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术文化内涵浅析
2013-08-15周家华汪碧玉珠
周家华,汪碧玉珠
1.宿州学院大学文化研究中心,安徽宿州,23400;2.宿州学院管理工程学院,安徽宿州,23400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术文化内涵浅析
周家华1,汪碧玉珠2
1.宿州学院大学文化研究中心,安徽宿州,23400;2.宿州学院管理工程学院,安徽宿州,23400
通过对我国大学学术文化研究成果三个方向的归纳和综述,指出新时期要加强大学学术文化的前瞻性、综合性应用研究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区域性、应用型和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术文化的基本内涵,同研究性大学相比,特色更为鲜明 ,内涵更为丰富。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术文化立足点在于服务地方,其学术成果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引领地方文化建设。
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学术文化;服务地方
新时期,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中,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地方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对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引领地方文化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术文化作为高校大学文化的重要内容,在彰显自身特色、体现良好的人文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学术文化氛围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相对于研究性大学而言,地方应用型高校学术文化建设相对滞后,特色不够鲜明,内涵较为模糊,需要不断发展与完善。
1 大学学术文化研究概述
大学学术文化与学术文化、大学文化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中国的学术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着璀璨的成果和厚重的积累,在世界学术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1998年以前,以“大学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文献还很少。近 10年则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学者普遍认为,我国大学学术文化发展的主流一直是追求学术自由、学术自治和学术至上,但也存在着学术政治化、功利化、封闭性和道德失范等问题[2]。近 10年来,学界围绕大学学术文化展开了大量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1 中外大学学术文化比较研究
胡钦晓[3]、王英杰[4]、易红群[5]和赵婷婷[6]等学者从研究逻辑起点出发,围绕学术自由和学术自治,通过介绍国外理论成果、先进经验为我国大学学术文化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林杰[7]通过翻译《爱德华·希尔斯的论学术自由》等著作,译释国外一些著名学者关于大学学术文化的最新研究成果,拓展了我国学者的国际研究视野。
1.2 我国大学学术制度研究
研究路径分为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两大类,最终的落脚点都是为了对我国的大学学术制度创新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就理论分析而言,周光礼[8]等根据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高等教育制度的理论剖析,就新时期如何完善我国的大学学术制度提出建议;就实证分析而言,马廷奇[9]、辛增平[10]等学者在分析我国现代大学学术制度基础之上,针对其组织特性、参考标准、绩效关联等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11]。
1.3 我国大学学术道德问题研究
有关大学学术道德问题的研究成果较多,集中在大学学术腐败,突出表现在:一是对当前学术腐败的表现形式进行研究,主要集中于学术造假、学术贿赂、人情学术等方面。徐德刚[12]、韩东屏[13]等学者将买卖学术资源以及学术近亲繁殖等现象也纳入学术腐败;二是学术腐败产生原因探究。主要涉及社会环境影响、学术主体学术精神的丧失、大学学术体制束缚、大学学术制度偏失等方面。郝幼幼[14]提出学术资源的过度垄断是产生学术腐败的根源;三是防治和克服学术腐败的对策研究。多数学者认为要防治和克服学术腐败必须改革现行的学术评审制度、官学一体的学术管理体制,加强学术道德监督,培育学者的学术精神等[3]。
综上所述,学界一般认为:“大学学术文化是大学在学术活动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精神追求、行为准则及其在规章制度、行为方式和物质设施中的外在表现。作为大学文化的核心内容,大学学术文化对促进大学文化的发展,提高大学竞争能力具有重要意义。”[4]当然,随着当前我国大学学术文化研究的不断深入,成果日益丰富,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在对新时期大学学术文化的应用研究不多,缺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等前瞻性、综合性研究。
2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术文化特征
根据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定位、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等实际情况,一般认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术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地方性、应用型和立足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等三个方面。
2.1 学术文化的地方性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是地方科学研究、文化建设、人才培养的主阵地。由于深受地方环境与社会文化的影响,其学术文化建设的地域性特质尤为明显。
2.1.1 学术文化研究来源的地域性特征
地方高校学术文化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一方面要适应或者依赖地方经济、政治、文化、地理环境等因素,另一方面也突出了为地方服务的社会功能,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的校地、校企合作,有效汲取地方社会文化特色和精华,体现出地方高校的地域性特征。例如,安徽省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宿州学院在建设发展过程中,大力实施“十大工程”和“四创工程”,不断加强宿州地域文化研究,凝练大学文化精神,充分发挥大学的文化传承创新功能,先后成立“赛珍珠研究所”“布克研究所”“地方经济文化研究中心”。 2009年,整合成立“大学文化研究中心”,2011年4月,被安徽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重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
2.1.2 学术文化研究方向的地域性特征
地方本科高校都是在一定的地方资源与客观环境条件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术研究的方向结合当地经济与社会发展需求,地域特色明显。地方本科高校学术文化发展不可能闭门锁校,在继承普遍性文化价值的基础上,要结合地方、地域条件,要紧密联系所在地的地域特征,融入地域文化风情,体现地方标志性特征,利用学术文化来弘扬地方文化,为地方经济发展培养人才。例如,宿州学院以皖北煤炭水害防治为研究重点,联合安徽理工大学、皖北煤电集团,产学研联合攻关,积极开展以煤矿矿井防治水为主的物探、化探方法的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技术咨询和技术引进工作,经安徽省科技厅组织专家论证,获批并组建安徽省煤矿勘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此中心的组建,不仅可以为煤矿企业的安全高效生产提供技术保障,促进皖北煤炭产业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可以进一步促进“产学研”合作的发展和后续煤矿安全人才的培养和继续教育,带动宿州学院相关学科的发展,进而加快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进程,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凸显地方性、服务性特色。同时,安徽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宿州学院皖北城乡一体化研究中心,为适应安徽省振兴皖北计划和积极推进“在皖高校—宿州协同创新”的需要,根据自身学科特色、地域特征和应用性科学研究定位,联合安徽大学、宿州政策研究室等部门,开展了一系列的理论对策研究,研究方向的地域性特征尤为明显。
2.2 学术文化的应用型特征
地方本科高校的学术文化不仅彰显了地方性特色,其办学定位与模式、人才培养质量、社会功能等方面也体现出一定的实践应用型特征。
2.2.1 办学定位与模式
第一,服务于地方经济与文化的办学模式。一些地方高校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地方应用型人才为其办学定位和目标,办学模式具有很强的应用性特征,突出体现在学科建设方面,重视对大学课堂学生文化的重建[5]。地方高校应该随时关注、研究并掌握地方的产业发展动态以及人才需求结构,确保学校学科类型及其专业结构同产业经济发展模式相吻合,利用学科建设平台进行科研创新与人才培养,将学科建设与地方重点产业结合起来。例如,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参照上海地区不断发展壮大的制造业与服务业,掌握产业发展态势,及时对学科专业作出结构性调整,以便适应发展中的经济结构。同时,增设装备与控制工程、多媒体设计等专业,这些都是与上海当地经济发展方向一致且实用性较强的专业。
第二,打造“产学研用”战略联盟的办学模式。企业是科研成果应用的主阵地,是人尽其才的战场。地方高校要积极联合企业,加强“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各取所需,进行资源共享,从而促进学科专业发展。地方高校可以成立针对某一行业企业的特色学院,实行联合办学,也可以创建合作平台,形成战略联盟。如宿州学院的“奥威斯酒店管理冠名班”“锦绣香江冠名班”“美的卓越工程师班”等。
2.2.2 人才培养模式
“创新人才的成长离不开校园学术文化氛围的熏陶,加强校园学术文化建设是创新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16]地方应用型高校在打造应用型办学模式过程中,要面向市场经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将应用型人才作为培养目标。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地方高校较为普遍的应用型教育模式。通过实行“小学期制”“工学交替”“订单培养”“冠名招生”“2+ 1”“3+1”等多种模式的产学研合作教育,将企业所需和学校人才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假期或者毕业前进入企业轮岗、定岗实习、就业,将学生推向真实的工作实践环境,让他们在社会这个大课堂中收获并运用知识,提高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2.3 服务地方的社会功能
“融入社会、服务于社会、推动社会发展当然是现代大学义不容辞的责任。”[17]地方本科高校学术文化的应用性特征还体现在其社会功能方面。地方本科高校是依托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特征来制定、调整、扶持学术研究项目与学科结构,其学术研究成果大多数是用来支持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为其提供智力支持、精神动力与思想保障。在学术项目研究推动下,地方企业科技得到创新,生产能力与经济效益稳步提高,带动当地社会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与繁荣。
2.3 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立足点
2.3.1 地方高校学术成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离不开科技力量的支持。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是地方政府、企业、行业以及高校等各方面的共同责任。地方高校要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和特色专业、学科资源进行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时所形成的独特竞争力——学术生产力,来加快发展步伐,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推动地方科技创新,为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多做更大的贡献。“如果没有浓厚的学术文化,大学学术生产力的发展就会在深层次上丧失动力与支持。”[18]例如,2007年以来,宿州学院与宿州市人民政府多次举行“校地合作、共同发展”项目对接会。特别是 2012年7月9日,与安徽省教育厅、宿州市人民政府签订共同培育“宿州区域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重点围绕加快宿州市十二规划主导产业发展的重大现实需求,确定协同创新的主要模式、重点领域和主攻方向,主动对接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动服务支柱产业,主动融入产业化基地建设,提升学校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地方水平,促进科研成果不断转化为生产力。
2.3.2 地方高校学术文化引领地方文化
一座优秀的地方本科高校不仅要具备传统意义上的科研与人才培养等实力,更为关键的是要善于通过学术文化来引领当地文化的发展与创新,通过复制、创新一个又一个“深圳学派”[19]。对所在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构建“文化强市”的高端品牌。引领积极向上的城市风气,培养浓厚的学术文化氛围,向普通老百姓传递正能量,为市民与城市生活环境的进步提供良好的知识文化氛围,形成文明和谐的社会风气。同时,结合大学所在地的城市文化特色和历史文化特征,利用大学学术科研机构、科研平台、科研活动等载体进行传承与发展,引领地方文化的繁荣发展。例如,河北联合大学通过打造一流学府般的美丽校园来彰显唐山地区的景观文化;通过推动校园文化产业的发展来提高唐山的文化影响力;通过成立文化研究机构来深入挖掘唐山当地丰富的历史文化,打造一个具有唐山特色的品牌文化,使全国人了解唐山地区的地域文化,文化引领功能得以彰显。
3 结束语
“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在社会上有没有影响力,培养学生的质量能否为世人所赞许,关键取决于大学自身的学术文化。”[20]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是在地方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经过数代人的不懈努力逐渐形成了自身的学术文化特色。其学术文化的形成过程深受地方社会环境、经济发展模式以及文化特征等影响,学术文化区域性特征十分明显。由于其办学定位和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同时为了能够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其学术文化倾向于实际运用,朝应用型方向发展,为当地经济、科技进步提供更多、更好的学术成果支持,引领地方文化的发展进步。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地方发展的文化灵魂,不断创新自身学术文化,立足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快学术研究步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与思想保障。
[1]杨连生,赵亚平,王剑.中国大学文化研究述评 [J].文化学刊,2010(6):79-88
[2]李泳波.当前我国大学学术文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分析[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1(6):61-64
[3]胡钦晓.美国大学学术自由演绎的文化视角 [J].比较教育研究,2005(9):1-6
[4]王英杰.大学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冲突解析——一个文化的视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7(1):55-65,189-190
[5]易红郡.自治·自由·责任:马克斯·韦伯的大学观 [J].高等教育研究,2007(4):97-102
[6]赵婷婷,于肠.美国大学中的行政权力及其对教师学术自由的影响 [J].高等教育,2007(2):86-93
[7]爱德华·希尔斯,林杰.论学术自由 [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1):63-72
[8]周光礼.学术自由的实现与现代大学制度的建构[J].学术界,2003(2):27-35
[9]马廷奇.大学创新文化建设与学术制度创新[J].煤炭高等教育,2007(3):3-5
[10]辛增平.学术自由与创新:大学学术管理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J].江西教育科研,2007,(9):68-70
[11]李霞.新时期我国大学学术文化研究 [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科学科学社会主义研究所,2009
[12]徐德刚,吴克明.论学术腐败的表现、原因及其防治 [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32-34
[13]韩东屏,陈笑一.反思学术腐败 [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145-149,170
[14]郝幼幼.大学学术腐败的深层原因:垄断 [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250-251
[15]李延保.从首轮本科教学评估的社会效应看评估理论研究的学术文化责任 [J].高教发展与评估,2009(9):38-42
[16]朱旭东.论大学课堂学术文化的重建 [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6):57-63
[17]程翠玉.加强校园学术文化建设促进创新人才成长[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2(8):28-31
[18]李明超.论学术文化在当代大学精神重建过程中的功能与作用 [J].中国校外教育,2012(9):1-34
[19]陈锡坚.大学教师核心竞争力的学术文化视角 [J].现代大学教育,2011(5):89-93
[20]吴忠.以学术文化引领城市文化发展 [J].艺术百家,2013(1):93-95
G42
A
1673-2006(2013)12-0004-04
10.3969/j.issn.1673-2006.2013.12.002
2013-09-20
宿州学院一般科研项目“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术文化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研究”(2013yyb38)。
周家华(1976-),安徽巢湖人 ,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武艳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