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滨南油田滨660块开发技术研究

2013-08-15

河南科技 2013年6期
关键词:井距水井油井

李 雯

(胜利油田滨南采油厂采油二矿,山东 滨州 256600)

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由于裂缝发育,注水开发易水窜,水驱效果差,造成采收率较低。随着低渗透油藏不断投入开发,裂缝性低渗透油藏所占比例呈逐步增加趋势,探索研究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的地质特征,应用多种方法优选最佳合理开发方案,依靠科技进步,搞好低渗透油藏的工艺技术配套,力求实现良性开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滨南油田滨660块是典型的裂缝性低渗透油藏,经过多年的开发,该油藏已处于中高含水期,产量逐渐下降,为了提高滨660块的采收率,实现其良性开发,本文根据裂缝性油藏的基本特征,对其开发技术进行研究。

2 油藏评价

滨南油田是胜利油田20 世纪80~90 年代发现的典型的低渗透油藏。该区在区域构造上位于东营凹陷博兴洼陷的西部、金家-樊家鼻状构造的北端。滨660块位于该油田中区,该块地层发育齐全,自上而下钻遇地层有第四系平原组,新近系明化镇组、馆陶组,古近系东营组、沙河街组的沙一段、沙二段、沙三段(以沙三中四砂组、五砂组、六砂组为主)。主力含油层系为沙三中四砂组,91年上报含油面积2.9km3,地质储量4.26×106t。该区自1992年4月投入开发,当年9月转入注水开发,至2005年8月,四砂组油井总数39口,开井33口,核实日液水平422t,日油水平127t,综合含水70%,累积采油82.4721×104t,采出程度19.36%;水井总井23口,开井19口,日注水平635m3,月注采比0.81,累积注水206.72×10m3。目前地层压力23Mpa,总压降5.8Mpa。

3 开发技术研究

3.1 裂缝型双重介质油藏数模模型研究

针对该块存在天然裂缝的特点,重点加强应力场和天然裂缝的研究与测量,建立基于天然裂缝与应力场的双重介质数值模拟模型,从而揭示水淹规律及剩余油分布规律。

3.2 开发方案优化设计

在地质模型建立的基础上,加强油藏工程研究,综合应用多种油藏工程方法,对井网、井距、压裂缝长、注水时机等参数进行优化,编制科学合理的开发方案,提高该块的开发效果。

3.2.1 井距的优化

油藏合理井距采用下述方法确定:油藏数值模拟计算;本油田实际资料分析;同类油藏相比。

(1)利用开发决策支持系统软件,输入本块的地质参数,在当时原油价格800 元/t 时,计算出经济合理的井网密度为15.8口/km2。滨660块有效厚度大于5m(方案布井区)的含油面积为2.3km2,则在方案布井区可钻36口油井。在此基础上,折算五点法和反九点法井网的合理井距为252m。

(2)樊15试验区注水效果研究。樊15试验区中心区注采井距为200m,外围为250m,五点法面积注水。1991年8月和9月,樊15-2 和樊15-6 井相继转注至12 月底,注水井两侧的生产井没有见到明显注水效果。也就是说,该油藏注水后,油井见效时间大于5个月,如果注采井距大于250m,油井的见效时间还会更长,这将不利恢复地层能量,因此认为该井油藏的注采井距不宜大于250m。

3.2.2 裂缝长度的优化

首先利用水利压裂模拟技术对压裂措施进行了净现值分析,并根据计算结果得到了该块最佳水力裂缝长度为100m。

通过各井网方案优化认为,滨660块应采用初期九点法,后调整为五点法的开发井网,采油井压裂造缝长度100m,注水井压裂造缝长度50m。

调研了渤南油田井距、注入压力相同,四点法和五点法注水条件下井间压力分布曲线,曲线表明,在相同注入压力下,五点法面积注水比四点法注水油水井间的压力值高3.0Mpa左右,这将有利于油井压裂效果提高。

从上述分析看出,五点法面积注水有利于地层压力的提高,比较适宜滨660块的特低渗透层的注水开发,因此滨660块沙三中油藏确定为五点法面积注水方式,以强化注水开发。

4 开发效果评价

该块初期按注采井距250m、采油井距350m、反九点法面积注水共部署油水井44口,其中油井31口,水井13口。方案实施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体现在:

(1)压裂后有效渗透率及表皮系数得到改善。统计7口井试井资料平均有效渗透率由2.1×10-3um2上升为23.86×10-3um2,表皮系数由1.91下降为-5.174

(2)投产初期产能高。统计滨660块单采43层的资料资料,压裂后平均单井初产22t,采油强度2.44t/日.m,3 口井平均采油指数0.16t/d.Mpa.m。

(3)见效范围广,且见效有明显的方向性。该块92年6月正式投入开发,92年9月开始注水,至93年8月为止31口油井有27口油井(占87%)见到了明显的注水效果,见效时间是30~330天。注水井在NE100°方向上的井见效快[17],见效时间30~120天,平均78天,水线推进速度1.56~4m/天,其它方向上的井见效间130~330 天,平均220 天, 水线推进速度4.25~14m/天。如:樊7-13 井组,处在NE100°方向上的樊7-11 井含水上升较快,处在正N方向上的樊29井,含水上升较慢图。

(4)无水采油期及稳产期长。该块油井无水采油期一般在140~920 天,平均710 天。其中处在NE100°方向上井的无水采油期一般在140~320天左右,其它方向上的井无水采油期一般在335~920天左右,稳产期一般3~5年。

猜你喜欢

井距水井油井
山西发现一口2000余年前的大型木构水井
水井的自述
胜利油田低渗透油藏CO2混相驱合理注采井距研究
凡水井处皆听单田芳
新型油井水泥消泡剂的研制
一种油井水泥用抗分散絮凝剂
乌龟与水井
低渗透油田加密调整注采井距适配新方法*
芳深2区块250m井距开发效果分析
CO2混相驱油井产能预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