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大学生的卑微心态
2013-08-15时言平
四川劳动保障 2013年2期
日前,中国社科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的一份报告显示:80后、90后大学生普遍对就业信心不足,对自身社会经济地位的评价也在降低,约有七成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在当地属于“下层”和“中下层”。
七成大学生认为自己身处“下层”和“中下层”,折射的是种卑微心态。身份的提升和财富的积累创造,本来就是个动态的过程,急于将自己定位在社会的某个阶层,是否意味着这是种急功近利心理下的自卑情绪。
至于碰壁,恐怕是每个创业阶段的人,必须经历的痛楚。不可否认,现实的社会确实存在板结和不公,但并不是大学生们认命,甚至将自己的身份固化在某个阶层的理由。无论是个体还是社会,其发展都是个动态的过程。社会要匹配人才,需要创造更多更广的价值实现平台;人才要匹配社会,也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以某种身份符号而心怀坐享其成的心态,难免四处碰壁,又怎能不滋生卑微心态?
自我认知准确,处于创业期的大学生们,才会更加乐观自信。不在卑微中沉沦,而在卑微中奋发和改变,我们应该相信:年轻的一代,终究会靠改变的力量和谦卑的心态,融化个体命运和社会发展的坚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