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的安全管理绩效评价体系
2013-08-15应海源刘珊张群杰杭州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应海源 刘珊 张群杰(杭州安全生产科学技术有限公司)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发展和完善, 市场竞争变得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要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加强自身的管理工作。 风险管理是企业安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企业对风险管理工作的效果,不仅影响着企业的经济效益,更决定着企业的发展前景,因此如何做好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是摆在企业管理者面前的关键问题。 为了做好企业风险管理工作, 绩效评价体系被广泛的应用到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当中,并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一、企业风险及绩效评价的意义
1、企业风险的意义
企业风险管理是指对企业内部可能发生的风险进行分析、衡量、评价和识别,并及时采取有效可行的方法对其进行控制和防范,使用即经济又合理的方法综合的处理企业的风险,进而实现科学的安全保障管理方法。 企业风险是指因为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环境的不断变化不确定的, 企业能力的有限加上生产经营的复杂化进而导致企业收益无法达到预期的收益, 甚至能够导致企业生产活动失去价值,最终以失败告终。
2、绩效评价的意义
企业绩效评[l2]是管理者完成战略目标和利润目标的工具。绩效评价系统可以使企业管理者正确衡量成本控制和利润成长间的矛盾;衡量不同群体间的期望值矛盾;衡量不同激励方式间矛盾。 通过这种连续的绩效评价,可以清楚的了解企业目前发展的现状,采取有效的方法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 另外,建立绩效评价制度,正确评价企业的经营结果,可以有效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企业经营的质量涉及到方方面面。 从微观角度来看,企业经营的质量,不但会涉及到全部参与者的利益,而且还关系到企业职工以及事关债权人等的利益。 从宏观角度来看,企业经营的质量是决定国家在国际经济地位中的重要因素。 提高企业的经营质量,必须依靠一个客观标准,而这个标准就是对企业绩效的正确评价,因此,企业绩效评价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有效手段。
二、做好企业风险管理和绩效评价的作用
企业的风险管理面临的不只是单纯的控制问题, 其中识别早期风险、应对和控制后期风险也是特别重要的。 正因如此,有部分管理者认为风险控制迟早是要替代内部控制的。 笔者认为风险控制是无法替代内部控制的, 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两者间的关系是相对独立的存在,两者既有结合的部分,又有交叉的部分,其区别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两者的名称可以看出,内部控制是用范围命名的,而风险管理是用目的命名的。 企业边界范围以内的全部控制都属于企业的内部控制, 但是企业边界范围之内的控制并不一定都是风险控制, 而且风险控制所控制的范围,要远远超出于企业的边界,其中包括外部的环境适应和控制等等;第二,风险控制和内部控制对象不相同。 风险控制对象是指全部与风险相关的活动, 而内部控制对象是指企业经营的全部活动;第三,风险控制和内部控制的目的不同。 任何一个企业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营组织, 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当然是为了盈利,因此企业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就是获利,而并不是单纯的控制企业风险, 而企业的风险控制就是单纯的控制企业风险的。 所以,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控制的目的是不同的,企业风险控制目的包含在企业内部控制目的之内;第四,内部控制和风险控制的目的具有同质性。 虽然风险控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控制企业风险的,但是我们也清楚,控制风险的目的是为了将企业的收益风险降到最低,进而获得企业利益最大化。
企业的绩效评价是指企业利益主体对企业所经营的业绩进行考核和评价, 此种考核和评价在某种意义上来看会影响到每个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收益水平, 也会对企业的未来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 由于绩效评价的主体各不相同,因此其评价的目的也有所不同。 通过对企业内部绩效评价设定一个指标,由企业中人力资源部门按照这个目标考评企业的职工, 在工作中起到对员工约束和激励的作用。
三、完善安全管理中绩效评价体系策略
1、加强风险管理理念
我国的绝大部分企业虽然已经引进先进的经济资本的管理方法,但是在企业中还没有真正的建立起来经济资本理念。 因此建立基于风险的安全管理绩效评价体系首先需要合理处理价值增长、利润增长和规模增长之间的关系。 利润增长和规模增长是评价企业经营效益和竞争能力的基本指标, 但是如果不认真考虑资产组合整体风险情况,而只是一味追求企业快速增长,这必然会损毁掉股东的价值。 企业在促进自身可以长期发展的同时必须时刻保持一定的风险意识,做到居安思危,及时的发现企业中的风险,并避免风险和处理风险,只有这样才能在积累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步、崭露头角。
2、建立绩效考核战略导向
我国绝大部分企业中普遍存在重短期利益, 轻长期利益的问题,正是由于企业缺少一个可以全面管理企业的战略导向,导致企业无法实现预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这种错误的追求企业短期利益的做法,不仅会对企业经济发展有所影响,更不利于企业可持续稳定的发展。 企业的全面风险管理和发展战略可以对企业各部门人员在不同考核阶段的工作目标起到一个正确的引导作用, 使企业的绩效考核作为连接企业短期经营管理和长期战略发展的纽带。 因此,必须改变目前企业绩效评价和战略目标彼此脱节的局面,可以将企业战略转化为各部门、各层面和相应时期的工作任务, 并按照企业战略发展的具体情况做出一定的调整。
3、健全绩效考核信息系统
企业数据信息真实性会直接影响到风险管理绩效考核真实性。 因此,为保证绩效考核信息可以真实的反应出企业所处的环境和现状,企业应配备完善的业绩评估信息系统,开发企业的数据库,记录下企业真实的数据,确保绩效考核结果的真实性。 绩效考核就好比一面镜子, 它可以真实的反应出企业过去发生的问题以及为企业未来发展规划所提供的依据。 只有全面的掌握现在,才可以更好的把握未来。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绩效评价体系能够有效的对企业风险进行分析和预估, 在降低风险对企业影响的同时, 提高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使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有所增强。 企业管理者应充认识到绩效评价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将企业风险管理作为企业的重要管理工作来做, 以绩效考核为导向来分析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 建立起健全的绩效考核信息系统,保证风险管理工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根据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对所遇到的不同风险内容进行调整,提高企业规避风险和抗风险能力,降低风险对企业的不利影响,进一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使企业能够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市场氛围当中能够脱颖而出,成为同类企业当中的先驱者,进而达到引领行业潮流的终极目标。
[1]邢益瑞,佟瑞鹏,张孟春.基于ANP 的建筑安全管理绩效评价框架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0,04∶110-115.
[2]郑军.基于KPI-AHP 模型的高校财务安全管理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J].会计之友,2012,32∶27-30.
[3]杨方,李金俸.基于改进熵值法的建筑安全管理绩效评价探析[J].铜陵学院学报,2012,06∶107-108.
[4]刘业娇,任玉辉,任静静,黄冬梅,田志超.基于BP 神经网络的煤矿安全管理绩效评价[J].煤炭工程,2013,02∶135-137,140.
[5]谭静.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
[6]代碧波.企业ERP 实施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