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参与大学生网络伦理行为调控的优势与途径
2013-08-15刘志杰
刘志杰
(周口师范学院图书馆,河南 周口 466001)
网络技术的快速进步,引领当代大学生进入了网络时代。在其为人们的生活及学习带来便利与舒适的同时,也给当今大学生带来了不少负面影响,导致了部分大学生网络伦理行为的失范。在互联网全面普及的现今时代,如何指导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技术,建立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成为现今教育的重大课题。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师生汲取道德文化伦理资源的重要基地,在配合高校开展网络伦理教育工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
1 现今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行为失范的审视
网络伦理,又称信息伦理,它是调节网络世界中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各种行为规范的概述与总称。伦理行为失范是一种伦理道德行为失去规范和秩序的现象。网络伦理道德失范即意味着高校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与道德规范出现了依靠性、不可知性、反伦理性、反道德性及道德冲突等一系列特征与行为。这一系列行为得不到国家法律部门及相关单位的有效制约与监管,社会伦理道德的约束能力又十分有限;导致了道德与法律之间的真空,更造成了道德行为缺失的空白地带及无限制的约束行为,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具体来说,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1 趋于愉悦,全天候的网络游戏
游戏的愉悦性往往使玩者乐此不疲,众多游戏开发商就充分利用人们趋于轻松愉悦的心理取向及网络的普及性和虚拟性等特点,为网民提供了一个任由其发挥才智、张扬个性且能愉悦身心的绝佳互动空间。由于远离父母及教师的严格监控,加上部分大学生缺乏自制力,就不由自主地沉迷其中,乐此不疲、无法自拔。这不仅影响了大学生的生理及心理,更浪费了他(她)们宝贵的学习时间,耽误其学业,影响其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1.2 陷入诱惑,经常观看浏览各种色情网站
由于利益的驱使及网络商业化的渗透,使网络色情信息遍及世界各地。大学生又处于青春期,色情网站对其具有较强诱惑力。据有关部门进行的一项关于网民浏览网站类别的民意调查,发现浏览色情网站位居第五位;在大学生中,80%以上的学生曾浏览过黄色图片或文字,40%以上的学生有性犯罪的行为或动机。可见,它已成为互联网世界的最大祸害之一。
1.3 疏于规范,做出违法甚至犯罪行为
互联网的自主性以及社会道德监督约束机制的缺失,导致一些高校大学生放纵自我,甚至陷入违反犯罪的境地。据有关部门调查,一些高校生出于好奇或慾意显示自己非凡的本领,充当网上黑客,创办黑色网站,更有一批高校生无视社会道德和法律法规,利用其掌握的互联网技术进行违法犯罪活动。其活动形式有以下几种:①散布不良信息及谣言,对他人进行人身攻击、诽谤、辱骂;②非法窃取信息,侵犯别人知识产权,散布反党反人民言论;③盗取国家高级机密;④窃取他人私密账号,获取不不义之财。诸如此类的一些行为破坏了网络安全,扰乱了社会秩序。
1.4 游与网上,使人情冷漠至人际关系疏离
网络交往剥夺了同学之间直接交往的机会,拉大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疏离,人与人之间心理隔膜、关系的疏离。人们可以在虚拟环境里与远方的网上朋友联系,却不善于与现实生活中的邻近伙伴沟通,或适应不了周围的真实环境,造成个体之间“老死不相往来”的一种封闭的“部落化”倾向。
2 当前高校生网络伦理道德失范的原因
2.1 网络的虚拟性是当前大学生网络伦理失范的直接原因
与现实社会相比,网络空间显著的不同是它非物质的虚拟空间属性。网络空间的交互性、虚拟性、共享性等特点,使社会虚拟化。现今社会人们之间的交往有别于以往“人—人”面对面的接触,而是一种“人—机—人”的符号交往形式,这种虚拟化世界与现实世界相差甚远。现实社会中,每个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较充分地展现在交往对象面前,但是在虚拟社会中,人的自然和社会属性都被掩盖,只留下一种假想的界面形式,甚至这种形式也不确定。正是网络的这种虚拟、隐蔽特征对传统伦理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并致使现实生活中的传统伦理在网络社会中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从而直接导致了网络伦理失范行为的层出不穷。
2.2 网络建设不完善是大学生网络伦理失范的客观原因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信息化社会,但与之相应的网络体系建设却相对落后,致使现代技术与传统道德产生了严重的冲突,这种冲突主要源于以下四方面:第一,网络本身的技术功能特点是催生这种道德冲突的物质土壤。第二,现行知识价值和人才评价体系是产生这种冲突的思想根源;第三,网络道德立法的滞后是产生这种冲突的客观环境;第四,网络道德对个性化的高度认可与传统伦理评价机制之间的矛盾,是这种冲突产生的人文环境。网络技术、网络立法及网络道德等建设的先天不足导致了网络的安全性不高,各种漏洞后门普遍存在,再加上网络技术的快捷性、虚拟性、开放性等特点,极易产生网络伦理失范问题,因此网络自身建设的不完善是大学生网络伦理失范的客观原因。
2.3 大学生自身特点和相关教育的缺位是大学生网络伦理失范的主观原因
大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正是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习惯养成和人格健全的关键时期。大学生精力充沛,猎奇心强,想象力丰富,喜欢追求刺激,但他们在认知水平、辨别能力等方面还不够成熟,自制力较弱,尚未形成成熟的是非观。虽然网络满足了他们学习生活的需要,但面对网络上多元的价值取向及良莠不齐的各类信息,往往难以做出正确的选择,容易被误导而步入歧途。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学生自身特点就迫切需要网络伦理教育对其进行引导,然而目前很多高校只重视网络技术教育而忽视网络伦理教育,甚至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华而不实”,面对网络伦理失范问题的出现也束手无策,这些因素都为大学生网络伦理失范问题的产生及蔓延埋下了祸根。
3 高校图书馆参与大学生网络伦理行为调控的优势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在参与大学生网络伦理行为调控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具体表现在:
3.1 资源优势
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有限性、人工性、有序性、积累性能够较好地满足当今大学生的资源需求,为其提供庞大的理论体系和理论依据,使高校群体的信息组织更加有序,同时能够汇集各种信息机构,跨越了时空限制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满足高校群体的特定需求;高校图书馆不仅具有丰富完整的馆藏资源,而且文献类型较多;高校图书馆的经费,较有保障,信息来源渠道较为广泛,这些资源为参与网络构建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2 技术优势
高校图书馆具有较强的知识管理与知识组织能力,避免了信息污染与知识存储无序化,图书馆对信息资源的整理和优化在高速发展的今天占据了很大的优势,现在随着计算机的迅速发展,我们各地的图书馆不仅拥有自己的局域网,而且还可以通过我们的互联网与国内外的各地图书馆建立连接,这样我们图书馆在计算机这个领域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交流。现在各网上图书馆都具有文件检索、电子阅览等很多实用的功能,这些都为我们图书馆的网络伦理体系建设提供了充足的保障。
3.3 人才优势
高校图书馆是人才辈出的地方,具有显著的人才资源优势和自主创新优势,高校图书馆拥有一大批掌握信息技术和具有信息组织、加工、开发和利用经验的队伍,他们的参与能更好地为大学生道德建设注入人性的活力,在网络技术的配合下将会进一步加强大学生的网络伦理知识学习,引导大学生在学习和工作中成为道德素养高的人,高校图书馆的人员优势将在不久的将来渐渐凸显,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3.4 环境优势
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具有不可比拟的继承性和传播性,高校图书馆是一个学校的重要标志,所以在建设的时候必须表现出一定层次的文化品位。每一个高校的图书馆在它的校园内总是学习氛围最重的地方,图书馆是求知的地方,好的学习氛围对学生的自主学习会有很大的帮助。学生们通过不断的探索求知的同时也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世界上大多数有志人士的成长也离不开图书馆,所以图书馆的环境作用还是不可或缺的。
4 高校图书馆参与大学生网络伦理行为调控的途径
高校图书馆开展的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还处于一个开始的阶段,所以我们在这个领域还需要不断的探索创新,这就需要我们对现在大学生的一个目前状况做一个全面的分析,以便我们相应的调节我们的教育方式,以适应现在这个全面发展的时代,找到有效合理的方法途径。
4.1 开展网络伦理道德教育,构建网络伦理道德新体系
俗话说的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借鉴和引入一些发达国家的一些经验,我们可以“吸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我们也要结合我国现在的网络教育状况,以总结出更加有效合理的方法,并且将网络伦理教育纳入大学德育课程体系,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伦理观,调节和改变其网络失范行为。
4.2 开设网络信息检索课,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图书馆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讲座,来提高大学生的对网络好坏信息的认知能力,增强对不良信息的免疫力。另一方面,我们可以组织老师近距离的去和同学们交流,去帮助他们对网上信息进行筛选,是他们更加容易的找到他们所需的资料的同时避开不良的网络资源,这将大大地提高同学们的信息检索能力。同时我们也要建立反馈机制,以方便大学生对我们提出合理建议,我们也能了解他们的需求。
4.3 发挥图书馆导读服务功能,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图书馆是一个知识的宝库,同时它也是莘莘学子的精神家园。我们都知道阅读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张我们的见识,会对我们产生一些潜移默化的作用,使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得到升华。高校图书馆可以组织读书小组或举办读书交流会等方式,利用文献、专栏、文摘、书评、读后感等等方式向学生推荐好书,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向大学生推荐优秀的书籍,并向他们介绍读书方法和技巧,帮助他们提高文化修养和道德修养。我们还可以开展讨论答疑,及时的与学生们沟通,可以使他们确立正确的奋斗目标,这对我们建设良好的网络时代大学生信息伦理道德观发挥积极的影响作用。
4.4 加强网络建设工作,匡正大学生的网络行为
通过加强网络安全等自身建设途径,净化我们的网络空间,为我们的莘莘学子营造一个健康向上的网络环境。这样我们的学生才能在网上免受不良信息的诱惑,广泛汲取人类文化知识财富,更好地为自己的未来打下牢固的基础,创造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的国家也会因此迈出前进的步伐,站到世界的前端。
5 结语
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教育是网络时代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他与每位大学生的发展和进步有着紧密的关系,也是需要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生学习教育的重要阵地,应责无旁贷承担起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的重任,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和服务优势,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方法,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大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鉴别能力,开创大学生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的新局面。
[1]孙丽芳.高校图书馆与大学生信息伦理道德探析[J].图书馆工作研究,2005(4).
[2]肖鹂,张香梅,罗相群.高校图书馆开展网络伦理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咸宁学院学报,2006(1).
[3]孔令军.浅析大学生中的“网络常客”[N].中国青年报,2006-11-19.
[4]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http://www.cnnic.cn/index/0E/00/12/index.htm.
[5]列宁.哲学笔记[M].人民出版社,1974.
[6]陆俊,严耕.国外网络伦理问题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1997(2).
[7]王志萍.网络伦理:虚拟与现实[J].人文杂志,2000(3).
[8]吴满意.试论网络伦理[M].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1(3).
[9]Bob Hayward.Internet现象评析[J].信息经济和技术,1997(4).
[10]陈希,彭一中.图书馆的功能、价值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7(1).
[11]吕晓峰.大学生网络伦理失范与教育策略[J].黑龙江教育,2008(10).
[12]魏娟.大学生网络伦理问题与对策探析[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1).
[13]王珏.大学生网络伦理问题与教育对策研究[J].图书馆学刊,2008(3).
[14]张怀涛,索传军,代根兴.网络环境与图书馆信息资源[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