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油长输管道油品交接中常见问题分析及对策
2013-08-15陈晴
陈 晴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管道郑州输油气分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8)
1 油品交接中的常见问题
1.1 取样不合理
油品在交接过程中需要用到采样,但是由于成品油在品种上的差异,其密度会存在着细微不同。这些极小的差异在大量成品油中会对油量产生影响,从而影响成品油的质量检测。在同一个储罐进行混储的时候,成品油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密度分层,这种分层会使得取样缺乏合理性,不能有代表性的进行成品油测定,让油罐交接在质量计量中降低准确程度。这种与实际质量产生的偏差,若是长久下去会影响交接中的信任度问题,也会影响经济效益。
在成品油质量问题中,较为典型的是位于新疆的王家沟油库。这个油库会进行大量的成品油交接工作,这些成品油主要是来自乌鲁木齐石化、克拉玛依石化以及独山子石化这3 所炼油工厂。在石油炼制的过程中,由于采用的炼油工艺不同,因此成品油的密度会存在差异,在它们被储存在同一容器中时会产生分层。因此,王家沟油库在成品油交接时,若是遇到有分层情况,就应该在上、中、下3 层进行分别取样,并根据精密测量来计算其分层的单独质量。但是这种方式由于受到测量技术的阻碍,其测量结果会与实际结果存在3%左右的差别,因此最好是针对成品油的来源分别储存。
1.2 油温差过大
在进行采样工作之后,采集的成品油样本会被送至实验室进行研究。在转运过程中,经常需要花费几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来完成。实验室在进行密度方面的测量时,其视温与采样容器的温度往往存在着3 摄氏度的差别,会对测量产生一定影响,且这种温度差已经超出了《石油产品密度试验测定法》的规定标准。
1.3 静态计量存在误差
静态计量是传统成品油计量的主要方式。静态计量法在计量过程中会受到计量标准、计量技术、计量工艺以及计量人员自身操作能力的影响,因此会存在一定误差。例如,对一罐5*104m3的成品油进行测量时,将检尺的误差算作是1mm,优良的误差算作2t,油罐本身存在的在计量上的阻碍造成的成品油计量不确定度算作0.35%,这样一来,这罐5*104m3在质量上的差异会达到近百吨,严重影响交接有效性。
1.4 系数使用不准确
在成品油的实际交接中,会使用到系数交接法来进行计算。但这种方法需要进行严密的计算,一些操作人员本身专业素质不高,在计算上经常会出现没有乘以正确的流量计检定系数,导致最后结果存在较大误差。在系数的计算上,对大流量的油品采用小流量检定系数会造成交接量的差异;对居于大流量与小流量枝江的状态需要采用内插法来计算定检系数,但操作人员往往嫌麻烦不会特意去计算,导致交接量存在误差。
1.5 定期核查不规范
按照国家规定标准,成品油的计量需要定期进行和核查工作,因为油品在刚送达油库时,由于温度等差异会存在着质量上的误差。因此需要定期对成品油进行核查,核查的周期应该是没3 个月进行一次,强制检定为每年一次。在核查之后,要使用新的流量计系数来进行交接过程中的计量。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会因为没有采用新的系数而造成量差的产生。
2 成品油长输管道交接的优化策略
在通过管道进行成品油的交接时,应注意定期对管道中的库存油品进行盘点,并且严格核对实际库存与账面库存,若是有差异存在,需要进行损益处理,确保账面数据与实际数据保持一致。但影响成品油损益处理的因素有很多,在交接过程中需要加强控制力度,尽可能的减少损益出现。
2.1 采用动态交接方式
动态交接方式是近几年逐渐兴起的一种成品油交接方式,相对于静态交接而言,动态交接法更具准确性。在对成品油的采样时,可以每1m 就进行一次采样,保证密度的准确计量;在温度的测定上,若是实验室与运输过程中的温度差超过3 摄氏度时,应进行相关的核对工作,制定统一标准,在实验室内使用恒温浴来进行密度的测定。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积极采用计量流量动态交接方并且尽可能的选用固定式体积管,用标定系数来进行计量。在长输管道运输的过程中,应尽可能的让流量保持在正常、稳定状态,避免过大或过小流量的波动。
2.2 损益标准严格制定
受管道路线、管道长度以及管道内输出量的影响,成品油在进行管道输送过程中,产生的损益是难免的。因此在计量上应严格控制剂量指标,避免“一刀切”现象出现。并且要结合至少近3年的实际损耗,对现有长输管道中存在的误差进行预见性分析,由此来确定每条管道中存在的损耗指数,以此来作为损益计算的基数。
2.3 制定严谨的交接协议
成品油的管道交接过程中,具有相对的复杂性,其质量等方面的影响因素较多,因此在进行交接之前,就应该制定详细的损益责任制度。在交界界面、交接方式与交接容器的选用上,应事先进行协商,避免交接时出现纠纷问题。对损耗处理与混油处理方面,应事先进行预测,将差值规定到一定范围之内,并计划好赔偿方案,保证在问题出现时能够及时解决。
3 结语
成品油的长输管道交接通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在技术与质量上有了质的飞跃。虽然在混油损失与石油损益方面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但相信通过不断地实践与探究,研究者们一定会发现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技术措施,让成品油在长输管道方式上的油品交接更具准确性与有效性。
[1]连斌杰.西部地区成品油长输管道油品交接中常见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石油工业技术监督,20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