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2013-08-15
海仪所2 项浮标研制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13年3月15日,由海仪所承担的“六米深远海海洋环境监测浮标”和“拼装式海洋环境监测浮标标体”项目在青岛顺利通过技术成果鉴定,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我院副院长刘孟德,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丁永耀教授,以及来自中国海洋大学,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北海分局、东海分局等单位的多位专家出席了技术成果鉴定会议。
目前国内在位业务化运行的浮标基本上以10 米大型浮标为主,还有少量用于科学研究的深远海小型浮标。小型浮标极易遭受破坏,在位率较差;而10 米大型浮标由于锚系成本高、海上作业量大,不适合作为深远海浮标使用,因此缺乏合适的深远海浮标产品。
为适应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需求,满足国家海洋环境监测浮标网发展的需求,海仪所于2009年开始自主研发深远海浮标,研制出的新型六米深远海海洋环境监测浮标不仅具有大型浮标抗恶劣海洋环境、抗人为破坏能力强的特点,而且具有电源及设备容量大、锚系成本低,可以在深远海推广使用等特点。“拼装式海洋环境监测浮标标体”则在国内首次设计完成了拼装式的海洋环境监测浮标标体,标体拼装结构设计合理可靠,拆分快捷,异地组装简单,可以陆路运输,解决了传统大中型浮标仅能依赖海运的问题。
与会专家认真听取项目组的工作报告和研究报告,充分肯定了项目研究成果,认为两项项目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各项技术指标具备深远海海洋环境监测能力,技术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建议尽快对该成果设计定型,推广应用。
(http://www.sdas.org/kydt/4281.htm)
我院获批建设“山东省光纤检测工程实验室”
近日,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员会发布了2013年认定的省工程实验室名单,我院“山东省光纤检测工程实验室”获批建设。省级工程实验室是产业核心技术自主创新的试验平台,是促进应用基础研究成果向工程技术转化的重要途径,是我省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年,我院重点加强了对工程技术类研发平台的建设工作。该实验室的建立将促进能源、海洋领域光纤检测行业标准的制定,为产业链的技术规划和资源整合提供技术支撑;推动光纤传感器系列产品的专业化、标准化、模块化和产业化进程;对安全信息系统的多传感器融合、智能决策、灾害预警等关键共性技术发挥支撑和引领作用;同时还将为能源、海洋领域光纤检测产业链和产学研科研基地提供人才储备。
(http://www.sdas.org/kydt/43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