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共十六大以来人民政协理论新发展的价值探析

2013-08-15何彬生曾昭伟

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人民政协民主理论

★ 何彬生 曾昭伟

一、人民政协的理论来源和人民政协理论体系的确立为人民政协的存在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价值基础

(一)人民政协的理论来源是人民政协存在和发展的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为人民政协的地位和作用奠定了坚实的价值基石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多党合作制度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完善,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理论也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2006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和民主政治理论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这是党的文件第一次对人民政协的理论基础作的全新概括。这一科学概括,阐明了人民政协的基本理论来源:一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统一战线理论;二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三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这三大理论基石。当然,这三者不是互相分割、彼此孤立的,而是有机结合的,它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制度构建以及具体运行模式有机统一为一体,使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指导思想、政治基础、主要职能、工作原则以及自身建设都奠基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石上。当然除此之外,人民政协的理论来源还包涵了中国兼容并蓄的优秀的文化传统,并吸纳了人类文明的相关优秀成果。

(二)人民政协理论体系的确立为新时期人民政协的发展构建了完善的价值体系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于人民政协的一系列理论与实践成果,对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作出了新的部署,使这一理论“深入开展并取得重大进展”,人民政协理论体系问题和学科建设问题逐步受到关注。特别是2006年2月8日,中共中央颁布了《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人民政协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强调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战略高度,加强人民政协工作,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2006年12月20日召开的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人民政协理论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因其丰富的成果而成为人民政协理论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进展。2009年9月20日,胡锦涛在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各级党委要重视人民政协的理论建设,切实把人民政协理论研究纳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纳入我国哲学社会科学总体发展规划,列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和社会主义学院的教学计划,加大培训力度。此后,“人民政协理论便如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核心内容的蓬勃盎然的的理论园地里开出的一朵奇葩 ”,不断丰富和发展,形成了包括人民政协的性质、主题、职能、任务、指导思想、工作原则和自身建设等一系列理论范畴在内的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三)人民政协的理论特色凸显了人民政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价值机能

一是它的实践性。实践是理论的源泉。毛泽东同志指出,“真正的理论在世界上只有一种,就是从客观实际中抽出来,又在客观实际中得到证明的理论”。人民政协理论是对人民政协实践活动进行的科学探究和理论概括。当前,理论界把人民政协理论概括为“十二论”,即产生论、性质论、地位论、作用论、主题论、职能论、原则论、党派论、界别论、委员论、机关论、文化论,无一不是从政协实践中产生的,而且随着人民政协事业的发展,人民政协的理论也更为成熟。

二是它的时代性。人民政协既是时代的产物,又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创新的理论体系和制度构架,是中共三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的结合。只有从新的时代特点出发,认真研究统一战线理论、政党理论、民主政治理论以及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与人民政协产生、存在、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才有可能真正理解和领会人民政协的本质和发展规律。

三是它的民族性。人民政协是在中国这块土壤里产生的独一无二的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从人民政协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来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这一协商式民主政治形态的形式本身就是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理论与中国现代特殊历史条件和政治生态环境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个重要的积极成果。

四是它的创新性。创新是理论发展和理论研究的本质特征。马克思说过:“问题是上帝的格言”,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民政协必然会遇到新的问题,需要我们不断加以创新,这个创新体现在内容新、目标新、视角新、方法新、语言新、结论新、手段新等各个方面,需要我们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包容的气度,更加开放的方式去不断总结人民政协发展过程中的新经验、新成果。

二、人民政协理论从新的历史高度准确界定了人民政协的性质、职能和地位,对新世纪新阶段发挥人民政协的特点和优势注入了新的活力

为了发挥人民政协的优势,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总书记为代表的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进一步深化了对人民政协的认识,从新的历史高度对人民政协的性质、职能和地位进行了新的概括,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这三句话的综合表达将人民政协的定位提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一)这一概括彰显了“人民政协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的科学定位。人民政协成立伊始,便作为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而存在。1954年12月,毛泽东指出:“政协不是人民团体,而是各党派的协商机关,是党派性的机关。”1989年12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人民政协正式被确定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对人民政协的性质进行了新的概括,并提出了人民政协工作的七个坚持: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开展工作;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必须坚持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民政协履行职责的第一要务;必须坚持把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人民政协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上明确了人民政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彰显了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的特点和优势。在我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的合作有多种渠道、多种形式,但人民政协这种组织形式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形式,是任何形式都不可替代的。人民政协是中国唯一由所有合法政党参加的,并以本党派名义在其中进行活动的多党合作组织。实践证明,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制度,就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这一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载体的作用,对于充分发挥我国政党制度的共产党执政,民主党派参政;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的政治优势和特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进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彰显了人民政协是我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幅员辽阔的社会主义国家,一系列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如何实现民主与集中的统一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单一式的通过选举这种票决民主是不够的,必须把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这两种民主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坚持和完善人民政协这种民主形式,既符合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又体现了中华民族兼容并蓄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四)彰显了人民政协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大团结大联合的组织特色。人民政协不同于人大,不属于权力机关,而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和社会力量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进行政治协商,发挥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的重要场所。人民政协的基本属性、主要职能、组织构成、工作原则和活动方式,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是完全一致的,对团结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群众在共产党领导下,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奋勇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奇迹,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万众一心,奋力拼搏取得的发展奇迹。其中也彰显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结,各民族、各阶层、各界别大团结、大联合的组织优势。

三、人民政协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的内涵,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民政协作为我国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组织形式,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证明,以我国人民政协为标志的协商民主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一)协商民主作为社会主义民主的形式,从基本政治制度到政治体制和运行机制,体现着多层次、多方面的政治关系,体现了以和谐为核心的价值观。有利于建立起权力与权力之间的平衡机制,拓宽党和政府与人民大众联系的渠道,激发非政府部门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表现出政府与公民的良好合作,体现了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新颖关系,实现了政府、经济和公民社会之间一种和谐的政治架构。

(二)协商民主体现了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为基本特点的社会主义的政治文明的内涵。协商式民主的发展要求以中国先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要求为基础和前提,以反映现代化的先进文化和文明为基本价值取向,以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为着眼点和落脚点,这就必然要把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体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核心价值观念的人民当家作主,以及把保障人民民主充分实现的依法治国,这三者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成为构建社会主义新型民主的三大支柱。

(三)协商民主体现了民主协商与民主决策的结合,是民主集中制原则在我国政治生活中的完善和发展。协商式民主能够在决策过程中较好地做到尊重多数人的意愿,又尊重和照顾少数人的合理意见和要求,克服了单一的多数通过的民主决策机制的缺陷,在实现多数人的民主权利的同时,使少数人的意见得以充分的表达,实现了尊重多数与保护少数的统一,实现了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提高了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程度。

(四)协商民主把内容与形式统一起来,体现了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协商民主为社会政治参与提供有序的民主参与渠道、制度化的组织程序,体现了民主理性与民主程序的一致性,保证了各阶层人民利益在决策中得到真正体现,是中国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较高的政治参与和长久的政治稳定并存的保证。

(五)协商民主适应了社会转型时期和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改革、发展、稳定三者辩证统一的要求。体现了一种既有结构的多元性,又有核心的一元性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民主形态。既体现了现代民主平等、协商、合作精神,又有利于形成社会主义的统一意志和团结的力量;既是现时代党和政府政治合法性的源泉,又是中国现代化对民主形式的一种理性选择。

四、人民政协“团结、民主”两大主题有效地构建了中华民族大团结大联合的统一战线的新格局,对新形势下进一步学习贯彻“同心”理论,深化“同心”共识,践行“同心”思想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人民政协以“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贯穿于人民政协的全部工作,是我国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在组织上有最广泛的代表性,在政治上有最大限度的包容性,这就进一步扩大和加深了人民政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发挥“团结、民主”主题作用的群众基础。

(一)人民政协通过发挥了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作用,进一步深化“同心”的政治共识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体制,人民政协是这一执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载体。新世纪新阶段,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明确了人民政协的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在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事业、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把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团结起来,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为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而奋斗。政协章程也规定,人民政协要“根据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促进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各党派、无党派人士的团结合作,充分体现和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这些都具有明显的“同心”要求,进一步深化了“同心”的政治共识。

(二)人民政协通过发挥了政协组织的界别渠道的作用,进一步夯实“同心”思想的群众根基

由界别组成是人民政协组织的显著特色,发挥界别作用是人民政协的一个突出优势。政协界别是保障扩大社会各界有序政治参与的重要民主渠道。政协的一个界别就是一条民主渠道。保持这条渠道的畅通、有效,能够从一个重要方面,把社会各阶层、各群体、各族各界代表人士愿望的表达、诉求的提出纳入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轨道,使社会各界人士广泛、积极、有序地参与国事,使政协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中具有组织上最广泛的代表性和政治上最大限度的包容性。同时,通过人民政协界别渠道密切联系本界别群众努力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理顺情绪,增进社会各阶层和不同利益群体的和谐,不断夯实“同心”思想的群众基础。

(三)人民政协通过发挥了政协委员的作用,进一步把“同心”理论落实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全过程

政协委员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主体,充分发挥政协委员的作用,就是要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的要求,认真组织政协委员开展学习和培训,知情、明政、增智,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即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做到“三个更加注重”:更加注重创新,要不断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进一步创新履行政协职能的新途径、新形式和新方法;更加注重特色,把团结和民主贯穿于政协工作的全过程,调动积极性、增强主动性、扩大参与性,努力营造宽松和谐、民主协商、合作共事的氛围;更加注重实效,主动向党委请示汇报,积极争取政府的支持,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和联系,建立健全相关工作机制,增强协商监督、参政议政的实际效果,从而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创造更好的条件,确保“同心”理论落实到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全过程。

五、人民政协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新发展新要求,又吸纳人类政治文明优秀成果,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共十六大以来,人民政协事业之所以能取得一系列光辉的成就,其主要原因就是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形成了人民政协完整的理论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了人民政协的产生、存在与发展的理论和历史依据;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作用;人民政协政协的主要职能;新世纪新阶段人民政协的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人民政协同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关系;人民政协同党委、人大、政府之间的关系;人民政协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人民政协的自身建设等等。这些基本理论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的新要求,又吸纳了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利于我们始终立足我国基本国情,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人民政协是在我国特殊国情的基础上产生的,六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充分显示了人民政协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形势下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党和人民对政协的要求更高了,人民政协的任务更重了。由于我国目前仍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民主和法制基础薄弱,政治文明发展起步比较晚。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能提出过高要求,急于求成;更不能不顾国情,盲目走西方民主政治发展道路,而是要始终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坚持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稳步推进。

(二)有利于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改善民生和加强社会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民主”与“民生”的互动

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和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民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体制构架内这种互相结合、互相补充、互相对接,有利于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能更好地从整体全局、长远的角度出发,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摆脱少数利益集团左右,制定出切合实际的方针政策,有利于协调各方利益,维护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有利于党领导下的人民当家作主,完成从“民本”到“民生”的中国政治传统的现代转换。有利于以民生发展为根本实现“民主”与“民生”的互动,在推进民生建设的同时,不断优化民主建设的发展形态和战略。有利于民主制度和民主机制不断健全完善,进一步丰富人民当家作主的内涵和形式。确保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始终以保障和实现人民民主权利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并根据不断变化发展的政治经济形势,坚持改革,以确保这些制度机制始终保持活力。

(三)有利于吸取和借鉴人类文明成果,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内涵

中国特色的这种协商式民主制度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充分发挥了最大限度调动人民群众积极性,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协调各种利益矛盾,稳定政治局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障改革开放及现代化稳定健康快速发展的巨大历史作用,显示了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风景这边独好”,这再一次说明了人民政协这一以公共协商为核心价值理念的协商式民主比起竞争性民主来,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可能成为当今世界多元社会中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重要选择。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胸襟和更加恢宏的气魄,积极吸收借鉴一切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使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更好地体现时代精神,体现世界民主政治发展潮流。

(四)有利于不断推进民主政治的制度化建设,确保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健康有序的发展

长期以来,我们党高度重视加强民主政治的制度建设,但目前在一些具体制度和机制方面还存在不足,不能完全适应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必须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建设,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划化和程序化,以更加健全的制度来保障人民群众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真正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从而使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具有更加坚实的制度保障。

人民政协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体现着多层次、多方面的政治关系,体现了以和谐为核心的价值观,有利于建立起权力与权力之间的平衡机制,拓宽党和政府与人民大众联系的渠道,激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所蕴藏的巨大潜能,表现出政府与公民的良好合作;体现了政治国家与公民说话的新颖关系,实现了政府、经济和公民社会之间一种和谐的政治构架,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搭建广阔平台。

(五)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中共对政协的领导,实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构建改革、发展、稳定辩证统一的政治格局,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人民政协建立以来的历史证明:只有加强和改善中共对政协工作的领导,才能真正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作用,才能真正使得政协工作在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方面迈出更坚实更稳健的步伐。《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从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中共对人民政协的领导;发挥政协中共党组在政协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政协组织中共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方面,对如何善于运用人民政协这一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为实现中国共产党的总任务、总目标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并把是否重视人民政协工作,能否发挥好人民政协的作用作为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一项重要内容。这就从组织、制度上保证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结合和辩证统一。”实现了民主与集中的辩证统一,提高了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程度,保证了各阶层人民利益在决策中得到真正表达,体现了一种既有结构的多元性,又有核心的一元性的新型的社会主义民主形态。既符合现代民主平等、协商、合作精神,又有利于形成社会主义的统一意志和团结的力量;既是现时代党和政府政治合法性的源泉,又是中国现代化民主形式的一种理性选择,对构建改革、发展、稳定辩证统一的政治格局,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并为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开辟了新的发展前景。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毛泽东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6]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多党合作理论、政策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M].北京:华文出版社,2010.

[8]建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12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人民政协民主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我心中的人民政协——纪念人民政协成立70周年
中国共产党与人民政协诞生
发挥人民政协在协商民主中的作用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