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城墙》:复活每一块城砖的历史记忆——以城墙为中心的吴文化巡礼

2013-08-15孙宗广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城墙苏州历史

孙宗广

(苏州市职业大学 教育与人文学院,江苏 苏州 215104)

20世纪初,法国著名作家维克多•谢阁兰曾经记述初见苏州古城的印象:“……小城按惯例被久远的城墙所环绕。城内平坦。我骑着驴,直冲宝塔而去,这八层宝塔我在城墙两三公里外就可看到。”[1]这位一生重要时期都在中国度过的作家在其百年之后绝不会料到,他视野中“久远的城墙”,曾经一度失修、拆毁,而今又部分修复,恢复了曾经有过的庄严与肃穆。同时,其意义不亚于修复城墙的一项文化工程、近八十万言的编著《苏州城墙》[2]付梓发行,则意味着苏州政界、学界对城墙的保护迈出更加坚实的一步。这部以城墙为中心的著作,依序有苏州城墙的历史概说、文献记载、构化布局、考古综述、历史图录、历史档案、文学描述、现代变迁、当代现状、当代保护、当代修复等十一个章节,大体上前七章为古代篇,后四章为现代篇,前后章节间自有其内在的逻辑性与关联性。在这十多个章节中,既有概括与精到的评点,也有翔实资料的汇编,立论建立在充分的资料搜集与严谨的考古、挖掘与测量基础之上,从某种意义上恢复了苏州城墙中每一块城砖的历史记忆,可谓以城墙为中心的吴文化的巡礼。

应该说,目前国内的城墙研究成果日见丰富,关于北京、南京、西安等城墙的著述较多。有必要提及的是,瑞典学者奥斯伍尔德•喜仁龙(Oslvad-Siren)在1924年出版的《北京的城墙和城门》①奥斯伍尔德•喜仁龙(Oslvad-Siren) 的《北京的城墙和城门》于1924年伦敦出版(限量印刷800部),原著有手绘图纸53幅,线图均有比例尺,另有城墙、城门照片上百张(中文版有42张,其中22张选自原著)。北平解放前夕,侯仁之教授重价购得此作,通夜浏览,乃认识到北京城墙、城门等古建筑的艺术价值。该书由许永全译为中文,周谷城、侯仁之为之序,1984年燕山出版社出版。是一部国外研究中国古代城墙的重要著作。[3]《苏州城墙》无意于开城墙研究的风气之先,但与国内外的城墙研究专著相比,该著除了资料翔实、图文并茂之外,具有以下几个突出特点。

一、通史的规模与气度

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成一农先生认为,无论是城市史研究还是城市历史地理研究都或多或少会涉及到城墙的问题,如对中国古代城乡差别的研究、城市起源的研究、宋代城市扩展的研究、中国古代城市规模的研究等等。“虽然现在对于中国古代城市城墙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成果,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无论是对于某些具体问题的研究,如子城、城墙起源,还是对城墙史的宏观研究都还存在着很多不足,在今后的研究中需要进一步加强。”[4]而《苏州城墙》包含的内容极其丰富,其范围涉及城墙起源研究、苏州城墙的建筑和考古学研究、城墙发展史研究、子城的研究等。著述清晰地勾勒苏州城墙自古及今的发展轮廓,可谓一部汇精集萃的扛鼎之作、一部苏州城墙的通史。

作为通史,《苏州城墙》在辑录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详细考察了苏州城墙的诞生过程、战国时代对苏州城墙的重修以及先秦后历朝历代的苏州城墙的演变历史……梳理出关于苏州城墙完整、翔实的历史脉络。众所周知,自公元前514年筑城至今,苏州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作为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苏州城墙曾经长期环绕包围着这座古老宁静的城市。正如罗哲文先生所言:“苏州的城墙,是文献记载、遗存至今仍在原址的中国最古老的城墙。”[5]也如编著者所指出的那样,自春秋以降的如晋、秦等国家,都没有像吴地那样,“有一个始终不变更的地理平台城市实体支撑着。对吴地文化来说,有苏州这一城市实体在后世以不断发展着的文化和经济,始终张扬着这三千多年前就已整合、构筑起的古代吴地文化。”[2]93从这个意义上说,《苏州城墙》一方面有力证明了苏州历史的悠久,另一方面,也为完整的苏州城市史的撰写,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二、追求考古与测量的精确

苏州城池建设的序幕,经伍子胥“相土尝水,象天法地,造筑大城”而揭开。在两千多年的风云变幻中,作为城池重要部分的城墙,也是几度兴废与重修,阅尽沧桑。从筑墙材料来看,起初是版筑土墙,到五代梁龙德二年(922),吴越王钱镠以砖筑城。苏州城垣在元代初年惨遭平毁,现有的苏州城墙是元末至正十一年(1360)为防备起义军所重建、经明清两代重修的遗存。面对时间跨度如此巨大、几经兴废的历史遗存,没有长期的考古、测量的工作,无法真实获知苏州城墙的庐山真面目。

笔者在阅读奥斯伍尔德•喜仁龙的《北京的城墙和城门》时,深感喜仁龙先生作为一位城墙研究专家的严谨,该著绘制了53幅北京城门等图文资料,标明数据及方位,留下了北京城墙与城门的宝贵资料。如今,《苏州城墙》的著述团队具备更先进的技术手段,他们在严谨性方面更是超越前人。该著专章介绍苏州城墙的构画布局,从城墙的形制、城区分布、子城、外郭及墙体构造、护城河及城内水系乃至阊门等12座城门和附属建筑,一一详尽分析。可以说,《苏州城墙》一书汇集了目前国内对苏州城墙建筑及考古研究的最新成果,是一部建立在考古与精确测量基础上的建筑学著作。据笔者所知,在吴恩培教授主持下的吴文化研究院团队,对苏州城墙早已开展了扎实的测量与研究工作,自2008年至2010年,他们承担了三个有关苏州城墙的科研项目,其中之一就是苏州市科技局“2008年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项目:“苏州市古城墙资源数字化勘察技术应用研究及示范”。正是在有关技术部门的大力协助下,他们运用现代测量技术,对苏州现存古城墙及遗址逐段进行了实地踏勘、精确测量,拿出了第一手的可靠数据,绘出了经得起时间检验的图纸,其测量数据精确至厘米级,这是主持人吴恩培教授最感自信与欣慰之处。

学术研究允许存疑、争论,但一定要持之有据,自圆其说,无视客观存在的事实,仅靠主观臆断,难以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正是由于掌握着大量的考古资料和测量数据,《苏州城墙》才驳斥了“苏州城的始建时代是在汉代”的观点,有力捍卫了苏州城墙及苏州古城建于春秋时期的历史判断,编著者甚至不无义愤地指出:“如此消费历史,历史能买得起这个‘单’吗?毕竟,历史的承载是有一定限度的。而超越历史的承载,历史显然会承载不起的。”[2]103这种义愤显然有理有据,底气十足。

三、凸显吴文化的深厚底蕴

别具特色的是,《苏州城墙》开设“文学描述”专章,概述并辑录大量历代关于苏州城墙的诗词,勾勒出苏州城墙文学的大致轮廓,这在以往的城墙研究中并不多见。客观地说,国内的城墙研究,比较重视挖掘与城墙有关的人文信息。例如,南京城墙有数量庞大的明代砖文(当然零星可见六朝砖文和清代砖文),研究者认识到砖文蕴涵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它们是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献实物资料。而《苏州城墙》的研究者结合流传久远的历史故事解读历代优美的苏州城墙诗词,既与大量的史志资料相互确证,也从文学的视野还原了苏州城墙的历史原貌,赋予每一块古城砖更多人文气息。

钱仲联先生有言:“苏州的文化,早在春秋吴国建都时,已开始取得南方文化中心的地位……诗歌是反映现实最好的工具。从陆机的《吴趋行》开了个头,一千数百年来,有关苏州的城市、山水、园林、寺观、花木等的作品,大量流传于世。这一客观存在,证明了苏州文化成就的辉煌。”①钱仲联《前言》,出自《苏州名胜诗词选》,钱仲联编选,杨德辉等注,苏州市文联1985年印,第3页。单就城墙文学而言,也正是从陆机的《吴趋行》开始,历代的文人墨客,或以苏州的城墙、城门为背景,或以城墙、城门为歌咏、描述的对象,不吝笔墨,尽展才情,记录下他们的感怀与足迹。无论规模与体制,苏州城墙未必及得上北京、南京、西安等几代古都的城墙,但有李白、白居易、刘禹锡、张继、张籍、杜牧、范仲淹、范成大……等中国文学史上一流的文人的吟咏酬唱,的确为苏州城墙增添了无穷的魅力,也从一个侧面凸显了吴文化的深厚底蕴。

目前,笔者正在主持一个市级课题“1949年前的外国人笔下的苏州形象”,尽力搜集整理外国人笔下的有关苏州的记述。前文提到的法国作家谢阁兰曾用简洁与抒情的笔墨记录下他对苏州的第一印象,其中便提及了城墙。其实,吴地人民与国外的交往始于春秋。三国孙吴时曾派巨舟远航高丽,与扶南(今柬埔寨)、林邑(今越南中部地区)有贸易往来。自六朝以来与日本交往渐增。西域僧人也几度来吴阐扬佛法。自日本遣隋使、遣唐使和鉴真东渡起始,历经宋、元、明、清,尤其是近代以来,有许多外国的政府使节、传教士或者作家、记者等旅居苏州,留下较多关于苏州的文字。应该说,这些来自不同国度的苏州记录,与国内更加丰富的历史资料一起,共同构成关于苏州历史与文化的文本(包括图片)世界。笔者也希望从中搜集到一些外国人关于苏州城墙的记述,倘能为《苏州城墙》增添一些编外资料,不胜欣慰。

综上所述,《苏州城墙》是一部内容丰实、体例完备、论证严谨的著作,对于苏州城墙的保护与复建,也是一部及时的书。笔者再赘言几句,谈一谈如何保护与复建苏州城墙的问题。早在2007 年10 月,在南京举办的“城墙科学保护论坛暨中国古都学会城墙保护专业委员会首届学术研讨会”上,全国著名文博专家学者及18 个城市城墙保护专业工作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框架体系下,提出了中国城墙保护的普遍性原则——《关于中国城墙保护的南京宣言》。明确了城墙保护工作中争议较大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城墙保护的真实性和整体性原则。笔者认为,苏州城墙的保护与复建,虽有其特殊性,也应遵循这一原则,不必急于大规模地复原与兴建。从这个意义说,完成苏州古城墙遗址的考古与测量、充分搜集整理古城墙的文献资料、恢复每一块城砖的历史记忆,应是走在复建前面的更为扎实有益的工作。《苏州城墙》的编著出版,便是这扎实工作中具有标志性的一步。

[1]谢阁兰 维克多.谢阁兰中国书简[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3.

[2]吴恩培,徐静,朱剑刚,等.苏州城墙[M].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12.

[3]喜仁龙 奥斯伍尔德.北京的城墙和城门[M].许永全,译.北京:燕山出版社,1984.

[4]成一农.中国古代城市城墙史研究综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7(1):20-25.

[5]罗哲文.序二[M]∥吴恩培,徐静,朱剑刚,等.苏州城墙.苏州:古吴轩出版社,2012:5.

猜你喜欢

城墙苏州历史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女真人修筑的城墙
新历史
残破的城墙
650岁的南京城墙申遗进行中
苏州十二忆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