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胆相照 再铸辉煌

2013-08-15农工党河北省委主委段惠军

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3年1期
关键词:农工党政治协商参政党

农工党河北省委主委 段惠军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对于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深远意义,也为农工民主党积极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指明了前进方向。

中共十八大的召开对于巩固和发展我国的多党合作制度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既合乎时代发展的潮流,又体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内在逻辑和要求,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伟大的独创性。这一制度创立了一种崭新的政党关系、崭新的执政方式和崭新的民主实现形式,以其独特的结构功能和运行机制,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要求,具有西方民主不可比拟的广泛性、包容性和真实性。

在中国确立和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政治智慧的结晶,是合乎历史发展的唯一正确选择,也是包括中国农工民主党在内的各民主党派所作出的正确选择。中国农工民主党具有光荣的爱国革命传统,是在大革命失败后,邓演达等革命先辈为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探索复兴中国革命的道路而建立的。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帮助和指导下,农工党的同志,在遭受失败与挫折的迷茫中看到了光明,在民主与独裁的斗争中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自1930年成立以来,在血与火的考验中,农工民主党同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密切关系,农工党的同志与中国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在政治上同中国共产党保持一致,在斗争中同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边,始终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繁荣富强积极贡献智慧和力量,走过了光辉的历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

新中国成立以来,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奠定了新的基础。1989年和2005年,中共中央分别颁布《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政党制度的纲领性文件,为我们民主党派切实履行参政党职能、充分发挥参政议政作用提供了强大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标志着我国多党合作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共中央先后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工商联工作的意见》、《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重要文件。通过这些重要文件、相关政策和中共中央主要领导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了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准则和重要原则;规范了政治协商的内容、程序与形式,规范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内容、程序与形式,规范了民主监督的内容、程序与形式;提出了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和谐政党关系,支持和协助民主党派加强自身建设;明确了民主党派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等。从而有力地推动了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呈现出民主同心、和谐合作的政治局面。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事业的发展,为农工党发挥作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农工党认真履行参政党职能,与中国共产党一道前进,一道经受考验,共同谱写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建设国家、促进民族振兴的新篇章。农工党河北省委成立于1984年,历经七届委员会的共同努力,已发展成组织系统健全、党员结构合理、具备一定社会影响力的参政党。长期以来,在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领导下,我省农工党各级组织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切实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紧紧围绕中共党委和政府的中心工作,着力服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就关系我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等重大课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反映社情民意,提出了许多针对性强、有影响的意见建议,特别是先后邀请卢嘉锡、蒋正华、李蒙等农工党中央领导同志来河北考察,为黄骅港立项、曹妃甸港区和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建设的启动和实施,建真言、献良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拓宽社会服务的新领域,积极开展办医办学、社会义诊、智力扶贫、救灾济困、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活动,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广大党员思想政治素质明显提高,各级组织活力进一步增强。实践证明,农工党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多党合作制度,才能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才能不断提高履行参政党职能的能力和水平,为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多年来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理论和实践的不断创新,也为中共十八大报告在民主政治建设部分的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中共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在政治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上,除了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推进依法治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外,第一次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并将其作为政治体制改革重要内容进行了阐述,提出要“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增强民主协商实效性”。报告还提出“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新一届领导集体对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的高度重视。我们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共同努力下,一定能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促进国家持续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政党政治之路。展望未来,我国多党合作事业前景更加广阔、使命更加光荣,多党合作政治制度一定能够按照中共十八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在推动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创造新的辉煌。

当今世界形势复杂多变,呈现大变革大调整的特点。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多党合作事业面临着新的时代要求和发展机遇。中共十八大报告中的新观点、新论断、新举措,为新形势下的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事业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也对民主党派如何更好的履行参政党职能、更好的发挥参政党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省农工党各级组织和广大党员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把学习宣传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同农工党履行职能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切实用中共十八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把学习中共十八大精神与加强思想建设结合起来。要深入领会中共十八大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的基本内涵和精神实质,深入领会中共十八大的重大意义和鲜明主题,深入领会过去5年和10年国家取得的新的历史性成就,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深入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和基本要求,深入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重大部署。要通过学习,使广大党员增强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巩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和信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的决策和部署上来,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和思想认同,始终确保与中国共产党在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

要把学习中共十八大精神同参政议政的实践结合起来。中共十八大对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激励着包括农工党在内的各党派和全国各族人民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作为参政党,我们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影响和优势,牢固树立大局观念,增强中心意识,围绕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认真履行职能,重点围绕经济建设突出转型升级、政治建设突出民主法治、文化建设突出打造强省、社会建设突出改善民生、生态文明建设突出强力治理,选择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开展调查研究。同时,发动广大党员积极做好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及时准确地收集反映社情民意,为中共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

要把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同加强社会服务结合起来。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工作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集中力量,突出重点,着力推进品牌建设。要在巩固和扩大传统优势基础上,不断拓宽社会服务新思路、新领域,不断创新社会服务新内容,按照流动性与定点服务相结合、分散服务与集中服务相结合、临时服务与长期服务相结合的原则,积极投身“同心实践”,把我省农工党的社会服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要把学习贯彻中共十八大精神同加强自身建设结合起来。要适应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按照执政党建设和参政党建设互相促进的要求,大力弘扬多党合作的优良传统,以思想建设为核心、组织建设为基础、制度建设为保障,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的政治把握能力、参政议政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共事能力,努力把参政党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为我国多党合作事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努力加强机关建设,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机关干部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执行能力,真正做到思想坚定、制度完善、能力过硬,为充分履行参政党职能提供更加全面、可靠和扎实的保障。

猜你喜欢

农工党政治协商参政党
2022年12月8日中国农工民主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闭幕
《中国共产党政治协商工作条例》是做好新时代政治协商工作的基本遵循
新春祝福
农工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名单
农工党自治区委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专题学习会
庆中共百年华诞 促参政党自身建设
参政党民主监督实效性诊断及强化之道
提升参政党社会公信度的几点思考
人民政协是否具有作为政治协商载体与主体的双重性——再谈政治协商的主体问题
政治协商各方良性互动机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