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民主与党的统战工作创新
2013-08-15齐春雷
齐春雷
(安徽省社会主义学院,安徽 合肥23000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社会信息化已成为全球性趋势。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民已达5.38亿,其中手机网民达3.88亿[1]。互联网以其巨大的信息容量,快捷的传输速度,高度的开放性和互动性,展现出越来越大的政治影响力。网络民主为执政党推进政治民主开辟了新的途径,为加强、改进、创新党的统一战线工作,带来了新的契机。
一、利用网络民主扩大统一战线的政治参与
目前中国正处于剧烈的社会转型期,多元利益诉求引发的政治参与热情高涨,统一战线广大成员的参与意识也日趋强烈。网络政治参与的直接、便捷为扩大统一战线政治参与提供了畅通渠道。
(一)统一战线成员政治参与意识增强
改革开放打破了以前封闭的社会阶层壁垒,阶层间流动性增强,使得利用先赋性身份获得利益的机会减少,人们的社会地位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后天的努力和成就。因此,社会个体与阶层的民主意识、政治参与意识明显增强,统战成员的政治诉求和参与意识也日趋强烈。
目前,统战成员中的新社会阶层由于其特殊的经济地位、特有的创新精神以及特别的文化背景,相比较而言,有着更为强烈的民主意识、平等意识和竞争意识。他们通过自身的经济实力掌握大量社会经济资源,在具有经济 “话语权”的同时,必然会进一步要求掌握更多的政治资源,因而有着较强的政治参与和利益表达的愿望,尤其一些素质较高、实力较强的代表性人士表现得更为突出。从新一代民主党派成员来看,他们学历高、眼界开阔、熟悉现代民主政治的运作,而且大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能准确感知、适当整合所代表、联系的社会阶层或群体的利益诉求。他们关心国计民生,关注国家大事,具有较强的知政参政能力,也希望有更广阔的政治参与空间[2]。然而,由于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政治参与渠道不畅,难以满足各阶层、群体不断膨胀的政治参与要求。
(二)网络政治参与具有直接性、互动性优势
网络使政治参与发生了本质性变化,如果说传统的政治参与渠道是单线式、单车道的羊肠小道,那么互联网时代政治参与的渠道则变为多线式、多车道的高速公路[3]。网络空间的平等性、便捷性、即时性和低约束性,使得社会公众在平等、宽松的气氛中既能有效地得到更多的信息,同时又倾向于畅所欲言,从而极大地激发了社会公众的网络参与热情。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 (CNNIC)发布的 《第2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越来越多的社会公众倾向于将互联网作为表达意见、关注时事的主渠道,有41.9%的网民认为 “互联网是我发表意见的主要渠道”,76.9%的网民坦言“上网以后,我比以前更加关注社会事件”。从社会公众网络政治参与的形式看,既包括对社会政治和公共事务的公正性和公益性进行的网络问政、网络评判、网络监督,也包括通过网络建言、网络动议、网络游说等形式寻求对公共政策的影响。近些年已经涌现出诸如 “天涯社区”、 “凯迪网络”、“天益社区”、 “中国选举与治理网”等一批著名政论性网站。一些新闻媒体或政府网站中的论坛,如人民网的 “强国论坛”、 新华网的 “发展论坛”、“统一论坛”、外交部网站的 “外交论坛”等,都颇具影响力。一些门户网站增添了新闻跟帖、网友评论的功能,由于其浏览量巨大,一条新闻刊发后,网友即可发表自己的看法,有时一条热点新闻发出后,跟帖评论可以很快达到上千条。
网络已成为公民与政府直接或间接对话的重要渠道, 呈现出 “官民”良性互动的发展态势。尤其是2008年6月2日胡锦涛总书记与网民互动,温家宝总理2009年2月、2010年3月先后两次与网民在线交流、网络问政后,网络民主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它和官方主办的电视、报刊等主流媒体实现了话语对接,吸引了更多的专家、学者和决策部门的官员参与讨论,从而大大提升了网络聚合民意、参政议政的水平,使网络民主对政府决策的影响越来越明显。一些公共事件发生后,网民们畅所欲言,异常活跃,体现出的能量和影响迅速传播开来,在现实空间激起共振效应,引发传统媒体的回应性关注和进一步深入地现实调查,仅2011年就发生了诸如 “郭美美炫富”事件、 “中石化天价酒”事件、 “故宫夜盗”事件、 “7.23温州动车特大事故”等等。政府部门加快了对现实问题的反应速度,很多问题经过网络的热议后,很快就会影响决策[4]。可以说,网民的理性、知识、智慧得到了官方认可,促使政府态度不断走向开放,正视互联网空间的民意表达与要求,进而采纳民意和以决策回应民意,网民的参政与官方的开明态度和开放姿态形成了一定的良性互动。
快速发展的网络越来越紧密地与政治生活联系到一起,为扩大各阶层、群体的政治参与提供了畅通渠道,成为民众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重要手段;使得传统的精英参与演变为大众参与,增加了政治参与中的直接民主,使得社会各阶层的建言献策能够及时反映出来。
(三)统一战线可通过网络渠道扩大政治参与
人民政协作为党的统一战线的重要机构,作为发扬和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途径和组织形式,与网络民主有着许多共同点,二者都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和包容性。不管是政协协商民主还是网络民主,各界各方的利益诉求和意见建议都能得到充分表达,对党和国家的重大方针政策都能充分讨论,各种批评、建议都能充分提出。不管是政协协商民主还是网络民主,都能包容不同的信仰、不同的思想、不同的声音乃至不同的政见,倡导畅所欲言、体谅包容、平等议事、互动交流的议政氛围。
政协组织、民主党派应以网络为媒问计于民,尝试在网上开展问政活动,通过开设博客栏目、设置论坛议题、组织网民评论等形式,拓宽问政渠道,延长参政议政手臂。可建立网络参政的联系制度,主动联系一批高端网民,通过网上与网下的互动,进一步提高建言献策的针对性、可行性;可选择适当时机组织网民代表参与政协、民主党派组织的调研、视察等活动,引导更多的网民积极建言、理性建言。同时应建立网络议政的回复制度,细化网络民意的收集、转办、答复、审核和监督程序,积极回应网民,提高网民参政的积极性,从而在贴近民生中挖热点,在服务全局中聚焦点,在交汇碰撞中寻亮点,提升建言献策的质量和水平[5]。政协组织应建立、完善网上定期协商制度以及网上协商运行机制。重大决策中,尤其是在政策定案之前的政策制定阶段,可尝试安排政协委员、专家学者进入公共论坛与网民反复讨论,使博弈各方增进理解和信任,为政策执行创造条件;可探索将一些协商会、座谈会、征求意见会放在网上举行,在网上广泛征求意见建议,便于政协组织、党派组织汇总整理,提高政治协商的质量和效率。另外,也可尝试从互联网催生的 “网民”群体中发现代表人物,从代表人物中产生政协委员,及时引导他们融入体制内,使政协委员从精英化逐步走向大众化,促使其通过有序的方式,发表观点,释放影响力,帮助优化社会政治生活,拓展政治协商的广度与深度。
二、利用网络民主促进统一战线的民意整合
互联网的自由开放为民意的释放找到了一个出口,在这个意见的自由市场中汹涌奔腾的民意随处可见,体现出来的能量和影响力大有压倒传统媒介之势,这为统一战线了解、吸纳、整合民意提供了新的便捷路径。
(一)民意整合是统一战线利益整合功能发挥的关键
通畅的利益表达机制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逻辑起点,必须给民众以利益表达的公平机会,使他们的利益诉求都能进入政治体系的决策系统。这样,党委和政府才有可能充分考虑全社会的意见,制定出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政策。统一战线是各阶层、各党派、各界人士的集合体,他们之间既有利益的一致性,又有具体利益的差异性,这就决定了统一战线必然具有利益关系的整合功能,即通过统一战线系统使各利益群体的具体利益以及不断变化的各种利益诉求能够经常地、畅通地反映出来,从而有效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创造良好的环境。
在我国现阶段,各种利益关系处于调整变动之中,多种所有制形式和分配形式基础上的各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将长期存在,这就决定了各方面社会成员在具体利益、具体要求上的多样性、差异性和矛盾性。新旧体制的交替,各种利益的调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新的矛盾,统一战线必须尽可能地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更有效地化解由此产生的矛盾。而统一战线进行利益整合的关键环节则是民意整合,即在广泛征集民众诉求的基础上进行提炼、整理,进而输入政治决策系统。
(二)网络空间的民意表达作用突出
目前,网络已经成为民意表达的重要手段和渠道。在传统媒体民意表达不畅的情况下,中国网络空间的民意表达作用尤其突出,为利益的完全表达提供了无可比拟的优越平台[6]。
互联网技术打破了由上到下的多层级信息沟通模式,信息来源和传播渠道的多元化和交互性避免了民众利益表达和利益输入过程中的信息受阻、失真、扭曲和中断,因此被民众和学界称为 “民意直通车”,能够迅速汇集民众的意见、建议, 提高了信息的完整性和可靠性。传统社会中,由于身份的公开性让人们很难表达真实的想法, 传统媒体表达民意时通常要考虑社会反应、意识形态宣传等各方面因素,因而相对比较保守,有时不得不对敏感信息进行 “过滤”处理。网络的虚拟环境和匿名性,使网民消除了各种顾虑, 打破了熟人社会特有的等级、身份、人情、面子、关系网等方面的束缚,所有上网交流的人都是具有同等权利、负有同等义务和法律责任的平等网民。网民可以匿名,而网民发表的意见、报道的事件、传递的信息,是在共享的信息平台上公开传播的,这种个人信息的隐匿性与个人观点的公开性的结合,有利于民众自由真实地表达愿望或诉求,从而易于形成生动活泼的民主政治局面。
网络的高度集成性和高度互动性激发了民众政治参与的热情。网民数量庞大、身份多元、职业多样,一些公共事件发生后,网民们异常活跃、畅所欲言,社会影响与压力迅速形成,引发传统媒体的关注和进一步深入调查,从而促进相关事件的公平公正解决,乃至相关法规政策的修正、完善。 “孙志刚案件”发生后,成千上万的人通过互联网表达对孙志刚的同情和对收容遣送制度的谴责,有人评价为 “民众通过互联网进行抗议的最终胜利”。“黄静案”也得到无数网民的声援,并成为湖南省政协九届二次会议的提案。沈阳刘涌被终审改判死缓后,广大网民再次通过互联网表达自己的质疑和批评,光在搜狐网新闻中心的留言板上,网友意见就多达7万条,创造了搜狐新闻留言的纪录[7]。
(三)统一战线可依托网络平台促进民意整合
网络传播方式已成为中国公众表达意愿、参与经济、社会及政治生活的舆论平台。网络独有的交互性特点,使得网络民意不仅有精英阶层言论,还有来自其他阶层的声音。因此,可以汇集更广泛、真实的民意,为了解民情、引导和调控舆论提供便利。在网上近200个热点话题中,约有45%涉及教育、医疗、住房、油价、工资等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这也是参政党和政协参政议政、共商国是的重点话题。目前民主党派深入了解民情民意主要依靠部分成员参与针对特定问题的调研考察,其运作过程周期较长,效率不高,参与不够广泛,尤其是在面对社会性热点问题和突发性事件时,依靠传统方法更难以做到及时快捷地了解民情、深入全面地反映民意。因此,民主党派成员和政协委员可以经常上网了解社意民情,通过网络进行民意调查,将实地调研和网络民意调查结合,在充分了解各方面信息的基础上,从中进行甄别、判断,提炼出真实的民意诉求。
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组织汇聚着大批各领域、各界别的专家学者,集中了众多具有深厚专业造诣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优秀人才。他们大多知识层次高、现代意识强,具有较强的网络表达能力,容易与网民形成互信、互动、互补的沟通形态。尤其是其中的政协委员、人大代表、民主党派成员要培养敏感性,拓宽网络民意的收集渠道;要将发展的重点、改革的难点、民生的热点和各自领域关注的议题列为网络民意收集的范围和重点,建立网络民意资料库,运用科学有效的采样与统计手段,对网络声音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分类,提炼出广泛而真实的民意;要把网络民意的采集和政协、参政党组织调研、视察、专题研讨等工作环节结合起来,进一步检验网络民意的真实性、客观性,确立其合理性、合法性,深化其有效性、针对性;要以提交提案、调研报告、反映社情民意等方式,将原生态的网络民意进行归纳、综合,纳入政协和参政党的表达渠道,供党委和政府决策参考。
三、利用网络民主增强统一战线的民主监督
网络监督作为舆论监督的新形式,已经初步体现出其独特的效能:诸如 “天价烟局长案”、 “三鹿奶粉事件”、 “瓮安事件”等诸多社会问题的发现、解决都和网络舆论密切相关,这为增强统一战线的民主监督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民主监督是统一战线的重要功能
统一战线的民主监督是我国政治体系监督机制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也是统一战线所具有的一项重要功能。统一战线的民主监督是以统一战线的社会影响力,在广泛的政治参与过程中,通过提意见、建言和批评的方式实现的。统一战线的民主监督内容非常广泛,主要有:国家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党和国家领导机关制定的重要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遵守法纪、为政清廉情况等等[8]。但从实践效果看,民主监督显得力度不够,不愿监督、不敢监督、没有能力监督、监督渠道不畅、监督程序不健全、监督效应不明显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导致了民主监督的弱化。因此,作为社会监督一个重要方面的统一战线的民主监督,亟待加强。
(二)网络监督优势独特、效能强大
舆论监督是现代国家对公权力进行制约的有力手段。在西方国家, 甚至将新闻界的舆论权利看成是立法、司法和行政之外的 “第四权”以凸显舆论监督的重要性。作为一种新的监督形式,网络监督实现了现代网络技术与民主监督的有机结合,与传统舆论监督相比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强烈的时代特征。
从网络论坛、博客,到各门户网站的相关频道,再到个人维权网站甚至是专门舆论监督网站的出现,各种网络形态的并存与互动,使得网络监督不仅快速、便捷,而且廉价、有效。在互联网技术支持下,普通民众可以跨跃层层环节,直接把监督信息传递给上层,避免了信息在传递中的失真或缺失,避免了决策者对民众监督意愿的曲解。由于网络的匿名性,网络监督能更好地保护举报人的权益,安全系数高,从而使民众的积极参与监督有了较好的技术保障,舆论监督的主体不再是专业化的传播机构,而是转变为任何人,即任何一个有条件上网的人,都有可能曝光一件政治丑闻,发动一场声势浩大的舆论。中国有5亿多网民,网民参与的普遍性和不受控制性,为网络监督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据人民网进行的一项网上调查,参与调查的网民有87.9%非常关注网络监督,当遇到社会不良现象时,93.3%的网民选择网络曝光[9]。网络蕴藏的海量信息,为纪检监察以及司法部门提供了丰富、直接且不易销毁的线索,任何重大事件几乎都难逃 “网眼”,可以说是 “‘网眼’恢恢,疏而不漏”。网络作为社会监督的一种方式,显得迅速而富有成效。2012年11月,重庆市北碚区区委书记雷政富因不雅视频被网络曝光,71小时后即被免职,从而成为网络提速样本,即被称为 “秒杀”[10]。
网络监督主体的广泛可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媒体主导和精英话语霸权,成为一种全面的社会性监督。广大网民可以突破时空障碍,跨越监督对象的层级范围,对政府以及社会进行全方位、全天候的监督,从而使监督效力大为提高。
(三)统一战线可借助网络优势强化民主监督
网络监督的优势在于信息源头广泛,能集思广益,具有即时性、开放性,劣势在于其随意性和易逝性,可信度不高,权威性不够。统一战线的民主监督专业化、组织化,具有权威性,可信度高,可以有效弥补网络监督的缺陷。但统一战线的民主监督具有信息来源单一、容易受到各种权力的干扰等缺陷。因此,在网络时代应把网络监督和统一战线的民主监督二者结合起来,实现有效衔接、良性互补。
统一战线成员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工作领域由原来的主要从事教学、科研、医疗等扩大到金融、贸易、保险、法律服务等领域,分布广,数量多,成份多样。其中有3万多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人大、政协、政府、司法机关担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掌握一定的政治资源。统一战线成员应该通过多种方式或途径利用好网络平台,更好地发挥他们的监督作用。比如可以创办网络平台,拓宽知情渠道,给民众在网络上发表意见建议的机会,然后集思广益,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地提炼整合,从中发现社会热点、焦点,经过调查研究,升华为政党意见进行集中理性的表达。再比如,可尝试在政协、民主党派网站设立“监督论坛”栏目,由政协委员、民主党派中的专家学者担任网管、版主,围绕中心工作,及时推出议题,针砭时弊,吸引公众充分参与到论坛中来,充分调动公众的参与积极性。还有,可探索将提案督办等工作放在网上进行,广泛征求民众的意见建议,并反馈给提案承办部门,将承办部门的办复情况也公布在网上,从而产生公众注意力聚集,形成社会压力,有利于承办部门更好地解决问题。可将民主评议方案公布上网,供民众广泛参与互动讨论,最终形成容纳各方意见建议的评议报告。
统一战线的民主监督是集体的、理性的监督,不是个人的、感性的行为;它不是简单地列举群众的反映,而是在分析、集中的基础上提高,因而具有宏观性、科学性、代表性和建设性,是高层次的政治监督。统一战线通过网络民主的监督,能够在网络海量信息和大量非理性言论面前,明辨是非,甄别真伪,科学分析,把握舆论导向,引导网络理性议政,放大网络舆情的建设性,消除其破坏性。将网络监督和统一战线的民主监督结合起来,合力造势、相得益彰,就能增强民主监督的社会影响,加强其力度,增进其实效。
[1]http://www.cnnic.net.cn/html/Dir/2012/07/15/5921.htm.
[2]昌庆钟等.新兴媒体与统一战线[J].广州市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1).
[3]赵春丽.中国网络民主发展特征分析[J].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9,(7).
[4]刘荣荣.关注民主政治新发展[J].民主,2011,(1).
[5]陈扬富.网络民主与政协新作为[J].理论之窗,2010,(8).
[6]何淑楠.网络民主对中国民主化进程影响路径研究[J].学术探讨,2009,(11).
[7]胡国强.网络民意影响政治生态[J].人大研究,2008,(2).
[8]李景源.统一战线基础理论研究[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275-276.
[9]严州夫.“最廉价的监督”之四大优势[J].检察风云,2009,(8).
[10]十八大后12名官员被查:牵出腐败一桩桩[N].市场星报,2012-12-09.