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我国新闻采访原则的时代特色

2013-08-15郝逸林

三晋基层治理 2013年3期
关键词:切入点新闻报道工作者

郝逸林

(山西大学,山西 太原 030006)

新闻采访是记者对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的一项重要活动,有着自己独特的视角。新中国成立以来,新闻采访经历了风风雨雨,见证了新中国历史的变迁,在新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自己的时代特色。

新闻采访是新闻报道的基础,新闻报道是客观事物的反应。事实在先,新闻在后。没有好的新闻采访,无论新闻报道是多么文采华硕,也写不出真实且富有震撼力的作品。人们常说“七分采,三分写”,在采访上用的功夫应该多于写作。新闻采访必须实事求是,忌讳胡编乱造。新闻采访的方式除了传统的直面采访、视觉采访、书面采访和体验式采访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又增加了电话采访和互联网采访。无论运用哪种方式,新闻采访必须遵循一些基本原则,而这些原则在现阶段有自己明显的时代特质。

一、尊重客观事实原则融入了主体的思想倾向

新闻客观报道原则是美国新闻界于十九世纪中叶提出,到二十世纪初期逐渐确立的一项重要原则。1900年,美联社提出了“报道事实,而不报道意见。”它要求记者“不党不私,平衡公正。”新闻客观报道作为新闻学的一种重要理念、一种报道方式,对于新闻实务的科学规范操作和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郑保卫教授认为,客观报道原则的内涵包括两方面:报道内容的客观和报道形式的客观。前者是指新闻报道必须是客观事实的报道,不能有虚夸、更不能无中生有,任意编造。后者是指新闻报道者在报道新闻时不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倾向,而是将自己对新闻事实的观点和倾向意见寓于报道的事实当中,通过事实的逻辑力量来对读者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客观的新闻报道前提是客观的新闻采访。我国新时期的新闻采访比较注重实际,广大的新闻工作者坚信,只有在客观采访的基础上,才能完成优秀的新闻报道。

同时,我国的新闻采访与西方国家有所不同,在客观性上也有很大差异。西方学者过分强调客观性,以至于到了不恰当的地步。他们把“客观性”说成是超阶级、超党派的东西,是“纯客观”之陈述事实而绝不表达意见。我国多数学者认为,新闻具有客观性,但同时具有倾向性,是客观性与倾向性的统一。新闻的倾向性是融入到新闻的客观采访当中的,是通过记者的新闻事实报道暴露出来的思想倾向,而非随意的、主观的评论。每一个新闻报道都既有新闻工作者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又有其不同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能力问题,不管是否意识到了,在选择事实、解释事实、评价事实时,其立场、观点、知识水平、认识能力都在或明或暗、或自觉或不自觉地起着决定性作用。

二、深入社会调查原则贯穿着与人民的“三同”经历

新闻是民众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浪花。要写出好的新闻,新闻工作者就必须成为生活在民众这个汪洋大海中的鱼。在20世纪50年代上半期,我国跑农村的记者,普遍有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的经历,在和农民实行“三同”中了解农民写农民,了解农村写农村,站在深入社会事实的基础上,写出了一篇篇优秀的新闻报道。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一种特有的普遍现象,无论哪个时代哪个国家,都不会有如此大批的新闻工作者身体力行。正如《郭超人作品选》中所说的:“在我从事新闻工作的数十年中,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社会调查和专题调查,占去了我的大量时间。有些调查成果成了公开报道,有些调查成果形成了内参稿件,有些调查虽无具体成果,但对我认识社会、把握时代产生了极为有益的作用。我越来越相信,对于一个记者来说,调查研究不仅是产生新闻报道的有效措施,更重要的是加速自己成长的根本途径。”

很多宝贵的新闻采访经验都是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结合社会实际,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得来的。它成功积累了经验,也加强了新闻采访的真实性和实践性。

三、提炼新闻价值原则注重选择精准的“切入点”

新闻发展的历史经过了“看见什么写什么的模式”、“有选择地寻求一定的有价值的新闻”、“选择不同阶级的利益”和“制作新闻”等四个阶段。我国新闻的历史也大致如此。例如,范长江所著的《中国的西北角》就表现出一种寻找新闻价值的方向,并深刻地同无产阶级利益结合在一起,成为新中国时期极具代表性的作品,同时也折射出一定的时代特色,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在提炼新闻价值的过程中,我国新闻工作者更加注重选择切入点,其具体做法是:第一,要以小见大。切入点小,易于新闻工作者的表达,也易于人民群众的接受。小的切入点,增强了新闻的鲜活性,适合主流社会大众文化的品味。第二,要简而精。切入点的精炼有益于新闻采访的准确,使其短而精,得其精髓。第三,要通俗易懂。熟练掌握群众语言,运用群众生动的语言素材对增强新闻采访的鲜活性格外重要。

新闻实践告诉我们,选好切入点虽然有很多的方式方法,但重要的还在于学习和实践。深入基层、转变作风、改变文风才能让新闻工作者在群众中学习知识,在生活中汲取养分,才能使新闻采访变得更加生动,更具有新闻价值。

四、服务社会政治原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党性

新闻的本质属性既具有社会性,又具有政治性,是社会性和政治性的统一。新闻在面向社会为公众提供信息服务的同时,也表明了新闻机构及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政治立场和观点,它代表了一定政党和阶层的利益和诉求。

我国新闻工作的服务社会政治原则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自觉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属于人民,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诉求与我党的根本宗旨是完全一致的。新闻工作作为共产党服务人民的工具,新闻报道和宣传就必须服从、服务于全党工作的大局,必须具有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

目前,新闻采访具有明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质,这是同国家政治紧密相连的。新闻在党和国家及各个层面中起着传播和桥梁作用,它不仅将党中央的精神传播给大众,还将基层的意见和情况如实地反映给中央,它是加强我党执政能力的有效工具。

新闻事业是党的事业的组成部分,不仅具有党性要求,而且对党和政府有着强烈的依靠。新闻工作者从党和政府那里获取材料,在获取材料的同时,还要紧紧依靠党委和政府开展工作。而从基层党政部门获取材料,能够更好的反映出社会的运行现状,从而提高党和政府对现状的了解,做出更准确的决策。

另外,我国新闻工作的严格保密审查原则,也体现着国家安全制度。我国有着严格的新闻审查制度,它使新闻言论较之以往更加严谨,在新闻出版与保密工作的处理上做到合理规范,杜绝了通过新闻报道泄露国家机密的事件发生。这也是我国在新闻事业上取得的一项重要成就。

总之,我国的新闻采访与党和国家的事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其鲜明的个性化时代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因素影响的结果,并为我国的长治久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张维民,蒲 平.新闻客观报道研究述评[J].新闻界,2009,(1).

[2] 曾革楠.深入调研作采访求真务实写新闻[N].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2):11-25.

[3] 张超亮.我国新闻媒体自我审查的现状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1,(7).

[4] 王 波.新闻采访中的倾听和观察[J].记者摇篮,2012,(11).

[5] 曹 萍.以走基层实现新闻价值[J].记者摇篮,2012,(11).

[6] 那依拉.记者获取更多新闻线索的途径探析[J].中国报业,2012,(20).

猜你喜欢

切入点新闻报道工作者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慢病防控是深化医改的切入点
找准切入点 扎实推进改革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记者践行“走转改”的三个切入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