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技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2013-08-15黄文来
黄文来
(邓州市花洲实验高中,河南 邓州 474150)
1 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现代多媒体技术具有图、文、声并茂的特点,具有许多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这些特性与功能是其它设备不完全具备的。现代多媒体技术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影音处理技术集成在一起,而且把语音信号、图象信号统一由模数转换变成数字信号,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生物学知识比较抽象性,有些时空跨度大,有些综合性比较强,学生不易感知。多媒体能够处理文字、声音、图片、动画等信息。利用多媒体进行生物教学,可以把这些信息通过转换变成光、电、磁等信号,使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宏观世界、微观世界、远方或过去的事情,使信息通道得到了无限的延伸和扩展。例如在讲到免疫章节时候,用网格图的方式,总结生物体内的免疫生理过程,使用动画形象地揭示了体液免疫的过程,化抽象为具体,用动态代替静态,降低了知识的难度,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生物学是一门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在生物的教育和学习中,经常要做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例如,造成仪器损坏,药品着火或是酸类物质溅到身上等。而现代多媒体技术是对实验操作进行模拟,学生在电脑前进行模拟操作,以掌握正确的操作和对不正确操作的理解,然后进行实验,可以提高学生实验的有效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多媒体教学具有可重复性,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和克服遗忘。有些难点和重点,学生不易掌握。这时候,如果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一遍遍地演示,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突破教学中的难点。
2 多媒体教学的劣势
应用多媒体教学,若信息量过大,则速度过快,教学效果降低。若课件的交互性太差,则课堂教学就不够灵活;若课件设计不当,则还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动手、动脑,使学生产生依赖性。多媒体是不会思考的,而她所面对的对象却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在感情上无法进行沟通,她无法通过学生的表情去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没有与学生的思想参与,一味地强压强喂知识、提供大量知识信息而忽略品德修养和价格塑造。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老师既不能从学生那里反馈到学生的理解程度也不能顾及到学生感受,整个课堂很容易变成一个毫无生气的教学过程,扼杀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现代多媒体技术使用过多,则学生和老师的情感交流时间减少。传统的课堂是“学生为主体”,应用多媒体教学常出现的情况是“电脑+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或者“教师+教学课件+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常常造成多媒体教学中“学生瞪眼看,教师绕机转”的场面,教师和学生被教学课件活生生地割裂开来,导致大部分学生上课觉得枯燥乏味,严重缺乏学习的兴趣和热情,进而引起学生厌学情绪。
3 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有选择地使用多媒体教学,使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法优化组合。对于一些较复杂的较难的内容,需要学生想象理解的,可以借助多媒体,也就是有目的、有选择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如细胞的有丝分裂、细胞的减数分裂、基因工程、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噬菌体侵染过程等内容,用现代多媒体教学的动感化表现手段和艺术的壁联结合,能使学生看得更清楚,理解得更透彻,效果特别好。多媒体具有随机、灵活的特点,应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吸引力,降低学习难度,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独立地、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才能更好地为实现生物教学目标服务。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变,无论多媒体的功能多么强大。它也是辅助设备,也不能改变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要善于发掘蕴含于知识本身的情感,并善于艺术性的赋予知识以情感。有了情感,知识就有了生命,学生就会感受到其中的魅力和价值。教师教学的艺术实际上就是师生交流的艺术,教师帮助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同时,学生能从课堂上教师的眼神、体态和语言中感受到多媒体教学中没有的师德和师爱。在常规教学中,在内容处理由形象向抽象、由感性向理性转换时,学生不仅有足够多的时间去思考、去理解、去想象,师生之间也通过非预见性的互动交流,最终实现学生众多方面的能力的培养。在现代多媒体教学中也一定要处理好“人——机”的关系,决不能在现代多媒体教学中忽视了教育的对象“人”这一根本。更不能以“电脑”代“教师”。
4 结语
当然,现代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劣并存,要趋利避害,正确处理好各种要素之间的关系,将多媒体手段有效地整合到中学生物课堂教学中。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应牢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树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宗旨,根据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师生实际、设施条件等,有选择地将现代多媒体技术整合到课堂教学中。
[1]王丹.教育原理[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纪洪广.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法的结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J].中国冶金教育,2001(5)
[3]孙莉.多媒体公开课该不该搞[N].中国教育报,2002-03-29(8)
[4]李克东,谢幼如.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