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管理学“五要素”的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解析

2013-08-15李庆玲朱亚宾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管理学教学管理积极性

□李庆玲,朱亚宾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 南京 210044)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指出,“当代中国的前途命运已日益紧密地同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必须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为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贡献。”独立自主和参与经济全球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快速发展和前进的两个不可缺少的车轴。实践已经证明,不管是独立自主发展还是参与经济全球化发展都离不开人才,创新型人才是社会进步和世界和谐最重要的元素和基础。面向21世纪的中国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要把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创新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和方向。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为目的的创新教育,对于现行的以传授已有知识为目的的教育观念、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教学方式等提出了一系列改革的要求。基于改革要求的高校教学管理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条件和保障措施。

1 管理学“五要素”与高校教学管理工作

管理学原理是在社会实践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形成和发展的,理论对于具体的社会实践又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也同样需要管理学原理进行指导。管理学原理在指导实践活动时的具体流程可以概括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这五个方面是管理学原理的基本要素,最早是由管理学大师法约尔提出的,他奠定了管理学的基础,建立了管理学的主要框架。“计划”主要是根据环境来制定行动计划;“组织”是为了有效执行计划而建立的组织框架;“指挥”主要是指使行动者发挥自身潜力的一种领导艺术;“协调”是指调动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来实现组织目标,使事情和行动都有合适的比例,使组织的一切工作都和谐进行并且相互配合;“控制”是指根据所指定的方案、规定的原则和下达的命令检查企业的各项工作是否与之相符,目的在于及时纠正工作中出现的缺点和错误。管理学五要素贯穿于管理工作和实践的整个过程,缺少任何一个要素都有可能造成管理工作的失误和管理效率的低下。

高校教学管理是管理学的一个具体实践层面,管理学原理的运用要与当代中国高等教育的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其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在改革中不断地发展,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是改革的重要方面。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从当前高等教育的实践情况看,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着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但是这些

问题中有的长期存在,有的交织在一起,我们很难全面系统地将所有的问题进行归类和排列,这对高校教学管理的改革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困难。我们从管理学角度来剖析的话,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各个环节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上。我们将高校教学管理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系统,从管理学五要素视角进行解析,能够比较全面直观地了解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不足以及亟待改革的方向。

2 基于管理学五要素的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不足之处

将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进行解构,从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五个层面进行深入的剖析,我们能够清晰直观地看到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不足之处。

2.1 计划层面: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教学管理工作的理念滞后和教学管理计划的不科学

高校教学管理理念应该要随着社会发展而不断地更新和发展。观念是改革的先导,是行动的指南。如果观念层面认识模糊,改革难于确定明确的目标,观念不转变,改革就失去了内驱力,改革的结果往往是“新瓶装旧酒”,难于见到实际的成效。目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理念滞后主要表现在没有明确教学管理的终极目标。很多高校在进行教学管理的时候,把主要的精力投放在死板的制度建立和僵硬的规范管理上。诚然,良好的教学管理工作需要制度和规范,但是一味强调客观因素的管理显然不适合以人为主体的大学教育。一些高校教学管理工作者认为只要建立了制度和规范,那么教学管理工作就会一劳永逸。实践证明,缺乏灵活性的教学管理工作必然会造成教学管理工作的“死胡同”。教学管理工作缺乏灵活性的根本原因是教学管理工作没有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模式化和条块化的管理工作不仅会直接伤害教师的积极性,更为严重的是会导致大学生学习知识兴趣的低下和综合素质的下降。教学管理工作理念中缺乏人性关怀,这本身就与现代管理学中对于人主体地位凸显理论相冲突。源于教学管理工作理念的滞后,教学管理计划也必然缺少灵活性和机动性,直接造成教学工作的效率低下。

2.2 组织层面:教学管理组织权利过于集中,具体实践层面所反映的问题不能有效及时地得以反馈和解决

目前,我国多数高等院校都是实行多层等级制度管理,其组织形式的主要特征就是以上层决策、基层执行为运行规则的集权。这种管理组织形式将教学管理工作中的决定权都集中到学校的重要领导手中,包括校长或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或教学处领导。上层决策、基层执行的模式不利于实践情况和信息的反馈。普通高校通常采用从校长到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教务处,再到学院管理机构等由上而下的管理等级制度。由上而下的等级制度决定了校长或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掌握了教学管理工作的绝大部分决策权,而工作繁忙的校长或副校长很难全面地了解具体教学实践层面出现的问题。管理学原理强调要根据组织的目标建立灵活性和应变性较强的组织管理模式,通过有效的组织管理工作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等级制的教学管理组织显然不能有效、及时地了解具体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教学管理工作的主要政策和规范都是由领导来决定的,学院或具体从事教学工作的教师都没有权利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必要的调整。组织结构缺乏灵活性必然会造成教学管理工作的僵硬性,最终导致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低下。

2.3 指挥层面:教学管理工作缺乏人文关怀,不能有效地通过激励方式提高教学工作者的积极性

人本化教学管理就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原则,以人的发展需求为基准,挖掘教师和学生参与学校教学管理的积极性,实现人全面发展的最终目的。管理学原理中的“指挥”就是充分发挥教学管理部门在激发教学工作者积极性方面的作用。对于教学管理工作来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对于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一方面是源于其对于教学工作的喜爱,另一方面也涉及到教学管理部门对于教师工作的管理方式和激励方式。目前,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组织结构不合理以及理念滞后等原因,使得教学管理工作中缺乏人文关怀,教学管理工作不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从人力资源管理视角看,不能有效提高教师积极性的教学管理工作是没有效率的工作。最大限度地促进和提高教师的积极性是教学管理工作在“指挥”层面必须做到的工作,反之则证明教学管理工作缺乏活力,缺少激励措施,无法促进人的最大能动性的发挥。

2.4 协调层面: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不能有效地协调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从而造成一定程度的混乱,导致效率的低下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涉及三个主体,分别是学生、教师和教学管理者。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教学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方面。目前,很多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在处理这三者关系时出现了很多的问题。如很多大学生对于学期的课程安排不满意,教师对于教学管理部门的日常管理不满意,教学管理部门对于教师请假以及学生缺课情况也存在抱怨和不满意的情况。当三者之间的这种不和谐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其负面效果必然会出现在最终的教学质量上。又如在课堂教学问题上,很多教师喜欢突破传统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讲课,并且大学生也乐于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然而教学管理部门可能就会阻止或限制教师的个性化发挥。教学管理工作中死扣教学规章的方式一方面会打击教师创新教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扼杀了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积极性。教学管理工作没有将工作的重点落实到具体的人身上,即缺少人文关怀。教学管理工作不能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和实践的话,最终会造成教学工作的混乱。

2.5 控制层面:教学管理工作中缺乏合理、有效、科学的考核机制和信息反馈机制,造成教学管理改革的不顺畅

对于管理实践来说,控制过程显得尤为重要。因为理论在指导实践过程中是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这种发展和深化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反馈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高校教学管理中也有“控制”,即教学考核。考核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更好地进行教学活动。但是目前高校在进行教学考核或控制过程中缺乏科学、合理、有效的考核机制,不能站在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进行考核。考核制度的不合理是制约教师教学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方面。教师教学考核主要是考核期科研成果、考试通过率等;学生考核的主要方式甚至说唯一方式就是分数。这种片面性的考核机制一方面会伤害主体积极性,另外一方面也会起到消极的引导作用。例如,目前很多高校的教师只关注科研,不关注教学,造成顾此失彼的教学混乱局面。除此之外,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信息反馈机制也很落后,这点在“组织层面”已经论述过,这里不做进一步阐述。由此可见,“控制”的目的是监督和审视整个流程,找出问题并加以纠正,确保实现目标的手段不断地发展和更新。但是高校教学管理控制层面却没有发挥其应有的考核、反馈作用。

3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亟需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我们从管理学五要素的视角深度解构高校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从发生学理论角度看,整个过程的混乱是源于计划的不科学。在计划执行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

3.1 改变以管理者为中心的理念,确立教师和学生为中心的新理念

改变以管理者为中心的理念,确立教师和学生为中心的新理念的重要方式就是确立大学“自由”之维度。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说过:“大学教育的本质是苏格拉底式的教育,但并非所有的教育都如此。大学生在学校的自由氛围中,通过个人的自我教育可以获得内在的自由,这是大学教育的优越之处,加入实行的是一种像军校或某些修道院式的教育,以极严格的纪律来约束学生,那么这点优越之处就荡然无存了。”教学管理工作要保持教学秩序中的必要自由,为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提供个性化的引导和支持。这是当代大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集中体现就是确立自由的大学氛围,一切以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

3.2 改变以相关领导决策机制为全员参与、学院审核和领导决策的模式,提高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适应性和效率性

高校要改变领导独断决策的模式,适当放权到各个学院,学院要形成鼓励和支持教师或学生反馈意见的渠道和模式。这种管理模式一方面能够使教师和学生形成主体感,促进他们在教学活动中不断地发展问题并反馈问题。组织本身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信息畅通,这是指挥和协调的基础。高校教学管理中的权利适当下放,有利于激发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教师的积极性,他们的主体感能够直接感染学生,使学生能够在开放自由的环境中与教师互动,实现教学效率的提高。全员参与后反馈的信息能够被学院所收集和审核,这些加工后的信息能够第一时间传递到相关领导那里,领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出正确的决策。这种模式有利于激发各个主体的积极性,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作用。

3.3 形成有效的控制机制,即形成科学、合理、有效的考核机制

在高校教学管理中,最核心的是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制约教学全过程的主导因素,教学管理的关键是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的优劣。正因为如此,科学、合理、有效的考核机制能够较为准确地反馈教学质量的信息,根据教学质量的情况进行必要的教学管理。在这个过程中,必须要充分考虑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能够较为全面地反馈教师教学和科研情况、学生学习知识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情况是非常关键的一个方面。科学、合理、有效的考核机制是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不断优化的基础。

4 结语

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在高校工作系统中拥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质量是衡量一所高校好坏的重要标准。提高教学管理工作是高等教育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竞争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充分运用管理学理论进行高校教学工作审查和改进,加强交叉学科研究和实际应用层面研究,不断地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为实现人才强国战略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条件。

[1]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2]周跃红.谈高校教学管理模式变革与系统创新[J].中国高校研究,2001(6).

[3]洪早清.高校教学管理者必须树立的若干观念[J].中国大学教学,2003(1).

[4]宋建军.高校教学管理系统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6).

[5]孙树文.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之我见[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8).

[6]高福成.浅论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建设[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0).

[7]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上海:三联书店,1991.

[8]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G].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9]王杰敏.关于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几点思考[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4)

[10]李志远,葛伟青.关于成人高等教育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唐山学院学报,2011(3).

[11]杨德军.对新形势下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26).

猜你喜欢

管理学教学管理积极性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三方共进,激发干部积极性更上一层楼
教学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
新时期高中教学管理改革与实践
谈教学管理的艺术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浅谈管理学
联邦快递的管理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技校生学习积极性的探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