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陕北地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现状与路径选择——以宝塔区南川五乡镇为例

2013-08-15拓宏伟延安大学陕西延安716000

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农民政治思想

李 聪 拓宏伟(延安大学 陕西 延安 716000)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在全国人口中占据主体地位。农村的发展问题千头万绪、错综复杂。伴随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正在进入新的阶段。[1]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社会均衡发展的“瓶颈”,如何教育农民的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心,农民教育工作关系着整个社会发展的大局,甚至影响着美好“中国梦”的实现。

2013年1月31日新华社受权发布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这份在国家全年工作中都具有纲领性和指导性的文件的主题,与之前的中央一号文件一样,再一次聚焦“三农”,“三农”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重要地位可见一斑,我党解决重中之重的“三农”工作的信心与决心也可见一斑。

勤劳勇敢的老区人民用生命和鲜血哺育了中国革命,为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历史与现实都告诉我们,必须解决好陕北农民的问题。笔者以对宝塔区南川五乡镇的实地调查为依托,以求管窥当前陕北地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并提出解决对策。

一、当前陕北地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陕北地区经济的持续深入发展,农村的经济结构、经营模式、分配方式等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

(一)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流于形式、未落实处

农村各项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一方面促进了农村生产关系的重大调整,另一方面也给农村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与冲击,农民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悄然改变。农村的教育资源长期以来都是农村各种资源的短板。宝塔区南川五乡镇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的资源主要有: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各个村会在每月固定时间进行学习,但是调查中发现能够认真学习的农民很少;乡镇文化站,相关活动很少,文化站的利用率不高,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农家书屋,被调查乡镇的农家书屋在2012年下半年已基本完善,达到每个行政村都配备图书,但调查中发现,配备完善以来,很少有农民走进村图书室借阅图书。这些情况的客观存在,都给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了挑战。

(二)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机制不健全

当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一套科学完整的工作机制。通过对宝塔区南川五乡镇的调查,从事农村基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职人员明显配备不足,各乡镇都只有一名党委副书记负责此项工作,其他工作人员都由政府干部兼任,而且不固定,很难胜任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复杂多变的新情况、新问题。加之在此项工作上的投入有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阵地建设落后,教育设备已显陈旧。人力短缺、物力匮乏使得当前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陷入了窘迫境地。

(三)农村基层党组织难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传达贯彻落实党关于农村工作各项方针政策的最基层媒介和前沿哨所,应当发挥战斗堡垒的作用。但是,在个别农村,许多党支部成员却在职不在位,出外谋职,无暇顾及本村工作。普遍存在的问题还有农村党支部核心成员的年龄偏高,部分老同志对待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有的虽认真负责但也明显显现出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状态。通过对宝塔区南川五乡镇中20个村党支部书记的年龄调查,其中年龄最大的61岁,最小的38岁,平均年龄51岁。这些客观存在的问题使得不少农村基层党组织处于涣散疲软状态,难以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弱化了党在农村的领导基础。

(四)对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不足

长期以来,我们的工作重心都放在了经济建设上,毋庸置疑,这是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需举措。调查中发现,乡镇干部和村干部常常为繁琐的事务缠身,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常常被边缘化。另外,在领导干部考核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常常被放在次要地位,这就使得各级组织对待此项工作有失偏颇。有不少领导干部认为发展经济是硬指标,而思想建设是软任务、是务虚的工作,这种思想是对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与紧迫性认识不足的表现。“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2]在农村地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以解放农民长期落后的思想,开阔他们的眼界,这样就可以加快扫清农村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重障碍,从而有力地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二、当前陕北地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问题的原因探寻

(一)政策制度尚不健全,缺乏长效保障机制

长期以来,政府在制定各项政策、制度时总是将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放在绝对位置,而未能深刻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指导作用。省市区虽制定了相关政策,但现有政策一到执行阶段却显得捉襟见肘。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长期处于一种无明确领导部门和专门教育机构,无明确教育计划和目标,无明确监督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的状态。削弱了其在农村各项工作中的作用,从而遮蔽了广大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认识此项工作重要性的重要路径。

(二)教育主体执行不得力,导致了一定程度上的缺位

党的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该处于核心主体作用,但现阶段在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堡垒作用不坚,农村党员的先锋作用不明显,甚至出现党风不端等现象。另外,村一级党支部与村委会将主要精力放在带领农民致富脱贫上,忽视了思想层面的脱贫致富,而且普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不实在的,致使教育主体缺位。

同时,由于人力物力有限,乡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通常都是由政府干部兼任负责,这类兼职干部通常体现为专业理论不足、专业素质不高、专业水平参差不齐,这就使得此项工作的执行力严重缩水,甚至出现缺位或空位现象。法制主体是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又一重要主体,但农民中仍然普遍存在法律意识淡薄、法律思维不强等问题,使得法制主体严重缺位。在面临冲突问题时,多数农民首先想到的不是诉诸法律,而是以各种手段达成私了,这种解决方式有可能留下深层次的隐患。

(三)三农问题的整体状况,使得教育工作收效甚微

由于地形限制与气候原因,使得陕北地区农业发展难以大规模实施,且机械化程度不高,农业发展长期滞后,呈现出农业水平偏低、农村环境较差的现状。受市场经济的刺激与激励,现代青年农民更愿意走出农村外出打工,而留在农村的多为我们常说的“993861”队伍,即老人、妇女和儿童。这些农民普遍存在受教育程度不高、思想观念保守和小农意识的现象。落后的封建思想、宗教迷信极易侵袭这类人群。

另外,随着各级政府对农村政策的照顾与倾斜,农民切实得到了实惠,但在部分农村的具体落实上,却意外地形成了“授之以鱼”的怪相,农民中产生了“等、靠、要”的思想,“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有所淡化。这些客观存在的现象给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所以,农业发展水平偏低、农村整体环境较差、农民综合素质不高的状况,使得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收效甚微。

三、当前陕北地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选择

(一)寓教育工作于促致富中

即是要扭转对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偏颇认识,改善以往将经济建设与思想建设两相分离的状态。“教育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技术,不是资源,不是责任感,而是……去发现新的思维方式。”[3]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键不是教育的强加,而是教育的渗透。

固然现阶段应该将经济建设放在主要位置上,但也不能忽略思想建设对经济的积极反作用。在制定各项保障经济发展的政策时,要真正考虑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于其中,如将教育寓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科技兴农等政策支持与致富活动之中。要深刻认识到农村形势的新变化,正确理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农村社会发展和个体德性提升的内在性需要,是农村治理的基本手段和新型农民人格塑造的基本方式,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社会稳定的“安全阀”。[4]从而真正发挥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稳定农村社会大局、促使农村经济发展、保障农村民主文明、改善农村落后文化、推进农村生态文明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寓教育工作于民间组织与民间活动中

即是要发挥在农民内部成立的组织最接近民意、最了解民情的优势,以挖掘其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作用。

民间组织的成立大多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直接出发点,实际操作中大部分民间组织也发挥了其最基本的职责。如果加以重视、科学规划,便能积极发掘出民间组织在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宣传农村新风尚、提升农民各项素质等方面的功用。宝塔区南川的民间组织主要为农民果蔬合作社,此类合作社在苹果、蔬菜等农作物成长成熟包装销售等各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功用稍显薄弱,同时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参加民间活动是农民群众最平常的事情,如果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寓于其中,定能以点带面,辐射出很好的效果。就陕北地区来说,以新编有关新农村建设等内容的信天游、秧歌剧、快板书、陕北说书书词等形式,并通过组织民间活动宣传引导,定能使农民群众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生活。

(三)寓教育工作于红色资源的发掘与传承中

陕北是中国革命的圣地,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党中央、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和陕北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留下了宝贵的精神与物质遗产,这些遗产都将成为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力法宝。

在延安,中国共产党孕育了光照千秋的延安精神,在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中发挥了巨大的精神动力作用。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积极弘扬延安精神,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而解决在人们心中存在的“信仰危机”、“信心不足”等问题。

宝塔区南川五乡镇拥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以南泥湾革命旧址为代表,再加上松树林乡前新窑村的陕甘宁边区交际处农场旧址、临镇镇三五九旅七一七团合口商店旧址和兰花花旧居,如果能多点一线连接起来,一方面可以发展旅游业,为农民创收,另一方面也能使农民深入其中,忆苦思甜,提升对革命传统的感知力,从而充分发挥其在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四)寓教育工作于大学生“村官”扎根基层实践中

大学生“村官”政策的制定,本身就是中国共产党贴近人民群众,关心人民疾苦等优良传统的延续。大学生“村官”应定位为理论素质相对较高、接受新事物相对较快的新型农民,各级党组织和政府应该重视并充分发挥其在农村各项工作中的作用,积极引导,夯实大学生“村官”的政治理论基础,提升“三农”水平,使大学生“村官”真正深入农民群众,与农民的心连在一起。

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正是需要像大学生“村官”这样乐于奉献基层的人才队伍,科学引导广大农民紧跟党的脚步发展生产,强化农业基础支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实现“中国梦”是全民族的美好理想,实现“中国梦”离不开中国农民的力量,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事关中国社会发展全局,也事关“中国梦”的实现。这就要求我们心系三农,着眼实际,在党的领导下坚定不移开创农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从而为实现“中国梦”创造良好环境。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152.

[3] S·克罗韦尔.思维的新方式:未来的挑战[A].瞿葆奎主编.教育文集·国际教育展望[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330.

[4] 龙海平.农村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与对策探讨——基于桂北6个村镇的实地调查[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2(4):78-82.

猜你喜欢

农民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饸饹面“贷”富农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