农村体育公共服务.
4 结 语
农村体育一直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短板,也是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需要解决的最重要方面.由于农村在各方面情况的特殊性与差异性,长期以来,政府和学界也一直在思考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不容置疑,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如供给什么、如何供给、供给多少?这些问题也一直困扰着我们.一方面,作为我国的公民,农村居民公平地享受政府提供的体育公共服务,共享改革开放的发展成果是天经地义的,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在各方面落后于城市,加上地理环境的因素,不可能采取像城市一样的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模式,否则会造成供给不足和供给过剩两种情况.故而采取以钱养事的机制,以市场为供给主体,以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出发,采取部门审单、居民签单、政府买单的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新模式,将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更好的体育公共产品,激发各方面的积极性,逐步解决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缺失问题,也必然为农村体育公共产品的供给带来新的活力.
[1]郑志丹,许月云.社会公正视野下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创新[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4(32):14-17.
[2]张小林,白晋湘.我国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缺陷与优化[J].体育学刊,2010,5(17):21-24.
[3]秦小平,夏青.“以钱养事”: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机制新思路[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2:23-25.
[4]吴理财.“以钱养事”:农村公共服务机制新探索[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2009,11(2):41-46.
[5]尹斯年,魏丽艳,董宏伟.农村体育公共产品分类与供给主体责任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9,9(28):56-59.
[6]王冬冬.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博弈分析[J].体育科技,2011,32(1):28-32.
[7]刘艳娥.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现状、机制及对策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9,23(2):24-27.
[8]俞爱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农村体育文化的困境与出路[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11):1481-1483.
[9]罗湘林.农村体育人力资源短缺及其对策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9,25(5):8-11.
[10]朱汉义.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探讨[J].体育文化导刊,2007,7: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